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州小道》是一本由[日]松尾芭蕉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奥州小道》读后感(一):【推迷会鉴书团】春日寻秘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幸甚撰新文春日寻秘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幸甚撰新文
《奥州小道》是一本由[日] 松尾芭蕉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州小道》读后感(一):【推迷会鉴书团】春日寻秘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幸甚撰新文
春日寻秘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幸甚撰新文
以上这些仅仅只是我对于俳句的拙劣的模仿,并没有按照严格的俳句要求的规格而作,毕竟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俳句以及松尾芭蕉的了解也止于《搞笑漫画日和》里面的情节,更何况动画里面的情节完全是对松尾芭蕉的恶搞。
所以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松尾芭蕉其人也是充满了好奇,好奇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日本文坛的地位如何,他所著的这本书又会是什么模样?这一系列的疑问涌上心头,直至我翻开来第一页。
原来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类似日记的游行文,记录着松尾芭蕉在一些地方游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夹杂以松尾芭蕉所写的俳句和诗词,原想着毕竟是由日文翻译过来的,可能在文化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异,但在阅读时却发现了不少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子,例如此处“阴历二十有余,月色朦胧,山麓昏暗,马上垂鞭,行数里未闻鸡鸣。如杜牧《早行》之残梦。竟至小夜中山,突忽惊异。马背蒙眬眠,惊醒晓梦残。淡月衔远山,家家起茶烟。”
而当看到第二篇的《鹿岛记行》,其中“同行者二人,一为流浪武士,一为云水之僧。”这个流浪武士就是《搞笑漫画日和》中那个不苟言笑的曾良君——河合曾良了。而后三人游行鹿岛,也便不乏有古代文人雅士们的饮酒作诗的活动,在文中也记录了众人及和尚的俳句接龙会。
书的后半部分则是俳文的收录了,俳文不完全等同于俳句,俳文算是松尾芭蕉的独创的文体名称,也称之为“俳谐的文章”、“小俳谐之文”,即具有俳谐情趣的文章,简洁洒脱,讲究含蓄,多配有俳句。
俳文部分中有一篇《我识其句(乞食翁)》颇有趣,其中开篇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海万里船”。此处一览便知是改动了杜甫《绝句》的诗句,而此后便是松尾芭蕉对这句改动的解释,“余识其句,不见其心。推量其岑寂,不知其深邃。余胜于老杜之物,唯独多病。以悠闲朴素之心隐居于茅舍之芭蕉叶下,自称‘乞食翁’。”
其实俳句也是由中国的绝句流传到日本后改动而来的,因此也可以推测到古时中国的文化鼎盛,乃至日本等邻国都深受影响,而松尾芭蕉之所以成为日本有名的俳句诗人,也与他自身熟读中国诗句,了解中国的文化典故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这部《奥州小道》则正是可以一窥松尾芭蕉其人的好书。
《奥州小道》读后感(二):【推谜会鉴书团】闲寄美学的风雅之道——读《奥州小道》
俳句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诗歌形式,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诗歌形式之一,自奈良天皇时期发展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并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松尾芭蕉的俳句将古典技巧和自由奔放巧妙融合,开创了俳谐的黄金时代,被人尊称为“俳圣”。他收过不少弟子,其中有个弟子给他送了芭蕉,让他种植在居住的地方,所以,他后来以芭蕉作为俳号,世人也喜欢称他为芭蕉翁。
松尾芭蕉可以说是俳句的集大成者,在他之前的俳谐,多是应答、游戏之作,缺少文学价值,也难登大雅之堂,松尾芭蕉对俳谐进行了革新,让俳谐能够表达内心,体现审美情趣,更是提出了“风雅之道”的闲寂俳谐理论,大大提高了俳谐的文学性,让俳谐登上大雅之堂,被更多人推崇。
《奥州小道》是日本作家松尾芭蕉创作的散文集。本书记述松尾芭蕉与弟子河合曾良于元禄2年(1689年)从《奥州小道》是日本作家松尾芭蕉创作的散文集。本书记述松尾芭蕉与弟子河合曾良于元禄2年(1689年)从江户江户(东京)出发,游历东北、北陆至大垣((东京)出发,游历东北、北陆至大垣(岐阜县岐阜县)为止的见闻。)为止的见闻。芭蕉在奥州小道中着重描写了以“寂”为核心的思想,并讨论了人对自然的归属感。他在开篇就写道“积日羁旅,漂泊为家”,表达出了他对身世的感慨和对旅次的执著。奥州小道是一次精神之旅,仿佛佛门弟子的云游,将尘世抛诸身外,随风漂泊。
本次现代出版社的新版《奥州小道》,书籍装帧优美,选用多幅浮世绘做插图,除纸张手感偏硬以外,整体设计不错,闲暇时翻阅一下让芭蕉翁带领感受闲寄美学之路上的纤细、玄幽、细腻,品味日本古典文学的极致之美,疫情期间不失为一次探寻心灵之旅。
《奥州小道》读后感(三):日本俳圣松尾芭蕉震撼全世界的古典散文
日本的文字起源于中国,早期的日本文字的书写全是汉字,后来才有了平假名、片假名一说。日本人学习中国的汉字,学习中国古典文化,通过他们写出的文章可以看出,真是下了绝佳的功夫,特别是这本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散文集《奥州小道》更是响彻全世界,与《源氏物语》齐名的日本古典文学瑰宝。
这本书写成于三百年前,被一版再版,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直到现在依然畅销。特别是在中国,更是受到了读者的喜爱。这本书的原文我虽没有亲眼见到是什么样,但是日本古典文学的文章我却是看到过类似的,和中国的文言文一样,只是日本式的文言文,我学过一点日语,略懂一二,至于日本式的文言文什么样,只能自己体会了,翻译成中文后,就成了和中文的文言文别无二致了。
所谓的俳文,其实我感觉就是日本学习中国文言文后经过再加工形成独特的特点的日本古典散文,是松尾芭蕉发明的名称,又叫俳谐的文章或者小俳谐之文,行文简洁洒脱,内容含蓄,大多包含有俳句。什么是俳句呢?我的理解就是日本的古典短诗,讲究一定的格式和韵律, 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的短诗。市面上有专门的介绍俳句的书,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上面有日本原文的俳句,有中文的翻译和解析。
作为俳文的发明者,松尾芭蕉的著作在日本犹如中国的论语在中国的影响一样,没有人不知道松尾芭蕉的。日本的俳人相当于中国的诗人或词人一样,俳文是他们创作的一种诗歌性散文。本书分文纪行文、日记、俳文,共含有作者的五篇纪行文,一篇日记、五十一篇俳文。其实,严格意义上,不管是纪行文还是日记都是俳文的一种,要非说有什么区别,我觉得纪行文和日记部分句子偏长,徘文句子偏短,纪行文和日记有些地方使用“某某道”之类的说法,有点像古典小说中的说辞的感觉,俳文里鲜有这样的说法。
松尾芭蕉这个人很喜欢旅行,流传于世的就是那五篇纪行文。记录这位俳文的旅行记录,虽说是在旅行,但是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旅行,更是一种修行,探求人与自然的真谛,在于悟道,追求俳谐的风雅志趣。没有他的旅行,没有他的纪行文,就无法形成他的俳谐的感觉,也就没有后面一系列的独特的精彩俳文。
松尾芭蕉的思想来源我们古代的文人,但是总体上更像老庄,精心养气,讲究无为的思想,不为世俗所困,行文洒脱,犹如行云流水,意趣盎然。不但影响了日本的徘人和读者,也影响了我们的一些文人大家。我觉得他的俳文不次于欧阳修、苏东坡等我们的散文大家,值得反复研读、收藏。
《奥州小道》读后感(四):译后记/郑民钦
记得是2000年,一次去叶渭渠先生家的时候,他说受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委托,正在主编一套《东瀛美文之旅》的丛书,谈了初步设想,其中要有俳句,并要我负责这部分。他了解我的情况,知道我是最早与俳人接触的几个人之一,日本俳人协会会长大野林火第一次访华(1978年),我就参加接待,之后又接连翻译出版了《日本和歌俳句赏析》《怎样欣赏俳句》《现代俳句·汉俳作品选》(上下集)《日本现代短歌》《汉俳首选集》,以及专著《日本俳句史》等,所以他要我考虑一下具体如何遴选作品。我考虑江户俳谐三大家的作品多少有所介绍,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松尾芭蕉的纪行文和俳文尚未全面介绍,于是想把芭蕉的这两部分文章全部收进去,编成一本。这个设想经和叶先生商量后,他当即表示完全赞成,书名定为《奥州小道》。译完后,于2002年出版。
俳文,是芭蕉发明的名称,也称为“俳谐的文章”“小俳谐之文”,即具有俳谐情趣的文章,简洁洒脱,讲究含蓄,多配有俳句。这是江户时代的俳人创作的一种诗歌性散文,其中诗歌的要素自然是俳谐,散文的要素主要指当时俳人意识的文学性和传统性的雅文。文字特色采取汉语与和语、雅语与俗语并用,文脉类似连句的省略和飞跃性,强调含蓄和余韵,流溢着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作者的意识力图超越世俗而表现风流飘逸的情绪。芭蕉的俳文充满静气。他的思想受我国古人的影响很大,但本质上还是倾倒于老庄,静心养气,气近于禅的感觉。当然,写俳文的不只是芭蕉,蕉门弟子以及与谢芜村、小林一茶等都创作这个文体。
芭蕉喜欢旅行,一生留下五篇纪行文。纪行文是这位行吟诗人的真实记录,清贫朴质的旅行,其目的主要不在于游山逛水,而是一种修行,探求人与自然的真谛,在于悟道——追求俳谐的风雅之诚。
他创作的纪行文从本质上也可以说是俳文。我们阅读本书收入的纪行文和俳文,一方面无疑可以欣赏芭蕉俳谐的艺术性,享受文学的韵味;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芭蕉的俳论的本质,俳论与漂泊旅途上的思索产生什么样的关系,将旅次的诗歌与俳论结合起来也许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芭蕉的艺术。大多数读者对芭蕉俳论的了解不是很多,通过纪行文可以对他的艺术观、俳谐观、人生观进行思考。
《奥州小道》是芭蕉最完整最优秀的纪行文,其中的俳谐绝大部分是他的代表作,被视为日本纪行文的白眉,标志着蕉风臻于圆熟。他的三大纪行文《野曝纪行》《笈之小文》《奥州小道》在日本文学史上睥睨群峰,其中的俳谐穷极风雅之道。
例如《笈之小文》开篇就列举西行、宗祗、雪舟、利休的名字,表示俳谐要吸收和歌、连歌、绘画、茶道等艺术的营养,“顺随造化,回归造化”,开风雅之道,道通为一。造化即大自然,万物即是造化的本质,在诗人眼里,即内心之诚、生命之诚。随着旅次上的深入思考,芭蕉将俳谐艺术与古人的文学精神直接融合一起,提出“闲寂(さび)”、“余情(しをり)”的理念,使得俳谐走进文学的殿堂。
“闲寂”即在中世的幽玄上增加枯寂的情调。当然不是题材表面的情调,而是作者捕捉对象时的心灵观照。“余情”在于俳谐的余韵,自然而生,不可强求。幽玄之理念与空寂之美学的接合使文学艺术带有强烈的象征性和神秘性。禅宗的“悟”在文学中往往表现为“神韵”,产生幽玄空寂的艺术效果。西行在物象中幻化闲寂之心境的风格对芭蕉影响甚大。
通俗地说,风雅之诚就是“高悟归俗”。“悟”乃心之悟,“心”乃俳谐之心。“俗”乃日常之生活、自然,这是俳谐立足的时间、场所,“俗”即俳谐的出发点。心存高远,回归自然,追求风雅。
再如《奥州小道》旅行之后,芭蕉开始提出“不易”“流行”的理论,以二者归一的方式发展他的艺术观。这部作品,芭蕉花费了四年的岁月,是他俳论成熟期的最大成果,“不易”“流行”在艺术上的体现就是“轻妙(軽み)”的风格,而“轻妙”正是风雅之诚的最高境界。如果没有奥州小道之旅,也就没有“轻妙”,芭蕉也就不会成为“俳圣”。
“不易流行”源自庄子。芭蕉将“不易”和“流行”这两个相反的概念结合在一起,是为了创造新的俳谐美,保持与和歌原本的一体性的“姿”(风体)。一般认为,所谓“不易”,就是超越时代之固有不变性;所谓“流行”,就是因时而变。芭蕉把天地变化不断创造的美称为天地固有的俳谐,把天地变化不断创造的心称为天地流行的俳谐。他说:“万代有不易,一时有变化。究于二者,其本一也。其风雅之诚也。”二者的相融从静态(不易)和动态(流行)两方面把握俳谐的本质,产生新的生命,求新求变的流行性格意味着不易的永恒性,二者归一,即芭蕉所说的“风雅之诚”。风雅之诚是根本,闲寂是境界,不易、流行是核心。
所谓“轻妙”,表现手法排除任何技巧修饰,观察对象更加从容淡然,用平淡如话的语言表现生活的日常性,力求平易脱俗,更加自由适性,这是他“应悟高迈之心而归俗”所追求的俳谐理想境界。
芭蕉的俳文可谓诗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通过诗文共赏,希望读者获得更多更深的感受。
此次承蒙现代出版社的朱文婷女士的诚挚相邀,予以再版,谨致以衷心的感谢。我的几本日本传统诗歌的书都由她担任编辑,出于对诗歌的热爱,听说她最近创建一个“有诗”的出版品牌,意在介绍外国的优秀诗歌。在诗歌市场不太景气的现今,能有这样的热忱和自信,实属难能可贵。热切祝愿这个品牌越做越大,越做越好,提供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以飨读者。
2019年12月14日
《奥州小道》读后感(五):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奥州小道》我记得大概是一年前吧,阅读过一套关于日本俳句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诗集,对于这种日本的诗歌有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就想找了同类型的书籍来看,而说到日本俳句,就不能不提到的俳圣――松尾芭蕉。
大概是被书封面的颜值吸引,入手之后又很快被书中描绘的景象给诱惑,陷入了关于过去的美好之中,令人心驰神往起来,而这本书就是――《奥州小道》。
《奥州小道》本书收录芭蕉的纪行散文和精美俳句,共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纪行•日记”,后一部分是“俳文”。
“纪行•日记”包括松尾芭蕉著名的《奥州小道》及《野曝纪行》、《鹿岛纪行》、《笈之小文》、《更科纪行》、《嵯峨日记》六篇著作,“俳文”约占全书一半,共一百一十八篇。
从日记中我们能看到松尾芭蕉对于亲人的思念,对于离别的感伤,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叹,也带我们领略了日本的名山大川,作者芭蕉一生数次出行,凡有美景名胜处,无不留下他的影子和诗句,可以说他就像是一位导游,把如画江山,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在了我们眼前,一派美不胜收的景象。
而送简短的俳句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松尾芭蕉的思想、情感、经历、观感,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同时我是一个特别没有耐心的人,关于看书其实也是,喜欢随手翻阅,并不喜欢一本书一定要从头翻到尾,而这本书就是那样你不论从哪一页翻开,都能带来惊艳的奇书。
《奥州小道》比如随手翻到的26页,就给我带来了惊喜:
同是此月光, 却因白云幻苍狗, 斯须变无常。而这句诗歌,在我国也有出处,唐朝的杜甫《可叹诗》中有:“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
从对比中,我们能感受到,诗歌是无国界的,美好也是,对于人世中的感受,我们是共通的,月亮是同一轮月亮,白云是同一片白云,而同类之间的感受,让我们更能明白自己不是独自一人活在这世界上。
《奥州小道》同时这本书图文并茂,再结合我们脑海中的想象,共同构建一个过去的时光之城,比如这首:
明石夜泊 章鱼在陶罐, 犹自沉醉黄粱梦。 夏夜月满天。一个诗人肯定是对人事的体察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从特别小的事情出发,去抒发自己的感想。
阅读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因为风土人情的不同,陷入迷惑,可是这本书还添加了注释,帮助我们理解,就比如这句“章鱼在陶罐”,不懂的人就会瞎猜,是在煮章鱼烧吗?笑,其实不是这样,这句话是说,在当地会把陶罐在晚上的时候沉入海里抓章鱼,第二天早上再捞上来。
所以我们回过头再读,就是天色将亮未亮时,章鱼被困在陶罐里,而我还沉醉在我的梦境里,而此时月满星空、海天一色的景象,让人沉迷不愿醒来。
而这本书就是一本讲述过去美好之书,阅读能让人保持初心,如果有什么出走半生归来依旧少年的妙法,那么一定是看书了。
人生这一段旅途,你我都是其中匆匆过客,希望能留下点什么,或者从前人的文字里学到些什么,就来读一读这本《奥州小道》吧
End。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