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5-03 09:42: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致青年教师》是一本由吴非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0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致青年教师》精选点评:●教师必定是理想主义者,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爱所有的孩子。那些可爱的面庞和美丽的灵魂让人感动。

《致青年教师》的读后感大全

  《致青年教师》是一本由吴非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0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青年教师》精选点评:

  ●教师必定是理想主义者,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爱所有的孩子。那些可爱的面庞和美丽的灵魂让人感动。

  ●被这本书最后所写的“白旗”感动到:“那旗帜不是蛊惑人心的红色,不是时髦的绿色,也不是空灵的蔚蓝,而是一尘不染的白色。”

  ●启发颇多,极力推荐。

  ●想推荐给别人的书。值得二刷的书

  ●在入职前读完了《致青年教师》,我少了一点焦虑多了一点坚定。书分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六辑。

  ●必须反思我一开始读书的动机,我是抱着运用的目的来读的,读了大半本没有学到有效的手段,于是就失望了。但读着读着忽然很受感动。我想,关于教学,理念是最重要的,方式却应当是自己的,照搬的想法还是太功利了。教书生涯应该是个探索的过程,像王老师说的那样,到了退休的年纪,给自己打个六十分,也是难能可贵了。等真正有几年经验再读,怕会更有感触。

  ●以爱贯穿整个教育就对了……

  ●很敬佩。有这样一位老师可真好。

  ●元旦三天窝在宿舍看完。这类特级教师和教育大家们写得书看多了,会发现他们的共通之处是有大情怀、大格局、大视野。他们真的是把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来看待,他们真的是在给学生熏陶人性的纯美与善良。读此类书,让我时刻警醒自己不是合格的老师,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内心要柔软,同时又有原则。

  ●在陷入焦虑的教学无果,学生反响不好的疑惑中时看到这本书。 读完了,温暖、有力、反思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一):心灵之旅

  做教育这行当,越来越难,活在教育行当下,越来越难!

  在这样艰涩的生存环境中,读到吴非前辈的书,是一种幸运;对于某些问题的见解,鄙人与吴非老师相近,这是一种幸福。

  谁推荐给我的《致青年教师》呢?说来不齿,是一个我非常鄙视的人。作为学校领导,他道貌岸然、满口胡言。不过,作为教师,倒是有可取之处。作为读书人,品味一般。在一次开会中,他提到了这本书,于是,我和它结缘了。

  这本书读来,吴非老师的随笔时而如潺潺流水,润人心田;时而情绪彰显,表明立场;时而切入细节,循循善诱,确实是同行交流的不错之选。尤其是吴非老师的人文情怀,如一盏长明灯,照着我读完这本书,读完感觉很舒服。

  当然,有的地方也不敢苟同。

  最后,还是要大大的赞一个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二):教育是人的行为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作者对于自己的学生有很深的情感,大概是他对于自己事业认知的一个体现,作者有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教育专题的书有一些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如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有一些是如作者一样的一线教师撰写的,饱含着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情感。这两种书没有孰优孰劣,我们需要理性的认知,也需要感性的憧憬。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度被感动,热泪盈眶。作者的语言很平实,对于教育中的怪像的批判、对于理想中的教育的描绘、对于日常教学的一些指导,还有对于青年教师们的期盼,无一不体现出他对理想中的教育的憧憬。

  最难忘书的末尾:

  “不错,我们是教师,可是和所有的人一样,我们在成长中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那些像梦一样的诗,像诗一样的梦永远不再回来了,可是它还留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孩子们就坐在你的面前……

  爱所有的孩子。”

  教师是人,孩子也是人。所以教育过程是人的活动,而不是一种程式,因此对孩子的爱在此显得那么真实而自然。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三):做教育的初心

  这本书与我之前读的《不跪着教书》有相通之处,但是本书更指向青年教师。吴老师像一位智慧的老者,给青年教师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

  刚成为教师,相信不少人是满怀教育理想的,可我们总会在工作的一两年中遇到过太多的不满意,甚至出现了严重地与理想不符的情况,而此时就是一个转折点,身边有人转行了,原因无非是,要么是工资问题,要么是没有成长空间,没有人带着……

  我也有过以上的迷茫,动摇过。很幸运,我没有轻易改变。因为任何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能总是靠他们,我们更应该努力自己培养自己,并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坚守初心。

  《致青年教师》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第一,要做一个大气的教师。这个大气可以大气点来理解。可以是你对自己专业的进德修业,可以是你对同行的尊重和学习,亦可以是你的心中装满了你的学生。作为一个有专业、有气度的教师,相信学生也会在老师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成为大写的人。

  第二,要做一个仁爱的老师。教育重在慢功夫,切记不能着急。有仁爱之心的老师是课堂上善于等待学生把话说完的人,有仁爱之心的老师是尊重学生权利,让学生多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人,有仁爱之心的老师是能够关注学生成长细节,让孩子信任的人……要成为这样的人,自己还需努力。

  第三,要做一个尊重常识的老师。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很多事物已经习以为常,却从未想过为何如此。课下无意识地打开学生的日记就翻看了起来,却没问过学生是否同意。现实生活中我们出现了太多次违背常识的理直气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勉励自己做一个学习常识,发现常识,尊重常识,遵守常识的教师,尽管有时候还需要做一些牺牲,我们需要这样的勇气。

  初为人师,难免纠结于眼前的一地鸡毛。但做教育,一定要有慢功夫,做教师,一定要有大胸怀。相信在前人的引领下,自己能够更加坚定内心的教育理想,从培养人的高度上努力,与学生一同成长。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四):读起来温暖从容

  我觉得这书“还行”,豆瓣上“还行”对应的是三星,后来想想又改成了四星。三星是觉得书中的理念与我所有的基本符合,像是浏览自己的观念。之所以改成四星,是因为看这书的时候,正是自己对教育新一轮的绝望正肆虐的时候。身边缺少可交流的人,看了这书,我觉得还是教育圈里面还是有人是正常的,有人在做真的教育,自己也不是一个人。当然,苦闷还是苦闷,低谷期还是得慢慢捱过去。

  所以说,这本书对我来说更重要是信念的支撑,除此之外,也顺便解答了自己曾经的一些模糊说不清楚的问题。例如这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是不允许生气,大概两三个星期以前,这个目标破灭了。书中就谈到教师并不是要一定压抑自己的情感,对于一些违反共同准则妨害到他人的事情应该表现出愤怒,老师也是个人。还有听课、评课问题。我一直觉得去评价别人的课是危险的事情,书中也是这样的观点,不如抱着欣赏的态度去听一听,何必非得说出个优点缺点。

  摘一些书中的话吧。

  1.基础教育存在很多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简约的教育常识被演绎得繁琐复杂,而教育却试图通过不必要的负担和严厉的规训把千变万化的人心简单地“统一”起来。

  2.比之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更为重要。

  3.让学生看到,老师和自己的母亲、父亲一样,和普通人一样,也有悲伤,甚至会感到绝望无助。

  4.坚持自己的追求,尊重别人的选择,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这是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修养。

  5.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你应该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为什么有些教师心胸狭隘?最主要的,是怯夫懒汉意识作祟。不想吃苦,不肯变革,“混”成为习惯,也就希望大家“静止”,永远处在同一水平上。

  6.顾黄初教授生前曾叹息:语文教师成了要别人读书而自己不读书的人。

  7.不保留学生的检讨书,不鼓励学生告密。我们是教育者,我们没有权利去审判学生。

  8.巴尔蒙特:“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9.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愚蠢的教师用自己的标准在具体入微地管理五十多个聪明的学生。

  10.陈省身:不要考100分。

  11.对于学生的问题,哪些是没有价值的?哪些是“明知故问”的?哪些是通过与同学交流可以解决的?哪些是稍稍认真看一下教科书就可能解决的?哪些是大而不当的?

  12.托马斯•阿奎纳:教学是教师试图借以摆脱学生的一个过程。

  13.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

  14.学校的一切都在影响学生的思维。我们不能让学生习惯体制的形式主义。

  15.如果世上人人都理解你接受你了,也许你已经很庸俗了。

  16.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好多年,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有种树人那样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

  17.学生上课憋不住,向教师提出去洗手间,教师应当同情,不必问原因,更不能讽刺挖苦。

  18.刚进小学一年级时,绝大多数孩子是不会沉默寡言的,可是,后来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差异?

  19.做梦本是青年的事,可是青年们竟然反过来认为我浪漫,这就不免令我有些伤感了。

  20.如果每个人都做“领跑的人”,他们“领”去跑呢?

  21.他们为什么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共同的一点,就是家长、教师对他们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而他们由于能力的限制,长时期精神疲惫,实在跑不动了,于是他们干脆坐下,再也不想站起来了。

  22.师生亲如一家未必有益于教育。

  23.钱理群: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

  24.即使什么都看透了,也不放弃理想。

  25.我们这一代教师,注定是要与苦难共生的,痛苦的事也太多,如果要说最痛苦的,莫过于看见年轻的学生比成年人事故庸俗。

  26.教育者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应当班对民族负责的教育。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育理想,可是教育的大环境很不理想,教育者自身在鄙弃理想。

  27.毕竟面对现实他还能感到困惑和痛苦。如果他随波逐流而怡然自乐,忘记教师所传之道,那他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有什么用?

  28.教育的特征是“慢”,像种庄稼,只不过农业周期一般以年为度,而人的成长和发展,可能更像林木的生长,需要更长久的年代。

  29.如今中国所谓的讽刺艺术,不敢针对专制主义,不敢涉及政治丑闻,甚至不敢批评官场腐败;但是,他们一直肆无忌惮地嘲笑穷人或农民,模仿他们笨拙的举止言谈,嘲笑他们的粗俗无礼,以至于每逢“春晚”,必定有侮辱贫弱者的节目。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五):好老师都有高情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教育方法因人而异,但好的教育必定是有感情的教育。我最近阅读特级教师吴非的著作《致青年教师》,对此深有感触。该书初版于2019年6月,五年中印刷21次,销售15万册,最近再次重版。我明白了这本书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的原因。这是一本有情感温度的书。

  “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确实如此,这本书里都是一些平常人、平常事,但都是一些掏心窝子的话,吴非老师絮絮叨叨的无非是一个话题:教育是人学,好的教育是有感情的教育,所以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培养自己的情商。“情商”这个词没在书里出现。老人教了一辈子的书,不懂或者是不愿意说这些“洋气”的名词,我冒昧以“情商”来概括,只是为了叙述方便。

  1. 原来“你”并不孤独

  “你说,班会上你没能忍住内心的悲伤,你哭了,因为看到学生的冷漠,因为看到一些学生缺乏羞耻感,你感到痛心,感到无能为力。你后悔自己的哭,你一再埋怨自己太软弱,没能在学生面前控制住自己。”

  这是本书开篇《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的第一段。一位青年教师,感情外露而在学生面前落泪,他觉得自己过于软弱了。他苦恼、后悔。我们都有过故作坚强的时刻,情绪的压抑并非好事,终究会在达到临界点的瞬间突然爆发。吴非不仅懂,而且他的仁爱恰如春风细雨,可以抚平青年教师的心潮澎湃。他说,我也在课堂上哭过,老师也是情感正常的人;他说,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他说,不要忍,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他说,相信你的学生,他们的情感仍然可以唤醒……这是长者的智慧,过来人的经验,更是递到手里的一份温暖:我和你,是一样的,我们都想做好,但我们不一定能成为想象中的自己。这不是我们的错。这时候,我们可以哭,把负面的情绪宣泄掉之后,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想,这位青年教师一定能够放下心理包袱,坦然面对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更好地正视学生,师生的心渐渐地会更加贴近。这本书中有很多篇文章,《我们要有什么样的志趣》、《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你为什么不快乐》……都采用了这种接近谈话的方式。吴非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开出一剂剂的良方。“情商”首先就是一种管理情绪的能力。这些文章里的“你”或许在当时是有确指的,但现在“你”具有了普遍性,“你”知道了,原来“你”并不孤独,你担忧的、你焦虑的、你探索的,也是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你”正在担忧、焦虑、探索的。你的淤塞疏通了,你的闷气蒸发了,于是你一天都带着微笑在工作,然后你发现领导并不那么烦,学生也不那么混,很多问题也变得容易解决。

  《致青年教师》让我想起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以诚挚的态度与读者谈心,谈来谈去都是做人的道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凝聚着前辈对后继者的殷殷期盼。朱光潜说,青年人要避免陷入厄运,这厄运是一部悲惨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悬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原书用的就是“发见”,通假吗?)理想与事实的冲突;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很多人的人生都是重复这样的老路,满怀热情地开始工作,然后发现现实不尽如人意,最后渐渐失望、消沉。如果青年人能得到长者的及时指点、提携,这无疑是莫大的幸运啊!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面对的是各色各样的学生,那么这种幸运就不仅是青年教师的,也是学生的幸运啊!

  2.在常识中,成就你的高情商

  情感发自内心,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而情商作为情感品质,包括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它是可以培养的。教育无小事,学生如小苗,通过得当的方法慢慢渗透、滋润。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要成为这样的教师,肯定要通过一个个细节来实现。

  吴非说:“这些年教育界最重要的任务,可能是捍卫常识。”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做《教育的一个特征:慢》。吴非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植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有自己的生长周期。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教育的“慢”特征,有哪个人会不清楚呢?为什么吴非还要重申这样的常识?我认为,吴非是要求青年教师头脑里要具备明确的意识,不能违背教育的初心。教师不可能不要成绩,来自教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家长的看法,也不可能让一个教师不抓学生成绩。吴非给我的印象是很温和的人,但在书中他发了一次火,恰恰是对一名文科班成绩最好的,已推荐给一所名校的学生。吴非说,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这个学生成绩好,但他的某些行为违背了公德,校方就绝不能袒护他。吴非反对的是“唯成绩论”。做老师的,要看成绩,但不能只看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好坏。这一点始终不能模糊。

  “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所以要在常识中培养自己的情商。“XXX的家长说,他孩子在学校只听XXX老师一个人的话。”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因为教育不等同于商业服务,学生满意你一个人是不够的,教师应该致力于让学生获得教养。怎样和学生谈话?吴非说他喜欢聊天。你真的懂怎样和学生聊天吗?这点那点,这样那样,或许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懂,关键是要真诚,要把学生当做朋友,这也是老话了,可做起来并不容易。怎样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说学生听的懂的话。举个例子,有个化学老师上课讲“一个摩尔等于6乘以10的23次方个分子”,半个学期都这样讲,结果全班没有一个人喜欢他的课。怎样了解你的学生?最好的方法是看他的作文。要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注意维护他的隐私,通过评语和谈话交流情感,你对学生的尊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应该是吴非所说的“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为什么人文素养显得重要呢?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必然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他对物理学的贡献,更在于他实践了人的生命意义。一个庸俗化的教师,很难期望他能教出品质高洁的学生。

  3.有高情商的老师,才会有高情商的学生

  我很喜欢书里的一篇短文——《充溢着温情的小事》。这篇文章是讲学生的,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有个学生帮吴非把杂物拎回家,跟他说自己正好顺路,后来吴非发现这位学生其实并不顺路。这个学生情商真是高啊。他这样说,只是不想让老师感到过意不去吧。这篇文章里的其他学生也都是这样体贴、善良、细心的人。我们现在常常说学生毕业后找工作难,也常常说职场新人打拼各种艰难,可是我想,这篇文章里提到的这些孩子们,等他们长大后,估计会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在职场上也会比较轻松。我们常说社会冷漠,或许首先是因为我们自己太冷漠,一个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没有人会抗拒这样的温情。

  吴非老师被学生热爱着,三十年后的学生会,很多人还能回忆起当年的诸多往事,种种细节,栩栩如生。我们常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教师都那么崇高。“我们将留给学生什么样的记忆?”吴非问道。老师一生会教很多很多的学生,老师会忘掉很多人、很多事,可是学生会永远记得老师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我想起初中时,有一次上课,后桌的男生跟我借修正液,因说话太轻就重复了好几次,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刚巧被在后窗“盯梢”课堂纪律的班主任看到了,下课后,班主任将我叫到办公室,训斥我“不要眉来眼去”。我羞愤交加,几天都不能入睡,后来还写了封信打算离家出走。这傻事儿幸好没干成,但这件事情至今难忘。柴静的《看见》里有一篇报道,讲甘肃武威的五个小学生连续服毒的事件。很多人质疑学生心灵的脆弱,“现在的学生都怎么啦?”也有人质疑教育的缺席,还有人质疑当地风气的影响。在我看来,这些学生太缺爱了,他们感觉不到来自他人的爱,所以他们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

  学生都是脆弱的。十来岁的年纪,有谁不是敏感、脆弱的呢?所以更应该要爱惜、呵护。心里充满爱的老师,他的爱会满出来,流进学生的心里;一个散漫的、不负责任的、甚至恶毒的老师,或许传播的都是戾气和毒素。叶圣陶先生说:“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做老师的,一点一滴的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好老师都有高情商,懂得如何正确地爱学生,长大了的学生也会懂得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

  原创书评,请勿随意转载,如有需要请先豆邮联系,谢谢。

本文标题: 《致青年教师》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5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恋爱成瘾症:那些经常换伴侣的人,真的是渣吗?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