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自传》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05-06 14:33: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1

《从文自传》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29.80,页数:2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从文自传》精选点评:●平然人世,可惜戛然而止……●二十八本。这本从文的自传,全书最好的居然是巴金的序。真真切切,情到深

《从文自传》读后感锦集

  《从文自传》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9.80,页数:2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文自传》精选点评:

  ●平然人世,可惜戛然而止……

  ●二十八本。这本从文的自传,全书最好的居然是巴金的序。真真切切,情到深处,既写出了沈从文的为人,二人的友谊,也写出了巴金自己满腔的热情和正直,堪称典范。至于内文,太一般了。沈从文并不是什么才情横溢的作家,写这种散文跟周作人林语堂之类的都没法比。

  ●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气力,咽下最后一口气,比较在这儿病死或无意中为流弹打死,似乎应当有意思些。 尽管向更远处走去,向一个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生命押上去,赌一注看看,看看我自己来支配一下自己,比让生命来处置得更合理一点儿呢还是更糟糕一点儿呢。 进入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

  ●沈老晚年真是谦虚。对于在博物馆的三十年,竟如此坦然,且欣喜。沈老说自己二十出头时来北京,连标点符号都不会,这样看来,那些来北京追寻梦想的人,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只是要像湘西人一样,霸蛮、固执、坚持。沈老说自己并没有什么天才,有的只是耐心,文章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磨出来的。然而,百年之后,我们还在读他的文字,还在感受其中的爱。

  ●他有一个顽劣的童年,整天逃学野在外头,对“色香具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好奇探究;年少从军的经历又让他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意志,“更接近一个结实的世界”。那些乡间的所见所闻在其后来的作品中凝结成浓得化不开的湘西情节,那些乱世中炼成的处世态度也在其后来的人生中变成了坚毅隐忍的力量来源。

  ●身世艰辛 却喜欢坐在街边看人潮涌动,看人间如何运动,看人间剧目纷呈,他虽在人间受尽折磨,却柔和的哭着笑着的看淡一切

  ●非常精彩,我会推荐给每一个年轻的朋友。

  ●重读如初读。读到最后沈虎雏那篇,真是气闷……

  ●童年少年的乡下成长记忆多有类同,如偷桃李,逃学,被家长抓游泳……读来亲切,让人怀念。而从军的经历又让见识到了那个时代湘西的众生相,既有传奇戏剧色彩的人和事,也有军阀混战,烟毒泛滥,杀戮如儿戏的社会黑暗面貌……让人感叹能存活下来是多么幸运,处于当今稍安定但并不算清明的环境,也不要忘了继续学习、独立思考,多问一问自己的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可以做什么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可惜从文先生文学性的文字到后来戛然而止,殊为遗憾,若当时选择离开北平,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文学财富呢?

  ●无论是幼时的上学经历,还是少年的军中时光,都透着少年心性的好奇和顽劣;而对于当时军阀割据、血流成河的记忆却是轻描淡写,有一种冷眼看生死的姿态。他对于一切经历的审视与体会只关乎真实、美丑,与道德无关。 一直都很喜欢沈从文的作品!!

  《从文自传》读后感(一):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这本书看了很久很久,看看停停歇歇。看完之后整理如下阅读期间的笔记:

  1、在兵荒马乱的岁月,苍茫的大地上,极其残酷的环境里,有一个少年孤独的成长,并保持一颗奔放赤城之心;

  2、如看一本黑白基调的连环画。人如蝼蚁、命如草芥的年代里,活着已经需要极大的运气;

  3、与同一个时代的钱钟书、林语堂、梁实秋、季羡林还有徐志摩等海外留学派作家不同,沈从文身上有一股散落神州大地上野蛮生长的生命力,他的大学在人间凤凰;

  4、开始有点儿懂得为何蒋勋那样偏爱沈从文,字里行间对残忍暴行的反省、对穷苦民众的悲悯,文里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5、在那个年代,来自天地之间、野性乡村的作家还有萧红。他们散发的气质也截然不同,沈从文是人文关怀的淳朴气质,而萧红是一身灵气跃然于纸上;

  6、“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我长久的盯着这两句话,顿时想起蒋勋说,沈从文的文字很有力量,他可以把悲惨写的那样不动声色。

  7、合上书本的时候,心情有点儿沉重。想起了《起风了》里的一句话: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从文自传》读后感(二):从文自传

  看完了这本书,有点舍不得心里感觉空空的,沈老就是一个自由体,看沈老的文字让人感觉无比的洒脱。沈老的作品总是有种自由流动的气息,没有一丝丝矫揉造作,喧嚣的社会,缺乏这种稳定与自由。

  沈老的童年让人羡慕,看着这些童年生活,我也总忍不住笑, 但沈老的玩不同于一般学生的玩闹,他是用心地玩耍。

  沈老总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当兵了就去当兵了,不喜欢部队生不想混吃等死,毅然走上了求学的道路。

  沈老说自己“到这街上来来去去,看这些人如何生活,如何快乐又如何忧愁,我也就仿佛同样得到了一点生活意义。”

  沈老童年时经常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一切,在南门河滩看一阵杀牛,在边街看人织簟子,在铁匠铺看人制造铁器……

  沈老当兵时也看,看驻扎在考棚的卫队上操,看别人在井边轮流接水、洗衣,看教会中学学生玩球……

  慢慢地我也变得想要亲近自然与社会,我想要用我的眼去看看这个偌大的世界,看看风景,也看看周遭的人。因为沈老的书,我觉得生活是有趣的,连平时讨厌的嘈杂也变得不那么讨厌,因为这嘈杂正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想,以后,当我遇到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我还会把这本拿出来细细品味。

  《从文自传》读后感(三):从文自传

  除了中学时读过一点沈从文的《边城》,知道里面有名字叫翠翠的女孩,皮肤黝黑,性子活泼,又单纯又美丽。对沈从文的作品就没有更多的了解了。之所以会接触到这本书,则是由于在网上听了蒋勋的课,重新拾起的兴趣。蒋勋把沈从文比作是古代的柳宗元,认为他们的文风相似,描写山水清淡雅丽。他们都是喜欢大自然并且在大自然得到许多养分的文人。

  《从文自传》,从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就知道这是自己会喜欢的风格,作者很朴素很真实的写人生经历,并且从中透露出自己价值观,比如说,沈从文就不是个待在学校的好好学生,他喜欢到大自然去,喜欢到社会去,看风景,看人物,我记得书中有两章很大的文章都是在写作者逃离学校到外面世界观察到的东西。而这些经历对于作者又是那么重要,是很宝贵的人生财富,对于以后的写作也是很重要的素材。

  沈从文在自传里描写了一个离我很远的陌生的世界,又是很淡的笔触来写的,砍头杀人,尸骨堆积,水染尘土,而在其中的每个人竟然都不觉得触目惊心。倒是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仿佛是在看天方夜谭,竟然还有这样的空间这样的人物存在?文字把我们代入到现实生活里到不了的世界中去。

  在这篇自传里,沈从文并没有很多回忆的感伤,他的描写许多都是客观,但是不知为何,我还是从他的文字中看到淡淡的伤感。青春是人生中迷惘彷徨的一段时光,我想每个人都有过,但是像沈从文那样在动荡流离辗转中度过青春期,是少有的,不能不让人伤感。我想他应该有个朴素的愿望,虽然这些难关都是自己度过,可是如果有个引路人,有个更好美好的环境,迷惘彷徨会不会更少一些呢。我很感动鲁迅先生在《故乡》结尾里写的“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都说沈从文是乡土作家,于是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印象是温文的佛系的淡然的。我从来没有想到他的生活如此动荡精彩,而他的精神世界也是超过我所想象的。

  《从文自传》读后感(四):先码一下

  在沈从文故居买的,在凤凰和出差间隙两天读完。有太多可以谈的点,其中最没有想到的是写出来那么纯朴故事的人,小时候居然无聊的消遣是去看大规模砍头,青少年时期当了五年兵,做过砍头程序里的一颗螺丝钉。最触动的应该是他曾经大半年吃住不定,然后终于找到一份体制内差事,在混下去就能过得不错,而自己从来没有写过新式文章的情况下,选择去北京写小说,因为天生的品质和自己的选择,加上受到感召,他勇敢的跟命运做了斗争,选择去走自己想要走的路。(虽然也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背景,怎么跟张家大小姐过了一辈子..)

  而后看到,这个二十岁就想明白,人活一世,做成有意义之事便没白活,没做成也不过与朋友一样死去,并且完全按照这个世界观行事的人,到了49年却彻底迷失了自己,放弃了文学创作,80年回想起来,自己说是因为认为文物搜集更加为人民服务,而文章却已赶不上时代,因此他做考古和文物研究是完全自愿的,认为后一份工作更加能够为社会贡献力量,“值得花上十年八年时间”,而描写小人物的故事已没有用处。我相信他的确是这样想的,因为对他来说,写小说的最初动力不是出于消遣或享受,他是把它当成一份工作去做的,是青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是为了进行“文学革命”而去学习的写作,甚至在解放前不久,还觉得自己仍然可以写个十篇二十篇小说。结合沈虎雏写的文章,能够感觉到他的绝望,他年轻时为了服务人民而弃戎投笔学写小说,为此付出了全部身心,然而被批评文章是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这不异于否定了他的整个人生。而从小善于观察的他,当时已察觉出大环境已开始收网,容不得他作出反抗,又可能是他已彻底迷失,完全无法作出判断,而他的身边,没有任何人可以理解他,包括他为之打笔仗得罪无数人的丁玲,包括浪漫爱情故事落幕后的三妹,因此他甚至试图自杀。自杀不成功,一病不起,直至决定转向考古。

  他老年的讲座内容,对比沈虎雏的文章,非常令人唏嘘,也让我很敬佩湘西人的坚韧精神,的确虽然他在当时放弃写文章。对我们今天是一大损失,但是他没有浪费他的时间,仍然在做他觉得有意义的工作,并且到80岁仍不停止,这一点上,相比很多其他作家,他可以说是极少数没有彻底浪费那十年的人。这对于今天来说,同样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而他能做到如此,得益于他的品质,勇敢,不服输,能吃苦,有韧性,并且永远天真烂漫,善良真诚,细想起来,能这么被形容的人,真的万里挑一

  同时这本书语言表达100分。

  《从文自传》读后感(五):与道德无关,只关乎真实和美丑

  对沈从文的印象除了从文与三三的故事,以及那个著名的被罚打扫女厕所的段子,再无其他。印象中沈从文常常有种洒脱自嘲,读了他的自传才发现小时候竟然是个皮皮。

  沈从文出生的苗寨以及生活的年代,充满着力量,这股力量既包括纯粹的搏斗,也包括荒唐的杀戮。在当下的人看来,那是每日杀七百人的乱世。沈皮皮看待世界的方式很奇特,看无可看听无可听,只图个穷尽。至少在二十岁之前,那个没有多少道德约束的小孩子,尽自己的勇气与好奇在学习这一本大大的书,书名叫世界与人生。

  沈从文是个敏锐极致的观察家,同时又能真正践行记录。他在描写军官兵士征收赋税、乡下人莫名其妙被杀时持有的淡漠,是打小见惯了,即便是"杀人"也说那是每个人认为的"不乏的游戏"。他写到自己"始终没有丑恶的感觉,只觉得这是'人'的事情",接收得迅速又自然。这番观察的法子,并不比富有同情心与正义感的人们获得的少,甚至观察更细致完整,思考得更深。他不觉得诧异,也没有滋生对世界无可奈何的委屈,这个孩子在二十岁之前尽着自己的力气,到看无可看听无可听之时,便找回家的路去。不做评价,只是观察与记录,实在是因为自己的这本大书还够得学,哪有能力说三道四其他,反倒桎梏住了自己。

  他出身小县城,捕捉着身边的人和事。自古小镇出大家,从山西电厂工程师到合肥抄水表工。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只是文艺青年们述说的"拥有自己的世界与自己的房间",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与思考深度。如今在年轻人里常常传着一句话,"用脚步丈量世界",通过行万里路来学习来打开自己的大门,似乎成为普遍认可的认知途径。并非说此法欠妥,只是不应该抱着急功近利的心去走马观一场花。生活教会我们许多,大到你想去看看《午夜巴黎》那一整条街道,小到女生宿舍的一个屁,观察对于平凡人家们是一件取之不尽的事,舍近求远并非良方。

  看《从文自传》之前,我还在感慨每个国家都是自己神奇的年代,比如法国大革命时搬着小板凳挤着看砍头的人民(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放慢了砍头的速度)。现在想想,它们屡屡发生着,我们看到的,也不过都是"人"的事。

  (没有沈从文那样好的记忆力,生活需要更细致的记录)

本文标题: 《从文自传》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3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诗醒了|你的曲线多么曼妙《八骏图》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