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地》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5-22 10:56: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8

《说地》是一本由祝平一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1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说地》精选点评:●医疗史家的地理学接受史关怀●政治正确第一,文化自信第二。●地圆说传教士王夫之杨光先戴震钱大昕梅文鼎

《说地》经典读后感有感

  《说地》是一本由祝平一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1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说地》精选点评:

  ●医疗史家的地理学接受史关怀

  ●政治正确第一,文化自信第二。

  ●地圆说 传教士 王夫之 杨光先 戴震 钱大昕 梅文鼎 表度说 空际格致

  ●“这不是因为真理必然战胜愚昧,更不是因为相信地圆说者成功地说服了不相信的人,而是因为相信天圆地方的那个世代,都已逐渐死去。”脑袋是不重要的,让我们先决定屁股坐哪里……

  ●我觉得时间和朝代的错误实在是过于离谱了!不过不能说书的内容不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给我带来了新的认识,也让我与其它理念形成了一点碰撞,就是还是应该再严谨点!

  ●地圆说赢得最后的胜利,并不是因为真理必然战胜愚昧,更不是因为地圆说者说服了那些不相信的人,而是相信天圆地方的那个时代已经死去

  ●大学课程《跨文化传播》具体案例。利玛窦拿中国经典包装教义,中国人引经据典去解释“地圆说”,不惜粉饰成“西学中源”,各取所需,却殊途同归。

  ●很有趣的一本小书

  ●这才是科学史应有的样子。

  ●别样科技史,视角独特,发人深省!

  《说地》读后感(一):摘录最后一段。

  地圆说赢得最后的胜利,并不是因为真理必然战胜愚昧,更不是因为地圆说者说服了那些不相信的人,而是相信天圆地方的那个时代已经死去,随着这一代过去的是一个仰赖士人为社会中坚,以儒学为主流价值的旧中国。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和文化继承者在性质上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且传递知识的方式和内容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这一结构的文化变迁中,地球是圆的,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你的世界观就是以这样潜移默化文化传播模式而逐渐确立起来。

  社会变了,人的思维观念也变了,这场变革悄无声息,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即使在睡梦中,你也应该感受的到,因为过去的历史明天又将发挥作用。

  《说地》读后感(二):王小波又一次不幸言中

  这本书似乎不是非常有意思,但果真十分的有意思。

  现在使用的农历是康熙时的洋人给修订的。

  书里说中国古代早就开始了天文观测,可为何不去联系宇宙结构?答案是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实用,而且把所有知识都联系到社会生活的秩序,于是很多需要长期积累的(极如基础科学)就失去了生长的条件。这很有启发。可能这是中国人和欧洲人最大的不同。我们的血统就是不求发展只求安稳。

  书里提到如何相信一个突然出现的外来人。这真是非常尴尬的事情。

  “想象过去,解释现在”,我反省自己也是经常这么干。只不过我不会傻到觉得自己以前都知道只是一时没联系起来罢了。书里提到了“考证学”,这个真的很有启发。王小波在小说里写,王二的哥哥搞历史,国家规定了该如何搞历史,要从古人说过的话里找到现在的依据。结果王二的哥哥竟然将墨子的“兼爱无等差”论证为“微积分”……书里说考证学的逻辑就是,能够从前人古籍里找到依据的,才可信赖。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它必然要在足够庞大的积累中才能应用,它又必然扼杀继续的发展,它的作用几乎就在于“维持”。

  我喜欢这本书的内容,以及作者的讲述风格和趣味。

  《说地》读后感(三):说地:看清信息和知识的传播

  薄薄的一本以小见大的书

  用中国人认识大地形状的故事作为切入点

  讲述了信息、知识如何进行传输

  不同环境下、不同背景的人群如何选择性接受信息、知识

  这在当今东西方文化人为割裂的现在尤为应景

  读懂这本书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互联网文化

  本人在喜马拉雅FM播客节目的解读:https://www.ximalaya.com/shishang/30551489/296978904

  Apple Podcasts、Pocket Casts等也可直接搜索《懒人笔记》

  或者搜索以下地址:

  http://www.ximalaya.com/album/30551489.xml

  Wordpress小站:https://lazy.best

  《说地》读后感(四):有趣的小书

  前后一共花了几个小时就看完了小书《说地:中国人认识大地形状的故事》。

  这书讲述"地圆说"如何被引入中国又如何被中国人所接受并成为一种常识,讲述在这个过程中传播者们采取了怎样的策略来使自己令人信服,而"接受者"和"不接受者"们又如何为之辩护或进行反驳——更具体一些来说,不接受的人是以何种理由进行反驳,如此又表明其立足点是什么;接受的人或者出于对知识传播者的信任而信任了其所传播的知识,或者截取了单独一项"地圆论"纳入传统中国的理论中加以理解而排斥"地圆论"在其中产生的一整套西方宇宙观背景,这同样是其立场的反映。这种反驳或支持的争论并不完全在于是否"进步的"地圆说取代了"落后/错误的"天圆地方的观点,而是也代表着一个"士大夫讨论科学问题的方式和时代"。 在自序中,作者说他想要说明科技传播的过程并非平顺单向的过程,且这文明的传入重构了非西方社会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建构的方式[而不是只探寻为何中国没有现代科学,中国没有发生西方那样的科学革命,并把答案归于中国人不愿接受现代化科技,或中国社会某些体制阻挠了科技传播的进程]。 读起来很轻松,看完最大的感觉是涨了些有趣的知识,但是作者写这书时的出发点或者立场并没有对我造成太大冲击,应该是由于我本来就和他立场是一致的吧。但是仍然觉得这种小书(后来我又买了同系列的另一本,《公主之死》)非常不错,长得漂亮可爱吸引人,所做的则是历史、科学史的普及工作,我觉得这种工作意义重大,虽然不是什么前沿领域,但是对于不少人来说无疑是可以打破一些成见和"理所当然的观念"的有趣读物~

  《说地》读后感(五):几点笔记

  * 耶稣会是罗马教廷授权建立的对抗新教运动的改革。其建立人是罗耀拉(Ignatius Loyola)。他注重教士的教育,所以在16-17世纪,耶稣会在欧洲的占据了很多欧洲大学位置,影响很大。

  * 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学说中,地都是球形的。哥白尼和托勒密学说的差异主要在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中国古代有浑天,盖天两说。两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天和地之间是否有交界处。但是对于天圆地方,两者的观点是一致的。

  * 所以,西方人和中国的知识阶层自古对大地形状的认识就有很不同的看法。

  * 最早正式将地圆说引入中国官方的是利玛窦,于万历年间。他通过作《坤舆万国全图》作为给官员和皇帝的贽礼来推广他的学说。

  * 耶稣会了解明朝政府改革历法的需求,以历法求得在华的一席之地。耶稣会既然以历算为敲门砖,那么必须要为地圆说辩护。

  * 从康熙八年南怀仁执掌钦天监开始,钦天监一直由西洋传教士执掌着历法制定的实权。我们现在所用的农历,就基本上是传教士留下的遗产。

  * 国朝接纳了西洋历法是否意味着西洋历法较中国历法更先进,进而说明西洋文化较中国文化更优越?所以梅文鼎等人就通过对中国经典的考据说明地圆说或者其概念在中国经典中古已有之。西方历法只是“西学中源”。

  观点:

  早期西方传入中国的地圆说不能视之为完全的科学观念。它继承了西方知识阶层对地是圆的的传统看法,其论证结合了旅行观察和理论推测,他的传播又带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宗教目的。

  他有几个弱点:

  1. 没有物理学做基础所以解释力弱

  2. 在科学不彰的中国地圆说揭示了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其暗示的文化上的影响造成了中国知识精英的谨慎和抗拒

  最终,地圆说在中国的传播并没有带动中国在科学上的发展,反而引导了文人的考据之风,催生了地圆说在古代中国的特色解读。

本文标题: 《说地》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27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耗子大爷起晚了》经典读后感有感【今日灵修】:日光之下,劳碌累心, 能得着什么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