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5-09 08:32: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6

《宇宙最后一本书》是一本由(美)罗德曼·菲尔布里克著作,晨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元,页数:240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宇宙最后一本书》精选点评:●“总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再次想要读书。”●十分好看的一本书,特别爱看这本书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摘抄

  《宇宙最后一本书》是一本由(美)罗德曼·菲尔布里克著作,晨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元,页数:240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宇宙最后一本书》精选点评:

  ●“总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再次想要读书。”

  ●十分好看的一本书,特别爱看这本书

  ●大地震,探针,基因工程,被分区的地盘。

  ●一部末世科幻小说,虽说是少年儿童读物,大人看看也是挠有兴味的。基因改良人代表着先进民族,其他民族则是愚昧落后的,在科技实力上大家相差很多,但在人性上大家是同源的。大同世界可能实现起来很难,但是一家独大难言完美!宇宙中的最后一本书,这书名叫做《希望》!

  ●就儿童读物而言还是不错的吧。。

  ●书籍确实是令人难忘的。

  ●就这儿童读物还能得奖?

  ●除夕晚上家里小妹妹借我看的,挺有意思

  ●绣春刀全员AU

  ●非常好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一):书写和阅读当与人类同在

  你是否曾想象过一个没有书写和阅读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在这本《宇宙最后一本书》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故事得从一场大地震说起,世界变成了一片片废墟,大家都失忆了,忘记了从前,看不到未来。对社会的揭露,对现实的批判,对人性的反思,让本书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灾难中幸存的人们逐渐分化成两个阵营:普鲁人和普通人,普鲁人生活在伊甸,地如其名,就像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起初居住的伊甸园那般美好。而普通人的境遇却大相径庭,他们生活困苦,更为可怕的是:书籍消失了,普通人只能依靠一种高科技的产物--大脑探针来获得精神上的欢愉,这无异于吸毒,或者换句话讲:慢性自杀。 知冷知热,古道热肠,这是人与兽的最大区别。其实,义犬救主,乌鸟私情,狐死首丘,动物们也是有情有义的。曾几何时,倒地的老人无人扶起,被抢的女士无人帮衬,落水的小孩无人施救......一个个生命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消逝,只因为我们的漠视,而我们却无动于衷,一次次人间悲剧在我们的身边上演,只因为我们的明哲保身而目送凶手从容离去,而我们却只是面无表情地围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的良知何在?我们不是石头人,更不是行尸走肉,我们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龙的传人。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正成为关乎文明社会的公民责任。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只知道趋利避害而求自保,都始终为“我”而活着,那么,有朝一日,书中所描绘的世界真的降临到自己头上时,你也只能祈求上苍了。 好在,一个叫憨头的12岁男孩出现了,他和伙伴经历了重重考验,最后在老人莱特“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之下,写下了宇宙最后一本书,用书写与阅读的力量传递爱与希望。 诚然,这本书想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已经显而易见了,书写与阅读当与人类同在。最近因为春晚和中国诗词大会刷屏的董卿,很多人都被她的才华所折服, 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董卿说”,我相信是她的话:“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即便工作再忙,董卿每天都会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她说:“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现在社会,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可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很难给我们精神上的启迪。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名著,它们凝结着先贤的思想和情感,更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它们无疑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最好载体,阅读它们,你就好像和全世界最优秀的学子一起秉烛夜谈,交流着最青春,最炽热,最积极,最有创意的思想。 当你迷惘时,就请读书吧;当你痛苦时,请读书吧;当你冲动时,请读书吧;当你纠结时,请读书吧......你会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二):简论《宇宙最后一本书》 现实意义

  这部科幻小说可以从很多角度解读,有人说它表现了爱与希望,有人说它是对科技时代理性或非理性浪潮的反思。在我看来,这部作品或多或少反映出近现代多民族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乃至冲击。

  自诩为伊甸神族的少女拉娜雅下界历练,途中遇废土人类世界的难民袭击,被主角憨头,上古智者莱特所救,一行人共同援救憨头身患重病的妹妹,途中发现了伊甸妄图染指废土大陆的真相。

  一、一对矛盾

  虽然伊甸人是由原始人类通过基因技术改良的高级物种,但伊甸方面却试图通过走私大脑探针来让废土时代的人们消沉,最终丧失意志。就像近两百年前英帝国对清王朝发动鸦片战争一样,大脑探针和鸦片同样具有麻醉人的效应。从某种方面说,伊甸算得上是侵略者,侵略自己落魄的胞兄。

  现实中,美国就相当于这样一个侵略者,对越、对朝战争,乃至之后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争端。为什么发动战争?很大一个原因是这些国家不接受、不承认美式民主,这恰恰是美国外交所要避免的情况。

  而书中的背景也有些相似,伊甸所描绘的美好、乌托邦式社会不为废土人类接受,于是就发动了对关内诸势力的驱逐。这就是发达文明与较不发达文明的矛盾,是意识形态不同的文明的矛盾。

  二、种族主义的风靡

  事实上我对女主拉娜雅的形象还是不甚满意的,没有特别突出的性格,就好像是一个机器人一样。可能有些反对意见会说,伊甸人本就是个个完美,性格不突出的呀。可是拉娜雅从来就不是普通的伊甸人,一个正常的伊甸人是不会没事跑难民区的。

  拉娜雅作为伊甸的接班人,来到废土世界观察两个世界分歧到底在哪里。其第一个镜头就是即使别困在难民冲突中面临生命危险,依旧自信地认为只是游戏,废土人是不可能杀伤到伊甸人的,直到后来才真正醒转过来。这正是问题一一也是分歧所在。

  没错,正是种族主义。伊甸族天生就对原始人类有一种强烈的种族优越感,由此种下了种族主义的深根 。就连有意要消除两族矛盾的拉娜雅不自觉中也陷入了种族主义的陷阱,差点要了她的命 。

  种族主义不同于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可能会催生种族歧视甚至种族隔离。两百年前美国的奴隶制,一百年前南非的黑人隔离,南北战争后的3k党……都是血淋淋的例子。种族歧视则更为隐蔽,直到现在非裔,亚裔美国人仍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和书中的伊甸有相当多的共性。美国号称自由,平等,提倡自由主义,内部却充满了种族之间的隔阂。伊甸看似完美无瑕的社会实际上早已扎下种族主义的深根,还记得吗,议会议员几乎全盘否决了拉娜雅对废土大陆全新的方案,连元老们也不屑一顾。这是所有种族主义者的悲哀。

  三、总结

  不管怎样,作者还是对一切都抱有希望的。伊甸族新一代领袖拉娜雅的出现,意味着曙光。而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的上台,也带给所有黑人以希望。

  正如书尾的那句话,“未来属于我们”,属于一切希望全民族,全世界更光明的人,即使在那之前有无尽的挫折与考验。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三):一个基因改良下“两级”的世界

  人类是要追求幸福?还是追求完美?完美和幸福是正相关吗?

  2019.11,一个消息迅速席卷全球生物科学界,“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已在中国出生。这个“一石惊起千层浪”的消息,令世界舆论沸腾,但所有舆论却异口同声的指向了“谴责和抵制”。

  到底什么是基因?什么是基因编辑?什么是基因优化?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一本和“基因”有关的科幻书籍——《宇宙最后一本书》

  《宇宙最后一本书》是常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同时也获得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青少年读物奖。因为面向群体是美国青少年,所以在作者菲尔布里克笔下,书中因“基因改良”而导致的人类社会的“两极”世界,虽有令人悲伤之处,但绝望中却始终蕴含着希望。如果你想简单了解基因改良,同时又不想阅读很“丧”的科幻书籍,这本书真的是个不错之选。

  故事时间设定在千年后,人类文明被一场大地震所毁。大自然的辐射与火山释放出的气体,使有毒大气持续一个世纪时间,人类寿命缩短到二十岁。由此,基因工程应运而生。人类迅速分化为两个群体,少数被基因改良过的“普鲁人”,居住在环境优美的“伊甸”。未经基因改良的“普通人”,生活在雾霾笼罩,环境极度污染的“厄布”,同时厄布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民不聊生,暴乱不止。

  故事主人翁叫“憨头”,他是个街头混混,而且身患癫痫病。但他内心深处一直有盏善良的灯,为了没有血缘的妹妹豆豆,他被迫踏上寻找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基因改良人拉娜雅,五岁孤儿小脸,以及全书的精神指路人“莱特”。

  这本书的情节,在成人看来,也许有些简单,但却从孩子的角度,实实在在写出了“一个基因改良后的两极世界”。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了解一下全书的故事吧。

  1 普通人和普鲁人之间的生存规则是什么?

  厄布和伊甸像一个同心圆,伊甸在厄布正中央,被厄布围绕。在两者交界处,有一系列“界限区”。首先是雷区,稍有不慎就要粉身碎骨。普通人不可能通过雷区,因为只有普鲁人制造的太空车,才可以自动排雷。而普鲁人不驾驶太空车,也不能徒步跨越雷区。雷区过后是防护网,它用来隔绝厄布和伊甸之间的空气流动,

  普鲁人是基因改良人,但基因改良人也有高低之分。少数之中的少数,基因被高度改良,以期成为伊甸领导人之一的普鲁人,可获得特权去厄布考察。但不允许将普通人带回伊甸,否则要面临投诉或审判。

  普通人则不可和普鲁人接触,眼神接触也不可,否则有被处死的风险。

  2 普通人和普鲁人之间是如何互相看待的?

  普通人憨头第一次碰到普鲁人拉娜雅时,他“感到一阵揪心的疼痛,感到自行惭愧,觉得自己应该躲起来。”

  憨头本想厌恶少女拉娜雅,但他最终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厌恶她。因为自己“巴不得和他们一样,想要完美,再也不想待在丑恶危险的厄布了。”

  憨头的妹妹患有白血病,当他们千辛万苦来到伊甸,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帮她治愈时,憨头却无力的发现,因普鲁人不会得白血病,所以没人记住治疗的方法,哪怕完美如普鲁人也帮不了豆豆。此刻憨头喊出了心中的话:“你们因她在出生前没有被‘改良过’,所以要眼睁睁看着她死。这太不公平了,我恨你们!”

  那么普鲁人呢?大部分普鲁人终身没离开过伊甸,所以他们没见过普通人。但他们普遍认为普通人样貌丑陋智商平庸,甚至可以和动物等一而论,以至于他们不屑于和普通人交谈。

  有一些极端的普鲁人,则因为普通人是自己不完美的前身,而仇恨普通人。所以他们暗暗研发出一种“探针”装置。探针可以插入普通人脑部,使他们置身于身临其境的美好世界中。但探针的使用,会使人记忆力衰退,头脑变得越来越迟钝乃至死亡。通过这种设备,可以“无形虐杀”普通人。

  哪怕是经过高级基因改良,作为伊甸未来领导人之一的拉娜雅,外貌完美无瑕,智商无与伦比,且具有领导基因中必备的勇敢,坚毅,包容,大度,而且还生有一颗善良无畏的心,却依然无法从内心深处改变对于普通人的“偏见”。她对憨头的帮助,很多时候是高高在上,完全俯视的。

  3 基因改良人看似“完美”,但真的“完美”吗?

  基因改良,最显见的是改变外在的一切,如身材更高大,模样更漂亮,且身强体健,按照道理来讲,这样的“人”应该更受喜爱。

  可书中五岁孤儿小脸进入伊甸后,遇到拉娜雅的母亲布丽,他的可怜和无依无靠,他对于布丽全身心的依赖,让布丽真正感受到作为母亲的快乐。所以布丽决定哪怕违反规定,也要收养小脸。

  因为作为“完美”的拉娜雅的母亲,布丽发现:“我爱拉娜雅,她也爱我,但是她是作为领导人而生的,她从未真‘需要’我。”

  所以,如果一切追求完美,那还有乐趣吗……

  4 不完美的“基因”,是不是各人“优势”的来源呢?

  作为普通人中的癫痫病患者,憨头很自卑,哪怕他喜爱拉娜雅。他发自内心觉得自己的基因是有缺陷的,所以他对妹妹说:“基因改良人和普通人是不被允许结婚的。而我,则连个普通人都不是。因为我患有癫痫,是个基因有缺陷的人。”

  但作为全书精神指路人的莱特则说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亚历山大大帝就有癫痫症,许多了不起的人都有癫痫症。癫痫症造就了你,它也是你的一部分。”

  憨头虽身患癫痫,但他的善良和永不放弃,难道不是生而为人的本性吗?

  憨头的基因也许不完美,但谁又能肯定,不是这些不完美“塑造”了他的优势呢?

  5 如果必须有基因改良的那天,请让它来的晚一些。

  基因改良或基因编辑,与其说是人类科技进步,不如说是人类自身欲念的延伸。人类对于自身状态无止境的追求“完美”,对于环境无止境的“塑造”,对于地球无止境的“索求”,终将有某些无伦理底线的人类率先打开 “潘多拉”魔盒。

  魔盒诱惑巨大,人类欲念熏心,这一天的降临只是早晚而已。

  运用基因改良技术,消灭各种疾病的人类,是否会连天赋也消灭了呢?

  基因改良可改变显性的一切,但在慷慨,善良,情商方面,能改良吗?

  工厂化的基因改良人,在失去了人类多样化的世界中,有乐趣吗?

  基因改良后,能消灭人类的不公平和痛苦吗?

  即使人类都是基因改良人的后代,是否会因为出生就被改良,而造成“拉娜雅”和普通基因改良人,更加固化的阶级分层呢?

  基因改良后,人之所以作为人的本质,还能存在吗?

  扪心自问,基因改良,真的会令人类更加幸福吗?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我想,在基因改良这一天,终将到来之前,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这些问题。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四):《宇宙最后一本书》:反败为胜的力量——致敬所有正在读书的你们

  《宇宙最后一本书》是1951年出生的老人罗德曼·菲尔布里克的扛鼎之作,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评为“21世纪最好的100种书之一”。作者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用智者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未来,故事中呈现的人类和自然,精神世界和电脑,真实世界和幻想空间,都给了生活在当代的我们一个当头棒喝,让我们在电子产品大行其道的时代努力思考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面貌面对未来、迎接未知的明天。

一、被毁的人类文明和永远的伊甸

  一场大地震摧毁了人类引以为豪的高度发达的文明,伴随着地球本身的有毒物质和辐射,让幸存的人类出现两极分化,一种是用基因工程改良的生活在伊甸的普鲁人,一种是在废墟——厄布上生存的普通人。小说通过普通人中最不起眼的小角色憨头的遭遇,带领我们穿越厄布和伊甸,让我们看到了失去了精神文明的人类最可怕的生活状态。

  厄布中的人没有科技、没有文明,生活困苦不堪,帮派横行。人们唯一获取信息的来源是一种叫大脑探针的东西,一个小小的针头将所有影像直接灌进人类的大脑,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让理想与现实、虚拟与真实无缝对接。

  这个类似又高端于我们现在各色电子产品的东西,蔓延在厄布。探针就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了他们的大脑,也奴役了他们的心灵,让那里的人们空虚麻木没有思想,除了暴力对待别人就是被人暴力对待。

  而被改良的普鲁人生活的环境叫伊甸,那里保留着我们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而他们的精神世界依然是空的。他们拥有最先进的太空车、中央实验室、维生系统,但是每一项操作都依赖于电脑完成,而人们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受伊甸大师控制。这种只拥有科技的人类文明,只保留了躯壳,丧失了思想,实质是退化的文明。这里依然不是真正的伊甸园。

  小说以憨头为看望病重的妹妹,穿越两大分化世界的过程展开,带我们领略没有精神世界的人类家园,无论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还是在仙境般的伊甸里,人性的残暴、自私、麻木、怯懦都袒露无疑。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一位老者,他的宽容、博爱、勇敢和牺牲引领着绝望中的人类看到最后一丝希望,而这个希望的种子就是书籍,就是传承下去的精神文明的星火。

二、在磨难中保留清醒的认知

  憨头是个弃儿,而且患有癫痫病。在厄布的人都认为他是个蠢货。憨头自己也在麻木中服从着霸王关关主的指令去伤害一些比他还可怜的人,他不敢有丝毫不满。因祸得福,癫痫病让他避免了使用大脑探针,这与众不同的一点也让他保留了一点人的思考的能力。

  带他走出迷雾的人叫莱特,是个不知年岁的傻老头。这个穷困的只剩书的人对一切都有清醒的认识,他预知到憨头来抄他的家,提前准备好所有的财产迎接;他看见憨头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告诉憨头真正伟大的作家都有“癫痫病”,他让憨头明白,人的一生是有使命和价值的。

  他唯一保留的财产是一堆书,而他每天做的事就是像“原始人”一样用手书写每一段他能记下的故事。

“我的书是我这一生的作品。”“假如真有那么一天,他们会想知道一些故事和一些经验,一些不是来自大脑探针的故事和经验。人类会再次想要读书,总有那么一天。”

三、在困顿中找到方向

  在全世界麻木的状态下,总有那么一件事情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进而像蝴蝶扇动了翅膀,带来巨大的风浪,来冲刷现有的一切,冲醒人们的头脑,让人们看清自己身处的现状。

  憨头的妹妹就是这样一只蝴蝶,她是憨头悲惨的生活里最温暖的记忆。可是一条消息告诉憨头,远在蛮鞑关的妹妹生了重病生命垂危,对妹妹的爱终于让这个麻木的少年决定要为自己做一件应该做的事。

  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是对抗不了没有感情的流氓和“暴民”的,憨头差点被打死。

  救他的人自然是傻老头莱特。这个又老又瘸的人给他指明了一条路,并且拄着拐杖,像永远不知疲倦的人,在前面带领着憨头一步步走出被包围的困境。

  在那条充满危险的旅途中,流淌着莱特的温暖的话语,他用一个又一个伟人的故事激励着憨头,用美妙的诗歌修补着他的心灵。

“奥德修斯和许多人一样,不过是个凡人,但他完成了一次漫长危险的冒险之旅,差不多和我们一样,于是他的故事被代代相传,最后变成了一则神话。”

  那些曾经的历史和伟人将幻想的时空拉近,将厄运驱散,莱特就像一部行走的书籍一样,慢慢地填充着憨头僵化的头脑,改变着他的思维,告诉他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他在努力地告诉憨头人生其实有很多美好,而这些美好只有读过书的人才能感受的到。

“真正独一无二的宝藏在你心里。记忆比钻石更珍贵,而且没有人能偷走它。”

  小说里庞大的供水系统四通八达,而水象征着生命,这座虽然废弃但依然能流通的供水系统象征着从前的人类是有渠道、有能力团结在一起的。我愿意把那些即便生锈依然坚韧的钢筋想象成人类曾经的相连的血脉,让阅读的人暂时忘却废墟里的残暴和涣散,感受人类情感的美好。

  正如现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形单影只,埋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让蓝天碧草形同虚设,让曾经的美好藏于记忆深处,让人与人之间亲密的感情变得陌生。

四、在绝望中找到希望

  在被猴男抓住后,那些“像机器一样没有人性”的人,让憨头几乎已经预见到死亡,可老莱特用他的智慧看穿了猴男的无知,利用他们对尊严的渴望,反客为主成为了新猴男的“参谋”,成功地谈妥条件,离开了猴男关。

  因为蛮鞑关内部的权力之争,让憨头身陷险境,憨头选择的是逃避,在那一刻他没有想到关内豆豆的境况,而是但愿豆豆不曾叫人告诉他这个消息,但愿没有来这一遭,“好像我的胆小和怯懦都是豆豆的错。”

  点醒他的是莱特。莱特原谅了他的逃跑,认为这是因为恐惧做出的正常反应。宽容让憨头重新有了想见豆豆的冲动,想要活下去,让她也活下去。

我一直以为天下最糟糕的事是死,现在才知道我想错了,死的不明不白才最糟糕。

  而这段路途也是憨头心灵被拯救的过程。

  他从那些对着3D影像绝对服从的猴男身上看到了厄布可悲的将来,从野蛮又勇敢、残暴但机智过人的蛮鞑关人身上看到了人类残留的智慧,从伊甸的蓝天绿草看到了世界之美。

  因为没有书籍记载而找不到治疗豆豆的方法,豆豆陷入死亡般的昏迷,这个现实终于激起憨头的反抗和愤怒,他质问没有书籍记载的世界,质问自私自大的普鲁人:

“一个好人的下场就是这样,世界是荒唐的,而因为惧怕麻烦而躲在带刺铁丝网和铁门后又是太麻木的,不知道治疗的方法,生病死亡,这样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个全新的憨头,他不再是愚蠢而麻木的傀儡,而是有思想有目标的人。莱特带给他的影响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重新认识了存在的意义。

  莱特身体力行地引导他,让憨头逐步从麻木到清醒,从自私到自我反省,从服从到反抗,从拒绝回忆到敞开心扉。这个又老又瘸、感觉随时会喘不上气的莱特,让这条充满危险的路一次次从恐惧走向安全,从绝望走向希望。

  小说里伊甸未来领袖拉娜雅也在莱特的影响下逐步改变了固有的思想,走进了普通人的心灵世界,那不曾磨灭的人类之爱唤起了她新的认知。治愈后的豆豆在不到一个小时内便击败了伊甸的下棋高手,打破了伊甸人引以为傲的完美,作者借拉娜雅的口告诉所有的人,自我评判的标准不是完美无缺的外貌,而是生存的意义。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

我要的不是我已经到手的东西,而是一种斗争的生活,我要让感情做生活的向导,而不是让生活去指导感情。

五、在爱中获得永生

  豆豆被普鲁人治愈,憨头和她一起坐在伊甸的苹果树上,沉浸在伊甸园般美妙的景致里幻想美好未来时,一切重回现实,普鲁人是不能接受不完美的普通人的,他们被迅速送回厄布。

  因为拉娜雅的抗争,让普鲁人暂时压制了用大脑探针控制普通人的想法,厄布的人失去了大脑探针。愤怒的暴民无法承受探针被摧毁的结果,他们愤怒的要找个人来承担“罪过”。

  憨头不止一次说莱特像疯子,莱特最后也像疯子像唐吉诃德一样,最后一次为憨头念出了叶芝的诗:“天崩地裂,中央失去了控制,无政府状态已然降临这个世界”,最后一次教导憨头“”,除了恐惧本身,其他都没什么好怕的“”然后如同真正的卫道士一样坦然赴死。

  谁都不知道莱特到底有多大?谁都不知道他承受了多大的痛楚?谁都不知道他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仿佛永远都不会被打败,永远都不会被困难吓到,永远都不会被痛楚击溃。

  他承受着所有的磨难,战争和岁月留给他的痛苦,他把它想象成战利品,那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莱特传递了星火,从此以后世界上没有了憨头,一个年轻的莱特诞生了,他用古老的语音输入机记录着一切事情,他永远都记得老莱特临死前微笑着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那些纸不算什么,你才是宇宙的最后一本书!好好写啊!”

  小说借拉娜雅给憨头的信给了我们一个无限憧憬的未来:“千万别沮丧,我们的朋友,今天属于他们那些人,但未来属于我们。”这是用不死的文字搭成的桥梁,作者用这样的结局告诉我们世间的美好和爱是可以被记载、被传递、被播种的,文字和书籍无论在任何磨难、困苦、绝望中都是人类心灵的救赎和慰籍,也是人类永生的密码,无论何时何地,它都应当与人类同在!

  也许当下的我们正受困于生活,劳心于生计,惆怅于感情,可每当翻开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每本书籍,那里都会有方法指引着我们,给予我们走出困境、反败为胜的力量,那时的我们不也是宇宙间的那一本书,书写着属于我们的那一点小小的历史,那一本本书、一个个我们也是浩瀚世界里一点点光,一点点星火,虽然渺小,必然燎原。

本文标题: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5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活在晚明①》读后感100字《办公室实用暴力美学》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