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是一本由[美]亨利·克劳德(HenryCloud)[美]约翰·汤森著作,海天出版社出版的321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过犹不及》精选点评:●已试读,可入手。实际上是非常棒的一本可以边阅读
《过犹不及》是一本由[美]亨利·克劳德(Henry Cloud) [美]约翰·汤森著作,海天出版社出版的321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过犹不及》精选点评:
●已试读,可入手。实际上是非常棒的一本可以边阅读边检视自己的书,但穿插了太多圣经的内容,读起来有教条感。
●非常好的书,只是对宗教的内容无感。成熟的人就是这样的吧,知道什么时候应该say no,并且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而不是愧疚自己说了不。
●对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非常有帮助的一本书,建立自己的界限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作者三句不离圣经,虽然有点烦,但对圣经的诠释和例证还是不错的。
●迄今读到的讲解最到位的灵修书。值得再读。
●非常有指导意义的一本书
●很多讲人际关系的书只是讲得表面现象,但这本书确实写出了很多人际关系问题的实质,可以看成是接近真理的书,对我帮助巨大。“设立界线是成熟过程的一大部分。除非有界线,否则我们无法真正地爱,只会因为顺服或愧疚而去爱。没有界线,我们将无法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生产力,只是忙着追随别人的脚步。心怀二意,在所行的路上没有定见。我们的目标是在建造自己个性的架构,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对自己或者他人设立界线。内心有界线的人知道如何处理外在的世界,“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
●很不错的一本书,属于心理医治类的书籍。如果我们不明白上帝的心意,圣经所包含的许多丰富信息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这句话是真的,也是实在的。但我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却常常体会不到这种“安息”,其中一个原因便是“界线问题”,通过本书可以学会心理界线的重要,例如:什么事你的责任,什么不是你的责任,你又当负什么责任等等的问题,都有解答。当然这也是一本需要认真读及思考的问题,运用到实际生活还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信心。有时间的话会再读一遍,愿神帮助我们更加明白上帝的心意,学习如何更好地生活
●我们大部分中国人都或者没有界线的生活而不自知,所谓亲密无间,你怎么可以跟我划界限?所以我们的自我被淹没,陷入无边的迷茫中。 因此读这本书很有必要。 另外,有信仰挺好的。虽然大量的圣经内容穿插其中让我读的很头疼。
●假如我们不能向别人坦诚我们内心的怒气,我们将在心中积囤怨毒与愤恨。p96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作者是个虔诚的基督徒,通篇充斥着过多的圣经、主、传道书的相关内容和词汇。在教徒看起来也许倍感亲切,但是对于更多数的无神论读者来说,这样做无疑让人感到作者这又何尝不是犯了过犹不及的错误了呢。
《过犹不及》读后感(一):没有界限,不尊重别人的界限都是界限问题。
没有界限,不尊重别人的界限都是界限问题。
因为有界限问题,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出问题。
但作为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上如果敢用“虽然你是我的老板,但是你要尊重我的心理界限”之类的论调,估计你是不想混了。
《过犹不及》读后感(二):设定—显露界限,坚持
2、界线的实例:(责任律、因果律、显露律,我会做什么,我不会做什么)
言语:对别人说不,不同意就坦白地说 真相:面对问题的真相 距离:1、情感距离;2、身体距离;3、受伤的心需要时间疗养,不要重新信任对方 时间:彼此需要时间去设限 其他人:双方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来帮助你保持界线 后果:把一切的后果都沟通清楚,然后照你所说的确实执行《过犹不及》读后感(三):带脑子去看这本书
给一些问题的发生定义为:界线不清楚。强调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但并未深入谈到界线不清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由于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热心过度、或者是想包办全场导致的界限不清楚,那在这想法背后的来自自己心的问题是什么呢?作者并未深入阐述,可能是惧怕人,掌控权等。
没有心的改变的行为不能长久有建树。当事人必须清楚界线模糊背后自己深层的问题是什么。不能建立界线的阻拦来自自己的哪些问题。不然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生。
《过犹不及》读后感(四):BOUNDARIES
设立界限,跟西方提倡的契约精神有一定关联;有点类似中国人说的摆正位置做人,不过在中国,这方面的显然要模糊的多,跟儒学倡导的孝顺道德文化也是相冲突的。
知道什么时候说好,什么时候说不,掌握你的生活。 结合“圣经”,心理学来理解分析各种界限问题。书中举例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指导具有可操作性。
什么是界限?界限保护什么?界限如何发展?界限如何受损?界限如何重整?界限如何应用?受人控制及企图控制别人... 从讨厌界限到喜欢上有清晰界限的人。
《过犹不及》读后感(五):看得进去的宗教、心理书
很喜欢《过犹不及》这本书,他用宗教观点,结合心理学,帮助在现代社会困惑我的许多问题。本来是想解决育儿问题,结果读完了再次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就不存在问题了。
看完这本书,我心里就存下这个念头:如果佛教也能有类似的书多好,安慰心灵,用现代语言论述佛教观点,看得进,记得住,生活中用得着。如果这样,我这颗迷茫的心,能时时找到平静,找到规范,找到彼岸。
终究是中国人,不平静时,心里念得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真希望这里,就是这颗心有一个归属,不是某个人,不是自己,而是那个彼岸。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