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究竟是什么》是一本由万维钢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相对论究竟是什么》读后感(一):值得一看的物理读物其实,在拿到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个题目是个噱头,我以为不会真的是在认认真真解释相
《相对论究竟是什么》是一本由万维钢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相对论究竟是什么》读后感(一):值得一看的物理读物
其实,在拿到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个题目是个噱头,我以为不会真的是在认认真真解释相对论的,但读完后,发现就是如此,而且深入浅出,竟然好像有点理解了?
我中学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刻苦用功的学生,但高中的时候理综还是比不上那些顶尖学霸们,换言之,我比那些头脑聪明的人学得更吃力。一般理综卷大题最后一道我都做不出来的,回想起来还是满满的心酸。
当时,对于力学、电磁感应等等这些理论也的确是一知半解,没有吃熟吃透。没想到离开高中这么多年没接触这些知识了,竟然在这个时候重温了好多理论,更是将当时并没有在教学大纲里的相对论比较全面地回忆了一遍。
我不能说啥都看懂了吧,但是对这个具有颠覆性的理论却有了一点整体上的把握。像“高速状态下时间变慢”、“空间可以扭曲”等,之前都只知道结论,但这回有接触到比较系统的解释。
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包括对正在上初高中的学生来说,也适合看。如果是很喜欢物理的就更推荐了,我一直觉得要学好一个知识应该更广博地了解各种相关内容。
所以,这是一个不错的物理读物,拓宽知识面,值得一看。
《相对论究竟是什么》读后感(二):你理解相对论吗?
如果你问我喜欢物理吗,我的答案是大大的否定。学生时代就是妥妥的物理学渣,恨不得跟物理从未相遇过。我和物理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从未想过要走近它。
最近有幸收到万维钢老师的新书《相对论究竟是什么》,说实话,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内心紧张不已,怕读完这本书,连基本的概念都没办法理解,那就糗大了。万幸,看完全书,虽然还是一知半解,但总算了解了一点点皮毛。
诚如书名所言,此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讲清楚,相对论究竟是什么,
狭义相对论:一切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的坐标系下,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
广义相对论:在所有的坐标系下,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
书中万老师没有一味的说教,而是通过通俗的例子,简单的图表把相对论的主要的观点及发展历史娓娓道来,使一般的读者小白也能够相对轻松地理解相对论的观点。没有一味的故作高深,很好地照顾到普通的读者。不理解相对论,对我们的生活也产生不了显著的影响,但现代社会,多知道一点,触类旁通,显然更利于自身的发展。如果我们不想被时代抛弃,就应该尽可能多了解世界。
如果你也是一位物理小白,这是一本很好的科学读物,多读不同领域的书箱,可以使我们眼界更加开阔。
如果你对物理感兴趣,也可以看看此书,看看自己的理解和作者万老师的观点有何不同。不同观点的碰撞可以产生不同的火花。
《相对论究竟是什么》读后感(三):相对的是坐标系
在万老师劳苦功高地举例、画图之下,我这物理考试从未及格之人理解了相对论的一点皮毛。
另外想赞一下这三本新书,尺寸可以一手掌握,页边距、行间距、字间距设置得不错,版面看着舒服,让常年只用kindle的我感受到了纸质书带来的美好与满足。
内容摘录:
狭义相对论:一切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的坐标系下,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
广义相对论:在所有的坐标系下,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
我们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其实只有几种。搬运东西、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力学;能看到周围的事物、欣赏各种颜色,是光学;平时用到的一切家用电器,几乎都来自电磁学。
光,其实就是电磁波。我们平时所见的可见光无非就是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而已。
物理学家做的事情,是对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儿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再去验证这个假设。做这件事,除了数学,还得有智力勇气,还需要有“物理直觉”。爱因斯坦的天赋就在这里。
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这两个效应告诉我们:空间的长短也好,时间的快慢也好,都跟坐标系有关。不同坐标系中的观测者看到的时间和空间是不一样的。时空并不是一个客观的、不变的、一视同仁的大舞台,每个坐标系都有自己的时空数字。不同的坐标系要想交流,得先做“坐标变换”,把对方的时空数字转换成自己的。
在绝对的意义上,你只能活在自己的当下,并没有人跟你天涯共此时。
相对论的这几个效应,你可以用类比和联想的方法加深记忆:运动会让你更年轻(时间膨胀)、变瘦(长度收缩)和变结实(质量变重)。
《相对论究竟是什么》读后感(四):物理学家是如何看世界的
物理,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很神奇很有趣的学科。中学的物理课,解答了年幼无知的我对于世界的种种困惑,而教科书外的物理科普读物,又要推翻经典物理学在我心里的权威地位,带来震撼而全新的视角去窥探这个世界。
万维钢老师的这本《相对论究竟是什么》,就是有这样功效的科普读物。
相对论究竟是什么?
读完此书,我只能说自己了解了一点,但是并不能像理解牛顿三大定理那样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本书并没有大篇幅的讲“相对论是什么”,它其实是呈现出了一条物理学发展的时间线。
在相对论之前,有伽利略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论做铺垫,有牛顿三大定理解释人们生活里宏观低速的客观现象,有麦克斯韦提出的光是一种电磁波的理论。我们不能确切知道这些前辈的理论对爱因斯坦这个天才来讲有什么具体影响,但是在这些基础之上,我们再去理解相对论,才觉得不会特别难以接受。
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后,又有科学家们对宇宙的深入探索,对量子力学的不懈研究,人类中的先进分子在不停歇地探索和解释我们生存的世界,每一次理论的革新,感觉都是一次思想和观念的大洗礼。
我们普通人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
我记得在自己大概五六岁的年纪,看到桌上的暖水瓶的瓶塞突然跳出来,会觉得特别神奇,因为根本没有看到有任何人去碰暖水瓶,它怎么会自己动呢?在那个年纪里,我对“物理学”完全没有概念,并且天真的认为,只要没有人去操作,这些静态的东西是不可能自己动的,除非有魔法。
在学习了中学物理之后,才知道有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回事儿,那么多年关于“魔法/仙术”的困惑也总算有了解答。那时候突然理解旧时代人们那么多“封建迷信”是怎么来的了,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去解释他们意料之外的事情,他们就认为有本领更高的神在操纵着这一切。
如果不是人类整体文明的发展进步,如果我生活在古时候,没有学习过现代科学知识,那样的我对类似于暖水壶瓶塞弹出事件可能永远都保持着一种敬畏之心吧。我们普通人,多半应该就是看到什么特别的现象,搜索一下自己的知识库,发现不能理解无法解释,就一边敬畏一边远离了吧。
物理学家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
牛顿看到苹果掉在地上,会想为什么苹果不落在月球上而是落在地球上,然后他就开始研究,直到研究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不知道真假,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令人汗颜——为什么我看到苹果落地就只想去捡起来吃掉呢?
书里的主角爱因斯坦,有着更不可思议的视角看世界,1905年的爱因斯坦,一年时间发表了4篇震撼世界的论文,万老师写到“1905年这一年,全世界的智力勇气,大约都集中在爱因斯坦身上”,爱因斯坦用写专栏的速度在写高深的论文,其中还包括了著名的质能公式,这个能力实在令人叹服。其实,我是很想知道他是怎么发现质量和能量之间的这层关系的,这是基于“观察”出来的现象,然后给出了“解释”吗?也许爱因斯坦不是一个普通的物理学家,他是天才,而天才靠的也许真的只是灵感乍现。
相对论是一种信念。科学家们改变人类世界观的过程,就是一连串信念重建的过程。在地心说和宗教教义相结合并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来刷新人们的认知,后来更有布鲁诺、伽利略等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来捍卫日心说的正确性。当牛顿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是因为太阳对地球有引力作用的时候,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来推翻它,认为根本不存在引力,地球只是根据自己所在时空的测地线运动而已。
很幸运的是,在爱因斯坦的时代挑战权威这样的事情,已经不需要付出像布鲁诺那样惨痛的代价了,天文学上观察到的水星进动、光线弯曲现象已经可以证明在宏观层面,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更对一点,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没有那么对了。
科学开放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一代代物理学家们给我们提供了不断更新的理论框架和新鲜视角来看待世界,让我们发现我们曾经以为的真理,并没有那么的对。也许一切定理,都有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这个世界里的真理,也都是相对的。
相对论带给我们什么?
相对论总是提醒我们思想的局限性。如果我们处于井底之蛙的状态就会觉得,天空就是井口那么大。而当我们知道井口外有着更广阔的天空时,又会因为感觉自己的无知而有这样那样的焦虑。
这个世界和我们想的非常不一样,它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彩更丰富,只要我们愿意放下自己的偏见,知道自己永远是“相对无知”的,有动力去探索和接受新的知识,生活就会增添很多魅力和趣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对论究竟是什么》读后感(五):改变对时间和世界认识的物理理论
“世界上可能只有12个人能够看懂相对论。”
读书时,文科的我不假思索地被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所劝退,自认为理科基因匮乏的自己必然不在这12个人之中,故而从未试图了解相对论的一丝一毫。
在翻开《相对论究竟是什么》这本入门科普书之前,我对相对论最多的了解便是那段玩笑话:
——论时间在火炉旁与在爱人身旁的不同,一刻度日如年,一刻时光如梭。(读完这本相对论科普书之后发现,这玩笑和相对论其实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捂脸……)
相对论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个人在匀速行进的游轮上是运动着的还是静止着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找一个坐标系来判断。
抛开坐标系单纯谈论速度是没有意义的,速度是相对而言的。
所有运动都是相对的,游轮上的人相对于游轮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如果不跳出自己的坐标系向外看,我们无法通过任何物理实验区分运动和静止,无法测得自己的运动速度。
现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首先提出速度都是相对的,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没有本质区别。这便是“伽利略的相对论”。
“所有的惯性坐标系满足完全相同的物理规律,它们之间都是对等的,没有哪个是特殊的。它们之间的运动是相对的。”
故而作者万维钢指出相对论亦是“不特殊论”,无论你的速度有多快,你的坐标系都不特殊。
牛顿三大定律表明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都没有力的作用,所以在游轮和地面的物理定律是一样的。
麦克斯韦用麦克斯韦方程组来描写所有的电磁现象,计算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发现这个数值和光速相同,由此大胆预言,光即电磁波。
随后科学家发现光速在任何坐标系都是不变的,否定了光有不同速度的以太学说。
以上众多科学家的理论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下了基础作业。
相对论是一种认识世界的物理理论
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在这一年里,在专利局当助理鉴定员的爱因斯坦利用业余时间发表了六篇论文。
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中提出狭义相对论,在《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通过狭义相对论证明了质量就是能量。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伽利略相对论的延伸,即“不用限制于力学,你不管做什么实验都无法判断自己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狭义相对性原理表明,在任何惯性系下力学规律都是不变的。
狭义的意思是特殊的,具有一定条件的相对论,它只在惯性系下成立。
过了十年,爱因斯坦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广义的意思是一般的、普遍的、无限制条件的相对论,即在任何参考系下,物理规律都是不变的。
相对论涉及时间膨胀、长度收缩、“同时”是相对的等物理知识。
在此不一一赘述了,因为一篇文章也实在难以传递清楚,大家可以找来相关的书籍阅读。
《相对论究竟是什么》是一本浅显好读的相对论入门书籍。
作者文字流畅清晰,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一点点掰开,把晦涩内容往简单里讲往通俗里讲,书中还穿插了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小知识。
当然理解起来是因人而异,对于我这类文科生兼物理学渣来讲,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去真正理解这些物理定律。
至于知道相对论对大家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我一时还真讲不清。
对我而言,相对论代表着空旷的未知世界和对事物的好奇心,让我看到了一点日常世界之外的轮廓。
在一地鸡毛蒜皮的日子中,在盯孩子写作业的焦躁中,在被琐事缠身的时刻中,恍然觉察世界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时间空间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世界其实更广阔更丰富,而我们日常的纠结踌躇是否可以稍微从肩头卸下一些呢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