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是一本由(英)格雷厄姆.格林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第三人》读后感(一):《第三人》:我们都回不去最初的模样了成年后发现小时候的朋友不再是自己认识的模样,是对朋友失望还是对
《第三人》是一本由(英)格雷厄姆.格林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三人》读后感(一):《第三人》:我们都回不去最初的模样了
成年后发现小时候的朋友不再是自己认识的模样,是对朋友失望还是对自己更失望?
我们都希望能保留住孩童时代那份最纯粹的友谊,当发现一切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象时,那种失落和绝望,让人痛不欲生。
01
《第三人》,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格林本身就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师级作家,曾先后21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67年写作生涯,创作超25部小说。
格林一生游历于墨西哥、西非、南非等战乱之地,曾任职于英国军情六处。他关注人类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被誉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的传奇记录者。
本书收录了格雷厄姆.格林广为人知的小说:《第三人》和《堕落的偶像》。两部作品的改编电影均由奥斯卡导演卡罗尔.里德执导、格雷厄姆.格林担任编剧,获得包括奥斯卡金像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在内的多项大奖,而格林本人更是拿下了奥斯卡改编剧本提名和威尼斯电影节改编剧本奖。
02
罗洛.马丁斯受到好友哈利.莱姆的邀请,来到战后的维也纳,当他按照莱姆预留的地址找到好友的家时,却被邻居告知:好友已经因为车祸去世。
在莱姆的葬礼上,马丁斯遇到了警察卡洛韦,因为卡洛韦告诉他:莱姆参与了黑市交易,将面临很长很长的刑期,死亡也许对他来说是最好的结局了。
马丁斯不相信好友会做出这样的事,决定调查事情的真相,证明好友的清白。
结果在调查的过程中,他在莱姆的邻居科赫先生那里得知了,莱姆出车祸时现场除了库勒和库尔茨,还有“第三人”,而库勒和库尔茨都否认了“第三人”的出现。
随后科赫先生也被杀害!
随着调查,他知道的越来越多,他发现莱姆已经不是他最初认识的样子了,他不由得开始相信了卡洛韦的话。
03
莱姆的死究竟是意外还是谋杀?又是谁杀害了科赫先生?警察所说的莱姆参与的黑市交易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小说成功的把读者吸引住了。
小说也深刻的剖析了中年人的友谊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和磨难给这份友谊里掺杂了太多的利益纠葛。
马丁斯最初是为了证明好友的清白才四处奔走,想要查明真相,谁知最后事情的走向已远远超出他的认知,到最后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而莱姆不管是邀请马丁斯来维也纳,还是后来安排库尔茨要送马丁斯离开,都是自认为是为了马丁斯好,但这份“好”却没有同马丁斯商量,更没有征得同意,其实莱姆不知道,他们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再也没有儿时一起捣蛋时的默契了。
就像书中所说的:成年人的世界太过复杂,只有勇于纯真的人才能获得幸福。
《第三人》读后感(二):《第三人》:为人处事,勿以恶小而为之,警惕蝴蝶效应带来的巨变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不要觉得电影中的情节是危言耸听,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很多事情的发生之初,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离我们很遥远的小情,无足轻重,也不值得为了它而去大动干戈。 可真的只是这样吗?毕竟当你明白了“蝴蝶效应”的连锁反应,你就会发现小事并不小。当初忽略的小事,不以为意的一个错误,等到它的严重后果让我们不得不正视,才发现它远远超越了人们的预想。 小说《第三人》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它的作者格雷厄姆·格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他的一生共获得21次诺贝尔奖提名,是名副其实的“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 《第三人》讲述的是:二战结束后,马丁斯应好友哈利的邀请,来到被四国强占的维也纳。到这里他才发现,迎接他的不是那个他崇拜的英雄哈利,也不是那个充满善意的工作。而是一场哈利的葬礼,一个事先布置好的骗局。 身在其中,马丁斯被幕后的“第三人”一步步牵着鼻子走,如何走出这个骗局,找到好友身亡的真相,就成了他的首要任务。四强割裂的动荡的局势,乱世中黑市交易的混乱从而引起的一系列“蝴蝶效应”,这背后却是需要我们需要深思的人性:人性从来都经不起考验,面对这复杂的社会,“勿以恶小而为之”,保有一颗纯真的心,才能在这纷繁的世间里保有最好的幸福。 什么是“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态的环境系统中,由于初始的输入值之间微小的变化,经过一系列的迅速催化,发展到最后的却会有着天差地别的变化。 社会的动荡,资源的短缺,人心的浮躁,黑市成为走私的乐土 小说《第三人》的故事发生在是二战过后的维也纳,昔日的热闹繁华都市,如今却是满目疮痍,死气沉沉。被四个国家占领的维也纳,四个国家的各自为政又互相制约,治安环境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夜幕下人人自危,各种乱象环生。 也许是因为黑市的创立之初,只是需要一点稀罕玩意,一个各自手中的一点便利。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尝到甜头的买卖双方,都会在这中间获利颇丰。 长袖善舞的聪明人从这危险的游戏中,一次次精准的嗅到了商机,也许只是刚开始的一盒香烟,一瓶高档香水,一双合脚的鞋子……逐渐发展到汽油、轮胎、药品,面对巨额的回报,造假应运而生。 马丁斯的朋友哈利就是这样的聪明且头脑灵活,利用各种资源游刃有余,却也犯下了累累恶行。那些假药让受伤的人们因此失去了腿和胳膊——甚至是性命。最可怕的是那些得了脑膜炎的儿童,很多孩子就这样死掉了,还有很多出现了精神错乱。利益之下,黑市上的人被定性为刽子手也不为过。可就是这样的人,竟然有组织,也有大人物的关照,这就不得不让人痛恨,欲除之而后快。 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拥有纯真的人,也希望能看到别人的幸福 对于自己偶像哈利遭遇车祸的死亡,马丁斯充满了怀疑,为了能找到哈利的死亡真相,为了不让哈利死的不明不白。他一步步抽丝剥茧,数次把自己身置危险之中,最后竟然发现哈利根本就没死。这只是针对他一个人的阴谋,目的只为了让他也参与到他们罪恶的一环。 身处案件中的马丁斯数次犹豫着,他不确定自己的坚持有没有意义。刚开始他同情哈利的女友,觉得她跟自己一样,都是为数不多为了哈利死亡真心难过的人。 可接触过后,他却发现自己爱上了安娜,他想要保护她,就像哈利曾经做的那样。或许他还能比哈利做的更好,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只因为这份责任心,当发现哈利的假死之后,他决定协助警方抓住哈利,掐断这个罪恶的黑市通道。随着哈利的落网死亡,安娜也终于放下了心结,挽住了马丁斯衣袖。 写在最后: 成年人的世界里,总是充斥着太多复杂的因素。太多的人被这光陆迷离的表象迷失,却忘了自己的初心,也忘了曾经的纯真之心,曾经的简单的幸福。 如何才能在这纷杂的世界里拥有幸福?这也许是很多人的困扰,就像《第三人》里的哈利一样,有的人为了钱迷失了本心;更多的人都在苦苦挣扎,努力找寻;其实大家留心过后就会发现,身边总是有人活得通透而快乐。 是因为他们有钱吗?或者是因为万事都俱全,不被世事所困扰吗? 其实这不过是因为他们都有颗纯真的心,活得通透而纯粹,不把金钱、权利或者物质上的享受作为人生的目标。 人,因简单而快乐!心,因纯粹而满足!人生因纯真而幸福! 愿大家都眼里有光,心里有爱,拥有着平凡的幸福!
《第三人》读后感(三):《第三人》:为人处事,勿以恶小而为之,警惕蝴蝶效应带来的巨变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不要觉得电影中的情节是危言耸听,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很多事情的发生之初,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离我们很遥远的小情,无足轻重,也不值得为了它而去大动干戈。 可真的只是这样吗?毕竟当你明白了“蝴蝶效应”的连锁反应,你就会发现小事并不小。当初忽略的小事,不以为意的一个错误,等到它的严重后果让我们不得不正视,才发现它远远超越了人们的预想。 小说《第三人》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它的作者格雷厄姆·格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他的一生共获得21次诺贝尔奖提名,是名副其实的“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 《第三人》讲述的是:二战结束后,马丁斯应好友哈利的邀请,来到被四国强占的维也纳。到这里他才发现,迎接他的不是那个他崇拜的英雄哈利,也不是那个充满善意的工作。而是一场哈利的葬礼,一个事先布置好的骗局。 身在其中,马丁斯被幕后的“第三人”一步步牵着鼻子走,如何走出这个骗局,找到好友身亡的真相,就成了他的首要任务。四强割裂的动荡的局势,乱世中黑市交易的混乱从而引起的一系列“蝴蝶效应”,这背后却是需要我们需要深思的人性:人性从来都经不起考验,面对这复杂的社会,“勿以恶小而为之”,保有一颗纯真的心,才能在这纷繁的世间里保有最好的幸福。 什么是“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态的环境系统中,由于初始的输入值之间微小的变化,经过一系列的迅速催化,发展到最后的却会有着天差地别的变化。 就拿这次的新冠肺炎来说,我们国家是最早发现新冠肺炎的国家。对于未知的病毒,国家起初并没有确切的数据可参考。恰逢春节,也正是人员密集迁移的时段。为了减少扩散,国家紧急出台政策,先一步的封锁武汉,全国一起家里蹲,宁可经济停摆,也要严控疫情的扩散。 可反观美国,本可以借这些先进的理念,在源头就对疫情起到较好的遏制。可一次次的不理智的行为,却是直接把疫情加剧了疫情的扩散,把国家和民众置于一个最危险的境地。不仅如此,后续的各类事件,各种疫情的后遗症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显现出来。民众对政府的失望、经济的衰退、各类恶性事件的频发……都会由是刚开始的不作为所引发,这就是“蝴蝶效应”带来后果。 社会的动荡,资源的短缺,人心的浮躁,黑市成为走私的乐土 小说《第三人》的故事发生在是二战过后的维也纳,昔日的热闹繁华都市,如今却是满目疮痍,死气沉沉。被四个国家占领的维也纳,四个国家的各自为政又互相制约,治安环境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夜幕下人人自危,各种乱象环生。 也许是因为黑市的创立之初,只是一个需要稀罕物品,一个手中有点便利。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尝到甜头的买卖双方,都会在这中间获利颇丰。 长袖善舞的聪明人从这危险的游戏中,一次次精准的嗅到了商机,也许只是刚开始的一盒香烟,一瓶高档香水,一双合脚的鞋子……逐渐发展到汽油、轮胎、药品,面对巨额的回报,造假应运而生。 马丁斯的朋友哈利就是这样的聪明且头脑灵活,利用各种资源游刃有余,却也犯下了累累恶行。那些假药让受伤的人们因此失去了腿和胳膊——甚至是性命。最可怕的是那些得了脑膜炎的儿童,很多孩子就这样死掉了,还有很多出现了精神错乱。利益之下,黑市上的人被定性为刽子手也不为过。可就是这样的人,竟然有组织,也有大人物的关照,这就不得不让人痛恨,欲除之而后快。 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拥有纯真的人,也希望能看到别人的幸福 对于自己偶像哈利遭遇车祸的死亡,马丁斯充满了怀疑,为了能找到哈利的死亡真相,为了不让哈利死的不明不白。他一步步抽丝剥茧,数次把自己身置危险之中,最后竟然发现哈利根本就没死。这只是针对他一个人的阴谋,目的只为了让他也参与到他们罪恶的一环。 身处案件中的马丁斯数次犹豫着,他不确定自己的坚持有没有意义。刚开始他同情哈利的女友,觉得她跟自己一样,都是为数不多为了哈利死亡真心难过的人。 可接触过后,他却发现自己爱上了安娜,他想要保护她,就像哈利曾经做的那样。或许他还能比哈利做的更好,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只因为这份责任心,当发现哈利的假死之后,他决定协助警方抓住哈利,掐断这个罪恶的黑市通道。随着哈利的落网死亡,安娜也终于放下了心结,挽住了马丁斯衣袖。 写在最后: 成年人的世界里,总是充斥着太多复杂的因素。太多的人被这光陆迷离的表象迷失,却忘了自己的初心,也忘了曾经的纯真之心,曾经的简单的幸福。 如何才能在这纷杂的世界里拥有幸福?这也许是很多人的困扰,就像《第三人》里的哈利一样,有的人为了钱迷失了本心;更多的人都在苦苦挣扎,努力找寻;其实大家留心过后就会发现,身边总是有人活得通透而快乐。 是因为他们有钱吗?或者是因为万事都俱全,不被世事所困扰吗? 其实这不过是因为他们都有颗纯真的心,活得通透而纯粹,不把金钱、权利或者物质上的享受作为人生的目标。 人,因简单而快乐!心,因纯粹而满足!人生因纯真而幸福! 愿大家都眼里有光,心里有爱,拥有着平凡的幸福!
《第三人》读后感(四):《第三人》:成年人的复杂世界里,“第三人”到底是谁?
文 | 怡冉
图 | 网络
小时候,我们盼望着长大。长大后,成人的世界太过于复杂,我们总是回忆起小时候的童真与快乐,于是矛盾的想要回到过去。
我们对于小时候的伙伴,脑海里的印象总是停留在那个快乐纯真的年少时代。可殊不知成年后的他们,也许是为了活下去,也许是为了利益,也许是环境的污染而早已将童年纯真的自己丢失的无影无踪。
而成年人的世界太过于复杂,面对还存留着童年美好记忆的我们,该如何去与这个成年人的世界相处?面对这一切的问题,在《第三人》这本书中可以给予你答案。《第三人》讲述的就是进入成年人世界后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该如何去抉择的故事。
《第三人》是2020年6月出版的短篇小说,这本书里面的2篇小说以凶杀、政治、悬念、爱情、友情、道德、忠诚、人性等等,多种复杂的情感集中在一起探索成年人的复杂世界。
《第三人》的作者是曾获得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67年的写作生涯,创作超25部小说,被誉为20世纪大师级作家——格雷厄姆·格林。
这本小说使我们看到,作为情感丰富的人类,很难像机器人一样做出正确的抉择,每个人的处境与生活经历,都将影响着我们的抉择。但即使成年人的世界再复杂,最终结果不过就在于善恶一瞬间,而想要获得幸福,也同样在于你的抉择之中。
01 是我们来不及长大,还是太过于贪婪?
小时候的我们害怕时会有大人来保护我们,饥饿时会有成年人给予我们食物填饱肚子。但是长大后的我们,需要主动付出劳动来获取食物填饱肚子,照顾自己。但是你会因为饥饿而去做违背良心的事吗?
《第三人》里面的黑市生意,最初的贼虽说自己从赃物中获利比较少,但是如果在他们身上要是出了什么事,会有人罩着他。人性中也会有心灵一无所知的奇怪而又扭曲的理性。许多小人物不再良心有愧了,他们觉得自己是在替一个雇主干活,没多久,他们在自己的眼中就几乎是像靠工资生活的人一样受尊敬了。但是这些人最后的结局都是什么?他们这样能够走入幸福的道路吗?是来不及长大,还是太过于依赖习惯?做违背良心的事是因为习惯了从而变得习以为常?是因为习惯了环境的影响?还是因为它让你迷失了方向从而违背了良心?
这一切,在本书里可以找到答案。
02 成人的世界必须在复杂的情感中做出抉择
如果,你小时候纯真的伙伴做了违背人性的事时,你是否会觉得来到了世界末日?
主角马丁斯从一个充满舒适友谊的世界,一个有着英雄崇拜的世界,一个有着从二十年前的学校走廊里建立起的信任的世界。每一段记忆——长长草丛中的午后、布里克沃斯公地中的非法射击、那些梦、那些散步、每一段共享的经历——顷刻之间全被玷污了,像被扔了原子弹的小镇,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无法在那里安全走过。他坐在那里,凝视着自己的双手,沉默无语。如果你是马丁斯,你会如何抉择?
故事里的安娜,是马丁斯好友哈利的女友,但是当女友也知道了哈利的黑市生意后,她又是如何做出抉择的?
爱情、友谊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这样复杂又浓烈的情谊,如果在面对良心与情感之间,你又该如何做出抉择?
03 成年人的复杂世界里,第三人不过就是“善”与“恶”之间的抉择
故事里主角马丁斯的好友哈利在摩天轮里指着摩天轮底座附近移动的如同黑色苍蝇一般的人们对马丁斯说,“要是其中的某个小黑点不再移动了,永远不再移动了,你真的会为之惋惜吗?如果我说下面每个黑点停止移动你能够得到两万磅,老伙计,你真的会对我说叫我留着我的钱——而且毫不犹疑吗?还是你会算计一番,看看你能忍心舍弃多少个黑点?不用缴所得税哦,老伙计。不用缴所得税。”
从故事中每个人的角度出发,他所有的选择,他所做的事情,其实不过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而这也是每个成年人复杂世界的“第三人”。
但在我看来,成年人复杂的世界里所谓的第三人,其实也就是人性中的善与恶。
而在这一本充满人性的复杂、爱恨交织的故事里,也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只有勇于保持小时候纯真想法的我们才是能够获得幸福最好的方法。
《第三人》读后感(五):世界很复杂,做人的底线不能丢
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席卷全国,受害婴幼儿达四万人之多,死亡4人。2019年,郴州市儿童医院医生向牛奶孩子家长推荐一款名叫“舒儿呔”的氨基酸奶粉,导致70余名儿童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迟缓。
以医生的权威特质,他们所说的话家长们很少去质疑,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底线。生产“毒奶粉”的商家没有,推销奶粉的医生没有,《第三人》中的哈利·莱姆同样没有。
《第三人》的作者格雷厄姆·哈林,是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人物,写作67年,创作了超过25部小说。他关注人类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
从《第三人》我们可以看到,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三类不同的人的选择,但是生而为人,我们还是要保持自己做人的底线。
没有长大心存善念的“马丁斯”
二战结束后,美国西部小说作家马丁斯受好友哈利的邀请,来到被四国占领的维也纳。不过,等待他的不是哈利,而是哈利的葬礼。
本来马丁斯已经接受哈利已经不在了这个事实,然而警察卡洛韦在一个小酒馆中向马丁斯吐露了一个令他不愿相信的真相:哈利是维也纳的黑市交易者。
马丁斯不相信,他认为这是警察找不到真正的黑市交易者,所以拿哈利来顶罪,他不相信自己的朋友会做伤天害理的事。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他崇拜了20年的那个朋友,还是20年前的那个人吗?
马丁斯虽然已经35岁了,但是还像是小男孩,对朋友信任、讲义气,对可怜的人同情,有自己的底线。所以在得知崇拜了20多年、有着深厚感情的朋友,害了很多人的时候,在朋友和正义之间他选择了正义。
人都在不断的长大,遇到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曾经的朋友也会越走越远,不同的人生经历使每个人形成了自己世界观,面对事情的时候也有各自的取舍,有的人坚守着自己的底线,而有的人已经放弃了。
自私自利的“哈利”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在国际救援组织里担任重要职务的哈利,是奥地利盘尼西林黑市生意的幕后大Boss,为了挣更多的钱。他贩卖加了水和沙子的盘尼西林,导致了很多人失去腿和胳膊,出现了神经错乱,甚至死亡。
被警察怀疑上之后,先是杀掉了双面间谍哈宾,后面又自导自演了车祸,伪造自己的死亡。
无论当时的社会情况多么的复杂,都不能否认哈利视人命为草芥。在他眼中,人们就是从摩天轮朝下望去的黑点,一个黑点价值2万镑,还不用交税。自私自利,为了利益罔顾人命,没有底线。
就像开篇所写的例子,为了赚钱,拿固体饮料当做氨基酸奶粉售卖,完全没有去想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他们所赚的钱,以别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稻盛和夫说,“逐利有道,散利以应有道”。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是即使做不到“散利以应有道”,至少“逐利有道"要做到,做人最基本的底线不能丢。
随波逐流的“安娜”
安娜是哈利的女友,在马丁斯眼中,她是一个让人永远、永远也不会有危险的人。
面对马丁斯的询问,安娜说,“他死了,结束了。一切都过去了,了结了。有什么好谈的呢?”被马丁斯鼓动去参与调查,在看到警察在科赫公寓进出时,她感到了危险,于是放弃了。
当从马丁斯那里知道哈利是盘尼西林骗局推手,并害死了不少人之后,安娜说,“我爱的是个人,我告诉过你——一个人不会因为你对他有了更多的发现而改变,他还是同一个人。”
安娜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只要不涉及自己都无所谓,在很多事上装聋作哑,假装自己没看见。安娜不是没底线,她的底线是自己不伤害人,但是别人伤害了人也和自己没有关系。
小时候我们在父母家人的庇护下,总体来说还算是无忧无虑。那时候我们总是渴望长大,想要走进大人们丰富多彩的世界。等进入成人世界之后却大失所望,复杂的想要逃离。然而,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过程,不可逆,只能接受。
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就像我们所面对的人生,慢慢的改变我们,从开始的敏感到后来的习惯,是随波逐流还是保持自己的底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选择,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第三人》读后感(六):《第三人》:成年人世界太过复杂,只有勇于纯真的人才能获得幸福
沉浸在书中,才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越读书,越来越不喜欢接受电子设备所充斥着的繁杂观点。在书中,能够体验作者所精心设计出来的故事,与作者进行对话,获得人生的智慧,心灵的宁静。
《第三人》作者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格林在1986年时,获得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所颁布的英国功绩勋章,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最喜欢的作家就是格林,马尔克斯曾经对格林说:“我是你的忠实读者,格林先生。”
很荣幸,能够拿到国内首次出版的书《第三人》,我与为数不多的几位读者,是《第三人》的首批读者。在此,对寄予我们书籍的出版社表示感谢。
《第三人》书中,以一位警察的视角,客观的对整件案件进行描述。
书中总共有三位主角,马丁斯——一位默默无名的作家,莱姆——黑市的犯罪者、是马丁斯最初崇拜的对象,卡洛韦——客观描述整件案件的警察。
马丁斯接受莱姆的邀请,来到维也纳,书中的维也纳,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地方,没有自主独立权,由四个国家的军队占领。
马丁斯最初来到维也纳,是相信友谊、纯真的,他受朋友莱姆的邀请,来到维也纳,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崇拜的朋友——莱姆,出现一场意外而离世。马丁斯到达维也纳时,恰逢莱姆的葬礼。
“一个叫莱姆的家伙。”我回答道,然后很吃惊地看到泪水开始涌上这个陌生人的眼眶:他看上去不像是个会大哭的人,莱姆在我看来也不像是个会有人为其哀悼的人——我是指真流眼泪、真心哀悼的人。马丁斯无法接受这个崇拜二十年的偶像朋友,就这样离他而去,他以泪洗面,用酒精麻痹自己。
直到警察卡洛韦找到马丁斯,请他到餐厅“喝一杯”,给马丁斯讲讲他这位崇拜对象的真实身份——一位城市黑市的交易者,赚的都是黑钱。
一直以来,马丁斯对于警察充满仇视,听到自己的朋友被警察所侮辱,他忍不住了,与警察卡洛韦打架,被卡洛韦的司机所制服。
马丁斯来到维也纳,被作家克拉宾错认为知名作家德克萨斯,邀请他参加一场讲座,讲座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德克萨斯的忠实粉丝。
当然,马丁斯最后参加完这场讲座,但毕竟不是本人参与,把文学讲座弄得一塌糊涂。
在维也纳,马丁斯接受了莱姆“生前”的妥善安排,莱姆的朋友对马丁斯进行接待,这一切的接待,仿佛莱姆还在世一样,事实也确是如此,莱姆其实是假装离世,目的是为了逃脱罪名,摆脱警察的注意。
邀请马丁斯来维也纳,目的正如警察卡洛韦所说的一样,是让马丁斯加入他们的犯罪团伙,在黑市上做生意。
一开始的马丁斯,并没有发现莱姆是假装“离世”,他不相信自己崇拜的对象就这么离去,马丁斯本身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他怀疑莱姆有可能是被谋杀,马丁斯想为自己的朋友,去调查事件的真相,还莱姆一个“清白”。
马丁斯开始从目击整件案件的科赫泄露了秘密,遭到黑市团队的谋杀。而这个黑市团队幕后老板,就是莱姆,为自己制造出一场车祸,一场葬礼,为自己摆脱罪名。
马丁斯为调查整件事件的真相,把自己灌得大醉,趁着酒醉,把自己对于安娜的爱意,都向她表达出来。在安娜房间时,却发现有人在跟踪他,那个人就是莱姆。
他带着被酒精点燃的肝火又喊了一遍:“回答啊,哑巴啦?”这回有回答了,一个被他吵醒了好觉的人怒气冲冲地拉开窗帘,顿时,一道灯光直直地泄到了窄窄的街道上,照亮了那个身影的面容——哈利莱姆。在安娜被俄国人的士兵带走之后,警察卡洛韦对安娜展开营救,让马丁斯开始信任这位警察,把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都说出来。
马丁斯已经确定莱姆还活着,他通过他们两个的中间人——库尔茨,邀请莱姆单独见面。
在摩天轮上,马丁斯终于见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崇拜的朋友,但这次的见面,马丁斯却感觉到莱姆再也不像以前那么令人崇拜。
莱姆已经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位朋友,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自私自利的黑市盈利者,无视他人的生命,赚钱黑利益。
莱姆所卖出的假药,已经坑害了很多儿童医院的儿童,他们服用了莱姆所卖出的假药,病情没有缓解,反而加重。
马丁斯在摩天轮上与莱姆的见面,让他肯定了莱姆不会改过自新,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到警察,让警察来制止他的这一行为,让儿童们不继续受到假药的侵害。
马丁斯和警察卡洛韦合作,制定了逮捕莱姆的计划,先是马丁斯将莱姆诱骗出来,由警察动手,逮捕莱姆。但马丁斯与卡洛韦通电话,暴露了自己的逮捕计划,逮捕计划失败。
莱姆逃到了一直藏身的下水道中,马丁斯和另外一位警察贝茨,一起到下水道搜寻莱姆的行踪。
在逮捕的计划当中,贝茨被莱姆所发出的子弹击中,英勇牺牲。马丁斯用手枪,向自己的老朋友莱姆开枪,莱姆被子弹击中,奄奄一息。
在下水道中,莱姆躺着自己的老朋友马丁斯身旁,说着自己的遗言。
警察卡洛韦也因此赶来,对这位犯下罪行的莱姆,拔出自己的手枪,结束了莱姆的生命。
故事也就此结束,马丁斯却迎来了自己新一段的生活。
“我没赢,”他说,“我输了。”我看着他大步流星地甩开大长腿朝着那姑娘追去。他追上了姑娘,两人肩并肩地走着。我觉得他一句话也没跟姑娘说:这就像是一个故事的结尾,只是在他们走出我的视线之前她的手挽上了他的胳膊——这通常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