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是一本由(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5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罪与罚》精选点评:●他为什么要活下去?抱着什么目的?为什么要努力奋斗?活着是为了求生存吗?可是从前他无数次甘愿为一个
《罪与罚》是一本由(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5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罪与罚》精选点评:
●他为什么要活下去?抱着什么目的?为什么要努力奋斗?活着是为了求生存吗?可是从前他无数次甘愿为一个理想,为一个希望,甚至为一个幻想而献出生命。他总是觉得仅仅求生存是不够的;他往往有更高的要求。也许只是由于自己那些欲望的力量,当时他就把自己看做比别人能享有更多权利的人。 Chris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赞誉多高都不过分。但就人物心理描写的深度就让人望尘莫及,更不用说作品里渗透的同情和怜悯,更让人动容。
●心理描写是很细致,反而是心理描写是阻碍我看完这本书的障碍……
●墨迹了小半月总算看完了 合上书有种难得的满足感(感觉自己没有好好看 要再看一遍再评!)
●“难道现在她的信仰不能成为我的信仰吗?”我猜到他那無神論的超前讓他在監獄裏備受歧視,猜到了自首后繼續他那陰鬱多思多慮的性格給他的孤獨,也猜到了他執拗的哲學觀在向自我贖罪自我解脫這條路上的阻礙,但我沒猜到陀氏給他安排的出路竟然是愛情。愛情竟然能有改宗換教的特異功能嗎?還有一點我於是明白了那些看不上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想必是沒把書看完,如果看完就不難理解這個曾經像佐助一樣曾誤入歧途但其實是個善良暖男的本質了,也就明白他所說殺人根本不是罪,古今偉人都是原始積累的殺人犯了。要錯就錯在他消滅貧困造福人類的方法有些欠考慮。陀氏的心理學小說特點在這本書里登峰造極,就連淫棍斯維德里蓋洛芙和狡猾的偵查員波尔菲利都變得那麼可親可敬了。遺憾的是,女性全是阿廖沙附體,沒有一個是很壞的,這一點稍微扁平一些。
●翻译不通
●每个人都是拉斯科尼尔科夫,拉斯科尼尔科夫是每个人,每个人都有罪。
●一个人杀了人却不觉得自己有罪,心理活动描写的很细致,让人都觉得他好有道理啊。不过最后从理论转到现实世界有点突然。大概是量变到质变吧。
●最近迷上了老陀,个人觉得,他的书至少要读两遍以上才能体会到混乱文字下的深邃。第一遍读你会被大段神经质絮语似的独白或对话折磨得疲惫不堪,而紧凑又急促的语气和节奏又逼得你不得不快快向下看去。当主人公毫不犹豫地举起斧头杀人时,你的心脏像是被无形的手紧紧攫住狂跳不止又不得挣脱。黏腻的血,烂掉的脑壳,都仿佛影影绰绰的幻影在你眼前浮现又消失。你担忧主人公的命运,与他一起痛苦质问,几次放下书,几次又叹息拿起书。最后看毕,救赎罪恶的是爱与信仰,你没有读完一本书的喜悦,只有迷茫与疲惫。第二遍读,你发现这些对话或独白正是塑造人物甚至构成小说的重要部分。它不仅仅是人物的语言,也是人物的心理,形象以及主观的环境描写。(尽管也是反映心理)。你会发现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得生动活泼,主人公不再是你的聚焦,而是小说的一部分。
●比《卡拉马佐夫兄弟》神经多了,每一个人说话都神神叨叨的,可能是读了太多通俗小说不太能适应这种表达方式。被酒和贫穷浸没的俄罗斯人,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非常立体而神经…最喜欢的章节就是最后的尾声了,跟着坨氏的结尾感觉下一步应该去看《约翰克利斯朵夫》。
《罪与罚》读后感(一):微信读书的旧读后感搬运3
写于2019年3月26日
2019.3.26补 刘界所言,“在这个看似荒诞无稽的谋杀故事的结尾,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罪与罚,通过文尾的梦境隐寓的个人拯救之路是:由凯撒到基督徒;由旧约到新约,由创世纪的上帝——火与怒的毁灭者到耶稣——承担苦难,爱并接受爱。生活不是另造一个世界,而是在此在的“另一个世界”中更新自我。”
《罪与罚》读后感(二):罪永远都得到惩罚
断续近半年看完这本书,也真是最慢的一本了,不只是是作者缘故还是翻译缘故读的真的很累,本来书中不几个,可是人名真的好乱,一个人好几个人名,读起来太不顺畅了。全书没多少故事情节,通篇都在围绕罪与罚描述吧,佩服作者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对于我这文盲来说读起来真的好累,我觉得结尾还是不错,“生活代替了理论”喜欢这句,可能我们的理想意志慢慢磨灭丧失时,生活和爱才填满我们的内心了。
《罪与罚》读后感(三):陀思妥耶夫斯基。
1.首先,小说人物的姓名都很俄罗斯式的冗长,让很少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我对于理解人物和人物间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困难。 2.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文学上作品上的长篇大论,是作者自以为自上而下表达的,但这些文字对于我来说并没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我不得不为了试图找到各种思想之间的联系而绞尽脑汁。一部分思维用于识别和解读独到的词语,另一部分必须不断地在上下文中寻找联系,找出各种思想之间上的关系,然后还得用剩下的思维来理解所表达的思想的含义。所以这本小说是目前我阅读的书中所花费时间时长最长的一部作品,可以说我阅读得非常的困难。
《罪与罚》读后感(四):陀思妥耶夫斯基,冷峻中的温暖
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拜高晓松与白先勇所赐。高晓松说到俄罗斯文学时,提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先勇说红楼梦时,把《卡拉马佐夫兄弟》与其比较。于是,便决定开始阅读。
在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时,体验超出想象,会随着主角热泪盈眶,会惊讶于作者的逻辑思维,总体冷峻笔触的背后,却透露着希望的温暖。
如今正在阅读《罪与罚》,同样随着作者而不断思索,一种哲学 宗教 政治的思辨,一种人性 心理 社会的反思。
很多作者都有明确评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有浪漫主义的,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凭借着其独特的笔触与思想的升华,很难归纳。也许,这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特别之处。
《罪与罚》读后感(五):自我无意义
有一件事,你明知道是错的,为什么还要去做?
罗佳觉得只要自己是最后成功了,那么这件事就会变成对的。况且自己杀的是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
后来,他去自首了,不是因为自己错了,而是承认自己失败了。
最后,索尼娅终于让他醒悟,放下自我,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庆幸自己没有在十几岁时就读了这本书,因为那时的自己未必懂得自我的无意义。罗佳一开始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比他拥有的多,将自我凌驾于他人之上。我也曾希望我的朋友怎样怎样,希望我的大学充实怎样,我的父母应该如何,后来我终于学到,他们是他们,我是我,生活是生活,我无法要求别人按照我的希望生活,我的生活和自身是不理想的,我的失望来源于我将自己放在他们之上。
放下自我更快乐,所以试着在爱的人与事之中,把自己忘了,像索尼娅一样虔诚,全心全意奉献,尊重别人的自我,也许这样更快乐。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