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5-04 15:45: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0

《苏格拉底的审判》是一本由[美]I.F.斯东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苏格拉底的审判》精选点评:●斯东没有弄清楚苏格拉底本人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之间的区别,很多时候把臆想说成事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摘抄

  《苏格拉底的审判》是一本由[美] I.F.斯东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格拉底的审判》精选点评:

  ●斯东没有弄清楚苏格拉底本人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之间的区别,很多时候把臆想说成事实。但他收集的史料,还是很有借鉴意义。比如三次地震与苏格拉底审判之间的关系。

  ●写得很清晰,但是这种考据倾向的书不太喜欢,在斯东看来苏格拉底似乎是找死,但是想我这种受施派影响比较大的,怎么能容忍这类书呢(掀桌(╯‵□′)╯︵┻━┻)

  ●算是很好读了。。但是另一本注疏里指这本为“学术上并不成功”的通识读物。。。。。

  ●古怪老头和雅典的根本性冲突。 斯通的民主观念色彩在本书中很明亮。

  ●原来苏格拉底是这样的人:只会耍嘴皮子诡辩刁难人,不关心国计民生,没有同情心。(与孔圣人怎么比?)

  ●基本是我读《理想国》时的困惑。斯东的分析非常引人入胜,是个写故事的好手,当然大概还需警惕斯东那种以我家民主为基准的出发点。

  ●立场上站到了波普尔一队,并且把苏格拉底赴死去神圣性了。似乎因为记者出身对普通大众的同情和民主的痴情,对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政治观颇为不满,然而我感觉没没有击痛要害。

  ●其实写得挺精彩的,但掩卷时才恍然大悟,这是本历史书。

  ●读过施特劳斯后读此书,此书浅薄得一塌糊涂。

  ●斯东说不信神是不信城邦神,并说起诉阿那克萨戈拉不信神也是子虚乌有的事。另外还提到《伊利亚特》对发言的普通士兵的丑化。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一):研究倾向性都很强

  作者的所有研究倾向性都很强,他自始提出的问题其实出于他并未理解希腊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虽然他搜集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但是因为这个关键的缺陷,全书并未得到令人信服的论点,并且把大量篇幅花在为雅典“民主”的辩护上。而没有真正弄清楚雅典的国家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形成的?苏格拉底所处时代的雅典对内对外的政治现实是什么?苏格拉底开始希腊哲学的思想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二):苏格拉底为何求死

  1.如果允许,要对希腊史有所了解,对柏拉图、色诺芬写苏格拉底之死的内容要熟读,再来看本书,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2.苏格拉底之死可能是哲学史学习或阅读上第一个震撼人心的情节,很多哲学小白也是从这里产生了哲学的兴趣或是自命不凡。放眼千年,这杯鸩酒也是值得,无论是哲学抑或是民主的启蒙。

  3.回过头来再看斯东的著作,可能会让苏格拉底之死不那么有悲壮的色彩。另外,言论自由的切入点也是值得深思,至少我准备开始读了宪法学中关于言论自由的内容了。

  “哲学和口才的研究在一个以民为主的国家是鱼水交融的,因为这样一个国家鼓励探索自由,只服从于说服的力量”。希望斯东的分析能够说服你。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三):足音更胜万钧雷霆

  一心求死的苏格拉底终于得以杀身成仁。

  由此,我才开始对苏格拉底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他虽然反民主,但是他的死却成了民主思想的深植于欧陆的起源。正是通过他的奋身一死,人类反思民主和自由真谛的高度从此得以提升。他和中国的孔子,同时在公元前四世纪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提出了最深刻的洞见。他们离去的身影都如此寂寥和悲壮,但其足音更胜万钧雷霆。

  其它的话:

  1) 这本书更精彩的部分在于作者为苏格拉底写了一篇辩护词(苏格拉底本应这样说),真是有点荡气回肠的感觉,看起来很过瘾;

  2) 董乐山先生的翻译令人叹服,通篇绝无生硬牵强之感,绝对是大家风范;

  3) 作者斯通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在学术性、可读性上拿捏得非常到位,个人认为强过《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可帮我们澄清一些对苏格拉底似是而非的认识。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四):太阳的温柔不可靠近

  首先作者是个独立新闻人,有很强的自由新闻精神,自己以几千美元独自开办报纸连续十几年,影响不小在美国。退休后又拾起希腊文为,研读文献。 ――苏格拉底的哲学有你你喜欢的,但是也有你一定不能接受的可以说不理解的,苏同时代的人也是苏的朋友曾经写过一出讽刺老苏的喜剧名字叫做《云》,讽刺老苏的思想漂浮在天空,像是云朵。后世的我们了解苏格拉底,主要靠老苏的学生(柏拉图与色诺芬)以及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还有一些同时代的喜剧剧本。同一个在流传的形象却不一样,而这本书就是在所有的资料中寻找共同点,来一次重构历史中相对真实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被审判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与雅典民主的政治分歧。而柏拉图继承了老师的政治理念,我看了书中描述苏的政治理念脑子第一想到的就是蚂蚁,蚂蚁主义,“那个知道的人”苏常常宣讲要让“那个知道的人”来领导城市公民,由他来发布命令,公民需要服从。(有点向往独裁者的倾向)

  苏格拉底一辈子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广场以及可以讲话的地方,聊天。仅仅靠父亲留下来的微薄资产度日,苏格拉底似乎有些看不起穷人及手工艺者,在雅典手工艺者大多属于中产阶级,这在我们看来感觉十分惊奇,苏自己就是中产穷人,同时代的喜剧常常讽刺苏是穷人。在最后苏已经七十岁了,审判的时候有三个控诉苏的人,其中之一就是一个皮革匠(手工艺者)。

  苏格拉底本可以轻易争得无罪开释,只要他愿意。500人的陪审团,在第一次投票判决苏有没有罪的表决中,只有280票主张有罪,而根据雅典法律,只要票数不相上下,苏就可以无罪开释,也就是说苏格拉底只需要稍微争取30票。可是苏却故意激怒陪审团,导致第二次在判决死刑的时候,360比140。造成这个的原因,还是和苏格拉底的政治主张有关系,苏格拉底如果被无罪开释,这既会是苏格拉底的胜利也会证明民主的胜利,这是苏不愿意看到的。苏选择自杀喝毒酒,将会大大扇了雅典民主的耳光,一个只是因为说些话的哲学家竟然被宣传言论自由的雅典判处了死刑,这一件事已经变成了雅典民主的黑点。

  苏格拉底学生在审判前雅典民主被三次推翻,创立了独裁专治,虽然只运行了几个月,可是确对雅典公民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也可能就是导致苏格拉底七十岁以后被控告的一个主要原因,雅典有些担心了。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五):肥肠反智

  左翼记者I.F.Stone的<The Trial of Socrates>的大体观点是苏格拉底活该死于挑战开放的雅典社会,这与二十世纪中期与后现代主义一同产生的反现代性的保守主义(例如施特劳斯)倒是显得有些殊途同归.如果说苏格拉底死于"挑战自由民主的雅典城邦"或不信城邦的神或违背所谓城邦与哲人的关系,那起诉他的两人一人曾涉嫌在僭主时期参与非法逮捕Leon,一人则在同年为另一个被起诉不敬神的Andocides辩护,毫无伦理动机可言,事实上民主政体恢复后的大赦令禁止对在旧民主政体时期的任何事情进行追究,这也是为何对话录里起诉者一直指责苏格拉底不敬神却一直在回避具体案例的原因,当然连成文法都没有靠公众陪审团多数投票定罪的法庭本身就是社会规约的体现,当然什么样的社会能让人把自己的嫉妒愤怒盲目肆意发挥在本该以严肃理性对待的政治领域呢,自己想咯,反正肥肠开放.

  至于信什么神的问题,申辩篇里苏格拉底充满殉道者一样的语气则与(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徳这一系的)奥尔弗斯教有关(这是二十世纪初期那一批英国古典学者的共同观点,而中文版译者则大多忽略或故意回避了这一问题),在对宇宙的哲思中完成对灵魂的涤罪和对肉体的解脱而接近至善至理的神,这一点不仅影响了苏格拉底还影响了柏拉图.事实上如果你是真正的目的论者,那么你应该像苏个拉底一样在对真理与道德的反思中得到并实践伦理,以求在此世或彼岸世界接近至善,而不是毫无反思的接受社会规约或千百年前的经书并认为不吃马肉,猪肉或豆子是死后上天堂的条件之一.

  如果说苏格拉底引导他人反思社会规约是缺乏德性,那在伯里克利死后借煽动底层群众得势并公开宣扬弱肉强食的Cleon就是有德性咯?苏格拉底确实死于反对社会规约,被以政治迫害的手段假借维护道德之名利用愚众起诉并定罪,如果这样的公民叫有德性,那伯罗奔尼撒战争本身,以及被打到城门口建立三十僭主也算求仁得仁咯.古典社会没有公私领域分界,人人活在社会规约之中,试图论证这样一个社会非常开放自由实在荒谬.古希腊确实是文明之光而且是文明中心,但这体现在它出了苏格拉底(以及伯里克利等人)上,而不是弄死苏格拉底上.

  施派尚且可以看作是对在其所产生的年代,现代性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的一条严肃回应进路,但至于Stone,事实上Stone本人在这本书中的解读方式也完全缺乏基本的学术水准,例如解读柏拉图对话录仅仅取表面意思,推论武断,因此只得利用他自己在二十世纪中期那一波左翼浪潮中的影响力将本书推向大众流行领域,而不是学术领域.而Stone本人大概也只有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哲学系,至中途退学前的这一段时间,与真正的哲学有过短暂的一面之缘吧.

本文标题: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9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电影批评》读后感精选《The Nightingale》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