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是一本由陆建德罗志田沈渭滨许纪霖杨国强周武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山雨欲来》精选点评:●正如托克维尔所说:革命总是发生在统治者已经有改善
《山雨欲来》是一本由陆建德 / 罗志田 / 沈渭滨 / 许纪霖 / 杨国强 / 周武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雨欲来》精选点评:
●正如托克维尔所说:革命总是发生在统治者已经有改善的时候,而不是最坏的时候,辛亥十年前的晚清以及1840年后的晚清要重新认识,对于辛亥革命的成功,也需要重新认识。
●没听到演讲与讨论的人,看谈话记录就行
●未有太多惊喜
●就是一帮人聊聊,聊完了成书了。
●很好的一课。清廷最后时刻已是豁出去放手一搏,但困于弱中央的现实无法推进改革。各地士绅咨议局一联手轻而易举架空朝廷。地方虽然宣布独立,实际还是墙头草。新军会党们的几个蟊贼哪里是袁世凯对手。袁出山南下,和之后南北议和对时局影响举足轻重,为何几位老专家好像刻意避免谈他? 不过书说的是革命前的中国,但他们还是在试图论述革命成功的必然。这好像不大好。
●薄薄的一本讨论记录,围绕辛亥革命和科举被废除的关系,晚清的改革和辛亥革命的因果,辛亥革命的几股力量。
●这样扯蛋才好玩。
●晚清政府真挺不容易的
●还行吧
●为辛亥武昌首义108周年纪念日而读。不过这本书与武昌起义的关系不大,是各路做近代史的大佬聚集在一起搞的一个谈话。奇怪的是这本书的结尾居然收得那么突兀。因为是漫谈,很快就能读完。学者们纷纷强调了废除科举对清政府最终走向末路起到关键作用,但在具体的影响机制上仍存在一些分歧。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地方联省自治与中央集权的内在矛盾难以化解,为何在二十世纪中国漫长而艰难的探索中,“大一统”的政体最终还是成为了主宰,这是值得所有关注该时段乃至当下中国命运的学人共同思考的关键问题。
《山雨欲来》读后感(一):关于科举制度的废除
书中几位学者谈到科举的废除是清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科举实行千年以来确实有它的合理性,难道不废科举的话清朝就亡了么。答案一定是不吧。虽然时代背景差别很大,不过反观今日之高考制度,如果要彻底变革的话,应该也会引起不小的震荡吧
《山雨欲来》读后感(二):非常好的书
最早是在《东方早报》上看到的,篇幅很长,但极为精到。特别是解释清廷为什么失去合法性方面,以“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解读,是目前最到位的路径。相比主流舆论中盛行的革命史观,这次的访谈可以说是近代史学界向民众奉献的一道盛宴。书出来了,虽然会有点薄,但确实是物超所值的。
《山雨欲来》读后感(三):说一句吧
书不厚,
挺小的,
看着不费劲,
含金量也可以。
评论到没啥特别想说的,
看的时候,
里面说科举的废除造成的影响,我就在想,如果高考取消了。。。会什么样呢?
(凑数用:书不厚,
挺小的,
看着不费劲,
含金量也可以。
评论到没啥特别想说的,
看的时候,
里面说科举的废除造成的影响,我就在想,如果高考取消了。。。会什么样呢?书不厚,
挺小的,
看着不费劲,
含金量也可以。
评论到没啥特别想说的,
看的时候,
里面说科举的废除造成的影响,我就在想,如果高考取消了。。。会什么样呢?)
《山雨欲来》读后感(四):暴力革命永远是一个理性社会的最后选择
历史的吊诡之处往往是由于为人所编写的,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操蛋的民族的人是永远不可能获悉真相的,而普遍怀疑所导致的后果可能是百家争鸣,亦可能是共同信仰的丧失,一个社会最可怕的莫过于所有人都不再相信。一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暴力革命恐怕不足以承担两岸当下所宣扬的荣耀,若说纪念辛亥百年,窃以为更应该纪念1911之前的100年,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戏剧性的100年。从西方入侵一直到清末立宪,我们不能忽视这期间的士绅、留学生、读书人甚至底层民众所做的努力,更应该探究他们努力的原因与目标。毕竟,暴力革命永远是一个理性社会寻求变革的最后选择。
《山雨欲来》读后感(五):反对的存在代表了什么
看完这本书有一个对历史的论调很吸引我深思。
其实反对的存在和呼声越来越强烈,表面矛盾的激化并不一定代表着对于一个国家或者集体在沉沦。相反,很可能是一种进步体现。
书中说法国的路易十四时期,还有俄国的叶卡琳娜二世时期,都是政治上非常黑暗的时期,但这两个时期却都没有发生革命,也没有革命和反对思潮的萌芽。而是在其后的路易十六及尼古拉斯二世时期,而这两个时期统治者,路易十六与尼古拉斯二世与他们的前辈们相比,却是思想开明很多的人,也都在努力振兴自己的王朝。而正是这种振兴和开明给予了反对派们以物质发展的基础,然而改良者却没有很好的控制住改良的进程,导致了革命的兴起。
同样在中国,辛亥革命的发生并不是在清政府最黑暗的时代,闭关锁国的乾隆嘉庆年间对思想的禁锢远比洋务运动时期的政治黑暗的多。反对的出现恰恰说明的是开明和开放的态度。最黑暗的时代反对的呼声是无法存在的。
然而反对的存在是有风险的,但进步一定需要反对的促使。历史是今天的一面镜子,但愿镜子能照亮人心的理性。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