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香常伴月静天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6-18 10:54: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9

《细香常伴月静天》是一本由林杉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细香常伴月静天》精选点评:●人物传记,简单了解林大美人的一生,全书以歌颂为主。●闲来无聊翻了室友的书●比你若安好便

细香常伴月静天读后感1000字

  《细香常伴月静天》是一本由林杉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细香常伴月静天》精选点评:

  ●人物传记,简单了解林大美人的一生,全书以歌颂为主。

  ●闲来无聊翻了室友的书

  ●比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种虚构类读物好多了。至少够格当传记

  ●细香常伴月静天,看到她对于建筑设计的执着,对于美的领悟,而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风花雪月

  ●这样的才情外貌,拥有太太客厅也不足为奇。有真才实学动人的外貌良好家室高情商,青年游历欧美,多少人能办到。女人的楷模。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还行。

  ●将林微因的一生细致勾勒了出来。作为一本传记,令人满意。然而书中经常出现大段抒情文字,冲淡了传记的味道。因为个人比较喜欢古代建筑,读过的书中林更多是作为梁的爱妻和助手出现的。本书中林是中心人物,阅读后可以得到关于林的丰富全面的形象。值得一读!

  ●这个一直令我好奇的女子,今日终于读完有关她的传记。之前还看过胡劲草导演的纪录片《林徽因和梁思成》。本书以文学的笔调,以时间为轴线,用诗词创作、来往书信、昔日照片讲述石破天惊的林徽因,带有那个时代其他女子没有到达的高度为一身的女子。具有可读性。赞林徽因,也赞林徽因传。

  ●一般吧

  《细香常伴月静天》读后感(一):看偏了吧!

  书很厚,内容里加杂着一些旧照片,看起来,还真让人感觉着,其一生的高低起伏,起起落落。看完后,林微因太聪明,她选择梁思成为丈夫,选择了跟她一样有兴趣爱好的人,为伴侣。女人对待爱情,不是一定要情投意合,但是一定要天长地久。这是让我最衷心的。

  《细香常伴月静天》读后感(二):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样一位女子,

  她是天生的诗人,写得一手利落的好诗,挡不住的才情;

  她是一位工程师;于病床上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她是著名的学者,通古博今,学贯中西,她被很多人尊称为先生;

  她是一名艺术家,拥有极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她带病奔走为拯救中国国粹景泰蓝艺术;

  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与先生梁思成一起,足迹踏遍欧美,研究各国建筑;寻访中国大江南北的古建筑,一一考证汇总成《中国建筑史》,弥补了中国没有自己的建筑史书的缺憾;

  她还是一代佳人,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她的墓碑上刻着“建筑家林徽因”;

  金岳霖称她:“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在自助借书机随手挑的一本书,没想到会这么精致,很值得读的一本书,第一次看用诗意的文字所写的人物传记,别开生面,很是享受和感动!

  《细香常伴月静天》读后感(三):细香常伴月静天

  本想找一下题目的出处,发现好像没有,那估计就是作者的原创吧。早有耳闻林徽因,对她的第一印象来源于她名字里的“徽”字,当时总是会错读成“林微因”,虽然心里一直都记着是安徽的“徽”。

  对林的认识,在今天之前一直都停留在道听途说些只言片语的状态。会建筑设计、才女、三个男人、幸福的一辈子。。。呵。。。有些肤浅的记忆。本以为这本书会把徐志摩、梁思成还有金岳震都写清楚,一直看到最后才明白这细香是徐梁二人,这月这天是林。

  如果早一年,问我对徐志摩的看法。我会说,欣赏他的才情,鄙视他的生活作风,对于他机毁人亡的结局,嘴上表达一下对才人的惋惜,心里还要淡淡地来一句“有点活该”。如今,再细细地看一遍事情的发生,突然多了一份理解。对,也只能是理解,我是旧制度教育出来的人啊,要不就是说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毒害太深,以至于即使是在这么样一个极其开放的社会,离婚率飙升的年代,依旧是个保守的人。又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和你的个人成长经历有关的吧?嗯,不否认,但也因为有着这样的亲身经历,才更有资格说,徐同志,有些事做的确实挺不合适的。

  我记得徐一封离婚协议和张幼仪离婚后梁启超先生的批评信里面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不可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若是包办婚姻没有感情基础,那一开始又何必向旧制度低头,要走新潮路线,就该在最初的时候走起。已有了一个三岁的儿子,妻子又怀有身孕,怎么又要那么决绝的提离婚呢?

  可是看到后面,徐给林徽因拍电报的那段,对硬生生错过的姻缘,又有些许惋惜。既然都丢掉了妻子,决定要林了,对于这绝处逢生的机会,何必下狠心拒绝?就算之前真的受了很大的打击,内心里真实的想法又为何要掩盖?是自尊心或者是面子之类的东西么?还是和那个海底精灵一样,第一个一万年,他许诺谁把他放出来了,他就给谁三个愿望。第二个一万年,他许诺谁把他放出来了,他就杀了谁?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失去的最后还是失去。

  转念想想,徐最终未和林在一起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知道是谁说的,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

  想到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后又取了填房,感慨原来幸福可以这么简单。想来他是爱林徽因又敬林徽因的吧,所以拥有反而有了一种压迫感。

  不知道是在哪里看的,林徽因晚年曾回答别人的疑问,如果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梁思成还是金岳震?她答:金岳震。也是因为这段,突然有些怀疑她到底是否真的爱着梁思成。或许说,她对他的爱,是否超过了其他人。

  看到这句“心灵所珍藏的东西也许会被命运所摈弃,然而,却不会有哪一种命运能够超越心灵。”不知道林对梁思成的选择是不是更根本的源于对命运的屈从呢?

  想来,这个女子,又不像是一个会屈从命运的人。who knows!

  《细香常伴月静天》读后感(四):读林徽因传

  了解林徽因,有的人是冲着她的建筑兴趣,有的人是冲着她的文学造诣,就如同伴随她的两个男人,先生梁思成,一位建筑学家;爱她的人徐志摩,著名诗人。她的一生就是以建筑和文学常伴一生的。而我,是第三个原因——对人物传记的偏爱才走进林徽因的世界。

  徐志摩跟她有什么关系?他俩互相是爱慕的,志摩却没能陪伴她终生?她为什么选择了梁启超的大公子而不是诗情满怀、浪漫风度的徐志摩?带着种种疑问,我努力研读这林杉先生的著作。

  林杉先生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出版了传记文学《一代才女林徽因》,历时六年费尽了心思,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与老照片,也征询了后人的意见。而再版的《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采用了散文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才女林徽因的一生。我是看传记文学的,对于诗了解甚少,本书在历史时间发生的过程中加入了当时创作背景下的小诗,不仅仅林徽因的,还有徐志摩的,还有其他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创作及文字,这对缺乏文学知识的读者无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了。作者的文笔也相当了得,但想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功底时,却无法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资料,可见作者一向为人低调,是做学问的风格,我便不在打扰。

  林徽因是个理智的人,选择了梁思成即一同迈向了建筑专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学习和研究建筑方面的知识,为祖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同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梁思成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中的伙伴,两人携手共同铸就了自己的建筑事业。而“文学仅仅是其业余副业”,也许是天生的才情,也许受了志摩的影响。假想一下,如果她从了志摩,还能有机会取得建筑行业的辉煌成就么?她为曹禺导演的《悭吝人》设计过舞台背景;她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曾作过张学良将军主办的东北大学校徽;她指导、改良过的景泰蓝曾作为国礼送给过外国友人;建国后她还先后参加过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的墓碑便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汉白玉花圈的刻样;她还亲自参与设计过北京大学地质馆、灰楼学生宿舍、清华大学教师住宅。中南海怀仁堂装修工程等;她的英文水平曾叫土生土长的美国朋友费慰梅惊叹她是“一位精通英语的大师”。才华横溢啊,梁思成的成就一定是在夫人的陪伴下,共同取得的。而志摩,且不说已有妻儿,仅仅是业余副业之知音而已,志摩用他那英俊高大的外表及热情洋溢的诗句在徽因孤独时期占据了她的心,这时候想起一首歌“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牵过我的手 还能感受那温柔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牵过我的手 还能感受那温柔 感谢那是你牵过我的手 还能温暖我胸口”。虽然爱慕,却不能牵手。

  看人物传记,了解他们的与众不同,走他们走过的路,寻找捷径。因为家境好,早年留学,见多识广,根据所学文化知识创立奋斗目标;与人为善,气场强烈,经常能被当时的文人作为中心,围绕在她的身边,同时热情好客,在自己家里举办沙龙,这让我看到了人脉奇书《别独自用餐》老外作者成功的影子;精通外语,带领中国走在世界的前边;认真治学,关爱学子;注重感情,善交朋友。梁思成和林徽因二人生在中国混乱年代,也吃了不少苦头,二人皆病,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仍孜孜不倦的研究,为祖国的建筑事业立下汗马功劳。通过延伸阅读,我又了解了梁思成的生平与成就,追溯到梁启超,还有徐志摩、陆小曼等人,知识面大大拓宽,感受颇深。

  《细香常伴月静天》读后感(五):颠覆小女生思想的一本书

  其实单从这本书来看,我不得不说,读起来实在是有些费劲且消耗时间。可能作者是为了秉承这个民国时代奇女子的浪漫情怀,整本书都洋溢在了一片诗情画意的氛围下,反而让人容易迷失,分不清真假~

  不过,不得不说,这本书让我对女性魅力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1,美貌是王道

  不论现代人如何评论林徽因的外表,但是不得不说,看见她照片的时候,我确实觉得,十分惊艳!据悉,很多五四时代的人也都回忆说,林是他们这辈子见过最漂亮的女人,我想纵然美貌不至于倾国倾城,但是加之照片所无法体现的气度和风韵,应该当之无愧万分迷人了吧!我想纵然林再怎样才华过人,但是若是一副平庸姿色,那么恐怕也不会有当时蜚声文坛的“客厅沙龙”了吧!

  2、聪明是成功的利器

  聪明之一,借力使力

  其实无论是文学还是建筑上,林都没有显著的“个人成绩”。虽然人人赞美她才华横溢,聪明绝顶,但是从文学角度,虽然她有一些值得称赞的作品,她并没有同时期女性杨绛、冰心等有可以传世并产生巨大影响的著作。可是借助徐大才子的力量,她还是走进了新月社,走进了文坛,并且在这些文坛才子心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分量!从建筑学角度,所以算得上成绩的作品如国徽的设计、人民纪念碑等,也都是她和丈夫协同完成,却鲜有自己独立的建筑方面的成就。(这一点不知道是不是我才疏学浅,可能人家有,但是我不自知而已)。可是也确实和杨夫妻档,让她在建筑史上留下了自己坚定的足迹。

  聪明之二,善于整合资源

  徐有着诗人独有的浪漫情怀,有着诗人独特的视物视角,有着诗人那自由不羁的灵魂及特立独行,于是也有了他非一般造诣的把玩文字的能力。可是虽然不能说他是个没有理性的人,但是至少,感情远大于理性。而梁呢,虽然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有着严谨求真的学者精神,却也着实缺少了诗人那种轻巧敏捷。可是林却将二者整合后完成了高度统一,她用艺术的视角去看待建筑,瞬间让那些原本毫无生命的钻石瓦块有了灵动的生气。反而她用学者的理性去融入诗歌,所以多了些许精妙的逻辑,于是,在两个领域皆因为她凌驾于感情理性之上的审视,被人评价为“超乎常人的艺术悟性”

  聪明之三,有钱难买我愿意

  为她徐离婚,她却转而嫁作他人妇。我不知道当时的情形是否有如今日电视剧中的桥段,类似于,“为了我幼仪该受了多大的伤害,我简直是个罪人”----反而烘托出善良纯真无辜的形象,进而换来男人一句:这一切皆不是你的错,是我一个人的选择。而后,她依然是徐灵魂的交流者,形象的捍卫者。---烘托了她对待朋友的侠义。至此,徐非但无一句怨言,甚至林的形象却再次高大完美,以至徐在再度婚后,跑来跟林讲小曼的挥霍浪费。可见在徐心里,林的形象始终完美。

  为她金终身不娶,各种传言,类似于金曾经想要娶老婆好好度日,可是林预知后,就无意中的当窗理云鬓,让花痴男再度情迷,如此三番两次后,金对林的感情算是至死不渝了!且无怨无悔

  至于梁,这堂堂正室,我确实不知道他是如何容得自己的老婆坦白自己爱上了别人,甚至亲自去捡一块情敌的飞机残骸来挂在自己房间做纪念,要么,就是他大爱至深,要么就是他骨子里的传统使他不愿意离婚,要么就是万般无奈为了息事宁人,但是不论如何,他做到了,达到了林的期望!

  对徐,林没有要求其离婚。对金,林并未要求其终身不娶。对梁,林并未强求她接受自己精神出轨的事实。所以,无人有可以埋怨她的把柄,可是她却办到了,不可不说绝对智慧过人,魅力惊人。

  聪明之四,把自己烘托到一个供人仰望的视角

  我想,既然当时她客厅文化沙龙的都是一些文坛巨匠,所以获得那里入场券资格也应该是一件值得炫耀的荣幸之事吧,就像是今天某某受邀参加某某峰会,至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聪明之五,确有真才实学

  纵然林有超越常人的智商和情商,但是支撑她可以走的长久的,应该还是她的真才实学吧。她的谈话褒贬时事、巷尾趣闻、文学著作、历史艺术无所不包,且风格犀利精准却又不乏机敏幽默,她能整段的背诵她所喜欢的文章,让作者喜不自胜却又暗自佩服。且梁容得妇唱夫随,也确因被她的才华所折服吧

  聪明之六,善于展现自己的才华

  这点不必多言,客厅沙龙就是她定期展现才华,提供别人对她膜拜的最常途径

  不论现在世人对她有多少负面评价,或出于嫉妒,或出于还原历史,但是不可否认,或许是她生对了时代,但是在绝大多数的人眼里,尤其是同时期人的眼里,她确实是有着超群的魅力!从积极的角度,身为女人,学习经营她的美貌和智慧,从而让自己人生的路更加顺畅更添色彩,并非坏事,不是么?最后也从正面的角度再次总结一下她的魅力之处吧:翩然仙子的清纯形象、永远一副善解人意感同身受的形象、才华横溢且才艺全面、对待事业专注认真、懂得发挥自己的美!

本文标题: 细香常伴月静天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86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重金求子的读后感大全我们要赢的,是自己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