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来客》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06-16 09:45: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6

《雪夜来客》是一本由冯骥才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雪夜来客》读后感(一):一生不舍人间烟火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冯骥才先生一般被放在文化反思小说或者是市井风情小说这部分来介绍,《

《雪夜来客》读后感精选

  《雪夜来客》是一本由冯骥才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夜来客》读后感(一):一生不舍人间烟火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冯骥才先生一般被放在文化反思小说或者是市井风情小说这部分来介绍,《啊!》、《神鞭》、《三寸金莲》都是他有名的代表作品。他的小说,以充满民间传奇色彩的笔法和鲜明的文化反思内涵为特点,为我们构建出一个活色生香、有血有肉的世俗人间。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今年出版的这本名为《雪夜来客》的小说集,收录了冯骥才先生写于不同时期的16篇中短篇小说,不仅包括了2020年的小说新作《木佛》,还包括此前被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发表的《神鞭》,以及以经典的《世俗奇人》系列小说为代表的冯骥才先生多年来创作的小说精品。这些小说的题材基本涵盖了冯骥才先生主要的小说取材范围,小说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也体现出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总体来说,这本小说集对于了解冯骥才先生的小说成就会有很大帮助。 民间、江湖、市井、文化、传奇,是研究冯骥才先生小说作品的重要切入点。从小说主题上来说,作者善于表现民间小人物的传奇经历或日常生活,他笔下的人物都是籍籍无名的市井细民,比如《神鞭》里的主人公傻二和江湖混子花玻璃,《炮打双灯》中舍命抱得美人归的卖年画的牛宝,“世俗奇人”燕子李三,《老夫老妻》中那对相互扶持共度一生的无名老夫妻……无不体现着浓浓的民间色彩。作者选取的事例也大多不从大处着眼,避开了宏大叙事的刻板,从日常的恩怨情仇入手组织情节,使得小说弥漫着温和的人间烟火气。 与小说的题材和主题相联系,作者的叙述手法也是十分具有民间特色的。总的来说,这些小说大多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事件过程,采用顺叙的方法,将事情的因果逻辑关系寓于叙事当中。从中能看到作者受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方法的影响之深远,尤其是在《神鞭》中,作者更是直接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分回标目的方法,让这篇小说与我国小说叙事传统的亲缘关系更加显像化。 然而,与传统的民间小说不同的是,冯骥才先生的小说语言更加冷静和节制,叙事相对客观,很少在小说中大发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小说的教化色彩在这里被隐藏起来了。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文化反思的问题。小说中议论性话语的克制,使得作者态度显得高深莫测,而文本中隐含的民间世界又是复杂难辨的,因此,反思的深度和有效性是需要讨论的。 但是换个角度说,如果把作者这种泥沙俱下的展现形式当成是一种相对客观的描写,把这种悬置褒贬看成是一种“原生态”呈现,远离大是大非的断言,也许更能感受到这个隐藏在作者小说里的民间世界的包罗万象和生机勃勃。 也许这才是作者的本意。 事实上,读冯骥才先生的小说会有一种放松感和愉悦感,因为民间故事本来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自足性,它本身就能构成一个圆融饱满的世界,足够容纳读者对于故事的想象。 而这样的成就一定是建立在作者对于民间生活的了然与洞悉之上的,而最底层的基础,一定是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热爱。 一个证明就是,这小说中几乎没有悲剧性的结局。作者永远热爱人间,心怀希望。

  《雪夜来客》读后感(二):我笑他人看不穿

  这本书收录了冯骥才先生的16篇中短篇小说,其中便包括闻名已久的其成名作《神鞭》,如今总算是得见一面,有幸拜读。 最早读到冯先生的作品要算到小学的语文课本里头,但后来只记得“泥人张”“刷子李”的名号,直到去年把《俗世奇人》读了一遍之后才缓过劲来,原来这些“奇人”是冯骥才写的。正印证了冯先生在这本《雪夜来客》的自序《作品的生命》里所表达的那般,在我少不更事时读过的作品没想到成人之后会再次读到,这就是作品的持久,既是生命的美好,也是文学的美好。冯先生有生命创造作品,也赋予了其作品持久的生命力。 冯先生的大名是一直有听闻的,究其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还要算到读《一百个人的十年》那时。令我在炎炎夏日读得冷汗直冒,以平实的文字讲述令人胆战的真实。这与我后来读《俗世奇人》时给我的感受是极其不同的,细细品味,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冯先生的作品,归根结底,还是落在了一个“人”字上头。小说的核心,在于各式各样的人,既是奇人,也是俗人,既是千千万万人,也是每一个人。 在本书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一篇里,冯先生用一句话概述了人世间的每一个人: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尽力把一切事物都和自己的理解力拉平。 我们反思自身以及身边的人和事,种种纠葛,不外乎如上面这句话所说。其实这本书里每一个故事又何尝不是在一次次证实这个道理,或许书中有的人和事看起来荒诞,但每个人行为的本质又何曾逃离这句魔咒。就像唐寅说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你若总是按照你的思维来理解我的行为,我的很多行为肯定不是你能接受的,更是无法想象的。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往往是不可取的,冯先生的作品就是想说这个事儿。每个人的阅历与见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看事物的层次不同。 正如本书中的第一个故事《木佛》,一尊木佛,价值几何,全在看它的人眼里。在不同的人眼里,价值云泥之别。在原主人老两口手上,这木头人只值一张票子;在古董商人的大来子和小来子眼中,这尊木佛能值三万;在老板手上时,经鉴宝专家曲老师鉴别后能卖大几十万;到了陈主任手上时,还没捂热就被送去拍卖了,最终落在了一位外国人手上。懂得这木佛真正价值的外国人历经半年运用高科技技术修复了这木佛,使其展现出原本的光彩,当做珍贵的古代艺术品被摆放在温格博物馆。 一尊木佛。在国内它是其所有者获取金钱财富或者权势的宝物,纵使有人看出其潜在的价值,却屡屡仅仅被当做一件“宝贝”对待,终致流落外国人的手上。最后发现,还是外国的收藏家懂得其真正的价值,还原出其真正的模样。木佛始终是那个木佛,看的人不一样,木佛也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冯先生笔下的世人生活,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世界。该嘲讽?不然。看看《抬头老婆低头汉》这一篇的结局,不管在旁人眼中如何,于姐终归还是淡然地活着。 我们生活在这俗世中,何必老在意旁人的目光,更不需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不以自己的思维去理解他人。按自己的本心去过活,毕竟,不管为了什么,违心地活着都很累。

  《雪夜来客》读后感(三):《雪夜来客》:虚实之间的冯式江湖

  江湖是一个充满侠气的词语,江湖是一个满是英雄的地方,江湖远在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之间。曾经有人问:“江湖在哪里?”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雪夜来客》是冯骥才50年写作生涯中的小说精粹集,除了经典的《俗世奇人》系列以外,还收录了他最新创作的短篇小说《木佛》。冯骥才笔下的故事看似荒诞,却融合了现实中的种种现象,展现了冯骥才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世俗的思考。

01 佛像流浪,看尽人间百态

  《木佛》是一篇荒诞小说,以一尊木佛的视角开始写起。木佛被发现于一户普通人家,夫妻俩本身就是民间搜罗股东的小散户,当古董店的店长来收古董时,以100元的价格带走了木佛。转而木佛到了新家——古董店,见证了古董商与商人买家之间的博弈,在这场讨价还价中,木佛再次流离失所,被一个企业家捡到,当作礼物送给了审批项目的领导,最终被贩卖到国外。

  木佛在开篇就讲出自己想要寻找一片安静的地方,它从被发现开始就一直不得安宁,在国外它终于不会再被价格定义,也不会有人用钱来将它换来换去,他住在舒服的玻璃橱窗中,被人们认真的欣赏与爱护,可是得偿所愿的木佛却开始想家了。

  佛本身是最清心寡欲的代表,由佛来讲述人类的贪婪与私欲是一个很巧妙的设计。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我们的五千年文明留下了无数珍宝,而在经历过近代战争以后,无数瑰宝流落在外,一尊珍贵木佛的走私,其中牵扯到了很多阶级,很多人物,每一个人都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从未考虑过佛像对于国家的价值,中国特有的佛像却只能在国外的展览橱被欣赏,何其讽刺。

02 风雪之夜,道尽故人衷肠

  《雪夜来客》是讲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个寻常百姓家,深夜踏雪而来一位神秘故人,故事中甚至没有写出故人的名字,房子的男女主人与来客的对话也大多欲言又止,而偏偏在故事的诸多细节中能够体现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大片留白更是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雪中而来的故人深夜来访不觉得打扰对方,而主人家本不富裕,却拿出家里所有的食材做饭招待,这种情谊的甚至都不需要语言来形容。朋友总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很多朋友甚至比爱人更了解我们,而朋友间最舒服的相处状态大约就是不怕打扰。

  《飞驰人生》中曾经说到,人在顺境中的友谊没那么可靠。而《雪夜来客》中的主人公明显是患难见真情。人生的低谷期依旧有朋友愿意收留,甚至不需要言语就能够懂得彼此,此等情谊,何其珍贵。

03冯式江湖,写尽世间冷暖

  冯骥才笔下的江湖大都带着独有的津味,不是刀光剑影的快意恩仇记,而是一群小人物为了各自心中所求而上演的一出大戏。不能随意的批判这些人物的好坏,他们只是立场不同而已。身处江湖有人坚信心中仁义,便成了侠客,有人本想寻求捷径,不料一念成魔,世界纷繁复杂,侠客也不是一直坚守底线,而魔头也有内心的柔软。

  江湖本不是清清白白的一湖清水,而是一个容纳鱼虾的场所,江湖之所以为湖是因为它并不如大海宽广,湖水里的小鱼小虾总会相见,总要争抢,很少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争夺之间我们即是强者,也是弱者,兼具多重身份,也就谈不上是非黑白。

  冯骥才的江湖有虚有实,冯氏江湖的特点就是将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融入到荒诞的故事情节中,既能博人哈哈一笑,也能让人静心思考,江湖并险恶,要小心的是那埋在面具下的人心。

  面对江湖也不全是尔虞我诈,身不由己,我们的一生自然也会遇到几个志趣相投的人,然后共喝一壶美酒酒,分享一段故事。每逢毕业季总能看见有应届生在社交网络上说:“尚未配妥剑,出门已是江湖。”我却想说,不要怕,生活的惬意并不是你身处何地,而在于你的心在何方。

  《雪夜来客》读后感(四):《雪夜来客》:生活眼前是喧哗,深处却是落寞

  喜欢文学类作品的读者,应该不陌生作家冯骥才,冯先生不仅是中国当代作家,文化学者,还是画家,他的作品题材新颖,角度独特,写作手法也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代表作有《神鞭》《三寸金莲》《世俗奇人》等,而作品《神鞭》早在1986年被翻拍成了电影,曾火爆一时,现在看仍然还很经典。

  记得上学时,课本里就有冯骥才先生的文章,文中的“泥人张”与“刷子李”等人物的塑造,让我至今难忘,冯先生笔下的人物描写,无论从外形的描述,还是对人物性格的设定,从里到外刻画出来的人物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让读者读完记忆深刻。

  这次读的作品《雪夜来客》编录了冯先生的16篇小说,里面不仅有早年的成名作,也有新作品《木佛》等。收到书,真的非常欣喜,无论是书的封面,还是书的内部设计都非常喜欢,纸质真很棒,拿着就忍不住看了下去......

  故事一《木佛》讲述的,是一尊躺着昏暗潮湿环境的木佛,在被之前主人发现后,引出的一系列事情,文中是以木佛本尊的视觉,去作为故事的主要干线,像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垂暮老年人在回顾自己这曲折的一生......

  从开始被人发现,倒手到古董商人手里,古董商人本想靠它大赚一笔,却不知还有人为了它行偷窃之事,阴差阳错的被一个老板捡到,送给拜金的老婆,被嫌弃,为了打点关系就直接送人了,经过专业人士鉴定后,它的身价一直在升高,接手人转手卖了比之前高几倍的价格,最终被一位德国人买走了。

  看得到木佛身上光芒的外国人,做了很多努力去修复了它,使木佛身上原来的光彩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瞬间变成了稀贵的艺术品,被小心翼翼的摆放在博物馆供人参观,而木佛也算遇到了懂艺术的伯乐.....

  身处国外的木佛,在备受尊重爱护的环境中,本应无忧无虑的待着了,可它就像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一般开始有了乡愁,尽管它连它具体的“家”在哪里也不清楚....

  我们现实中很多人其实也是在外游子,有很多人定居外地,久了,家乡成了故乡,像个没有根的人,心灵暂住在新的地方,时间久了对于故乡除了思念,而记忆也会越来越模糊.....

  故事《雕花烟斗》也非常不错,画家失势时人们对他的避而远之,以及他恢复头衔以后人们又开始对他阿谀奉承的态度,以及画家对老花农前后的态度,都成形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老花农对画家真挚的情谊,即使他不懂画,还是从心底里尊敬画家,记得住画家的喜好给他准时送花,从自己的角度去欣赏画家的作品,无论是画还是雕花烟斗.....

  就算是画家在犹豫不决中送他的不算完美的雕花烟斗,他也视如珍宝,在病重的时候还不忘让儿子给画家准时送自己特意为他种的花,甚至在快去世的时候还特意叮嘱儿子,去世后给他带上这个雕花烟斗....

  故事结尾带有少许遗憾,当画家听到老花农儿子的话时,心里一阵凄凉:一个对于他无足轻重的人,竟是真正尊重他,真心相待他的人.....

  冯先生笔下人物的丑恶美善都描写得非常细致,人物性格的呈现都很直白,很多处写作都是一针见血,老花农是整个时代中的一股清流,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去揭示当时环境下存在的不良风气,诠释人们想攀附权富欲望.....

  读冯先生的作品中的这几个故事,有一种生活表面是繁华,深处却是落寞的感觉,无论的木佛,还是画家,最后都在对自己的过往与现状深思....

  《雪夜来客》这本书里的其他故事,我就不一一讲解了,冯先生笔下的故事,只要走近作品,认真去阅读,一定能感受到他的文字魅力与文学价值,《雪夜来客》真的是非常值得读的一本书!

  《雪夜来客》读后感(五):津门故里,佩剑书生

  文| 伊达政宗疯了 【本文会同步发布到全网,全网唯一ID:墩蛋探险记】

北京地界有这么一句俏皮话,“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北京城的京油子指的是那些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大爷(这里说的可不是于谦大爷——普通话里的大爷,这个“大”读四声,举例造句:嚯,他这人怎么这么大爷啊!),这个比较好理解。

  天津卫,明清两代护卫北京城的驻兵之地,卫嘴子说的是天津人嘴皮子溜,毕竟是相声发源地。再加上历史底蕴里有这个,争夺码头、占领码头,往往要通过流血和武力解决。反映旧社会生活的小说、电影、电视剧里,往往有这样的情节,一个人把胳臂放到油锅里炸焦了,还是面不改色,对方一见他已经玩命了,就认输了,撤退了,于是这块地盘就归他了。

  这就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但是玩命的成本毕竟太大了,谁也不能总是玩命,于是就用嘴干架,嘴皮子越练越溜。这个也不难理解。

  保定府的狗腿子,这个就有点难以理解了,保定人怎么就狗腿子了。事实上,这句俏皮话是打清朝就传下来的,那时狗腿子还不是什么跟小日本关联在一起的贬义词,只是形容保定府武林中人多,镖局盛行,京城达官贵人出门或者看家护院,都会请保定府的人跑腿,这狗腿子就这么来的。

  一句俗语,反映出了这明清时期,北京,天津还有保定三地在地缘政治上的密切关系。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这卫嘴子。提起天津人里能言善辩着,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说相声的,马三立,杨少华,郭德纲,个顶个的大师。但我今天不说相声,我说写书的文人,天津地界我顶佩服的是谁?冯骥才是也!

  小时候我读过的杂志不少,《奥秘》,《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奇幻版》,《最小说》,等等等等。但印象里最早的还是故事会,我也不知道这本小册子现在是不是早已停刊了。故事会上我最爱看的就是它刊登的冯骥才大作《俗世奇人》。每一篇小说短小精悍,读起来既有武侠小说的豪情畅快,又有悬疑小说的扣人心弦,时至今日,我仍能记起来一个个传奇一样的名字,小达子,刷子李,泥人张……究其原因,就是作者冯骥才“津味写作”的效果。

封面

什么是“津味写作”?

  各位读者不知再正常不过,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其中“津味“的核心就是文章开篇讲的“卫嘴子”,移植天津相声语言的特点,在行文中运用大量的富于诙谐、嘲讽和节奏性的语言进行叙事,情节描写也借鉴了相声表演的模式,这在书中主要表现为“捧哏”、“逗哏”的情节模式,从写作手法的专业角度剖析,这叫做二元对立模式。举个例子,如《小达子》,小达子是电车上的小偷,作者先通过描写小达子的“掏包“过程:

“钱包都掖在西服裤子的屁股后边口袋里,口袋没盖,上边露着钱包窄窄一道边儿。可要想伸手把钱包抻出来,也是妄想。口袋小,钱包鼓,紧绷绷,屁股上的神经不比脸皮的神经差,一动就察觉。小达子却自有招儿。逢到此时,他往车门边的柱子一倚,等车一停,那小子下车的一刹那,他手比电光还快,刷地过去,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夹住钱包的边儿。下车时人的重心和注意力都向下,于是口袋的钱包不用去抻,它自个儿就舒舒服服不知不觉出来了。”

  一个能人形象跃然于纸上,让读者误以为这俗世奇人小达子篇主角就是他了。不想自己的想法光速被打脸,有一次偷东西时遇到高人反被偷,二人针锋相对,各自“斗法”,最后中年男子得胜,抖出包袱:“你笨手笨脚也想干这个!”冯骥才用这种双人相声的形式将故事情节支撑起来,显得非常干脆、利索。

  而在冯骥才最新的短片小说《木佛》里,我们更多的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忧思。初读感觉《木佛》依然是奇人奇事的路子,很快发现这是一篇木偶奇遇记一样的童话或者寓言,又像一篇荒诞、魔幻或者拟人的黑色幽默的小说,都是又都不是。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剧情,这大概是“木佛”从“古物”到“礼物”再到“文物”的种种历险和所见所闻。二元对立的写作法则依然奏效,佛本是脱离尘世的象征,在文中却自始至终被当作钱权交易的筹码。佛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一个象征,但最终却待在德国的艺术博物馆才迎来了知音。

  难道我们自己的文化就只能靠外邦人来发掘吗。我想起了“香巴拉”,“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是被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发现的;想起了三国文化在“第九艺术”——电子游戏中的发扬光大,为世界范围所熟知是靠一家叫光荣的日本公司;想到了数十个中国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韩国抢注。为什么我们本国的文化屡屡的不受待见,被埋没甚至被国人所误解,我想这是大冯从民间田野第一线撤回一半的精力到文学上来之后,最想要跟读者,跟社会各界探讨的话题。

  津门故里多才俊,佩剑书生冯骥才。愿您老长命百岁,多出佳作。

  《雪夜来客》读后感(六):人间烟火:冯骥才笔下的市井与江湖

  文字的力量在于哪怕事物人非,时过境迁许多年后,所有慕名而来的读者依旧能够通过阅读作者曾经的文字轻而易举的回到他所想要勾勒的当时当地,去重新体会那些优秀作品中每一人每一件事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正如冯骥才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言那样,写作就是把生命的全部倾注于作品,思想、情感、欲望、想象、性格、创造力,让自己的心灵与书中角色血脉相连,让自己的感动与书中角色紧密不分。对于严肃文学的作家来说,写作是一种消耗生命的方式,把自己生命以某种方式转化为作品的生命,即便物质皆灭,却精神永恒。所谓,文章憎命,大概便是如此吧。

  本书《雪夜来客》是冯骥才先生近五十年来写作生涯的一次总结,将他各个时期创作的十六篇中短篇代表作品,以“人间悲喜”、“百姓世相”、“江湖传奇”三部分各自收录。并独家收录了短篇《木佛》。文中,既有民国天津卫中的市井奇人,江湖情义;又有特殊年代下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还有世俗小民间的光怪陆离,侠骨柔肠。其中笔触之敏锐,视角之深刻,眼界之豁达,语言之风趣,皆属上乘。好作品穿越时间,依旧不朽。

  作为与本书标题同名的小说《雪夜来客》,成文于一九八四年。即使放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伤痕文学”横行文坛的当时,这部小说所要流露表达的内核也与那些只顾及自身遭遇的自怨自艾,以及对于过去十年岁月的各种哀怨的作品有着立意上的天壤之别,要更加的有力,更加的有精气神。当伤痕派作家们不断使用着类似失败者、弱者的目光去审视检讨特殊时期对于这个国家所带来的各种文化,精神上摧残,并且一次次的残忍地揭开疮疤去缅怀伤口时,冯骥才先生却用了更加豁达、智慧的笔调去讲述着一个关于“风雪夜来客”的故事。

  从小说结构来看,作者刻意模糊了其中所有的人物,无论是他们的过去或者将来,遭遇或者苦难,甚至是他们姓谁名谁,所在何地,都不曾提及。正是如此不着痕迹的角色设定更能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要知道,过于详尽的标签往往会让读者区别“你”“我”,含糊不清的人设才能包罗万象,一网打尽。而随着情节的不断深入,这位冒雪而来客人此前遭遇又似乎出现在于字里行间,既不细表,那便不问,举杯对饮,“与尔同消万古愁”也好。文中一句“就为眼前这一切干杯吧!”瞬间让整篇小说有了豪迈洒脱的气质。

  于是当“我”和“妻子”目送这位曾经的老友再度冒雪离去时,忽然有了种“留给我的一块最充实的空白”的踏实感。世事难料,岂可尽如人意,酒入豪肠,俯仰以敬天地。

  “生活是不会亏待人的。它往往在苦涩难当的时候,叫你尝到最甜的蜜。”即便身逢苦难依旧要相信未来,这是一篇有温度的小说,谨以此文,足抵风雪。

  《木佛》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小说,并且首次收录出版。冯骥才先生用了一种类似于荒诞文学、黑色幽默甚至魔幻的小说笔法去讲述,“我”,一尊木雕之佛流落江湖,流落海外的故事。在行文布局上,作者不断使用碎片化情节的穿插描绘每一次的交易,很显然作者是位讲故事的高手,在他的笔下,让每一次的换手都充满了戏剧效果,一尊木胎泥塑的“我”,一步步从普通人家嘴里的“古物”,到古典店长,商人,企业家,官员眼里的“礼物”,最后成为外国人手里的“文物”,飘零海外,不得回归。在所有的买卖中,有升值贬值,有讨价还价,有欲擒故纵,有尔虞我诈,从底层民间文玩一路杀到世界级的收藏馆,只能赞叹作者对于相关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描写的妙趣横生。同样,这里每次易手都是一种生活欲望的表达,有生活所迫的拮据,有见财起意的诓骗,有抛砖引玉的商业,有以小博大的行贿,还有崇洋媚外的奉承,所没有不过对于佛像的虔诚。

  一块木头,因为被雕琢成佛像,忽然奇货可居,所谓的佛心向善,到头来却在金钱和权力里打转,成了每个人满足自己目标的物件,从而在一次次交易中辗转流传。

  作者用极尽讽刺的情节安排,把这些表面虚伪受物欲所蔽的众生相写的昭然若揭,入木三分。而同时,在这些对于人心不古批判以外,作者又清晰的描绘出一件本应留于故土,足可以成为后人记录膜拜的国宝是如何在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漂洋过海,客居异乡。仿佛所有人都只在乎眼前之利,却忘了生而为中国人所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相比较冯先生那些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俗世奇人》类的小说无论是大众接受程度还是阅读乐趣本身,有着更高的群众基础。本书也将其中几部名篇收入到“江湖传奇”门类中。多年居住天津卫的作者笔下有着很重的江湖气,最起码在类似作品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对于描绘一个个鲜活的津门奇人的喜爱之处。在《黄金指》里,可见各家作画之趣,直到一个喷嚏泼墨,如今读来不禁绝倒;在《一阵风》里,可见三岔河口打擂之趣,有端缸,有抹油,有辗转腾挪,有见招拆招;在《燕子李三》里,可见侠盗飞贼之趣,依约盗宝,贼不走空;在《四十八样》里,可见游街串巷,各有能耐之趣,伦理哏用出了相声的效果;在《刘道元活出殡》里,可见活人生祭,探窥人心之趣,生前行事,死后算账;在《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里,有英雄相惜,江湖义气之趣,仗义疏财,义薄云天。

  大俗于市,大雅于堂,冯骥才先生融俗于雅,雅俗共赏,他笔下的江湖,虽无武侠小说中之快意恩仇,却有着不输于此的精彩人生。仿佛每个人都用着各自能耐闯荡天下,各自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与人生。作者正是用着他那个发现生活的眼睛,将这样一个个江湖人收录在册,来构建出一个他脑海中的市井人文江湖故事。

  作为一部成年已近半个世纪的作家的文章集锦,要在冯骥才先生浩如烟海的优秀作品中找寻到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并且收录到一本不到三百页的书中,的确是一个繁重复杂的工程,而本书的选择,无论是作品本身的知名度还是种类涵盖的广度都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如果老读者想要去重温这位著名作家曾经带给我们的感动,亦或者是新读者想要去认识这位用着自己生命写作本生的作家作品,那么阅读本书的确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本文标题: 《雪夜来客》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85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当众骂人后,我人缘好了10倍“和这样的男生谈恋爱真的很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