《红胡子诊疗谭》是一本由[日]山本周五郎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一):“红胡子”与下一个“红胡子”山本周五郎说过:希望能和占社会大多数比例的人生活在一起,和他
《红胡子诊疗谭》是一本由[日] 山本周五郎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一):“红胡子”与下一个“红胡子”
山本周五郎说过:希望能和占社会大多数比例的人生活在一起,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烦恼,并且和他们共同寻找生的希望。
《红胡子诊疗谭》是山本周五郎写的长篇小说。
新出去定是一位面恶心善的医生,因一嘴洛腮胡、性格又固执被称为“红胡子”,他经营的小石川医疗所总是对穷苦人家开放义诊。某日保本登来到医疗所,本来他只是听天野医生的建议过来看看环境,不料被“红胡子”强行留下以接替欲离开的津川。保本登发现自己的行李也被运来了,且“红胡子”要他交出在长崎医疗所学习的笔记,更引发了其不悦。
后来保本登在小石川医疗所经历了许多事:“红胡子”救了被疯女攻击的他,他对“红胡子”有了改观;他目睹“红胡子”照顾临终病人,为病患缝合伤口,救回妓院的阿丰等等。最后,他选择继续留在小石川医疗所,和“红胡子”一起,治病救人,悬壶济世。
作品是双线结构,明线是“红胡子”给各种病人治病的过程,暗线是保本登的变化。这个变化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保本登对“红胡子”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第二个方面是保本登自身的变化。
保本登自身身份的转换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看点。一开始,他是一名心理有创伤的病人,在“红胡子”和病人的影响下,他最终成长为一名医师。处于治疗、看护病人这一立场的人,反而被救治和看护,这是贯穿作品的主题。处于救人立场的医生是如何被救助的,以及通过这样的过程作者想传递什么,是读者要探索的地方。
“红胡子”告诉保本登任何医术也不能驾驭于生命之上,告诉他医师最应该做的是致力于解决无知和贫困。“红胡子”总是把目光投向社会的底层,认为那里存在着人类的希望,他明显是山本周五郎的理想化构建。同样,保本登也是符合作者理想的人物,他和“红胡子”一起,在小石川医疗所与那些穷苦的病人“共同生活、共同烦恼,并且和他们共同寻找生的希望。”至于这一理想的去向,作者也给了读者答案:保本登就是下一个“红胡子”。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二):随便写写
看完《红胡子诊疗谭》是上周的事。
很久没有写读后感了,今天打算写一写。
一百多年前的底层,阶级分明的日本社会,构想与现实结合。文章中直接写无奈的其实很少,但是细细思索,便被压抑的喘不过气。
微博上有句话还算挺有名:有些人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
但是有些人拼尽全力,都不能活着。
我可能算是一个比较迟钝的人,看前半部的时候只当是在看一个故事,但是当我看到《傻莺》这一章的时候,却真真实实地被戳到了。
“为什么能见得我们或者受苦,却见不得我们死?”母亲问。
一家人,觉得真的活不下去了——父亲和母亲知道,就算这样的人有了孩子,孩子没有很好的成长空间,最终活的也是浑浑噩噩——所以一家人吃了毒药赴死。邻居发现了,救了他们。
父母被救回来了,几个孩子全都离开了。
父亲和母亲最后离开了这个地方,谁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
而这,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有时候我自己也会想,我为什么要活着呢?虽然我不会选择自我了结,可是我总是会想,要是我没有出生过该多好。
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够不到上层,也不算下层。
从《傻莺》这个故事开始,我认真思考起了这本书。
诚然,这是一本描写日本社会的书,但是里面的很多故事,我们在其他的社会中都可以看到。
也许是因为身为女性的缘故,对女性的命运格外关注,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
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个或者两个有过私奔经历的女子。她们或许是母亲,给原生家庭的孩子带来了很多痛苦;或者是主角,追求爱情但结果却令人悲叹;或者是女儿,给父母和原本的未婚夫带来了很多困扰。
为什么呢?为什么每个故事里面都有这么一个女性?
我不是特别了解日本社会,唯一算是比较深入的观察也是通过《菊与刀》得来的。日本社会和中国社会很像,但又不像。
还有第一个故事中的疯女,在当时的社会,她算是一个上流阶级的大小姐,但是性侵的阴影却从小就开始伴随她。
故事《孤注一掷》直接把目光对准了情欲场所,雏妓也许自愿也许被迫地出卖身体,得了病却不能医治,是当时底层社会的写照。
从上层到底层,对女性的侵害暗藏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
也许有人说,这是一百多年前的日本,如今会好很多。
真的吗?
2019年伊藤诗织在纪实作品《黑箱》中讲述了自己被性侵的经历(这本书2019年在国内出版)。伊藤诗织为了将恶人绳之以法,一次次跌落生活的沼泽中,又被许多好心人打捞上来。
然而,伊藤诗织只是其中一个发声并被关注的人,更多的受害者则是被迫沉默。
“受害者,既不是我的职业,也不是我的人设。”
从一百年前至今,进步了吗?也许吧。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许琪作了一份调查研究,“使用2000年和2019年亮起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以‘男主外,女主内’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两个指标为例研究了10年间中国人的性别观念的变化。研究发现,从这两个维度看,中国人的性别观念出现了明显的向传统回归的趋势。而且,如果将世代更替对性别平等的积极作用排除在外,实际上同一批中国人的性别观念在10年间的倒退要比表面上来的更加严重。”
其实写了这么多,想说的很多,最后说出来的很少,也没什么重点。
算是一篇随笔,抒发自己的读后感吧。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三):谁是谁的医者?
谈到山本周五郎,“世态人情”这个词总是绕不过去。写武士也好、庶民也罢,如李长声所言——“恰似《清明上河图》”,也像“京都陶板名画之庭里纵横放大了两倍的陶板画”,读者仿若置身其间,感受得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但山本的写作从来不是单纯的对图画的注脚,他在满是人情世故的小故事中,含蓄地描画人类在困境中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样态——偶尔义愤填膺,多是轻描淡写。
《红胡子诊疗谭》通过小石川养生所的主任大夫“红胡子”新出去定和见习大夫保本登的诊疗经历,以小故事的形式徐徐拉开展现江户幕府时期日本底层民众生活情状的帷幕。小说内含八章,分述八个故事,结构看似松散,实际上以初来乍到的保本登的情绪、心态的转变为内在线索,以保本登与红胡子在诊治中观察的病人情态、听取的故事为外部线索——山本不紧不慢地将故事和思绪娓娓道来。
小说以保本登为线索人物之一,以红胡子新出去定为标题,两人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保本登经历了未婚妻千草的背叛,满是情伤、不情不愿地来到养生所做见习大夫。然而在红胡子和同为见习大夫的森半太夫的影响下,更是在与病人的交往和接触过程中,阿登感于病人及周围人在逆境和困境中为生存下去全力以赴的姿态,逐步改变了他无视规则、终日酗酒的不良态度,收敛了心中不平之气,开始真正关怀和帮助这些人,最终做出了主动留在养生所的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红胡子诊疗谭》似乎可以算是一部保本登的成长小说。他身为大夫,为的是治疗病人,但他在一开始却不认同自己见习大夫的身份,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病人”,带着心中的伤口和疼痛。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高高在上的、单向治疗的过程,这是一个治疗者与被治疗者双向影响甚至是相互救赎的过程。没有人不是一个病人,也没有人不是一个潜在的医者,这与现实的身份问题无关,与灵魂和生命的尊严有关。
红胡子新出去定也不例外。他在这本小说中几乎有着完满的形象:心地善良、意志坚定、无私无畏,在言语和行为上引导着阿登,为着病人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但他何尝不是在为自己寻找救赎?“不知罪者审判他人”“知罪者绝不会审判他人”,山本周五郎在借着新出去定传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去定告诉阿登,他曾经也偷盗,也沉迷过妓女,还背叛师门、出卖朋友,“我也是肮脏的、犯过不少错的人”,“所以我能懂那些小偷、妓女和无赖的心思”。正是这样一种犯罪与赎罪的心理,使得山本的庶民世界、人情世界没有高高在上的教诲和不痛不痒的感激,他在竭力维持生存底线上的平等和尊严。
八个故事中,给我触动最深的是《傻莺》。五郎吉一家在万念俱灰之下选择吞食灭鼠药,察觉到不对劲,街坊邻居尽力抢救,也只救回五郎吉和妻子小文,四个儿女相继死去。哪怕六七个妇女在水井旁交替呼喊,召唤着次子长次,长次还是在黎明时走了。自杀的起因是长次偷盗:扒回来了岛屋家墙根的木头,因为家里没有碳烧火。本来无人特意提起,新来的邻居小娟却告到了岛屋当家的那去。这只是个自杀的契机,五郎吉一家不是简单地心怀对小娟的怨恨或是怀有廉价的自尊,是一如父母一辈没有改变的贫穷和无论怎样努力都看不到未来的绝望所导致的,“活着也是白活,活着只能受罪”。
小文不断重复着“为什么不成全我们,让我们死了呢”。这好像是人之常情,任何人都不忍看着一个生命无端地消逝,救了人似乎总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可是小文的下一句话令阿登无言以对,也令我不知所措,救人似与杀人“同罪”:“能见得我们活着受苦,却见不得我们死吗?”“即便救活了我们,那之后又会怎么样呢?我们到现在所受的苦能多少变轻一些吗?或者说有一丝这样的希望吗?”能够感受到幸福和满足是需要条件的,其一,看得到这个国家日渐兴盛的未来;其二,看得到自己日渐光明的未来。若二者皆无,又怎样活着感到幸福呢?这个问题存在在千千万万处在类似小文境遇的人们那里,可问题有答案吗?有能让他们多少活得像个人样的方法吗?
这是山本周五郎透过小说向人们的发问。是一个医者无法治愈的心病。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四):问津尘寰冷暖,写实市井人间
人情世态饱经过,市井尘寰可入诗。世间百态,层出不穷,写字的、作画的、唱歌的.......各种艺术形式都钟情于将之描绘与表达,但是其中似乎鲜有由市井生活为背景展开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市井人间的佳作常常大放异彩,古有《清明上河图》的人间纪实,今有冯骥才的“津味儿”江湖。这些作品被人们贴上接地气的标签,给人以十足趣味、百般亲切,引导人们不知不觉地走进烟火人间,浅尝市井尘寰,感慨人情世态。
近些日子读了很多日本作家的作品,风格迥异,有的热血爆燃,有的诡秘荒诞,有的甚至胆大龌龊,然而有这么一本《红胡子诊疗谭》竟让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虽然是异族背景,这场故事溢散的市井风味的意趣却与冯骥才先生的俗世江湖有着异曲同工之趣。
红胡子诊疗谭9.6[日] 山本周五郎 / 2020 / 古吴轩出版社这部小说讲述了日本幕府时代一所福利医疗机构(养生所)中发生的生活轶事,这些故事奇异荒诞却生动真实。作者山本周五郎的文字有一种掌控平凡的力量,能让每一个内容离奇的故事平添寻常感,生活似乎就是由这些难以置信的事件自然而然地拼凑而成的。 全书有一种电视剧既视感,作者不愧为一名优秀的编剧。在八个故事里两位男主人公的相识相处相知,而这八个片段仅是诊所生活的特写镜头,连贯起来可以陪伴阿登寻找到存在的意义,分散着看,红胡子的智慧足以带你体悟生命的尊严。
和光同生,静水流深
红胡子医术高超,却放弃人人趋之若鹜的幕府侍医,仍然坚守在最底层的养生所中;他极具威严,地位崇高,却在面对无知无礼的小混混挑衅时保持谦卑,善言相加;当可怜的病患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他不动声色,狡猾地利用富贵官僚予以帮助......
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这便是红胡子的智慧。
洞若观火,青眼待人
红胡子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对于社会的思考和人性的观察,他于表不言,却了然于心。
他痛恨于统治阶级荒淫无良的暴虐行径,又体恤着穷苦百姓的悲惨生活。他的身上,看不到嫌贫爱富,反而更关心于那些困苦于生计的人们,哪怕是街头生事的混混,柳巷为娼的妓女,红胡子都会一视同仁,主动提供治疗。
他认为这些被社会排斥的多是正直、善良却缺少才智的人,他们走投无路只能自暴自弃、走上歧途,其根源在于贫困与无知。
即使自知以一己之力帮助这些人是徒劳的,他却秉持着这份执念,一往直前,这是大愚还是大智呢?清者自知。
破茧成蝶,幡然澈悟
以电视剧思维来看,这是一场完美的男主人公成长的剧情。阿登与其说是从医,不如说自己就是一个病患。他带着仕途不顺的失意和情人背弃的痛苦来到养生所,学历的优越让他自视甚高,耻于为穷民提供治疗服务。然而在红胡子的指引下,阿登经历了一件又一件市井轶事,浅尝人情冷暖后,他逐渐体悟到生命的尊严与希望,意识到自己的狭隘与软弱,寻找到人生最真实的姿态。
不经寒彻骨,哪来扑鼻香?这样的结局总是在意料之中却仍然一次又一次打动人心,发人深思。
结语
市井俗事,笔底烟花。人间百态,回味悠长。一件衣服,因为红胡子济世救人之举而成为健康平安的象征;一个人,因为在人情冷暖中打过滚,才能理解人间的甘苦。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五):编辑手记 | 第一本书,有幸是红胡子
是的,这是编辑生涯的第一本书。
去年八月开始翻译,到今夏成书,漫长的十个月等待,最欣喜的时候不过是拿到样书的瞬间。快乐的事情总是非常非常短暂。坐定下来想写点什么,发现最难磨灭的反而是踩过的一个一个的雷。
因为毫无经验,踩雷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Boss曾经说,别怕,流程上规则上的事情,公司里有经验的老师会盯着,总不会出格。于是乎,揣着这样一颗定心丸,抱着初生牛犊的心态和勇气,磕磕绊绊地开始了《红胡子诊疗谭》和《三郎》的缘分。
(一)迷宫 · 选题
新人没有选题资源,可以尝试从进入公版领域的作品中寻找突破口。这是当年看《老猫学出版》用红笔标注过并且一直牢记的。事实是,但凡稍有名气的作家和作品,早就有几个、十几个不同的版本在市场上打架了,哪里等得到我毕业、入行呢?
恨出生太晚也没办法。只好避开经典图书的锋芒,去找一些蒙尘的珠玉。和小伙伴们整理开卷、当当、京东的图书数据做市场分析,并通过书店、书展来了解读者的反馈,同时匀出时间给能能联系得上的前辈、老师们写邮件——小透明表示,非常感激那些为数不多的回复以及真诚的分享!就好像你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产生了回响,不仅是得到了实用的建议,更是某种意义上的肯定。
在那之后,我们敲定了日本文学,用翻文学史这样的笨办法寻找选题。那是一段时光交织着发现的惊喜与惊喜破灭的挫败。就像一只在迷宫里不停奔跑的蚂蚁,不确定下一次能不能找到出口。筛选的资料更新了好几个版本,直到挖到山本周五郎这座宝藏!
山本周五郎,他没有什么响亮的title,最大的标签大概是“唯一拒绝直木赏的人”。然而,日本文坛以他的名字成立了“山本周五郎赏”,黑泽明曾经将他的作品《《红胡子诊疗谭》《日日平安》等改编成电影。他是个直脾气,很刚,爱喝酒(最廉价的那种),还爱和人“吵架”,不喜欢与权贵和势力周游,所以在他的作品里也大多是顶顶普通平凡的小人物的哭笑命运。在读他的作品之前,就已经先被山本的特立独行折服。
其实,这时候还是有小小的隐忧,因为很想不通,这样优秀的作品为什么 没有人翻译出版呢?还猜想,是不是有什么敏感的地方是我没有注意到?直到某一天在豆瓣上发现了上海文艺社更新了一条《山本周五郎文集》的图书条目,才踏实下来,甚至还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小骄傲。
(二)闯关 · 编辑
按道理,学了出版专业,对编辑这一行不会有那么多瑰丽的想象和期待,但是心底里依然会忍不住把它描绘成一种被文字萦绕、字斟句酌、用心打磨的匠心工作。
现实狠狠地捶了我,特别是对一个刚刚起步做书的新人来说,更是鸡飞狗跳。
策划报告是熟悉的,预算表就有点无从下手了。
找译者,谈合作条件,签合同,催稿,修改,……幸运是,两本书合作的翻译小伙伴没有拖延症,不需要夺命连环催。之后是一轮又一轮的审校和退改,一边针对修改意见和不同的编辑老师商讨(也可能是抱着现汉和各种规范、标准疯狂battle),一边让排版各种改改改(希望排版不要嫌弃强迫症)。
封面设计是另一种相爱相杀。《红胡子诊疗谭》和《三郎》原本构想的封面都不是现在的样子,设计师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给出方案,一改再改,基本上将否决重来的大修改和封面元素重新设计、布局调整、颜色调整、字体调整、封面内容修改等全部经历了一遍。当然,始终坚持没变的是封面尽可能简洁,看着清爽舒服。还有特别强调的,不要腰封!!实际上,后面写文案的时候也纠结过要不要补上腰封,好有地方”自我广告“一下,最后还是放弃了。
真是难为我的设计师,连周末也要被我盯着追问稿子改得怎么样(捂脸)。而和设计师”大战三百回合“之后,终于有了现在的封面,以及硬生生治愈了社恐症。
选纸张又是一门学问,这一块其实我也讲不出来什么,只剩下当初上图书设计课的时候没有好好用心做积累的懊恼。看,总是要还的。
好不容易定稿了,下印厂了,反而更加紧张了。总是担心书里面是不是还有瑕疵,是不是还有没有注意到的小问题,大概就和父母担心自家的孩子是不是足够周正、足够讨喜一样的吧。
现在会怎么形容编辑呢,大概就像是一个信号接收站,不断地接收四面八方的信号,消化、处理,再将这些信号送往它们该到达的地方。
(三)豁然 · 红胡子
行医救人的主题,独立单元小故事,加上时不时出现的金句,《红胡子诊疗谭》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日剧。老实讲,我担心过这本书会显得很”套路“,也担心过红胡子会被写成完美无缺的人生导师形象。那样挺讨人厌的。
山本周五郎当然不会这样写故事。
一个失意愤懑的青年,来到一个他看不上眼的小地方的养生所,遇上了久负盛名的名医。小说的走向似乎都能够预料,奇妙的是山本总能在最不经意的地方进行转折,让角色变成可亲可近的立体人物。
台湾出过《一本书读懂山本周五郎》,书里面有句评价,“如果说太宰治是青春的圣经,山本周五郎则是壮年的圣经。”之所以这么说,在于山本笔端总是饱含着深情与宽容,非得有一定的经历才能体味个中滋味。
好比本书里的红胡子,他久负盛名,医术连大名和富豪都十分信服。可是,他却始终认为医术是最没用的东西,医生所做也十分有限,患者治愈能否全靠自身生命力顽强与否。
听到这样的话,会怎么想?如果我是病人,大概会认为这是医生的推脱不负责任之词;如果我是路人甲乙丙,大概会认为鼎鼎大名的红胡子太谦虚了,说的更不好听一点,颇有些矫情。然而,前段时间看新出的《人间世》,第一集里医生们讨论要不要给生了坏疽的老人做截肢手术的画面,让我猛地想到了红胡子,忽然就理解了他说出这句话时内心的诚恳以及他曾经经历过的无能无力。
为了防止我再自夸下去,就此打住。
一本书就像一个人,有它的命运,被选择,被制作,被阅读,被评价,被珍藏或者被丢弃……编辑参与它的前半生,未来的路,就交到读者的手里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