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修订版)》是一本由邓晓芒赵林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西方哲学史(修订版)》精选点评:●如果还有人想找人推荐哲学入门书籍,这本绝对比罗素的好,搭配视频课程更易懂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是一本由邓晓芒 / 赵林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精选点评:
●如果还有人想找人推荐哲学入门书籍,这本绝对比罗素的好,搭配视频课程更易懂
●严肃拖延定律:ddl日渐迫近时进行与任务无关的严肃阅读,效率最高。anyway,一年前喜欢黑格尔,现在明显偏爱康德,看来自我还在飞速变化着呢(笑
●
●明明这本比找敦华教授的差很多嘛!一点也不优美!
●就是少了语言哲学
●本月是真的超认真在补自己的基础了,把哲学史和伦理史捋一遍以后又要看政治哲学史。天呐
●第一本彻底读完的西方哲学史
●太简略,但也简单
●想读梯利的了
●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孔德、斯宾塞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读后感(一):《哲学全书》构建的“绝对”宇宙图景下人的自我超越之路”
在黑格尔的《哲学全书》中他构建了一个由即是主体又是实体的“绝对理念”通过内在于其自身的永不停息的自否定自因而自足的矛盾运动而经在逻辑学中从“纯存在”发展到极为丰富的“绝对理念”,再进一步外化出自然界经由“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最后到了人,人作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由自然哲学向精神哲学的枢纽,经历了其自身的自我超越之路并在对绝对理念的认识中达到了向自己本质的回归和超越,并实现了绝对理念的自我圆满,成了同本质一致并且超越与其本质的东西。人的地位和使命便同绝对理念一道成为在永恒的超越之路上不朽的绝对精神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读后感(二):一本很好的西方哲学史入门书
一本很好的西方哲学史入门书,没有过多偏激的观点,挺中立的,很喜欢这本书,尽管很多地方都是泛泛而谈(毕竟哲学家多一个个详谈也不大可能)推荐。 1.我总是在想,我们看哲学,是为了找到印合自己想法的哲学家,还是为了寻找某种真理? 2.哲学家的观点未必为真,他们也会相互反驳。那么我们在看的过程中,认为的所谓“正确的观点”,真的是正确的吗? 3.因此,我们到底是为了何种目的而看书呢?你要想到的是,你认为正确的未必正确,很可能只是迎合了你从小到大接受的价值观;你认为错误的地方,或许就是人家的真理。 4.看古希腊的前辈,他们会认为水火气是万物的来源,生在现代的我会觉得很可笑,但那时候他们正是这么想的。 5.我喜欢的哲学家,准备往后根据他们的书读下去(里面也有互相掐架的,取其精华吧) 毕达哥拉斯、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
2019.12.15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读后感(三):推荐与赵敦华的简史对照着读
我学西方哲学最先是从读赵敦华老师的《西方哲学简史》开始的,这本书豆瓣评分不高,但个人认为还是很适合作为哲学教科书的,就是从康德开始感觉好多地方写的不清楚,费希特,黑格尔更是语焉不详,看的一头雾水,我想这也是评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又特别认同康德,一次在万圣书园看到邓晓芒老师的《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我知道邓是三大批判的翻译者,还写过好几本吓人的句读,肯定能把康德讲清楚,这本书我看了一半,已经感觉买的很值了,回过头看赵那本,很多基本的概念提都没提,难怪我看不懂,原来不是我笨,是书的问题。
当时就想买其他邓的书来读,就在豆瓣上看到了这本评分超高的西方哲学史教材。买回来主要是看了德国古典哲学部分,确实比赵那本强多了,特别是费希特,非常清晰,回过头看赵的,没法看了。
邓这本当然也不是没缺点了,主要集中在希腊哲学和中世纪哲学部分,这两部分只是挑着看了些就发现很多重要的概念都没提,像阿那克萨戈拉的认识论,奥卡姆对唯名论指称和指代的解释等等,奥古斯丁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也介绍的不清楚。再回过头来看赵的,就发现赵讲的清楚多了,全面多了。(这个锅要赵林来背。)
说的有点啰嗦,总之就是建议两本书合起来看,康德以前看赵敦华,康德开始看这本,至于黑格尔,通过两本书我都没看懂,他的哲学体系太庞大了,这么几页纸也不指望能说清楚,以后再找专著看吧。
最后再啰嗦一句,这两天学中哲史,越发感觉到西哲史还是很成熟的,看谁的书也不会学错,无非是写的清晰不清晰的问题,但中哲就不一样了,一个人一个说法,入门总怕学偏了,不知道从谁的开始看。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读后感(四):《西方哲学史》——人是什么?
《西方哲学史》——人是什么? 哲学史以前仅读过《苏菲的世界》,现在读完了《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版,因为未曾读过其他版本(罗素梯利等),不知比较如何,但此书写的很通俗,比较好理解,可以推荐。 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最后进入近代和现代之过渡,几十位哲学家的主张著作的介绍,我也看的稀里糊涂,每次只能集中精神看十几二十页。读康德之前觉得无甚可写,内容太多而杂了。但读完康德,费希特,突然倒还有点清晰了。我一向不怕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因确是我所思所想,我更不怕事后发现错误而承认并调整,所以就对很不懂的哲学,也不惮于发一些狂言瞽说吧。 1,哲学所探讨,不外世界本原与人的本质。人有肉体和意志,也即存在与思维,它们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几乎所有的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看不懂的术语,都是从这里出来的。什么本体论,宇宙论,存在论,概念论,怀疑论,唯理论,经验论,现象,物自体,纯粹理性,范畴,模式等等。 2,康德之前的莱布尼茨很值得注意,他的单子论,“最好世界”理论可能给了康德很大启发。尽管伏尔泰嘲讽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而特意写一本小说《老实人》。 3,康德是哲学发展的高峰,应该还没有被超越。邓晓芒此书有两句不到五十字提到胡塞尔,也许是康德的发展,不确定胡塞尔是否有超越,待考。 4,从康德开始,所有哲学家探讨的最本质主题,就是人的自由。但何为自由,费希特就入了歧路,黑格尔,马克思更是在费希特开辟的路上蒙眼狂奔。具体可以去看费希特的五点论,黑格尔的三点论,马克思,呵呵。 5,从康德的学生费希特开始,哲学走入低落,庸俗和歧路。特殊表现就是历史哲学的出现。(将历史客观化,也就是历史可以掌握,一定是虚假的。)几乎费希特之后所有的哲学家,要么居于一隅坐井观天,要么做帝王师指点江山,很差劲。 6,邓晓芒似乎很推崇黑格尔创建的辩证法。辩证法看上去确实有点道理,我还不知怎样去反驳,留待未来学习分析。 7,黑格尔和马克思,一个唯心,一个唯物,但实质相同。黑格尔发展了法西斯,马克思发展了共产主义。马克思将人的本质定义为劳动,哈哈,让共产主义国家的肉食者情何以堪。 8,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马克思的著作绝对有益,很有必要去读,但返回康德,从康德去理解后辈,我相信是正确之路。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读后感(五):笔记
基于“把学到的东西讲出来并讲清楚是学习的最好方法”这个出发点和动机,我决定自己重述一下西方哲学史,当然,西方哲学史也就是西方哲学——这是黑格尔的说法。何以如此呢,因为,哲学史应该是所有“史”里前后继承关系最明显的一门历史学问了,后来的哲学家的讨论肯定是建立在前人所讨论的问题之上的,这就与那种通过用因果联系将历史材料组织起来的诸如文学史、艺术史等大不相同(虽然这些“史”也包含着一定的整体和脉络)。
何以要学习哲学呢?
引用邓晓芒、赵林老师在《西方哲学史》绪论中的话:「青年人常常缺乏耐心,急于做出自己的判断,且偏爱做否定性的判断,以为否定判断最易于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其实一个总是习惯于说‘不’的人恰好暴露出思想的空疏,她的分辨力只相当于一个三岁儿童对小白兔和大灰狼的分辨力。」
所以,关键不是“是”或“否”,而是我们如何论证了自己的“是”或“否”。因此,学习哲学史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不是去记哪个哲学家的观点和术语,而是去看他具体的论证过程。好的论证就如同解开同一道数学题的高级方法,只有聪明的头脑能做到。而有些命题的论证在逻辑上过于复杂,需要耗费哲学家数十年的心血才能为自己的结论进行严密的“理论搭桥”。找出前人严密的哲学体系中的逻辑漏洞自然也不简单,而这正是一代代后来者的工作。
我看过赵敦华老师的西哲史,打了个底子,现在要用邓、林的教材从细节入手复习一遍,所以就每复习一个部分就用自己的话串一遍吧。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学得踏实。这本教材修订版豆瓣评分9.1,比赵老师的还高,是最好的入门教材。
在学习西哲史时,第一个问题是,哲学是什么?上面我已经用自己的话回答过了。第二个问题是,古希腊/西方何以产生完整的思辨哲学/形而上学?这个问题每本及格的教材应该都会写。一般原因如下:
1.地理因素导致商品经济发达,进而产生工商业民主的城邦制度;
2.分离主义&自由主义的城邦制度vs幅员辽阔的专制帝国(埃及、波斯等)形成鲜明对照;
3.狭小的城邦必须遵循法律规范——城邦正是通过一般性的立法而获得其本质的规定性;
4.这就史希腊人养成了把抽象原则看作比感性生活更具本质性的思维习惯;
5.黑格尔认为,这就把一些规定性加诸那些不可度量的东西上(比如时间空间存在虚无之类的)。
以上逻辑简言之,法治源于抽象思维。
这完全不能说服我为啥中国没那么完整思辨哲学,因为中国也有法家。那么问题就变为:为何法家无法统治中国?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不知道,相关研究也没系统了解过,可能是比较哲学的问题。一定不只是因为地理因素。从结果推原因是因果观心理在作祟。只好存而不论……
接下来论述一下今天看的希腊早期哲学,因为开小差只看了这么多……本来应该总结完希腊哲学一起说的……幸好希腊哲学分早中晚三段,先说第一段也无妨。
早期希腊哲学
自然哲学创立~形而上学发萌
有如下四个学派:
一、米利都学派(爱奥尼亚地区)
1.泰勒斯-水本原说
2.阿那克西曼德-无定形者
3.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说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大希腊即南意大利地区)
毕达哥拉斯-数本原说
三、爱非斯学派(爱奥尼亚地区)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逻各斯&辩证法奠基人
四、爱利亚学派(大希腊即南意大利地区)
1.克塞诺芬尼-神是“一”
2.巴门尼德-存在vs非存在
3.芝诺-否定运动&多
4.麦里梭
当然记这些没啥大用……关键是人家是怎么论证的,从他们的论证中为西方形而上学做了哪些逻辑或概念上的奠基工作,而不是记谁谁谁说了什么……——这就是我们接受的文科教育甚至理科教育,真的让人无语……但我犹记得研一时在网上听一个985的西哲课居然这么讲课,听得我一脸懵逼,心想:不至于吧,哲学就是个这……
不过,我应该也不会去复述每个哲学家的论证过程……而是总结一些问题……(于是我真的只是为了自己巩固知识也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让局外人了解的作用……最好的选择只能是自己看一本按时间顺序编写的高质量教材……)
总论就不说了,也不按时间顺序,我打算论述一下我概括出的几个问题……这才能见出其中的连续和继承关系。
一、本原说
词源上,“本原”一词由阿那克西曼德首先使用,但第一个表达哲学上的“本原”观点的人是他的老师兼朋友——泰勒斯。泰勒斯表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万物都是从水中产生,而后又复归于水。他因此被誉为“哲学之父”,何以如此呢?因为,虽然这一看法十分朴素粗糙,但它却是突破传统的神话宇宙论,试图用非神话的、用某种自然物质本身的性质来说明万物本原的第一个尝试。
而阿那克西曼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本原”一次,并赋予其抽象的和形而上学的意味。
他提出世界的本原是“无定形”(也叫无限、多,与一相对)的,这一观点基于对其师泰勒斯的反驳。泰勒斯的“水本原说”,原因之一是,水之所以是万物的本原,在于他观察到水是无定形的。但阿那克西曼德认为,自然界无定形的东西除了水还有很多,比如火土气之类的,因此不能说世界的本原就是水——世界的本原应是某种超越具体事物的无定形者。这就是为什么说他赋予“本原”一些抽象和形而上学意味。同时,这是一种否定的表述。
由此,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分为两个对立观点:
世界的本原是一(无限)or世界的本原是多(有限)
接下来德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则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表述,也就是,是一不是多,(啊懒得展开了……果然说人话的初衷是达不到的得按照考研题的标准来……)至此,本原依旧不具备独立的精神性含义,仍然是一种物质性的实体——实体与精神未分,这是早期希腊人的思维特点。
总体上来说,米利都学派持世界本原“无定形”说。
到了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数具备了抽象原则的含义但仍未完全脱离实体,而是用来构成实体的。直到毕达哥拉斯定理,数与形分离,且数比形更本质。不可公约数危机加强了数形分离观,其影响有二,且方向刚好相反:
一方面,使纯粹的数学演绎成为可能——纯数学诞生;
另一方面,培养了形而上学倾向,即把抽象结论当作真实存在之物,并认为抽象高于具体。
所以,毕达哥拉斯是“有定形”论者,通过数的确定性建立了“有定形”的最高原则,影响有二:
一方面对西方科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直到发现出近代定量化的精密自然科学;
另一方面,奥尔夫斯教的灵魂不死、轮回转世——强调灵肉分离——唯灵主义雏形——苏格拉底柏拉图新柏拉图——基督教神学。
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其火本原说实现了有定形&无定形的统一。这一统一通过“逻各斯”实现——他发明了这个哲学术语,所谓“一定的分寸”。
爱利亚学派则强调上述矛盾范畴的绝对对立,极力用一来否定多,用静止来否定运动,用本质来否定现象。
克塞诺芬尼彻底否定了多神教的神人同形同性说,提出不变不动、独一无二的神只能是“一”。并且创造了归谬法这种逻辑论证方法来论证这一命题。
巴门尼德将“神”表述为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存在(on)。与之相别的变不不居的则是非存在。他认为哲学的首要任务是区别存在与非存在,为此他提出了真理vs意见之分。简言之,真理是本质知识,抽象;意见是现象知识,具体——这自然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石。但他的宇宙论和他的存在对缺失对立的,这暴露了他思想中的矛盾,说明他的存在概念尚未彻底脱离形体上升到概念的纯粹思辨。
芝诺创获,主要是运用其师克塞诺芬尼开创的归谬法,系统论证了其师的观点,这一论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运动的否定,一是对多的否定。(芝诺悖论)
麦里梭(老想打麦丽素……)同样论证了老师的存在论,同时对巴门尼德的某些观点进行了修改,例如把“存在”的空间特性由有限改为无限,因为只有无定形的东西才能是永恒的,不受他物控制的。——至此,“存在”在时间上是有定形的,在空间上则是无定形的。同时,他也不把运动和感性事物当作非存在,只是当作不真实的存在。他认为只有“虚空”才是不存在的,这表明了某种向结构自然观转变的倾向。
二、唯理论
三、逻辑学
唯理论和逻辑学等的发展脉络打算放在整个希腊哲学里捋……
以上依然没有展示逻辑演绎过程……因为更关注一些别的问题,并以达到自己懂而不是别人懂为目的。
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时间:伯里克利当政~亚历山大去世(469BC~323BC)
一、智者派
1、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用主观判断的多样性来否定爱利亚学派通过逻辑论证而建立起来的“一”。
希腊语法的奠基人。
主观辩证法:理论的相对性,把客观世界的对立引入到思想中,使之尖锐化而成为矛盾。
相对主义:承认一切主观感受都是真的——一切皆真。
政治哲学:相对主义极大地宣扬了个人立场的至上地位,从而在政治和道德观上突破了神创论,不承认既定的社会秩序“天然合理”,而认为这些秩序只是一些个人“约定俗成”的结果,他由此成为西方社会契约论的先驱者。
2、高尔吉亚
严格遵循爱利亚学派的逻辑论证方法,侧重于从理论上证伪爱利亚学派的命题。
怀疑主义:力图证明一切客观对象都是假的——一切皆假。
二、原子论
1、恩培多克勒
本原论:四根说
认识论:流射说
动力因:爱与恨(友好vs争吵)
2、阿纳克萨戈拉
本原论:种子说
动力因:心灵(nous)—漩涡运动
目的论
3、留基波
4、德谟克利特
本原论:原子论
动力因:原子的自身属性,否定“心灵”。
认识论:影像说,唯物主义的反应论的首次明确表达。
机械决定论:仍然悬置了运动的最终来源问题。
唯理主义倾向:暧昧的认识vs真理性的认识,具有精确程度上的差异。
感觉vs理性:私生的vs嫡生的
三、苏格拉底
代表作:《申辩篇》《克力同篇》《斐多篇》《普罗泰戈拉篇》
伦理学转向:唯智主义
神学目的论:关于上帝存在的设计论证明的最初雏形。
唯灵主义
道德哲学创始人:美德即知识(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
逻辑学:归纳论证与普遍定义
小苏格拉底学派
1、麦加拉派:欧几里得&欧布里得
把苏格拉底的伦理学原则与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和“一”结合起来,把苏格拉底的主观精神意义的“善”扩展为宇宙的普遍原则。
2、犬儒学派:第欧根尼
以自然本性来对抗认为矫饰
3、昔勒尼派:亚里斯提卜
把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与苏格拉底的伦理学结合起来,认为每个人在美德和情感问题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标准;
感觉论:从感觉论的方面发展了“善”,主张善就是快乐,个人的快感就是美德和情感问题的标准。
四、柏拉图(427BC~347BC)
理念论:从苏格拉底的“定义”发展而来,个别与普遍之间二元分离。
理念:存在
可感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
原始物质:非存在
“善”:提高到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高度,动力因。
神正论
回忆说:第一个系统阐发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论思想。
洞喻
线喻
知识等级:
辩证法:他发现纯粹哲学范畴有一种特点,就是超出自身而向它的对立范畴转化的内在必然性——积极辩证法(由对立面的冲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概念以解决这种冲突)。
通种论:解决矛盾的途径。
政治哲学:理想国
理性、意志、欲望
统治者|保卫者|劳动者
五、亚里士多德(384BC~322BC)-逍遥学派
四点理由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
哲学:理论科学、实践科学、艺术
理论科学:第一哲学、自然科学、逻辑学
实践科学:伦理学、政治学
存在论:存在是什么?
偶性vs范畴
实体:最根本的范畴
实体是什么?——实体学说
实体: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
实体的四个特点:实体是具体个别的而不是抽象普遍的。
相信语言的逻各斯与存在的事物有着相同的结构,因而他的本体论与逻辑学一开始就有一种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二实体:种&属
实体的原因是什么?——四因说
实体是如何生成的?——潜能与现实
认识论:经验论&唯理论的调和,有死灵魂&不死灵魂,
逻辑学:范畴表、谓词表、三大规律
伦理学:
知德:知识美德
行德:道德美德——
激情、官能、性格
只有性格状况才存在美德和恶行的问题——中庸学说——政治学说
美学和文艺理论:模仿论、戏剧
归谬法:通过揭露反命题的荒谬性来证明命题本身的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