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之道》是一本由[日]柳宗悦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工艺之道》精选点评:●“好的工艺需要对自然的完全皈依,是在自然的欲望之外的无欲之存在。”“过于精密的意识,将会掩盖器物
《工艺之道》是一本由[日] 柳宗悦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工艺之道》精选点评:
●“好的工艺需要对自然的完全皈依,是在自然的欲望之外的无欲之存在。”“过于精密的意识,将会掩盖器物本来的气势。”“古代伟大的纹样通常都是单纯的。”
●真的非常冗陈难看...
●排版和翻译难受,观点不能苟同,但是的确是老先生认真在写的
●翻译太差读不下去
●姑且不论现实性,柳宗悦表现出来回归质朴,回归有用,回归大众真的是很感人
●美术越是迫近理想就越美,而工艺则越接近现实便越美~~柳宗悦学哲学出身,又包含很多宗教的内容,其实读起来是有些吃力的。倒不如他笔下那些质朴的工艺之道的传承者那版可爱了。
●翻译得不错哦~
●已不在身边
●原谅粗浅的我看不下去
●刚看了一个开头,觉得,世界都安静了。
《工艺之道》读后感(一):工艺之美
工艺之美是实用之美,健康之美,传统之美,社会之美秩序之美。劳动创造美。由反复形成自由,由单调成为创造,或许这就是命运的秘密所在。
工艺的美来源于对自然的顺从,来自无心的创作,无心是美之源泉。主张自我之道的,绝非工艺。
《工艺之道》读后感(二):没读懂
老头应该是个挺固执的人,字里行间透漏出的对日本工艺的堕落痛心疾首的同时,也给大众指了条明路——“对自然的皈依”。工艺只有以用为本,才能走上正途。
虽然对作者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和工艺的讨论不是太理解,但其对工艺本源的守护不遗余力,字句铿锵。
《工艺之道》读后感(三):设计需要贴合自然
看完了此书之后由衷的感叹日本人在设计思维的觉悟上真的非常不错,以至于他们在实际的作品中也能表现的很出色,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的设计很吸引人的原因是它去繁为简,贴近物体本身的材质,颜色,触感,纹理等等。更进一步说它贴近自然,是自然赋予了设计的灵感和审美,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且依靠自然而生存,所以对于与自己有亲切感的东西总是万分的喜爱。
对于工艺的美是什么,怎么去创造这种美,作者做了一一介绍且写的非常的详细。书里让我觉得记忆深刻的一点就是作者提到了机械和手工的矛盾。匠人做出来的东西独一无二,就算有些许的瑕疵那也是美的有趣味性的,而机械生产的东西缺乏生命力,就仅仅是复制粘贴。但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资本主义化的时代里,工艺逐渐的被大量的机械化生产淘汰,大量的财富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导致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等问题,人类仿佛进入一个循环体系。作者提出一个这样的想法让我也不由的深思。
虽然此书读着有点乏味,但是能感受到作者写的非常的详细和用心,在工艺的这一点出发,能想到如此多设计的观点与现实的联系实属不易,值得一看。
《工艺之道》读后感(四):一个固执的工匠
工业设计师是在器物中修行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是柳宗悦,日本民艺研究者。
他在书中提出的观点:
1.工艺之美来源于使用,因为物品被生产出来就是为人类服务的。
2.美的最高境界在于遵循自然之道。
3.机械化的工业生产无法带来美。
4.工艺和美术是两个概念,前者是集体为民众的创作、后者是个人为极少数人的创作。工艺使普通人也有机会感受神照。
5.经济制度会对大众的工艺审美造成影响。
6.工匠低贱的地位也是工艺衰微的原因。
作者反复说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会毁掉美。
由于时代的限制,他可能会在逻辑上有些错误。
1.工艺之美在于使用 2.机械能不能生产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能 3.机械化扼杀了美?没有
不过他在文章里面也提到,机械的主要危害在于创造性的缺失。生产出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东西。
作者一方面在否定个性创作,一方面又不想放弃传统手工行业的那一丁丁点的创造力。因为如果都是手工生产的话,就永远没有一件完全相同的产品。但是我觉得民众可能并不在乎这个。
作者很担忧审美的下滑。他的审美偏向古典美,以自然为美。但是我不觉得这就是美的唯一标准。
他大概不知道现在的工业设计已经被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在他那个时代,可能并不太注意设计吧。
《工艺之道》读后感(五):《工艺之道》评论-14分
吭哧瘪肚的总算是读完了,给我累够呛。柳宗悦早有耳闻,一代宗师果然名不虚传,写的很深刻,总结的很精炼,正好是我此时需要的。“民艺”始于1925年,柳宗悦和他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扯淡的时候,提出了这个词,指无名的工匠为了民众在切实生活中使用所做的物品,即民众的工艺。
我向来对日式的器皿十分喜好,平日里很是关注,也看了些民艺的书籍,日本在民艺方面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善,器皿的稳定性高,个性充足,都是以独立艺术家的角度进入中国的市场,售价还算合理,但不包括买手店,所以大家在淘宝时要谨慎。
之所以说他们的工艺水平高,可以这样来描述:我知道是手工制作的,也赞成这些器皿很受用,且很耐看,但我不知道具体的工艺细节,虽然平时也接触陶瓷的制作,但却无法看懂它们由来的全貌。正在我写这则书评的此时,我在用着山本哲也的公杯,和菊地胜的椭圆茶杯,它们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我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增进了解。最喜欢的当属小野哲平和安藤雅信,都是极具个人风格的日本陶艺家,向他们学习。
日器的推广和宣传低调且持续,有着稳定的受众人群,足够保值,即便用过之后,再咸鱼转出。北京定期会有日本民艺家的小型展览顺便销售,如若参加,一定要开幕当天到场,因为很可能会当日售罄。
书中的理论部分,摘录了很多,一时无法吸收,待我慢慢消化,网上也找了很多的图片资料,待我日后尝试挑战制作,再结合实际进行改良。
书的败笔在翻译的部分,增加了阅读的障碍,总像是听着外国人在讲中国话。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