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和提奥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07-02 10:54: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文森特和提奥》是一本由[美]黛博拉·海利格曼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文森特和提奥》读后感(一):梵高不是一个人“等着看吧,再强的人也会被生活击垮。”不是因为脆弱,而是因为热

文森特和提奥读后感锦集

  《文森特和提奥》是一本由[美]黛博拉·海利格曼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森特和提奥》读后感(一):梵高不是一个人

  “等着看吧,再强的人也会被生活击垮。”不是因为脆弱,而是因为热爱。我们热爱生活,才会对生活有所失望。记得在那部《至爱梵高》的电影中,最后那段话“在画家的人生里,死亡或许并非难以接受,然而每当我仰望繁星时,我总会畅想一番,我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触摸不到这苍穹上的点点星光,莫非人类可以通过死亡之路去往那一片璀璨繁星。”他是坦然的接受生命的结束,当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也有种平静释然的感觉。

  对于文森特·梵高这个传奇人物,有很多人对他的生平做过解读,也从不同视角为他出过传记。归根结底,其实我们永远不可能理解他心中的想法,我们从他留给世人的画作中,能看出他的善良,他对每个事物的热爱。其实文森特还给我们留下了文字,他与兄弟提奥之间往来的658封书信,被作者黛博拉·海丽格曼精心研究编撰,讲述了被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两兄弟的一生。文森特和提奥是手足,更是知己、朋友。抛开他的画,不从艺术的角度,只感受这种难能可贵的手足情。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庭,家庭的因素是造成一个人后来人生的一大原因。有时候命运就是喜欢开玩笑,文森特出生在一个看似幸福却又不幸的家庭。母亲对于第一个未出世孩子的态度,让其他孩子觉得在母亲眼里没有谁能比得过第一个文森特,那个孩子才是完美的。父亲对于孩子的期望则是子承父业,却从没问过孩子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幸好文森特还有一个支持他的兄弟提奥,就像提奥的遗孀乔安娜说过:“没有文森特,乔安娜就没有提奥。没有提奥,文森特就不会成为文森特。没有乔安娜,文森特·梵高就不会流芳百世。”

  文森特和提奥兄弟俩,可以说是两个相似却又不同的人。先说外貌,在文森特的画中可以看出,同样的红发,只是颜色深浅不同;同样的蓝眼睛,有时会发绿;个头差不多,一个稍微健硕;一个有雀斑一个没有,都能从外貌看出来他们是亲兄弟。从小他们就亲密无间,都喜欢画画,只是当时还没有当画家的意愿。后来,两个人先后在家人安排下去到同一地方做艺术品买卖,又先后爱上了亲戚家的姐妹,同样失恋的结果,让两个人都走了一段不好的路,染上了病。弟弟提奥似乎都在步哥哥文森特的后尘,在无法见面一起远足时,兄弟俩就一直靠书信分享经历。

  随着文森特越走越远,从失去工作,做传教士失败,他开始全新投入了画画,不幸的是他开始生病了,家族遗传的精神疾病抑郁症开始折磨他。尽管兄弟俩有同样的爱好,同样的童年生活,渐渐地他们的差别也很大。不变的是他们还是互相通信,分享周遭的人和事,分享成功与失败。提奥继续艺术品买卖,得知哥哥的情况后,撇开了父亲,直接资助文森特进行绘画事业。直到那个意外发生,他的割耳和枪伤也随着他的离开成了永远的秘密。六个月过后,提奥也追随哥哥离开人世。乔安娜把他们葬在彼此附近,两兄弟又能并肩看世界了。

  文森特生前并不出名,他是多么平凡却又那么独特,人生得一知己足以,能有这样的兄弟,一定是他悲惨生活中的不可少的扶持。渴望家人的爱,同时,他也爱着这糟糕的世界。

  《文森特和提奥》读后感(二):文森特和提奥——属于梵高兄弟的传记

  我个人并不是美术专业或者名画爱好者,因此对这些历史上知名的画家更多的是因为喜欢mystery作品而关注。在之前看过的作品中,梵高、莫奈、伦勃朗、 卢梭 等等都是作品中的角色或者线索。而梵高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更多的印象是日本第53届推理作家协会奖得主《梵高的遗言》,破解其自杀之谜。当然读本作之前的一个月还有个很巧合的因素,正好带着孩子去看了梵高星空艺术馆(虽然和他作品关联也不大)。

  话说回来,关于文森特.梵高的作品、传记之类的作品很多很多,光是作者在作品后面提到的参考引用的相关作品就近百本。所以本作绝非最权威的梵高传记,也绝对不会是梵高诸多疑团的破解者(比如他自杀之谜、耳朵被切之谜等),同样也不会是梵高艺术画作欣赏指南。作者通过他和他弟弟提奥的600多封来往信件,还原了文森特和提奥的一生。所以在我看来,本作与其说是梵高传记,不如说是梵高兄弟两人的一生。

很精美的装帧

  在读本作前,我还特意查了下梵高,所有介绍都是围绕着文森特的一生来介绍,包括他经历、画作还有一些谜团等。但本作中作者在写这部作品的初衷里提到“在第一次去梵高博物馆时,在一幅画的旁边提了一句‘提奥一直出钱养活文森特’,于是立即意识到必须位兄弟俩写本书”。其实在如今文森特梵高巨大的光环下,几乎无人还会提到他的弟弟提奥,但作者通过两人600多封信件后,还原了提奥在文森特背后的巨大支持了动力。

  两人在当的地位境遇和现在可谓天差地别,当年的提奥是梵高家族绝对的骄傲,艺术品交易公司巴黎分店店长,几乎养活了一家子7、8口人,还从1880年开始连续资助了文森特整整10多年的生活费和画具。要知道画具、颜料在当时十分昂贵,这也是文森特作品中绝大部分(1000多幅)是素描的原因之一。而在文森特生前,他的作品并不出名。在这部作品中他的画绝大部分是送人、或者和其他画家交换,真正提到卖出去的屈指可数。事实上当时虽然是整个印象派画作发展的最巅峰,但在当时市场上都还没真正开始受欢迎,传统古典派和学院派依然是艺术品市场主流。正是因为提奥不求回报的无偿支持哥哥,才让文森特能坚持10多年的学习和创作,才有了如今”向日葵“”星空“”自画像“”吃土豆的人“等耳熟能详的名画流传后世。在作品中,文森特和提奥关系并不和谐,两人几乎是吵了10年,多次发誓绝交,但提奥从来也没放弃寄钱给他。在文森特学习过程中,提高不断利用自己职业优势给他提供建议和参考,在巴黎的那段时间也是文森特风格转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这样的默默奉献最终成就了文森特的流芳百世,虽然生前两人都没看到自己成功的那天。这样伟大的兄弟羁绊,已经不仅仅是亲情那么简单。文森特的成功不单单是他个人的成功,是兄弟两人共同的成功,梵高的成就是属于文森特和提奥共有的。

  在这里最后还要提一个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提奥的妻子乔安娜。她在文森特和提奥两年里相继去世后将所有两人的手稿都精心保留下来,并在1914年集结出版,才有了后人研究文森特宝贵的素材。同时文森特的画之所以能出名也离不开她的功劳,在两人死后由她一手举办了荷兰、比利时和巴黎的梵高画展。即使多年后改嫁,她依然不遗余力的推广着文森特的画。提奥和乔安娜的儿子小文森特则在1973年建里了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每年吸引几百万游客去欣赏学习。

  最后欣赏下本作中一些插图:

  《文森特和提奥》读后感(三):《文森特和提奥:梵高传》: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虽然关于梵高的传记类作品很多,我却只看过BBC的纪录片《文森特·梵高:画语人生》,其特别之处在于该片是由本尼迪扮演的梵高来讲述自己的生平,而且“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与同样基于梵高的信件拍出来的纪录片不同,《文森特和提奥:梵高传》则是通过文森特一生中写给弟弟提奥的658封书信的分析,主要讲述兄弟间交错的人生历程。对梵高知之甚少的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文森特,还有对他不离不弃的弟弟提奥。

  世人知道文森特的疯和癫狂,知道他割掉的耳朵,知道他的向日葵和星空,知道他在麦田中结束自己的一生。这些众所周知的故事在其他作品中反反复复被提到,文森特的形象在我心中一直是疯子、病人、天才结合的形象。

  然而《文森特和提奥:梵高传》让我看到了一个对是世界充满了善意的梵高。

  文森特一生都渴望来自家人的爱,就像梵高家的祖训:上帝啊,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对你的爱使这种联系更加牢固吧!

  但是一出生就被作为死去哥哥的替代品,文森特并未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真挚的爱。小文森特却将自己的善意倾注到兄弟姐妹身上,为他们想出各种游戏,带着它们在山地上奔跑。

  可是颇为讽刺的是,唯一能带给他家人温暖的只有弟弟提奥。

  善良的文森特总是想要拯救别人,并且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路。他辞去画廊工作后去寄宿学校当老师;他尝试神职工作去博里纳日传教帮助穷人;甚至是与西恩的交往,他认为及时帮助了西恩,也有助于自己的工作。

  “我觉得,这份工作能贴近人的内心。我必须接近底层,必须深入人们的生活。只有用极大的耐心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在绘画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即便是后来的割耳和枪伤,众说纷纭无从考证,据说也是为了不增加他人的麻烦,文森特默默地忍受了这一切。

  这个在27岁才开始画画的天才,得到了提奥的全力支持,提供资助,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随时告知他绘画界的新风向,结识众多的画家。兄弟之间分享爱情的喜悦和悲伤,互相帮扶,偶有芥蒂,却仍然是寻求生活真谛和艺术真谛的同伴,里基斯维克风车前的誓言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文森特在不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画出了近千幅作品,而且一大批画作都是传世之作。对于一个不为世人所理解,时时处于嘲笑和讽刺中的人来说,他的创作动力从哪里来?

  也许正像《艺术的力量》中文森特的独白所说:“我在多数人眼中究竟是什么?……一句话万千俗人中最俗的一个。就算他们说的都没错,但有朝一日我要透过我的作品让他们瞧瞧,我这个微不足道的无名小卒的心声。”

  窥视文森特的精神世界,一定离不开他的画。即使不懂艺术,我从画中也能感觉到一种奇妙的力量,时而热情似火,时而绚烂热烈,时而神秘又浪漫。这个最孤独痛苦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力量和不屈不挠的勇气实在震撼人心。

  文森特曾说过:“生命只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性,收获是不在这里的。”仿佛他已经预见到这样的未来——生前籍籍无名死后受人追捧。

  我想这多亏了提奥和妻子乔安娜不懈的努力,因为他们懂得文森特的可贵,并且致力于让世人了解他的可贵,最终让文森特·梵高名扬世界。

  阅读《文森特和提奥:梵高传》就像是在画廊中近距离地感受文森特和提奥的一生,读者一起见证梵高兄弟不凡的手足之情,和跌宕起伏的卓越旅程。

  《文森特和提奥》读后感(四):不可分割的人生:两个梵高的生死相依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完全不适用于文森特·梵高。对于他,站在背后的是提奥·梵高,梵高家的老三,而文森特·梵高是家里的老大。提高·梵高隐藏在哥哥的巨大光环下,一直不为世人所知。

提奥·梵高肖像,1887

  《文森特和提奥》一书的作者美国作家黛博拉·海利格曼曾坦言自己对提奥·梵高的一无所知。由于喜爱梵高,海利格曼在2019年6月和丈夫专程前往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正是这次梵高博物馆的参观,让她意外发现了提奥,并深感提奥对于文森特的重要性。回国后通读了兄弟俩以及提奥和妻子乔安娜的往来信件,随即着手收集资料,经过多年调查和思考,提炼出了自己眼里的文森特和提奥形象,最终写了本书。

  关于文森特·梵高的传记,最为人所知的是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这部传记是公认的杰作。 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正是基于此,这部传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渴望生活9.2[美] 欧文·斯通 / 2008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文森特和提奥》则是一部别出心裁的传记作品,它打开了一个特殊的角度,从文森特和提奥的关系入手,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文森特·梵高的一生。

《文森特和提奥:梵高传》书影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一顶灰色的绅士帽在上,另外一顶黄色的草帽在下。绅士帽属于提奥,草帽属于文森特。提奥供职于画商古皮尔公司,是分公司经理;文森特寓居奥维尔乡下,职业画家。然而也有例外,在文森特·梵高的油画中,两者却掉了个个。这迷惑了世人,本文开头的那幅肖像就一直被误认为是文森特本人的,事实上却不是。这无疑给两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文森特和提奥,都拥有一头耀眼的红发,同样的红胡子,同样淡蓝色的眼睛,漾着同样忧郁的眼神。两人也都深受精神病痛的折磨,都在壮年去世。而在家人的眼中,提奥是家人的骄傲,文森特让父母操碎了心。提奥的事业蒸蒸日上,文森特却到处碰壁,一事无成。

  两人的生活道路完全不同,却无法把两人分割开。没有提奥的资助,文森特日后的绘画事业将无从谈起。提奥对文森特的资助不求回报,他不但从物资上帮助这个大哥,更从理想上激励他,从艺术上启发他,从生活上关心他,从事业上鼓励他。离开提奥,世上就没有文森特。而没有文森特的提奥,也很快凋谢。

  是什么把两人绑人一起?亲情抑或友情,让世人纷纷猜疑。海利格曼却注意到了一次不起眼的远足。十九岁的文森特和15岁的提奥。在雨中行走。后来兄弟俩称这次远足为一次意义非凡的思想碰撞,称为对彼此做出承诺的一刻。正是这一次看似寻常的远足,注定了兄弟两人余生的生死相依。海利格曼称这次远足是一根支柱,一块试金石,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此后文森特的生活里少不了殉道般的远足,他从肉体上忍受磨难,从心理上忍受不被认可和理解的痛苦。一个孤独的身影,永不放弃的艺术追求,不为人知的苦闷,不知疲倦的作画,独自承受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提奥总是坚定地站在他的背后,默默地支持他。文森特多少次走到绝境,是提奥把他拉了回来;文森特衣食无着,提奥总能及时伸出援手;文森特病了,提奥心急火燎地赶来看他;文森特为艺术而苦闷时,提奥给他提建议,为他联系导师。

  《文森特和提奥》没有过多地探讨文森特的绘画艺术,没有令人费解的专业词汇。而是如一条默默流淌的小河,舒缓,自然,曲折。它探讨了文森特在宗教和绘画的两难选择,上帝关上了宗教这扇门,打开了另一扇绘画的门。而在全书中,海利格曼发掘了提奥,她认为提奥和文森特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文森特作画,提奥卖画,绘画把兄弟俩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那次不为世人所看重的远足,是兄弟俩郑重的人生宣言。此后的岁月,他们不曾忘记那次远足。不管有多大的分歧,两人最终共同成就了世人眼里的神话。文森特和提奥,不止是兄弟,朋友,更是一生的知己。

  《文森特和提奥》读后感(五):两个梵高与一段人生

图1:书的全部组件

  文森特·梵高短暂的一生,由于其超然的艺术价值,早已在无数文学作品中被剧透的七七八八。梵高的作品本身,更是无数次出现。甚至连梵高背后的男人:提奥·梵高,我们都或多或少了解了。这样一个敞亮的舞台上,还有什么角落可以呈现不为人知的舞蹈吗?本作给出了一个的答案:可以。艺术家的故事因其作品而出彩,而其作品本身也是他人生故事的重要一环。本作不仅局限于梵高的绘画作品,更将梵高与提奥的书信作为作品的重要一环,加入他们的人生故事中,以兄弟俩的纽带为切入,在文字和绘画之间施加联系,最终以绘画的形式展现了文森特与提奥的故事。这个故事当中,有大面积的昏暗、保守的色块;但是文森特善用的互补色、大块跳跃的色块都成为了这幅画作上最亮眼的部分。虽然画作终于昏暗,但是乔安娜的存在让我们又在这幅画中看到了属于未来的光亮。

图2:书与梵高的自画像。这个自画像与另一张画像中的提奥一体两面,兄弟二人的人生终是交缠不休。

  提奥对文森特的支持,在某些作品中被赋予了殉道的色彩,似乎只是提奥的同情与亲情的羁绊逼迫他不得不付出,但是这部作品给出了新的解答。作为兄弟中长子的文森特,虽然成年后颇为曲折,但是他对于提奥而言,始终是超越兄长的一点。无论是精神上双方以风车远足为开端的互相许诺;还是行动上文森特率先从事艺术品行业、远走英伦等等;都给了提奥无穷的引导力。反过来,从兄弟二人的信中可以看出,梵高对于提奥这么多年来的资助也怀有复杂的心情,并不是心安理得的索取,愧疚的心情溢满信纸,有时候还有委屈求全之感。归根结底,兄弟俩之间这种合理之中蕴含别扭的关系,根源于梵高家族的家庭祷词:上帝啊,把我们亲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对你的爱使这种联系更加牢固吧。 正因为家庭的潜在影响,文森特终其一生与其说想得到世界的认可,不如说想得到家庭的认可;而提奥终其一生,追随的不仅仅是文森特晚现的艺术天赋,更是不可分开的誓言。所幸,兄弟二人虽然诸多差异,但是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始终维系着,成为两人各自事业的重要索引。

图3:仅是住院期间,梵高流传下来的作品。可以窥见梵高的日常习作量之众。

  本书第二个展现的有趣的地方,在于文森特·梵高的故事里呈现出更多的是努力,而不是只有天赋。同许多艺术一样,绘画往往会被纳入“天赋”项,似乎一个艺术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就仅仅依靠了天赋。但是努力也是一个天赋发现的过程,文森特说,进步是在学习中取得的;那么他自身的经历可以说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天赋是在努力中发现的。艺术这条路并不是他最开始的选择,可以说是在一次次走投无路后,文森特只剩下艺术可以选择,才不得不开始了绘画。正确的选择再加上无穷的努力,才有了最终的成就。从文森特创作期间的纸张、颜料耗费数量可以看出,他的习作数量非常惊人。而且文森特从未停止过学习,无论是最初模仿当时大师们的作品还是略有成就后沉迷于从日本画中学习技艺,可以说文森特始终在学习。固然他拥有一颗自由的灵魂,不愿意受学校的约束;但是这颗桀骜的灵魂却始终不曾沉沦,始终在磨砺自己提升自我。梵高早期的作品,如提奥所言,受到荷兰派画作的影响,颜色较为灰暗,也没有自己的风格。但是随着学习,文森特·梵高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属于文森特的调色盘自此展开。文森特的作品中,对现实着迷的把握也是一大特色。不同于高更,文森特在绘画中坚持观察、体验;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体验到的是极致真实后瑰丽想象。除去留给我们极深印象的静物作品,如向日葵等;梵高作品中对劳动景象的描述同样惊心动魄,无论是收割后的麦田还是村庄,在梵高笔下都有着惊人的生命力,喷薄而出。可以说,梵高作品在凝视景物的同时也凝视了自身,油墨的走向成为了动态的注释,而这些都与梵高本人在绘画中长于观察,自律的学习与不停的习作联系。没有了这些就没有名为文森特·梵高的画作。

  最后,本书最有魅力的一点在于对乔安娜的发现与塑造。提奥紧随文森特,早早结束了生命。而当是时梵高作品的价值并未被发现。如果没有了乔,我们很难做百年后看到梵高的作品依然流传。如果说文森特和提奥的生命中,缺乏幸运的话。乔想必就是两人共同的幸运。乔并没有将文森特这样一个仰赖丈夫接济的大哥视为累赘,也没有试图去割裂兄弟俩之间超凡的联系。如果说这一点还属于爱的范畴,那么作为未亡人的身份下,乔依然坚持保存了文森特的作品,为了将其艺术生命延续而奔走,可以称其为高尚了。因为乔安娜的存在,我们有幸可以将文森特与提奥,两个梵高的人生编织在一起,看到一幅完整的名为梵高的画像。

  今天的我们,凝视着梵高的作品,不仅仅看到了文森特一个人的艺术努力,也不仅仅是凝视着提奥的付出、我们凝视的是两个梵高属于艺术的一生。这一生虽然痛苦多于快乐,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相信,文森特画作中的温暖是真实的,勃发的生命力是真实的,属于梵高家族名为爱的羁绊同样是真实的。

本文标题: 文森特和提奥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37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线索》读后感锦集我请求有罪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