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黄昏》是一本由[德]尼采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1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偶像的黄昏》精选点评:●尼采批评女人,批评上帝批评其他哲学家批评道德,批评宗教然后尼采觉得他已经智慧到,自己都能不理解他为
《偶像的黄昏》是一本由[德]尼采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1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偶像的黄昏》精选点评:
●尼采批评女人,批评上帝 批评其他哲学家 批评道德,批评宗教 然后尼采觉得他已经智慧到,自己都能不理解他为啥这么智慧了。 尼采说了这么多,意思就一个,给你们一个摊手后仰的表情,你们去崇拜就好了。
●“美是少数人的特权”,不错,在宣扬一种英雄、一种剧烈的的生命意志时,尼采并是不以一种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在他看来,真正配叫做人的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只会通过呻吟和狡辩来抚慰自己的“人”不过是蛆而已。他不屑于安宁的生命,唯歌德除外,他攻击基督教,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备受青睐,他真的偏执?
●请开始表演,19世纪普鲁士狂人站在众山之巅如何喊麦。
●何止是大片的锤子,简直就是滚烫的剃刀
●“内在事实”是一个迷思啊 精神作为原因是幻觉啊 纯粹的“自我”是语言游戏啊 感觉尼采太深刻太孤独了啊 难道他也看过维特根斯坦?
●总是看着看着不自觉地要笑出声,因为骂得实在是太爽了orz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古往今来都抨击了一通。生命的激情即本能,道德的约束即衰退。然而尼采的思想实在是太出世了,不普适,我们远没有他坚强
●说实话,真的看不懂。既然不懂,就不装懂。不评价了。
●活在柏拉图主义里的犬儒者啊,睁开眼睛,看看这周身的世界,这伟大的生命跃动,鼓动着将自己置身地狱最底层的决心,去生活吧。
●这是我读的第二本尼采著作,而第一本是《悲剧的诞生》。也许读完一本前期作品后直接读后期作品并不妥,我也感觉到,有很多闪光点我没法抓住,不像对《悲剧的诞生》,对文字本身就能够延伸出足够的比喻来帮助理解。一些前期大段叙述的内容,在本书里往往就是一句话。如果熟悉尼采的理论,会觉得本书司空见惯;如若不熟悉,也许同样会处于无知而忽视过去。我也许在一些理论上是前者,而另一些上是后者。
●+1当我感觉找不到自己,就去读哲学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一):偶像的黄昏和希特勒
很多人认为尼采思想是法西斯的理论基础或者说指导思想,其实某种程度来说也对,人世并无确定的法则,不论是自欺欺人的基督教还是作为稳定社会的伦理学。这些不过是给那些未醒之人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者画的饼而已,而实际上人生哪儿有什么确定性可言,不过是屈从于人的动物性和种族延续罢了。
希特勒的生、育、培养理论,你可以说他不符合人类的 人性。但这又何尝不是超越性和更高级的人呢。人是一种未定型的动物,非野兽非神,变成神一样的野兽难道不是一条可选择的路?
全世界抵制这种思想,无非是恐惧此种翻天覆地的变革。人类总是不愿跳出舒适区,总是因循守旧。如果人生并无确定意义。那又有什么是不言自明的真理呢?
千年之后。人们可能不记得马克思。但不可能不记得尼采。这个打破一切偶像,给人无限可能性的尼采。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二):黄昏之始
有什么文字是可以不借助音乐而抵御一切喧哗,尤其是管理学的nonsense吗?
尼采。
尼采作为一种更深处的声音,用其震动每一根神经的节奏,战胜一切烦、一切躁、一切混乱与不安。
自智育开发以来,身为时长一年的柏拉图主义者,我深刻地感知到理性与肉体的搏斗,黑夜与白昼的战争多么具有撕裂性。柏拉图主义,一种静默、高贵、理性的美,在每个深夜,狠狠鞭打白日里的肉身所为,以致生命在这样尊贵的硫酸池中退化、消解——我快要消失了,我感受到自己的虚弱,生命在每一个时刻朝向道德苟延残喘,直至我找到了尼采——这个伟大的革命者,伟大的“生理学家”。
平等与自由、道德与高尚——虚弱者为自己建立起的玻璃大厦,理论家躲在这透明的盒子里冷眼嘲笑雷鸣电闪下奔跑的艺术家与实践者。
自由,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平等,真正的平等是什么?
是自欺欺人式的给弱者以庇护而将他们作为对抗强者的武器吗?
是即便如此也要编造出的粉饰懦弱行为的道德宣言吗?
向生活发问,似乎最终必定走向脱离生活之路,走向苏格拉底王国,甚至以挑战康德等珠穆朗玛峰为最高荣誉。生活在这样一个阴冷严寒、毫无人烟的高地,带着悲悯、审判的目光凝视人间的苦难与战争——道德家做的好事!
尼采说:“对平等者平等,对不平等者不平等——这才是公正的真实口号。”
现代人痛恨斗争甚至痛恨奋斗,打着平等与自由的口号让道德蠕虫在懒惰的温床里滋生。那些狄奥尼索斯式的、超越时代的人,他们敢于挑战、敢于容忍,他们不再否定、不再憎恨,他们拿起武器为精神战斗。丧钟已经为我而鸣响:让一切“不再从灵魂开始,而从身体开始”。
生活在柏拉图主义里的犬儒者啊,睁开眼睛,看看这周身的世界、这伟大的生命跃动,鼓动着将自己置身地狱最底层的决心,去生活吧!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三):关于尼采的睡前随笔
马克思在1844手稿中提到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的复归的运动,而尼采对什么是人的复归的问题作了优秀的注解。
尼采对于宗教道德的批判,和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里说到的几乎是如出一辙的:“一个人如果曾在天国的幻想现实性中寻找超人,而找到的只是他自身的反映,他就再也不想在他正在寻找和应当寻找自己的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只去寻找自身的假象,只去寻找非人了。” 而站在另一个角度看他们的区别,在于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宏大的历史感并发扬了哲学的现实性,“人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他们就是颠倒的世界。” 尼采在文中有涉及到了分工、大学教育、工人等等的问题,而他却并不能在更加宏大的尺度上将这些现象联系起来构建出更为完整的哲学体系,也并不能为自己理念的实现铺设现实性的实践路径。
尼采是反理性的。而这样一种思潮正是已经穷途末路的西方哲学自发的自我拯救运动。从数理逻辑角度出发的罗素、维特根斯坦,后黑格尔式的所谓存在主义哲学,等等诸多看似对立的派系;本质上却是同源的。黑格尔是最后一个西方哲学意义上的体系构建者,而马克思纠正了颠倒的黑格尔辩证法并从通过实践的唯物主义完成了对整个西方哲学的批判从而彻底的摧毁了一切体系的构建工作。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扬弃,马克思认为理论的对立只是现实历史发展过程的表象;而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表达的正是同样的观点,重估一切价值正是意味着对过往一切体系的摧毁,而酒神和日神的精神正是对实践方法论的一种补充。
平心而论,我并不是那么读的懂尼采,因为他旺盛的感性力和跳脱的思维时常让我感觉自己难以跟上他的节奏。尼采的文字是“简短严格而言之有物的”,尼采的情感饱含“丰富茂盛甚至于近乎荒唐的挥霍的生命力”。尼采的书在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至阳至刚之气,他以当头棒喝的方式痛斥我们这些凡俗之人;尼采否定的价值是彼岸虚无的价值,真正的价值在于此岸,是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的生命的力量。初读者容易对尼采许多超越时代的惊人言论感到畏惧,常识的撼动使人们不易于接受这位天才的伟大思想:正如尼采书中说到的,这是强大的天才和弱小的时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019年2月26日1时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四):如何用锤子从事哲学
如书名所言,手握锤子向偶像宣战的尼超人,旗帜鲜明的反对权威,理性和道德。 尼采以西方哲学家一贯的批判精神,质疑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众多权威,虽不忘嘲讽先贤们的出身和相貌,更作为一名非道德主义者对苏进行道德鞭笞,指摘他是“好色之徒”,但敢于批判权威,本身就有着非凡的意义,没有质疑就没有各种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不会产生有益的争论和探讨,而这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源动力。思想者不需要一团和气,思想界也不应只有一个声音。 尼采认为把理性简单等同于美德和幸福是错误的,制造一个永久性的理性白昼以对抗充斥欲望和本能的黑暗是危险的,他反对的不是理性主义,更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理性精神,而是反对一种极端化的理性概念,在这一点上,完全颠覆了我之前道听途说的对尼采的认知,他的思想并不极端,并且反对极端化。完美的理性只存在于经济学理论教科书中,真实的人性是复杂、多重的,主张在社会生活中保有极端的理性和认为人完全受本能和欲望操控一样不现实。尼采认为人的欲望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诋毁或阉割,攻击欲望就是攻击生命,他所反对和批判的正是这种意欲根除欲望和激情的极端的理性。后者本质上是一种专制,一件武器,是盲目的偏见和崇拜,任何试图摧毁非理性世界的想法,也同样会摧毁理性世界。 尼采对道德的批判最为犀利,与我不谋而合,他以印度《摩奴法典》为例,认为其专门用来培育高等种姓和驯化贱民,直言人们必须向道德开炮,因为道德从来就是这种培育和驯化的工具。迄今为止,用来使人类变得道德的一切手段,从根本上讲都是不道德的。道德只能用于自律,绝不能成为他律的公器。而最为危险的是所谓利他主义道德,无论对个人抑或群体,当自私自利开始匮乏,最好的东西也就匮乏了,因为“不在懂得找到自身利益”,是本能的崩溃,当个人成为利他主义者,从逻辑上讲他就走到了尽头,当民族,社会或任一集体无条件的宣扬这种利他主义的道德观,满口牺牲奉献,那就成了虚伪的民族和社会,或者狂热的民族和社会,仅此两种形态,绝无折中。 尽管尼采批判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法,但他对辩证思想的见解十分深刻。例如,他认为相比朋友,一个新造物更需要的是敌人,只有在敌人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必要性,在对立中它才成为必要。而对仇恨的升华,是更深刻地领会到拥有敌人的价值,人们的判断和行为与之前的判断和行为会截然相反。对于两级间对立的担忧是多余的,执着亦然,重要的是认清两极间微妙的平衡和转换,并且个人据此做出判断和抉择。 最后,尼采认为一切丑陋的事物都令人虚弱和苦恼,人的勇气和骄傲,会随丑陋的事物而降低,随着美的事物而提升,深以为同!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五):毒舌尼采与史上最骄傲的哲人
尼采恐怕是哲学史上最毒舌的一个,本书“偶像的黄昏”除了对主要对手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基督教进行猛烈的攻击外,尼采在本书不同的篇目对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等诸多的大家都发起了“群杀”,如果评价历史上最骄傲的哲人,恐怕非尼采莫属。
首先在“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的开篇就对不少名角进行毒舌攻击。
【
塞涅卡:或美德的斗牛士。
卢梭:或回归污秽的自然
席勒:或赛金根的道德号手。
但丁:或在坟墓里创作的鬃狗。
康德:或作为理智特性的伪善。
维克多·雨果:或荒谬之海上的法洛斯灯塔。
李斯特:或熟练性训练——跟随女人。
乔治·桑:或多产的乳牛,用德语说就是:“姿势优美的”乳牛
米什莱:或脱掉了外衣的热忱
卡莱尔:或作为被收回的午餐的悲观主义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或令人蒙羞的清楚
龚古尔兄弟:或与荷马作战的两个埃阿斯。奥芬巴赫的音乐
左拉:或“令人作呕的喜悦”
】p53
然后接着进一步从其他篇目里面搜集尼采对各个人的进一步“毒舌”(我好像有点无聊……)
1.康德
康德好像是被尼采黑的最多、最厉害的一个,整本书就没有见到尼采对他的哲学表示过哪怕一点的欣赏和赞许。
【那个有史以来最为畸形的概念残疾人——伟大的康德】p52,德国人缺少什么
2.苏格拉底
【我认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衰败的症候,是希腊解体的工具,是伪希腊人、反希腊人】p13,苏格拉底的问题
【他是多么丑陋……丑陋往往表明了一种杂交的并且通过杂交而受到阻碍的发展。在其他的情况下,它表现为衰败的发展】p14
【当一个善于观相的异邦人经过雅典时,他当面对苏格拉底说:他是个怪物,——他身上隐藏者一切邪恶的习惯和欲望】p14
【他所特有的那种佝偻病患者的恶毒,都预示着苏格拉底的颓废】p14
【苏格拉底还是一个好色之徒】p16
【苏格拉底想死:——不是雅典人,而是他给自己递上了盛有毒药的酒杯,他迫使雅典人为他递上盛有毒药的酒杯……苏格拉底自己只是长久地患了病……】p18
尼采对苏格拉底的批评是非常严厉的,尽管很毒舌,甚至拿他的外貌说事,有点人身攻击的意味,但是仍然带有一分敬重。因为他知道,苏格拉底是他最足够分量的两个敌人——其实也是他的朋友,要知道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分尼采邀请八个高等去他的洞穴聚餐,其中就有“最丑陋的人”即苏格拉底。
3.柏拉图
【在我看来,柏拉图混淆了风格的各种形式,因而,他是一个头等的风格颓废者……柏拉图是乏味的。——我对柏拉图的不信任终究是根根深蒂固:我觉得他如此偏离了希腊人的一切基本本能,如此富于道德说教,如此预先表现出基督教特征(他已经拥有作为最高概念的“善”的概念)】p95
【从柏拉图开始,希腊哲人的道德主义都是有病理根源的;他们对辩证法的敬重亦然。理性=美德=幸福,这仅仅意味着:人们必须想苏格拉底那样,制造一个永久性的白昼——理性的白昼——用以对抗黑暗的欲望。人们无论如何都必须是明智的,清楚的、清醒的:跟随本能、跟随无意识会导致衰退……】p17,苏格拉底的问题
【在基督教的巨大灾难中,柏拉图是那种被称为“理想”的模棱两可和迷惑力量,这种“理想”是的古代的高贵天性有可能误解自己,走上通向“十字架”的桥梁】p96
【和柏拉图相比,我是一个彻底的怀疑论者,并且始终未能加入在学者中间通行的对马戏演员柏拉图的赞叹】p95,讥笑柏拉图为“马戏演员”。
【人们必须从来没有读过优秀法兰西人——比如丰特奈尔——的东西,才会觉得柏拉图对话这种极度自负和幼稚的辩证法有魅力】p95,批评柏拉图“极度自负”且其辩证法“幼稚”。
4.亚里士多德
尼采在本篇只在部分问题上提及亚里士多德,主要是关于美学意义的酒神情感和伦理意义幸福方面的反驳,相对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尼采对亚氏的提及要少,批评地也更加克制。
【酒神狂欢体现了一种泛滥的生命感和力感,其中,甚至痛苦也成了兴奋剂。这种狂欢的心理学为我提供了理解悲剧情感的钥匙,这种情感不仅被亚理士多德误解了,更被我们的悲观主义者误解了】p99
【不是为了摆脱恐惧和怜悯,不是为了通过激烈的爆发从一种危险的激动情绪中净化自己(亚理士多德就是这样理解的):而是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成为永恒的生成乐趣本身】p100
即便如此,亚理士多德恐怕也是尼采的敌人。首先讨论形而上学传统。形而上学传统的真正奠基者是亚氏,不过亚氏的这套形而上学传统的确区分于柏拉图和基督教的那套教诲,他并没有理想型的彼岸元素来否定现世世界的那种强烈冲动,所以尼采对他这个传统估计并不怎么激烈。
然后是亚氏的伦理学,主要是《尼各马可伦理学》里面对人追求幸福和幸福作为伦理终极意义的讨论。恐怕会被尼采激烈批评, 尼采会鄙视亚里士多德幸福、中道的美德等等的教诲。在本书《偶像的黄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书里面,尼采是完全不把幸福作为伦理终点站的,强健的超人不会停留,永远在自我超克当中。或许在尼采看来,任何意义、偶像的东西过多贪恋都会让人孱弱或走向退化。
5.卢梭
【卢梭,这个人集第一个近代人、理想主义者和贱民于一身;为了经受他自己的观点,他需要道德“尊严”,他换有过度虚荣症和过度自卑症。这个处于新时代行将来临之际的怪胎也想“回归自然”?】p90
【我痛恨卢梭还在于大革命:它是理想主义者和贱民这双重身份的世界历史表达。这场革命所上演的流血闹剧,以及它的“不道德”,与我关系不大。我痛恨的是其卢梭式的“道德”——所谓革命的“真理”】p91
6.斯宾塞
【我们的社会主义者是颓废者,而赫伯特·斯宾塞先生也是一个颓废者,——他在利他主义的胜利中看到了某种值得向往的东西!】p80
(其他的哲人,在其他著作的批评)
7.帕斯卡尔
【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例子:帕斯卡尔的败坏,他认为自己的理性被原罪败坏,但实际上恰恰是被基督教败坏!】《敌基督者》第五节末尾,见吴增定《<敌基督者>讲稿》p128
-------------------------------
尼采赞美和称许过的人物
1.赫拉克利特
【我怀着崇高的敬意把赫拉克利特的名字与其他人分开】p20
2.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所受益的唯一的心理学家:他属于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幸事之列,甚至超过了对司汤达的发现】p87
3.歌德、席勒
【歌德——不是一个德国事件,而是一个欧洲事件:一个通过回归自然、通过上升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性超越十八世纪的伟大尝试,是这个世纪的一种自我超越】p91
【歌德是我崇敬的最后一位德国人:他大概感受到了我所感受到的三件事,——关于“十字架”,我们也意见一致】p93
lt;!---------
《偶像的黄昏》里面尼采并没有提及席勒、拜伦的名字,在《悲剧的诞生》里面有提及席勒,原文摘录如下:
【倘若像席勒和歌德这样的英雄好汉都不能成功地打开通向希腊魔山的关隘,如果他们凭着最勇猛的奋斗也无计可施……那么,这些英雄好汉的后代们还有什么希望呢?】p140,孙周兴翻译,商务出版社
gt;
4.修昔底德、马基雅维利
【我的康复,我的偏爱,我对各种柏拉图主义的治疗,一直是修昔底德。修昔底德,或许还有马基雅维利笔下的君王,与我自己最为相近】
5.萨卢斯特、贺拉斯、丰特奈尔
【我对于风格、对于作为风格 的警句的喜爱,几乎是在接触萨卢斯特的一瞬间突然产生的……直到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人们将在我身上重新认出一种极为严肃的追求罗马风格、追求永久风格的抱负。——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贺拉斯时,情形亦然】p94
【人们必须从来没有读过优秀法兰西人——比如丰特奈尔——的东西,才会觉得柏拉图对话这种极度自负和幼稚的辩证法有魅力】p95
6.布克哈特
【除去罕见的例外,缺乏教育者,这个教育的首要的先决条件:由此引发了德国文化的衰落。——我可敬的朋友、巴塞尔的雅各布·布克哈特便是这种极罕见的例外之一:巴塞尔对于人性的重视首先归功于他】p50
【探究希腊人者(比如那个当今在世的最深刻的希腊文化鉴赏家即巴塞尔的雅克比·布克哈特)】p98
-----------------------------------------------
总结一下:被尼采敌视、鄙视、嘲讽的主义和流派
1.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的理性主义,或形而上学传统
2.瓦格纳-叔本华般的虚无主义
3.基督精神
4.平等主义,如卢梭
5.利他主义,如斯宾塞
6.社会主义
7.无政府主义
8.民族主义
9.国家主义
10.实证主义
11.女权主义
【附】8,9,10是来自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整理,1-7可直接见于本书,11女权主义这个不必多解释……
尼采欣赏和称许的人物
1.古典历史学者,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利
2.哲人之反柏拉图主义者(比较宽泛),如赫拉克利特
3.部分思想家,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席勒、拜伦等
4.极少数朋友,布克哈特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