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论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02 21:42: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4

《信任论》是一本由郑也夫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40.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信任论》精选点评:●教育书店偶遇,初看只觉得像民科。很惊讶作者竟然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诚然,作者的很多想法很有眼前

信任论读后感1000字

  《信任论》是一本由郑也夫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0.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信任论》精选点评:

  ●教育书店偶遇,初看只觉得像民科。很惊讶作者竟然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诚然,作者的很多想法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更多的表述情感有余、理性不足。具体地说,就是很多理论已经在学界有系统论证,但作者非要用自己的语言再说一遍,还在表述中有疏漏。要么就是直接的大段引用。这样一来文章是漂亮了,但不能算严格的学术作品。最后,洞见是可以用更规范 的方式表达的,就算是随笔也可以更严谨,如果没有做到就是内功不够。

  ●关于政府控制力与秘密社会的相关性论述不错

  ●洋洋洒洒

  ●现代社会的两大基石货币系统与专家系统。

  ●我要再读一遍

  ●真棒!

  ●读到第九章的时候说到1768年叫魂事件,从而引导出青帮的产生。和青帮信的教罗教的演变。感觉非常有意思。还有书皮对郑也夫的介绍祖籍不可考✿◔‿◔✿

  ●从基因(人性)人类社会与制度发展(领地、亲族、封建、科举、资本主义、货币、学历、同行评议、科学)论述信任,最后讲中国现代社会为什么最缺信任,“无奈中国的现代政治史,几乎就是一部摧毁和蚕食传统信任的历史”,政治上揭发父母把私人信件作为攻击武器“自50年代开始大规模推行近三十年的“政治杀熟”早已为经济上的杀熟扫除了心理障碍。”“杀熟标志着后一种极端,标志着社会信任降到了最低点。”

  ●一读再读

  ●不错的一本书 将信任的机制讲的很清楚 对 秘密社会 和 单位的分析 尤为精彩

  《信任论》读后感(一):分开理解,一起不懂的书

  学术大作,社会心理。略艰涩枯燥。在安静氛围下前四章吸引|人。内容契合了一些常识观点,但作者奔着主题做论文,更系统。是缘分,近期想到词,晚上就碰到这个词的论的一本书。数学模型的模拟统计,互惠道德进化等策略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囚徒困境等非零和博弈的思考,大多数的极度利己者,是自然选择,总是善良是差解。给予-回报对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⑤,重要到5%的比例就能定大局。

  其他,引经据典,金句频出,适合摘录,也让人迷失了主脉络,也不知道说了啥,反正都对,只能赞同,具体是啥,说不清楚,信任吧。

  《信任论》读后感(二):唯有郑也夫其人能成就信任论

  唯有郑也夫其人能成就信任论,故此信任理论方面多年再无著述;这本信任论是经济、生物、法律、宗教多方面的大综合,可谓奇书。从实用性考虑,互联网赖以成长的基础口碑(信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搜索这种类似集权制的互联网生产机制下,中间组织对信任的产生和消亡起到关键的承载作用,而互联网上的自发性社群(血友病吧、李毅吧、杀马特等)就是这种承载信任传播的中间组织。一旦中间组织消亡,或者中间组织的交易成本收到干扰,信任链条会迅速断裂,这就是百度的信任危机(黑百度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类宗教式的规避风险和利益驱动兼有的信任/不信任的传播)

  书中论及的信誉、宗教、传销也是令人耳目一新

  《信任论》读后感(三):从全权制到人工智能的逻辑推演

  书中论述,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人类社会中,创造价值和稳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非人类生物属性的本体,这造就了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任关系渐渐从血缘转移到了地缘,甚至到了货币和由知识和技术支撑起来的公司(公司的定语是个人加的),也就是说,信任关系已经从人的生物属性中转移出来了。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自然也就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价值,因为这部分价值已经转移到了货币和公司。

  同时书中论述,全权制的不可持续性是因为,它破坏了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的信任,摧毁了人类活动的价值活力,使权力本身无可为继,不得不对权力做出让步。

  问题来了,既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经转移到了货币和公司,而全权制破坏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那么,在极端情况下,假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经完全转移到了货币和公司上,那么就不存在全权制对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摧毁,因为这种信任已经不存在了。在这种情况下,全权制自然又会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想到这里有点细思极恐,似乎有点伞公司玩生化危机的意思。但仔细想来,这种全权制也有破绽。

  其破绽在于,就目前而言,货币、知识、技术显然不是完全可靠的,其背负的和被转移的只是一部分的信任。如果把货币和知识都归纳在技术中,只有在技术无所不能的时候,由其带来的全权制才有可能稳定下来。

  这也是人们对彻底的人工智能恐惧的原因,因为这玩意儿一旦出现,彻底的全权制必然会降临。

  《信任论》读后感(四):社会真是包罗万象

  社会学也是如此包罗万象。

  从信任延伸出的很多角度都极具启发,而且观点独到。

  生物学中进化导致的社会现象和心理、对经济学效用解释一切的批判,博弈论中信任的诞生及对应的博弈策略、区域历史的殊途同归。很多独特的视角让人耳目一新。

  而最拍案叫绝的当属对科举、高考以至学历社会的分析和评判。诸如科举内容选择的无奈,现今高考定额制反向扭曲的丑陋,机会平等的虚伪性和相对性,可以说对以上制度的赞同者和批判者双方都罕见达到此书辩证的高度,也因而打破了许多偏见。

  但对于全权制实践下无中小团体,信任无法在有限的空间中诞生这种情况的抨击,却没有谈到非全权制下各类集团的存在,导致集团内虽认同而集团间不断倾轧的内耗。

  更重要的是,部分团体凭借已取得的优势对其他群体的倾轧可谓数见不鲜了,这个倾轧既是团体内信任的产物,也是必然。其造成的恶果之巨,同样骇人听闻––几乎所有的经济掠夺、政治破害、文化歧视、司法不公、种族冲突乃至国家战争中,背后都是小团体互相倾轧的思维。因而对全权制的否定没有进行有效的比对,忽视了已有社会问题的严峻,仅提早期共产党在解决问题造成的新问题,这点并不赞同。

  例如,人们常言官官相护,相护即源于所谓“熟人间的信任”,破处这一类现象,岂不是必然要求“杀熟”吗?这和政治揭发虽内容不同,但在杀熟的表现上无异。郑教授所列举的七十年代的揭发风潮,倒不如归为部分人借国家政治运动排除异己,扛着红旗反红旗之举,以及断章取义、颠倒黑白等手段的滥用。

  “天下为公”自然是一个从未实现过的乌托邦,也在实践中反酿恶果,但所谓原子化社会,却是这个理念的必然了。

  《信任论》读后感(五):P57有常识性错误

  57第2行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熊彼特

  这个短语错了。

  ①“经济学诺贝尔奖”这种说法是错的,正确地应该是“诺贝尔经济学奖”。

  ②诺贝尔经济学奖是1968年设立的,1969年第一次颁奖。而熊彼特于1950年去世。直到去世时,诺贝尔经济学奖都还没设立。

  美籍奥地利人,移居美国后,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他是政治经济学家(但他并非是一位“奥地利学派”的成员)。

  熊彼特Schumpeter被誉为“创新理论”的鼻祖,1912年,其发表了《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提出了“创新”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轰动了当时的西方经济学界。《经济发展理论》创立了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即经济发展是创新的结果。

  近年来,熊彼特在中国大陆声名日隆 ,特别是一谈到“创新”,熊彼特的“五种创新”理念时常被人引用和提及,几乎到了“言创新必称熊彼特”的程度。

  不仅仅是中国,作为“创新理论”和“商业史研究”的奠基人,熊彼特在西方世界的影响也正在被“重新发现”。据统计,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毁灭”,在西方世界的被引用率仅次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chumpeter培养了三个杰出的学生:萨缪尔森、赫舒拉发(张五常的学生)、彼得·德鲁克。

  ★

  彼得·德鲁克是管理学的创始人,第一次把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

  1942年,德鲁克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德鲁克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德鲁克出版《管理的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本文标题: 信任论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53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眼神不败术》读后感摘抄《离婚男人》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