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是一本由[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264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面纱》读后感(一):毛姆式美学高中时读的第一本毛姆作品是作家笔记,那时涉世未深如一张白纸,还不能体会作家的精义,如
《面纱》是一本由[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264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面纱》读后感(一):毛姆式美学
高中时读的第一本毛姆作品是作家笔记,那时涉世未深如一张白纸,还不能体会作家的精义,如今年岁渐长,对这位所谓“二流作家”笔下庸俗,物质,愚昧的爱恨情仇有更多体会,人生的常态就是这般庸俗物质啊。 毛姆的爱情观我是赞同的。我们谁也没法永远爱一个人,年纪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审美的变化都影响着我们选择爱人的偏好。也许年少时喜欢惊艳的、不羁的、理想主义的人,中年时喜欢沉稳的、内敛的、实用主义的人。就像凯蒂揭去生活的面纱,在生与死之间寻找爱情的真谛。爱情本身就是一副贱骨头的德行,最持久最沉沦的爱情不就是求而不得的爱情么,如果在追求爱的道路上畅通无阻,那就不会珍惜,不够慎重,最终心生倦怠、相看两厌。 毛姆笔下的异国风国是极具电影镜头感的。他的旅行笔记细致到能直接出版而不经改写。汽船离开香港驶入马赛港,凯蒂目之所及的一切一定都是毛姆自己亲眼目睹过的。阳光下曲曲折折的海岸线闪烁出微光,教堂顶上的雕像就像蓝天里一摸金色的火苗,乘客们跪在甲板上向冥冥中的神灵祈愿。在漫长又平静的航行中,关于陆地上的一切记忆都慢慢变得朦胧又模糊,那些发生在另一个世界的爱与恨,忠诚与背叛都不再那么重要,凯蒂终看到一条通往安宁的天堑。 毛姆的灵魂是漂泊的,年轻时倚在帆船上在碧蓝的地中海荡漾,暮年时想象自己是站在码头等待渡轮的游客,不知哪一天可以离开,就随时准备好行李等待登船。不再留恋了,那些如画的风景,不再牵挂了,那些本就没有深交的过客,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面纱》读后感(二):像一个自由的人那样生活
这本《面纱》是华章同人|重庆出版社2020年的新版。毛姆的这部小说1924年写成,当年十一月开始在纽约的一本杂志上连载,十二月起在伦敦的杂志上连载,1925年4月在纽约和伦敦同时出版。出版伊始就引人注目,被多次改编,搬上了舞台,搬上了银幕。2006年,中美合作拍摄,把这个故事用电影语言再一次推向银幕。这部作品至今魅力不减。
近一个世纪前的作品,何以常读常新,经久不衰?概因毛姆对人性深刻的洞察,用其特有的辛辣笔触解开了人生的面纱。每个读者、观众,都能在他的作品中见到芸芸众生,见到自己。
4月14日晚,华章同人邀请责任编辑小唐菇凉和众多读者分享了这部作品的阅读体会。
小唐编辑的分享非常用心,不仅介绍了故事的梗概,还有独到的分析。可以说是一次精彩的导读。来看看,糖糖对主人公凯蒂的介绍:
如果在听的你是一个女孩,或者已经是一个女人,恐怕从小到大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总会有人在你耳边给你各种各样的建议,从外貌、言行、举止,甚至到人生的选择。从你读中学,读小学,甚至更早的时候起,外面的世界就会通过各种有声的或是无声的方式告诉你,你最好不要那么做,你应该怎么做。当你考上大学,会有人告诉你,女孩子读书不用读的太好,对你而言,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归宿应该是婚姻。我们的女主人公凯蒂就是这样一个女孩。(这段文字是我根据分享会的语音整理的)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需要做的,就是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出自伍绮诗《无声告白》)
凯蒂的人生轨迹,基本上是这样的:在母亲的期待中成长——凯蒂的母亲贾斯汀夫人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联姻豪门显贵。凯蒂深受母亲的影响,觉得母亲的“抱负”正合自己的心意。于是在母亲的引领下踏入社交圈。凯蒂对所有的追求者保持友好,但不对任何人动情。因为,能在地位和财富方面令她称心的人始终没有出现。经过一个又一个社交季,凯蒂已经二十五岁,依然没能等来她的如意郎君。为了不落在妹妹的后面,凯蒂匆忙之中把自己嫁给了瓦尔特,然而瓦尔特不是她要找的人。凯蒂又爱上了有妇之夫查理,事后发现这又是一个渣男。凯蒂是盲目的,又是无助的。直到她历经沧桑,找到了那个坚定的自我。
虽然,故事的时空背景离现在有一个世纪之远。但是,其中的人物好像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爱慕虚荣的凯蒂,衣冠楚楚的查理,还是爱着凯蒂也恨着凯蒂的瓦尔特,都似曾相识。再比如为人苛刻,心高气傲又吝惜钱财的贾斯汀太太,她处心积虑的鞭策丈夫,希望他能出人头地。再比如,那个耐不过夫人软磨硬泡,事事只能屈从于夫人的伯纳德·贾斯汀,似乎就存在于我们周围。这或许说明,千百年来,人性未曾改变。于是,这层“面纱”之下的面目才那么眼熟。
面纱里故事的男女主角,都不完美。或许这就是毛姆想告诉我们的生活的真相吧!
毛姆还把这个故事的背景,放在了旧时中国。如果你想看看毛姆这个故事圣手是如何描摹那个时代的英国和中国社会的,这部《面纱》一定要读一读。
读完毛姆的《面纱》,知道了凯蒂的故事,让我们记住凯蒂对未出生女儿的希望:
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希望她是个无畏、坦率的人,是个自制的人,不会依赖别人 ……像一个自由的人那样生活。最后,顺便一说:无论是否爱情至上,要想获得期望的爱情,都要努力让自己配得上他(她),因为好的伴侣一定是个聪明人。(《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
千百年来,人性未变,自由自立的价值也未变!
《面纱》读后感(三):面纱之后,没有完人
《面纱》这本书我10年前读过,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读这本书,说实话,没有什么感觉,不过是一个女人不爱自己的丈夫,婚后出轨丈夫的同事,一个烂俗的出轨故事。
10年后,我再读,却觉得每个字都无比沉重,关于一个女子为何成了“剩女”,又为何匆匆选择了不爱的人,为何又在婚后出轨,我有了新的认识。
我的一个同事,她曾跟我说,“我一定要找到自己爱的人,如果因为别的原因结婚,我说不定婚后会出轨。”也是恰恰,我身边也不乏因为年龄大,父母催婚,面临舆论的压力而结婚的人,如今看来生活得都不太好,有的已经离婚。
想来,时光能教给我们的,也许就是磨掉我们“非黑即白”的极端想法,人性向来复杂。
毛姆似乎是用一个爱情的悲剧故事,告诉我们这一点,由此看来,我越发觉得这个故事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载体,承载的内涵才是小说的核心和灵魂。
在《面纱》里,既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戴着面纱,若隐若现,似是而非。毛姆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将“面纱”这个意向写成“面具”,面具是完全的、绝对的,而面纱是轻薄无感的。戴着面纱的人,朦朦胧胧,难探真假,既无意掩盖,也无法清晰,这就是人性,混杂而丰富,没有一目了然的定论。
凯蒂,类似于现在的“傻白甜”,年轻的时候依仗自己的美貌,想要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社交场上的奉承讨好,她早已习以为常,好像哪个男人都不足以托付终身,慢慢在挑挑拣拣中蹉跎了岁月。后来为了在妹妹前面结婚,匆匆就嫁了。但是感情上难以得到满足的凯蒂,开始投身别的男人的怀抱,天真的认为可以有美好的结果。
凯蒂这个女人虚荣、自恋,单纯、天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但是,她身上又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在去湄潭府后,她见识了疾病的无情,以及疫情中修女的无私,渐渐被感化,也投入到救助灾民之中,并且竭尽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的思想在慢慢转变,认识到自己出轨对丈夫的伤害,认识到情人的丑陋,也重新看到了丈夫身上的闪光点。但是回到香港后,讽刺的是,她又无法自控地投入到情人的怀抱,虽然知道情人的真面目,她依然无法控制自己,情感巨大的空洞,吞噬了她一切理智。为了救赎自己,她决定回到英国,离开这些诱惑。
诚然,她不是个意志坚定的女子,也没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和做人底线。但是,她在反思和改进,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
再说说她的丈夫瓦尔特。这样的男人,不是能让大多数女人动心的。他对异性缺乏吸引力,他自制、内敛、克制、不善表达。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勤奋、认真、严谨、聪明、真诚。不过,他也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男人,带着出轨的妻子去霍乱严重的地方,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和“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决心,用这样不同寻常的方式报复。至死,都不原谅自己的妻子。
这样的狠人,其实让人害怕。
而凯蒂的情人查尔斯,就是女人们都容易喜欢的那种男人,会讨女人欢心,说话办事都充满魅力和风度。书中沃丁顿评价他:
他善于经营人缘。他有一种天分,能让每个见过他的人都觉得跟他情投意合。对他来说轻而易举的事,他乐于为人效劳。要是他没有按你的期望把事情做到位,他会让你觉得这是人力所不及的。......除魅力以外一无是处的人,最后会渐渐变得让人烦。而当你和一个虽不讨人喜欢而真诚的人交往会感到相当舒心。”查尔斯是官场老油条,把一切关系都处理地妥妥的。
同时,他自私自利、虚伪做作,把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善于玩弄女性,也从不会耽于感情。书里的每个人都是多面体,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完美无缺,在面纱背后,他们都有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我有一位相熟的朋友,她一直给人优雅贤惠的感觉,她也有美满的婚姻。
但是,偶然她告诉我,她好像精神出轨了,喜欢上一个志同道合的同事。这个同事,也是出了名的爱家爱妻好男人。不过,最后,他们还是发乎情、止乎礼,没有越界。特别是,当她看到他一边跟她聊得火热,一边在朋友圈秀恩爱,忽然觉得很恶心。
她想到可能的结果,那就是一片狼藉。没有结果的过程,也毫无意义。
毛姆的书,故事不是重点,重点是故事背后表现的人性本质,那是作品经久不衰的根源。
最后,总结一句话:面纱之后,没有完人。
《面纱》读后感(四):《面纱》摘下自以为的偏见,在自我救赎中学会爱
文|琪雪
如此卑微而沉寂得爱着你,我不善表达,我更没有虚伪做作,做的永远比想得少,我眼里流露出来的绝不是空洞,除去发自内心的爱意还有对上苍的感谢,我就此去了也绝不会有任何悔恨,仍然是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毛姆 毛姆是一位特别擅长在平淡情节中解读人性的作家。他的小说,不论是《月亮和六便士》还是《人性的枷锁》,每一本都有着他对人性的控诉和揭露,也是通过对人性的刻画来批判社会的虚伪。 毛姆的作品大都是现实主义,现实生活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为了写作,毛姆曾经走过很多地方,从当地的社会环境和风土人情中寻找灵。《面纱》就是毛姆从当时中外混乱的局面中获得的灵感。 《面纱》这部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只是毛姆对人心理的刻画十分生动,通过人物内心我们可以发现人心与行的不同。 我一直觉得倘若一本书读完之后,读者除了情绪的宣泄,其他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么这样的书不读也罢。 而《面纱》这本书之所以被广为流传,其原因不是在于小说本身的故事情节多跌宕起伏,而在于这本书能够带给读者的关于人性的解读和思考。 一、你以为的“不爱”,真的是“不爱”吗? 《面纱》中的主人公凯蒂是生活于伦敦的一位富家小姐,容貌娇美的她,向往爱情,但是她迟迟没有遇到那个她想嫁的人。 她一直在等待,可是在当时那个社会,女人到了年龄不结婚便是天大的罪过。面对母亲的责备和逼婚,凯蒂无奈放弃坚持,在母亲撮合下个一个叫沃尔特的男人结婚了。只是,此时的她并不知道,沃尔特已经暗恋他很久了。 沃而特是一个极度冷静、克制的一个人。和凯蒂结婚是他对自己唯一的放纵。他一直爱着凯蒂,所以他即使知道凯蒂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可他依旧想要娶她。因为在他看来,拥有凯蒂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恩赐。 这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沃尔特对凯蒂特别的纵容,使得凯蒂误认为他根本不爱自己。 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人便会开始不断地在生活中寻找证据,证明这种想法是正确的。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中叫自我验证。 内心极度渴望爱情的凯蒂就在“自我验证”中绝望,于是开始偷情,从别处寻找内心缺失的爱。 其实,爱与不爱如果仅仅依靠自我感受来判断,是不可靠的。因为,有时候,感觉也会是骗人的。一旦你戴上“爱”或者“不爱”我以为的有色眼镜,那么你看到都会是你想要看到的,从而自动略过其他的东西,这使得你无法看到事情的全貌。 况且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爱和表达爱的方式也不相同。有的人爱得如玫瑰般热烈,有的人爱如潺潺溪流,温柔而绵长。 像沃尔特温柔绵长的爱,对于渴望爱得热烈的凯蒂而言,什么都不是。 二、摘掉自以为的偏见,学会重新审视自我 沉浸所谓爱情中的凯蒂,其实并没有那么幸福。偷情终究是见不得光的,怕被丈夫发现的忐忑让凯蒂倍受煎熬。 为了能够光明正大和查理在一起,为了可以拥有所谓的“爱情”,凯蒂最终决定同沃尔特摊牌。 原以为丈夫沃尔特会发大发雷霆,毅然决然同她离婚。可是却没想到,沃尔特很平静,他只是让她去找查理,让查理离婚了娶她,如果查理同意,他便给她自由。可是,如果查理不娶她,那么凯蒂只能和他去霍乱之地。 凯蒂听到沃尔特如此说,很是害怕,她不想死,一点也不想去霍乱之地。于是,她找到查理,将事情原委告诉查理。可是,令她咋舌的是,她觉得一直深爱她的查理,居然拒绝同他在一起。 这让凯蒂觉得五雷轰顶,让她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做得事情。也让她开始摘下偏见的有色眼镜,重新审视自己丈夫。 在跟着丈夫去霍乱之地后,凯蒂才发现原来自己丈夫不但优秀而且还深爱着自己。 其实,像凯蒂和沃尔特这样看起来有些荒诞的故事,就存在我们身边。 我们常常用自己认为幸福的方式,要求对方给予自己足够的爱。却忘了,表达爱的方式有千万种,也忘了人与人相处需要存有“求同存异”的心态才能长久。 有人说“感受”是最真实的,是最可靠的。可我却觉得,感受是最具有欺骗性的。真的爱你的人,会慢慢计划将来,想要细水长流。所以他们的爱,没有那么热烈,长时间的适应,让你对这细水长流的爱视而不见。 可那些像查理一样打着爱你幌子的人,却会依据你的喜好去做你喜欢的事或者你认为可以表达爱意的事情。因为他们要的只是一时的绚烂,等你这朵玫瑰凋零后,自然会有下一朵。可偏偏,你却将这绚丽,当做一辈子。 戴上有色眼镜,看什么都不对。唯有去除偏见,用尽可能公平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才能尽可能看清真相。 三、摘下面纱,在自我救赎中学会如何去爱 凯蒂和沃尔特之所以会有误解,全都是因为他们都是戴着面纱示人。沃尔特虽然心里很爱凯蒂,可是面对凯蒂时,他总是一副淡漠的深情。而凯蒂优越出身带来的傲气,也不允许她去对沃尔特倾诉衷肠。 可是,当凯蒂和沃尔特之间面纱被去除后,凯蒂才发现原本淡漠的丈夫原来如此博爱。而凯蒂也因为多次出入修道院,被院里修女奋不顾身救人的行为所触动。 此刻,她已经明白在大爱面前,她所谓的爱情有多么渺小。在内心接受洗礼的同时,她明白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 原本她想和丈夫幸福生活下去,奈何天有不测风云,沃尔特因为感染霍乱而去世。形单影只的凯蒂,只能返回香港。 她一回到香港,当初抛弃他的查理有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可是,这一次,凯蒂拒绝了他,选择做自己。 不是什么事情都有机会可以重来,有的人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虽然凯蒂和沃尔特一直在一起,可我却觉得,他们早就错过了彼此。 如果,一开始出现隔阂的时候,就有人出现解除隔阂,凯蒂和沃尔特或许就不会有遗憾了。 人们常说,相爱容易,相守难。这话我深以为意,因为相爱只需要一时的心动,可是相守,却需要一辈子的耐心和真心。 毛姆在《面纱》这本书中,一直都用客观的语言描述每一个人物。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物的蜕变,从而联系到自己。让我们从书中,得到感触,进而规避风险。
《面纱》读后感(五):《面纱》:从女性视角,读懂“面纱”三重隐喻,重新定义婚姻自由
《面纱》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发表于1925年的长篇作品。小说以中国为背景,以二十世纪初期,东西方文化碰撞冲突为契机,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析人类精神归属与出路的现实主义之作。 毛姆爱好旅行,并会及时把所见所闻写进小说,他的多部作品都充斥着浓浓的异域风情。《面纱》也不例外,小说中“湄潭府”作为中国城乡一个缩影,其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呈现出质朴、含蓄、典雅、坚韧的风格,表达了他对东方文化的认可与敬仰。
毛姆童年命运多舛,曾寄人篱下;成年后情史复杂,阅历丰富,性格孤僻敏感,使他深刻体察了人间冷暖,洞悉人性复杂多变。他写作时语言坦率,观点犀利,思想辛辣,严肃中夹杂着幽默,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这种风格,在《面纱》中被一贯延续。 毛姆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性的枷锁》、《面纱》等。其中《面纱》因聚焦婚恋现象,距今虽已近百年,但是其中的情感理念、价值走向、经验教训与现代生活毫无违和感,依然值得推崇。 作为一名女性读者,我发现《面纱》包含着人类爱情与婚姻的诸多元素:忠贞、背叛、欺骗、谎言、质疑、冷暴力、复仇、信任、责任,自由等。 在女性视角中,《面纱》堪称一本婚恋教科书,从结婚对象的选择开始,到婚姻生活的经营,再到破碎婚姻的拯救和处理,都能通过反面事件映衬出正面启发。特别是“面纱”的三重隐喻,不仅让我们读懂爱情,更能读懂人生,从而明白真正的“婚姻自由”是什么。下面,我结合小说的创作灵感、写作技法、人物形象进行解析。
一、故事梗概及创作灵感要素 丈夫忠诚,却不解风情。年轻漂亮、渴望浪漫的妻子偶遇婚外情,并深陷其中。丈夫某天半途归来,发现私情,不动声色,巧妙设计让妻子看清情人自私虚伪的嘴脸;然后为了惩罚妻子,带她到“瘟疫之地”经受考验,不料却导致了自己死亡。妻子在一系列磨难和打击之后,死里逃生,精神上获得自省,内心找到价值感,从此奔赴人生新的方向。 这是《面纱》的故事情节,毛姆在自叙中曾说,这部小说的写作得益于但丁诗句《炼狱》启示。一位红杏出墙的贵妇,被丈夫毁灭。“锡耶纳养育了我,而马雷马却把我毁掉”,诗句中的悲怆激发了想象力。他决心用小说来表达人类情爱世界的虚与实、假与真,挖掘假象背后的真相。 二、采用第三人称全景叙述,多种写作手法运用,寓意“面纱”三重隐喻 “面纱”一词,出自于英国诗人雪莱的十四行诗《别揭开华丽的面纱》: 别揭开人们称之为生活的华丽面纱, 尽管这都是些不真实的假象, 但却模仿着我们所相信的一切 而随意地涂抹上颜色,在其背后潜藏着恐惧和希望,交织着不同的命运。
毛姆给小说取名借鉴雪莱“面纱”,结合诗歌原意,启发世人揭开眼前障碍物,看清事实本质。 1.运用白描手法,展现虚幻的爱情假象与真实婚姻之间的差距。 故事中的妻子,名叫凯蒂。她原是英国上流社会的一名富家千金,母亲的精明势利,原生家庭爱的缺乏,使她形成扭曲的爱情观。 她理想中的爱情,如同空中楼阁,脱离现实土壤,只是享受、索取、占有、攀比、炫耀;她理想中的丈夫,既要帅气又要多金,要出身高贵,对自己顶膜礼拜。她想象中的婚姻生活,是充满激情、热烈浪漫,是时时刻刻鲜花和情话相拥的甜蜜。而她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做,像寄生虫一样攫取就好。 由于条件苛刻,一不留神,凯蒂成为了“大龄剩女”,在母亲的冷嘲热讽和妹妹订亲的刺激下,她匆匆忙忙把自己嫁给了“勉强合格”的医学博士、细菌专家瓦尔特。 婚后生活,却并不同于凯蒂的完美幻想,瓦尔特性格严谨慎微,工作繁忙,二人世界犹如一潭死水。尽管瓦尔特爱她入骨,能提供优裕的物质条件,对待家庭忠诚,但凯蒂依然无法容忍。以至于在遇到能说会道、风情万种的香港布政司助理查尔斯·唐生时,意乱情迷,极速投入对方怀抱。但查尔斯最终回报她的却是一场欺骗。 毛姆在凯蒂婚前婚后的场景叙述中,没有加注个人评判,只是采用白描手法,尽可能保持全景原貌,展现爱情幻想的虚空虚无,以及婚姻的真实、沉重与瑕疵。 多少人曾被过度歌颂的“爱情”所蒙蔽,一生都在追逐幻想。其实,完美的爱人和婚姻不存在,幸福的婚姻并不仅仅需要“被爱”,更需要付出、奉献、包容、知足。落脚不到婚姻中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2.运用对比手法,揭露虚伪的社会角色与内在品质道德的差别。 在故事中,有一个“坏丈夫”和一个“好情人”。“坏丈夫”瓦尔特,在妻子凯蒂眼中,一文不值,一点也不值得留恋,他木纳呆板,卑微懦弱,凯蒂天天盼着离开他。 “好情人”查尔斯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善解人意、前程似锦,是凯蒂心中最优秀的男人,也是“丈夫”最理想的人选。 然而,事实却像一场笑话。当私情暴露后,凯蒂迫不及待想要离婚,瓦尔特依然担心她的生活着落。查尔斯却急着撇清关系,羞辱她、刺激她、极力劝说她快点跟随瓦尔特去往“瘟疫之地”,远离自己生活。 在中国“湄潭府”,霍乱肆虐,死人无数,瓦尔特冒着风险治病救人,赢得赞誉。妻子凯蒂通过别人的评价,才发现了自己丈夫医术高明、大公无私、聪明睿智、体贴周到的优点和博爱、善良、正直的品质。 毛姆通过凯蒂认识的新朋友韦丁顿,说出了查尔斯的“真实面目”:深谙官场,深谙笼络人心之道,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外强中干,事业上依赖妻子多萝西的愚蠢货色。 两相对比,反应出凯蒂认知上的荒诞和错误,她为自己的肤浅、虚荣、庸俗付出了惨痛代价。 识人辨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几乎每一天,我们都会被一些人的“面纱”所欺骗。外表光鲜迷人,内在实则卑劣无耻;又或者外在平凡朴素,内心高贵如星辰。看人,要用心,而不是用眼。不急于肯定,也不急于否定,是我们最基本的修养。
3.运用讽刺手法,揭示虚荣奢华的生活与独立自由、无私高尚的人生追求之间的反差。 凯蒂的自省与重生,开始于“湄潭府”的修道院。在贫瘠困苦,霍乱肆虐,人心惶惶之时,修道院里一群修女无惧死亡,照顾病患和无家可归的孤儿,她们人性的光辉在凯蒂心中掀起轩然大波。这是一种她从未接触过的生活和人,她在她们身上寻找到踏实、安宁和价值感。 她帮她们照顾孩子,参与劳动,摆脱“寄生虫”的困囿。特别是修道院院长,放弃法国贵族的奢华生活,来到中国忍受饥饿、辛苦劳碌、为实现精神世界理想锲而不舍,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着威严和光彩,让凯蒂发现,原来除了物质,精神上的充实高洁才是愉悦的源泉,付出与责任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我不懂的事情实在太多。生活是那样的奇特陌生。我就像一个一辈子坐井观天的人,一下子看见了大海。我喘不过气来,又兴致盎然。我感到了新的希望。我就像一个顽固的老水手,又升起帆向着未知的大海启航了。我的心渴求着未知的世界。” 彼时,许多西方人沉湎于自我陶醉的优越感中,毛姆用笔戳破了这一幻象,他利用凯蒂的遭遇狠狠讽刺了“上流社会”生活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凯蒂对于虚荣奢华的追求,得到的只是痛苦和束缚,爱情的错位与幻灭,生命力逐渐萎缩,走向绝望。而在洗去铅华,返璞归真之后,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充实宁静,懂得了爱的真谛,感受到自由和希望,生命重新焕发生机。 毛姆刻画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印证了所谓的“上流社会、贵族”其实并不高贵,相反,在底层平凡小人物身上反而闪耀着高尚、独立、璀璨的人性之光。与其说,“虚荣”是一些人的“面纱”,不如说是“遮羞布”,只有勇敢撕裂抛弃,才能迎来脱胎换骨的重生。
三、现代社会,何谓“婚姻自由?” 无论古今中外,“面纱”既是一种欺骗,更是一种禁锢。在小说最后,凯蒂内心欢呼:我自由了,终于自由了。这份自由意味着她再也不用为了生存在无爱婚姻中委屈求全,不必臣服于情欲抛却尊严继续羞耻,她拥有了自我,拥有了“婚姻自由”以及整个人生选择的权利。 尽管“婚姻自由”的概念已经提出了半个多世纪,但纵观身边许多婚姻,其实并不自由。 在现代社会,“婚姻自由”已经不仅仅是摆脱父母包办,自己找对象,自己去领证、举办各式各样的婚礼。也不是婚内随时走人,在外面随随便便开始一段私情。而是应该有更“广义”的内涵。 结合《面纱》中,凯蒂的遭遇和毛姆的启示,拥有婚姻自由还应该“揭开并刺穿”自己思想上的“障碍物”。 1.不被“爱情幻象”协裹。在结婚前,对婚姻有足够清醒理智,客观公正的认识。爱人不是救世主,婚姻不是避难所。爱情是两个人共同付出共同成长,而不是某一方的压榨与寄生。真实婚姻有风雨、有艰辛、需要担当、建设、经营。 2.不被“社会角色”蒙蔽。往往有一些姐妹在婚后,才发现自家的“光鲜丈夫”有多渣,家暴、出轨、甚至PUA,后悔不迭当初瞎了眼。其实这都是忽略了真实人品道德,学识、财富、社会地位可以衡量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却并不能导致婚姻幸福的必然结果。 3.不被“物欲浮华”魅惑。幸福婚姻,最重要的筹码应当是“爱”。但是有的人,一边渴望“爱”,一边为了物质财富匆匆结婚,婚后又抱怨着不幸,生活陷入恶性循环。一个懂爱的女人,不会做物质的奴隶,想要的自己挣。你弱,我和你风雨同舟;你强,我与你势均力敌。 4.不被“世俗看法”绑架。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独立,不仅是经济独立,也包括精神独立,思考独立。在人云亦云中,有自己的主见。知道自己为什么进入婚姻,不是因为年龄大了,父母催逼,邻里笑话,而是因为你真心想拥有一段更温暖更亲密的关系,更美好度过人生。 做一个独立自由、有经营能力的人,婚前选择自己所爱的,婚后爱自己所选择的。爱得起、放得下,任何时代,都值得收获健康和谐的婚姻,抵达身心的安宁与幸福。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