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6-16 10:55: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6

《乡土中国》是一本由费孝通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乡土中国》精选点评:●精辟,好看,醍醐灌顶。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在礼崩乐坏的今天看来更别有一番唏嘘。●给当时年轻的费孝通跪。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

  《乡土中国》是一本由费孝通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乡土中国》精选点评:

  ●精辟,好看,醍醐灌顶。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在礼崩乐坏的今天看来更别有一番唏嘘。

  ●给当时年轻的费孝通跪。如此旺盛的学术生命力。

  ●当初报考这个社会工作,同事不解问为何不读计算机,朋友轻轻说社会工作转身闪烁迷茫的大眼睛说那是啥,费老会告诉你们的:)这本书淋漓尽致描绘中国乡土社会的蓝图,虽然费老早已仙逝,可是阅完此书,直至今日中国依然保留乡土社会的传统,只是费老不知您如今看到单身美丽的女士如此之多,同性恋也不是您笔下这般隐晦,而中国孝道也不是这么敬畏,渐渐远离曾经的传统,这是人类社会部分人种的消失还是一种注定的变革?我不禁哑然失笑。因为费老不会再回答我。

  ●首图五月阅读清单。start,2019.5.13。时代在变,已不再是当年的中国了,文革的影响考虑过没有呢?done,2019.6.3

  ●这是一个教科书里不常谈及的、远离高层政治而又真实运作的中国农村社会。 解释一些经常遇到的概念、现象的含义及其本质。

  ●短小精悍

  ●费伯威武

  ●我就是一个打三星的人,大家来打我吧

  ●过年了,要读一点轻松加愉快的中文书。

  ●按费孝通先生的意思,中国人其实最讲究的就是“一己之私”,这和我们在文献中不少见的“天下为公”的理念相比,真是颠覆性的。能以如此温和的文笔,讲出这样精辟的道理,学术可爱的地方就在这里。我疑虑的是,费先生似乎认为中国农村是个与政治运作离得非常远的化外之邦,历史真容我们这么乐观?

  《乡土中国》读后感(一):生死无常,人寿有限

  2019年2月22号中午,在苏州火车站等火车的时候,翻着这本书,看到了书上的这句话。“生死无常,人寿有限。从个人说这个世界不过是个逆旅,寄寓于此的这一阵子,久暂相差不远”。人生苦短,生命脆弱,谁也不知道下一分钟就会失去谁。

  这本书放在包里,只有每周五去苏州的路上会读,谁知道竟然断断续续翻了好几个月才读完。可能我还是太年轻,没法领会大师的意思吧。

  《乡土中国》读后感(二):乡土中国摘要

  

I.中西方不同的社会结构

西方社会:团体格局 vs 中国社会:差序格局

  中国社会: 1.社会结构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外扩散的私人关系的涟漪 2.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 孝悌指向亲子关系,忠信指向朋友关系 3.人情社会,以私人关系为纽带 4.儒家:人伦差序 墨家:爱无差别

  西方社会: 团体中人人平等,没有差序

II.家族

  中国乡土家族:纵轴(父子、婆媳) vs 西方家族:横轴(夫妻)

  中国家庭(家族)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其他功能纳入家庭体系

  待续。。。

  《乡土中国》读后感(三):乡土不“土”

  此书写于40年代,文字质朴易懂,没有不加解释的艰深概念。费孝通先生的功底深厚,有留学经历,其中的社会学的视角,至今仍不过时。本书的诞生源于费孝通先生长期的乡村调研和思考,作者从乡土社会的不同角度,还原乡土生活的方方面面。

  乡土社会变化缓慢,在很长时间里相当稳定,乡下人的“愚笨”、“土气”是因为他们没有没有习得现代都市各方面的规则,所谓的“眼界”,本质上也是对消费模式和城市生活逻辑的理解和熟悉,城里人不应因此而歧视进城的乡下人。

  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彼此互相了解,形成了对事物看法相对一致的意义体系,容易产生稳定而亲密的人际关系。作者把城市归类为陌生人社会,价值和意义体系的多元化,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至于男女分工的产生,在现代社科研究中早已成为常识。唯一的缺陷,只是随着社科研究的进步,书中许多类比的、模糊的概念,已经有了清晰的解释,不影响其作为启蒙祛魅的经典读物。

  《乡土中国》读后感(四):跳出习惯看待自己所在的社群

  跳出自己的视野之外去看待自己所在的社群,是困难却有意思的事情。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就能让人跳出自己习惯性的思维,而不是简单地遵循自己继承到的思路对事物进行黑白的二元判断。

  第一本读到的关于民族性的论述是《菊花与刀》,虽然对作者的动彻与机智的比喻印象深刻,却很难有发自内心的震撼,毕竟那讲的是别人的故事。而这本《乡土中国》读起来的感受则完全不同。《乡土中国》并不是一本厚书,作为费先生基于讲义整理的这本书,篇幅不长,读起来却花了我很长的时间。读书时经常能有顿悟之感,那些精辟的分析轻易就击中了自己,对乡土社会形成的习惯的分析简直就像是要把自己扒光似的。

  所以,在我们感慨纯真不再,怀念过去的路不拾遗的美好时光时,可能不得不理智地承认,那些路不拾遗的美好时光是以固定在土地上的熟人社会为基础的,一旦进入到人口流动巨大的现代城市,这些美好就只能存在于记忆中了。

  对《乡土中国》中印象最深刻的描述片段是关于乡土社会中的人伦关系,费先生将其描述为“差序序列”,是以己为中心推出去的,类似投入小石子的水面的一圈圈涟漪。人情冷暖,这真是个太贴切的比喻。

  《乡土中国》读后感(五):环境不变的乡土社会

  中国社会的“土”,象征着环境的不变(实际只是变化很慢,不是不变),而衍生出围绕自我的“差序格局”,越外面关系越薄,也就是中国人的“私”(不少朋友骂贪官,当遇到自己父亲贪时,态度就不同了)

  环境的不变又引发了“长老统治”,年长的人对环境更熟悉,经验等同于权力,从而发展出“礼教社会”(要考顺,子不教父之过。反了错会感到羞耻)。血缘就是地缘(亲属就是自己人,讲交情,攀关系)

  “小家族”(利用亲属,经营各种事业)导致家族事务第一,感情得不到寄托。例如“婆媳关系”,“男女有别”等...这些维护“乡土社会”稳定的道德礼教,可反防因感情带来社会秩序的变化。

  我虽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随着长大时不时认为家长亲戚那些习俗是属于人类自身矛盾和丑陋。没想过是因为地方性带来的文化(经验的延续,记忆的承载)。这也符合《枪炮,病菌与钢铁》和《人类简史》的主题(人都是智人,因环境的不同导致生活文化不同)。

  这本书给我的体会,除了书本所讲,还有费孝通老师可以以乡土角度来看中国社会让我产生兴趣!我总结有几点(只是我主观的感受):费老它是乡下人出生,后出国留学拜名师,可以透过其他国家文化来对比当中差异;费老好奇心强烈,对国学历史有一定理解,观察孔孟等古人的格言来体会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和心境(例如讲到儒学的“仁”,最后也回到孝悌忠信里)

  现在,未来。这本书距今以有很长时间,中国已发生大变化,环境的快速变化,也导致社会秩序迈向西方的“团体格局”(例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同“差序格局”有好多相反,在这一过程里引发不少矛盾,不少隔阂...

本文标题: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85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王阳明哲学读后感100字各位最近都没变胖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