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第4版)》是一本由史蒂芬•法辛StephenFarthing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0元,页数:9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第4版)》精选点评: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第4版)》是一本由史蒂芬•法辛 / Stephen Farthing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0元,页数:9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第4版)》精选点评:
●油画很全,不过对于东方绘画的选取则极少且代表性不强,选入的是董源、项圣谟及几个佚名作家的作品,顾恺之、宋徽宗、唐寅、董其昌这些代表性大家的画作竟然一个都没有收录
●伴我同行
●如果说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让我们了解艺术的发展史,那么《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则可视作它的“图本”,让我们能直接欣赏艺术作品。
●第17个语种,第52个版本。
●图小,图片质量一般,部分图片明显有色差,不过这大概是这种高信息量的大杂烩画册不可避免的缺陷。优点也很突出,收入了大量西方艺术史主线之外的西画,也就是来自北欧、东欧、拉丁美洲、澳洲以及南非的绘画作品,这一点极其值得称赞。
●准4。优点是海量画作(混进不少奇奇怪怪没看过的),缺点是图小质差、介绍语没有灵魂
●又是一本公司给做推广的书,科普性比较强适合入门
●清单,赏画不一定合适。选画西洋视角为主。
●果然评价不高… 纸张啊… 妈蛋啊,想看原画,还有我要画的原名啊…
●西洋视角。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第4版)》读后感(一):期待和好奇
结缘小齐老师,是缘于家务课。但发现,他们居然出版了很多大部头的书。这是国内很缺乏的部分,期待艺术课。
我对有个性的优秀女性很钦佩,所以跟随了解,儿童童书、儿童家务课、艺术课……一个个人。他们夫妇出版的书很厉害!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完善的过程。学习永远在路上。
原来没有关注过这些,看来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第4版)》读后感(二):读画的意义
【藏书阁打卡】这本书有点像博物馆的list,按时间排列,有缩印的画作,短暂的介绍及解读。它既可以作为旅途的手册,亦可视为艺术史的浏览。卷首与扉页一幅选用了《1884: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一幅选用了约翰.艾弗雷特.米莱的《奥菲利亚》,从中或多或少可以窥见作者的审美趣味,那就是色彩浓密又具有象征意味的油画与水彩画。
观看的过程就是收获意义的过程。观者与画家的对话、个人与空间的对话,个人与同行者的互动。这些糅杂在一起,让某一幅特定的画不局限于博物馆的目录、拍卖行里的转卖,而形成了复杂的观看意义。比如翻看到维米尔的《手持天平的女人》,一下子勾起了我多年前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看展的记忆,也正是从那时起开始迷恋维米尔。那种对画的情结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心绪微妙地结合在一起。我还第一次发现了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标注的展地也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可惜当初并没有留意到这幅。《薰衣草迷雾》放弃了画笔和画架的自动用笔,引入沙子、玻璃营造出不同的质地,形成了层层叠叠的色彩和极为丰富的质感。未来一定要重返现场,亲眼欣赏波洛克的滴画。
在读画的同时,作者本人的经历、立场简介中也有所涉及,特别喜欢雷纳托.古图索的这一句:“脸是一切,脸上有我们生活过的历史,有我们时代的痛苦。”或许它能解释为什么画家对肖像画情有独钟,以及同一时代的肖像为何有着共通的群像。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第4版)》读后感(三):这本关于名画的书值得反复看、反复品
很少有一本书,在刚一拿到手,还未翻开看的时候,就足以令人惊叹不已:真重、真厚!《有生之年你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却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原谅”到这本书即使这样十分“节俭”地来排版也已经有了960页,还真想给作者提个意见:再版的时候,那些名画,能够更大一些吗?比如,至少占上一页的篇幅……
(一)
从名字上看,故名思义,《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其中至少介绍了1001幅画。事实上也果真如此。这本由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画家史蒂芬·法辛担纲主编的以时间线来串起经典作品的“人类绘画编年史”,精心挑选人类绘画史上680余位画家的代表作。这些画作基本都堪称名作,虽然并非是说每一幅画都足够经典——比如,像《蒙娜丽莎》《日出》那样知名——但至少肯定会在某一方面、侧面占有过引领位置;所以,它们才能够在这里。
从时间跨度上看,这1001幅画作横跨了3500年的历史,时间足够久,超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立国的时长。作为一门表现艺术,绘画曾经必须得用笔、板刷、刀、墨、颜料等工具材料在纸、纺织物、木板、墙壁等平面上来进行,而现在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用鼠标手写板进行数码绘图。当然,后者在一般人的眼中,暂时还算是“旁门左道”,先不说它。从古埃及法老墓室里的壁画,到文艺复兴时间那些著名大画家——比如达·芬奇、波提切利——的经典作品,再到十九世纪以来纷繁复杂的绘画流派的代表作品……一场视觉盛宴的大幕拉开之后,会有惊叹声,会有掌声,自然也会有一些作品颇具争议——比如居斯塔夫·库尔贝的《世界的源头》!但是先不要着急,慢慢来看;实在忍无可忍,也不妨从“1001”里减去它们,再把自己心目中的“遗憾”补上!
(二)
大部分的画作,即使是最经典的作品,假如对画作者以及画的内容不熟悉,基本上等于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即使是一个对绘画一窍不通的观者,在那些经典作品前,也一定会深深地沉浸于其中:未必能说出哪儿好、怎么好,但就是觉得它好!
所以,《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很贴心地不止精心挑选了画作,还召集起83位艺术家、博物馆管理者、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品收藏人组成的国际撰稿人团队,为这些画作进行了兼具专业性与知识性的品评。相当于请了一位导游,边看,边听讲解!如果对这些讲解的精细化程度还不甚满意,那就可以“逼迫”自己去作深度地欣赏,查找更多的资料;或者,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近距离地欣赏那些画作的原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艺术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这样一个大部头,如果能够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初步目的,那就非常合格。毕竟,它只是一个“引路人”,而不是大百科全书。
(三)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中的画作,大部分是西洋画作,来自中国传统国画或者亚洲作品甚少。这无疑是一个缺憾。事实上,东西方在绘画上都有特点,也都是佳作频出。所以,又一个问题提出来了——假如有机会,史蒂芬·法辛想要把这些缺憾补上吗?!
回过头来,一个人再有各种条件,终其一生,也很难把自己想要看的名画逐一看过。而《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就是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的心愿。它未必完美,但它已经很努力,而且也比较权威。毕竟,史蒂芬·法辛既是画家、艺术史作家、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也自1977年开始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他的眼光的确值得信任。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第4版)》读后感(四):好“色”之旅——邂逅1001幅画
初拿到《有生之年你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时就被其重量和厚度所惊到,很厚很重的一本书,全书采用铜版纸彩印,印刷精致有质感。若你稍微了解印刷,那么肯定知道彩印的成本比黑白印刷贵很多,整本书960 页全是铜板纸彩印,足以见此书诚意,而重也正是因为它选用铜版纸印刷的缘故,很多比较厚的书籍一般都会选用轻型纸来印刷,而此书选择铜版纸印刷我想应该是想为读者呈现更加好的视觉效果,毕竟本书收录了那么多优秀画作。
也正是因为此书,让我了解和走近了那么多的名作,它们有的是我很早就看过和了解的作品比如《最后的晚餐》《永恒的时间》《向日葵》等等,然而画作下的作品介绍和解读又让我对它们的解读更深入了一步,同时也激发了我对西方绘画的一些兴趣。书中是以时间顺序来带领我们欣赏一幅幅画作的,让我们直接从画作去了解绘画的一个发展史,也许不如绘画史之类的书籍讲的透彻和总结的到位,却更加直观的让你了解到那个时期的画作是什么样子。他没有讲这些画作有多高的艺术造诣,有啥重大意义之类,只是在画作下进行了精简的介绍,恰到好处的点到为止。它既让我们在欣赏画作的同时对每一幅画作有了个基本的认识,却没有如同教材一般去讲述它的艺术性、价值及其他更深层的东西,让我这种对艺术造诣完全不了解的人也可以很轻松的接受这本书。因为阅读它我不必太吃力,感觉就像在逛一个美术馆,而它的简述就像是工作人员给展览的画作作的介绍。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看这样一部作品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阅读的是一本绘画艺术史类的书籍,那你只能乖乖的从头阅读,系统的了解,你若一章中跳过几段,或者一段中跳过几句,那估计就是云里雾里了。但是《有生之年你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它精美的画作才是让我们最先瞩目的地方,看这本书时我想很多人会如同我一般先大致翻看一下这些画作,然后才认真打开从头翻起,然而并不会每幅画作都细细欣赏,每幅画下面的简介都认真阅读,看到比较感兴趣的画作时才会去阅读下面的简介,去了解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含义。所以看这样一本作品必然是欢欣的。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目录,一般书籍的目录都是按页码顺序来排的,而有趣的是这本书的目录是像字典一样按大写字母音节来排的。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按照画作的名字很快的找到作品所在的页码,简直不要太棒。同时又把能把一些同名的画作让我们很方便的去对比,比如《乔圣治和龙》同名作品本书收录有三幅,其中两幅是15世纪时期保罗·乌切洛与萨诺·迪·皮埃特罗的作品,还有一副是16世纪时期丁托列拖的作品。画作表现的都是同一个故事,但是风格和绘画表现却是完全不同的,以我比较肤浅的欣赏能力来说,我个人比较喜欢保罗·乌切洛的作品,因为相比其他两位他的作品比较细腻写实一些,就是乍一眼看上去比较清晰和舒服。如此看来编者如此安排目录确是一件妙事。
对于绘画作品来讲,画作技法,艺术手法我可谓是一窍不通的,所幸的是大学时候学过一门色彩构成的课程,让我能从色彩的角度粗浅的去鉴赏它们,再根据文字简介也能从中品出几分趣味来了。书中收录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西方的油画作品,对于色彩的运用可谓是到极致了,从而也让我当初所学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了。不同于国画讲求的黑白写意,西方油画色彩鲜艳,用色丰富从而会更加的写实,红的花便是红的花,青的山便是青的山。通过色彩的运用作者将画作更好的展现出来,而对于颜色的理解人们好像都有无师自通的默契,比如红色的热烈,蓝色的清冷,黄色的亮丽,所以在表现不同场景与情绪时都有恰当的颜色去对应,当然也有部分作者在颜色上大胆创新,在用色方面有自己的风格。一般色彩亮度高的作品画面比较亮丽鲜艳,画作就显得干净清晰,而灰度高的色彩就比较灰暗,画面会显得有些脏和模糊。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画作中的对比色和互补色的运用,对比色和互补色的运用会使得画面对比增强,空间感也增强,视觉冲击也会比较大,但又有所协调,比如埃米尔·诺尔德的《麦田》,画作中主要的三个颜色黄色、蓝色、紫色,其中黄色和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黄色为对比色,三个色在画作中轻易将明暗关系表现得一目了然,却又非常和谐不显突兀,是一副非常讨喜的作品。再说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作品,梵高的《星空》中大片的蓝色和黄色的运用,蓝色和黄色为对比色整幅画是非常醒目的,但却很和谐,并且在运用了一个大面积的暗色时,画面并未被暗色部分夺走,亮色部分的鲜明对比让整个画面保持了均衡。这1001幅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大概已经涵盖了非常完整的色彩知识了,色彩的纯度与灰度,色彩的冷暖,色彩的明暗等等都可在本书中找到作品去分析学习。所以对于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也是本非常不错的参考书。
在本书的前言中有提到为何要是1001幅作画,为何不取个整数1000幅呢?因为有1就会有2……,简单一句话大抵已经将本书的主旨呼之欲出了,本书的目的不是为列一个榜单让优秀作品来排个序,而是将优秀画作收集整理起来。如同女人化妆柜上收集的各类各色口红,男人游戏里买的各种皮肤,心之所爱之,必欲存之。而人对美好的追求,与对喜爱的东西的追求,是不会停歇的,所以这个数量它就不一定是个定数了。说不定在过一段时间它会是1002幅、1003幅,甚至到2000幅……话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类在发展中不停的创造,圣人伟人无数,经典作品更是犹如暗夜繁星不可点数,妄图一书收尽世界绘画佳作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也不能说未收录到这本书中的作品不好,通过这本书我们了解这些优秀画作,但不妨碍我们去了解更多。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第4版)》读后感(五):《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第4版)》:隐藏在艺术当中的历史
王国维曾在《去毒篇:鸦片烟之根本治疗法及将来教育上之注意》一文里,将“美术”与“宗教” 并列为治疗“鸦片癖”的两个良方:
“宗教之慰藉理想的,而美术之慰藉现实的”,“美术者,上流社会之宗教也”。在中西方的艺术史,对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从人们的审美当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人群情感所需求的东西——例如切合生活、关乎欲望、关于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追逐社会的发展脚步。
史蒂芬·法辛(Stephen Farthing)一、关于作者与内容
史蒂芬·法辛(Stephen Farthing)自1977年开始,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作为英国画家、艺术史作家以及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他在艺术、美术领域的研究一直很有见地。
史蒂芬·法辛(Stephen Farthing)担纲本次主编,以一条明显的时间线轴串起经典作品《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它堪称“人类绘画编年史”。其中,史蒂芬·法辛精选了3500年以来的1001幅艺术绘画作品,并将它们按照世纪年份依次排列,从15世纪前一直延续到21世纪,在全彩的印刷当中全方位展示着人类的绘画历史,在信息量丰富的艺术海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整场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
在《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当中,汇编了精选画作的内容讲解,包括画师、创作时间、创作思路或是创作意图等。绘画史上的令人惊叹的、争议的、具有纪念价值的、吸人眼球并且难以忘记的画作,都在书中潜伏,无需潜心飞往世界各大展馆欣赏艺术,只需要在书中进行先行之旅,同样有滋有味。
书籍封面与封底二、关于艺术与历史的相互融合
15世纪前到21世纪的的这段漫长的人类历史,缔造了艺术史上的绝美光辉。这是由83位国际专家联合编写的3500年人类绘画编年史,书中的1001幅世界名画高清图,借由680余位画家的笔触带领我们畅游在艺术的海洋里。
1.从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中,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
从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来看,没有发达的社会群像,支撑在原始社会的是群居生活当中与自然的抗衡,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勇气,在艺术的领域当中,除去历史的反馈,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内容——体现出原始人群体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
这部分的绘画作品,只有最为基本的简单线条,色彩上基本呈现单调统一,从古老的语言当中解读那段历史,艺术绘画的保留是最深切的解读仪器。
2.中世纪前的古代美术,以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和罗马时期的作品为主。
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这三个重要城邦,艺术将那个时期的重要生活场景记录在案。浮雕的雕版刻画,将王国之间的激烈战争表现得淋漓尽致;庞贝壁画的拓印,展现了古罗马绘画的独特风貌。
这部分画作,在线条的追求上同样讲究简洁,力求用真实细致的笔画刻画最真实的时代背景。在现实中足以看到当时社会盛世的生活图景,是人们对古老鬼神的崇拜,对宗教信仰的绝对推崇,还有关乎人对生死的追求。
书中插图3.中世纪时期到文艺复兴期间(14-15世纪)的人文主义转变。
重要时节点的出现,标志着无论是在社会发展上,还是在文学艺术上,都将改变当时人们的审美与观念。推崇宗教信仰,强调主观的精神世界,让这一时期的画作表现出来的是抽离现实的内容。在色彩上有了更为明显的变化,不同于古代美术的表达,中世纪在表达艺术上让饱满的色彩充斥在画作中,耶稣、圣母玛利亚、天使等具体形象的出现,都代表着这一时期的人们将情感寄托放在“上达天听”的层面上。因此,这一时期的宗教建筑也显现独特的意味。
书中插图不得不提的是,当时间推进到文艺复兴时,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的高度融合,让这一时期的画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色彩的强烈饱和,线条的柔韧度之高,塑造的人物展现独特气质等。例如: 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基罗的绘画,则让雕塑与画作当中的线条更具有“柔韧性”,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都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在她笔下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书中插图4.现实主义、印象派与新印象派的产生,让16-19世纪的艺术更添新彩。
洛可可艺术的兴起,重在强调追求华丽纤细和精致,例如法国的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随之而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在美术绘画领域重振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从而引发了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的产生。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 以法国的热里科《梅杜莎之筏》 为开端,开启了绘画上浪漫主义表达。线条上更加恣意挥洒,色彩板块上更加注重冷暖色调的交替。举例书中出现的德拉克洛瓦,其绘画色彩强烈,用笔奔放,充满强烈激情,代表画作是《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等。
书中插图书中插图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美术,像是法国画家库尔贝,在代表作品《奥南的葬礼》中呈现了一部“人间喜剧”。这个时期的画作,艺术表现形式异彩纷呈,表达的形式更加繁多。到19世纪后期时,印象派刷新了西方艺术史,现代光学与色彩学冲击着陈腐的古典学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将更多地绘画重心放在表现光与影的效果上,期间你会书中见到像是莫奈、毕沙罗、德加、马奈等画家的经典作品。
新印象派中可以重点看看代表人物西涅克和修拉的作品,以此对比一下后印象派的代表画作,其中我们会见到梵高、高更和塞尚。这些艺术家在绘画领域上开创了情感表达与色彩的高度融合。例如梵高的绘画着力点放在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在绘画版块上,运用明亮鲜艳的色彩,肆意安排线条;高更则是在画作中融入更多的象征性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色彩;塞尚追求的艺术风格,在于几何形的形体构架。
5.20世纪以后的现代美术纷繁发展。
从20世纪以后,现代美术的画风呈现“百花齐放”纷繁的局面。
书中插图这一时期的画作呈现出来的形式有,例如:
(1)强调单纯与平面性,在画面上追求装饰感,打破了传统的视觉规律,让空间呈现独特的视角;
(2)抽象主义作品正在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体验;
(3)画作中透露心理精神世界,追求无意识与潜意识世界的表现形式;(在这样的作品当中,人们的理解只能主观感知,客观的解读变得毫无意义。)
(4)波普艺术的兴起,带动了创作者大量使用废弃物、商品标签、电影广告以及报刊图片等多种内容进行组合拼贴的创作,代表人物例如劳生柏、安迪·沃荷等。
书中插图书中插图书中插图书中插图三、总结
其实在艺术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鉴赏与审美, 艺术本身就是生活的写照,当我们了解了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也就了解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
史蒂芬·法辛(Stephen Farthing)的《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让我们看到一整个美术史的发展进程, 从一开始画神,后来借助神的形象画人,再后来单纯的画人。然后再画风景,画各种各样脑海中的抽象元素,到最后就干脆什么都不画了。
西方美学从神学、宗教、哲学三大领域的发展,最后一步一步回归到人性,回归到人的内心情感和日常生活,最后变成生活中的时尚,给人们的生活中带来乐趣,带来美的感受,这个就是美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其中反映出来的变化历程,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开放,也变得越来越自由。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