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4-30 13:24: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复活》是一本由托尔斯泰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5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复活》精选点评:●聂赫留朵夫是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化身,表现了作者内心对利他主义的赞美,但就如作者本人一样,他的利他主义是不纯粹的,

《复活》读后感100字

  《复活》是一本由托尔斯泰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5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复活》精选点评:

  ●聂赫留朵夫是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化身,表现了作者内心对利他主义的赞美,但就如作者本人一样,他的利他主义是不纯粹的,因为他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有自私心,但这也殊为不易了,而玛丝洛娃则是托尔斯泰理想中利他主义的最高境界,在文章结尾可以看到玛丝洛娃为了聂赫留朵夫的生活而选择与西蒙松在一起,聂赫留朵夫没有拒绝,善的一面还是退让了,这或许就正是作者内心的遗憾,完全的利他主义实在是太难达到了

  ●这本书让我找回了,几年前读书时候的,洗涤灵魂的感受。鲁迅一次,毛姆一次,复活一次。读到一半,口不能言,身不能动,整个人呆滞了近3分钟,不能呼吸。

  ●最近情绪不定,断断续续的十几天才看完。

  ●伟大,光明,堂堂正正。照进每一个不曾进过光的地方。这就是托尔斯泰。

  ●不喜欢这本书男主冗长的心理活动

  ●只说版本:排版清晰,字距舒适。没有看到错别字。

  ●犹记得初中初读复活,人性的忏悔

  ●聂赫留多夫 心中精神复活了而我的心却停滞不前

  ●是读过的作品中最有深度的一部小说。阅读小说情节的同时在反思人性,揣摩托尔斯泰在此内容下所讽刺的实质!

  ●“一个人的生活和行动,都是部分依照自己的思想,部分依照别人的思想。人在多大程度上依照自己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依照别人的思想生活,这是人与人的主要区别之一。” 红发女犯人为争吃酒打架那一段写的真好。

  《复活》读后感(一):我说点儿不好的吧

  先说思想性,经常会在里面的人物身上照见自己的模样,对我们平时的一些行为和思想都有比较深刻的反思,我们自以为的高尚其实是卑劣的,我们以为爱他人其实是因为爱自己;

  再说文学性,我不知道是否翻译的问题,书里面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相当乏味,看得人实在昏昏欲睡,而作者在做人物外形描述的时候,又比较自以为是,夸张的曲解,我觉得并不高明。

  所以看书的前半部分,我是逐字逐句的读,后面半部分,都是快速扫过那些环境描述,着重对话部分。

  结尾很不满意,用《福音书》里面的一些段落来结尾,一是看着牵强;二是,估计作者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故事该何去何从吧。

  两百年前的产物,在那个时代断面上,它足够伟大。但是今天来看,写作手法、思想水平、意识形态的时代印记太浓,可读性没你们说的那样高。

  当然,里面还是有些思想闪着牛逼哄哄的光。

  《复活》读后感(二):男人为什么会爱妓女?

  文学作品里,风尘女子总比好人家的女儿更容易获得男人的垂涎,说起其中的原因,也比较浅显:她们往往姿色一流,风情万种,有的还才气过人,琴棋书画茶舞,至少通一样,最最重要的是,她们绝对不像那些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好人家的女儿们似的,张口闭口问你要什么“一生一世”的承诺。

  要知道,“承诺”这种东西,恐怕算是男人最害怕的了。好人家的女儿们要的那些海誓山盟,地久天长,老少爷们儿听了心里直打退堂鼓,但嘴上还是少不了说“对对对,最爱你,永远爱你”的鬼话,搞得大家都很尴尬。

  《复活》读后感(三):82分

  头一回接触托尔斯泰。我自己也十分诧异喜欢俄罗斯小说却到现在才见识托尔斯泰。如果不知托尔斯泰大名,那么这部作品还是令人满意的,正因为久仰大名读罢才感到失望,对于一个在小说神话中唯一可以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过招的巨人,阅读所得远远低于期待值。《复活》被评论界公认为托尔斯泰晚期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之于托尔斯泰,有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之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复活》少见陀作里绵密充沛的人物对话、紧凑灵巧的情节推进、巨细糜遗的内心探索,也没有果戈里小说里艰深矛盾的思辨(这也是陀的一个特点),也不比屠格列夫那种面对大自然风物的赤忱之心,也一点点看不到契诃夫作品雅致的精巧诙谐。托尔斯泰的主人公给我的感觉是思想和个性都比较简单,非此即彼的人生选择和心理转变。他像个布道的牧师,虽说宣讲的不是宗教箴言,而是“精神的人”、“人的平等”、“女人的权利”,痛批“法律的荒唐之处”、“官员的腐败”、“现代宗教信仰中虚伪的部分”等等。而通过小说人物传达的这种作家的价值观由于人物性格本身的简单、语言本身的单薄、故事情节本身的粗糙而显得力不从心(此评价之所以做出是基于珠玉在前的事实,是与果戈里、屠格列夫、陀翁做比较得出的结论,如果单单将《复活》放在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仅就小说领域而言是需要重新评价并有所拔高的),也制造了一场类似道德二元论的浅尝辄止的讨论。按照我个人的文学趣味,就小说领域而言,远不及陀翁,也弱于果戈里、屠格列夫、布尔加科夫,也不比契诃夫、扎米亚京有显著的优势。

  《复活》读后感(四):信仰之所在

  沙俄统治的黑暗时代背景,聂赫留朵夫因年轻时被当时上流社会奉行的享乐主义腐蚀,践踏了卡秋莎纯真的爱情,让她失贞后落入风尘,后因涉嫌杀嫖客被错判,聂赫留朵夫悔恨不已,积极奔走想帮助卡秋莎脱离苦海,期间他见识到了上流社会和当权者们的冷漠和麻木,以及被监禁的老百姓们的悲惨无奈,他的内心充满了困惑和迷茫,最终他帮助卡秋莎减刑改判,并在马太福音书里寻找到解决他内心困惑的答案:只有人人内心有准则和教义,信奉戒条,才能建立起道德观,才能建立起人类社会的全新构架,暴行才会消失,人类才能达到最高的幸福。

  人其实很容易堕落,而且总有办法说服自己这样做不算什么。男主从堕落中走了出来,唤醒灵魂深处的高尚,这似乎不难,难就难在要承认自己过去的错误,并且直面它,主动公开它,让其他人对自己做的错事进行道德评判,期间他也退缩过,内心的反复变化托翁描写得很精彩,很真实。

  最后主人公并没有跟那个女的在一起,没有什么破镜重圆以身相许的戏码,这不是爱情故事,他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内心得到了救赎,并且在宗教信仰中找到了精神归依。

  托翁推崇大家要信奉教义,他觉得社会大众内心没有信仰,所以才容易暴力待人,罔顾他人性命,自私自利。

  我想,人还是需要信仰来支撑的,当然很多人选择活一天过一天,不想自己给自己上精神枷锁,我想做善事就做,恶小偶尔做一下也不会有精神负担。但恰恰就是因为人们普遍喜欢这种享乐主义带来的愉悦,才会有越来越多人笑贫不笑娼,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神层面的信仰缺失,最容易滋生腐败和堕落。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信仰的自由,有人信我佛慈悲,有人信耶稣救世人,有人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人信天道酬勤,有人信命中注定。

  所以,你有信仰吗?你的信仰是什么呢?

  《复活》读后感(五):追求灵魂的路上

  读这本《复活》的时候,里面的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不断地在追寻着救赎和最终的解脱,永不放弃。

  恍然间我似乎看到了坐在灯前的托尔斯泰,瘦小而结实的他如今已经垂垂老矣。脸又长又厚又粗犷,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框里,严峻地盯着手中起落的鹅毛笔。

  他孜孜不倦奉献一生的,正是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所追逐的。

  直到百年后,我们又何尝不是总在追逐着什么。

  我们迷茫,我们踟蹰,我们停顿,我们不知所措。

  翻开手中的《复活》,我们的视线跟着托尔斯泰一起,回到遥远的19世纪,却追逐着同样的东西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而与此同时发生的俄土战争税负加重、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于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这也成为了托尔斯泰看清沙皇封建本质、站在农民阶级一方的契机。

  托尔斯泰在进入晚年后,他的三观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

  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托尔斯泰晚期创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这在他的各种作品中,本书可谓是其晚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聂赫留朵夫完整而完美地体现了托尔斯泰“道德自我完善”的思想。

  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可以分为:第一阶段是尚懵懂且纯洁的阶段。

  这时他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那时的爱是纯洁美好的。

  第二阶段是成为欲望的奴隶,在放纵中堕落。踏上社会后,聂赫留朵夫变得猥琐、低下、空虚、渺小。认为女人无非是一种“享乐工具”。

  第三阶段是从精神的死亡走向复活。聂赫留朵夫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后,决心改过自新。

  而通过对另一个主角玛丝洛娃的描写,作者描述了俄罗斯底层民众遭受的苦难和对整个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

  而玛丝洛娃她重新“爱”上聂赫留朵夫,也不只是聂赫留朵夫有真情实意,玛丝洛娃最自身的崇高品质非常重要,最终她为了爱而做出了残酷的自我牺牲。玛丝洛娃的灵魂最终获得了“复活”。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最终也未找到解决俄国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方法。托尔斯泰宣扬的只是一种非暴力政策,即“不以暴力抗恶”,他虽然厌恶当局者,但是却反对报复政府的统治。

  托尔斯泰只希望通过福音书里的教义教导人们向善,企图以此感动所有的人,使统治者也向善,达到社会的安定繁荣,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理想。

  然而,这种“理想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作者也没给出聂赫留朵夫最终的出路。

  或许这就是托尔斯泰追逐的人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又或许,这是托尔斯泰在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要有一项总是在追逐的东西,才能变得充实;而我们就是要有一样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才能最终得到解脱。

  管他什么自由不自由,奴隶不奴隶。天底下的痛苦太多了,我们必须照顾好自己。

  可惜我们并不能达到那个境界,人类在那之后又发展了一百多年,我们见证着人们变得越来越贫瘠、越来越荒诞、越来越放荡。

  某一天,我们猛然惊醒,发现原来人类一直都在走托尔斯泰为聂赫留朵夫“复活”而铺设好的堕落之路。只是不知那时的人类能否坚定地追逐那个身影,实现自我的重生。

  在小里说,就我们每一个个体来看。在当代,许多人也许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这些美好的感情、走向欲望的深渊却毫无所觉。

  在这种时候,正是《复活》这样的作品能唤醒尘封的感情。当我们打开这本书,我们感受到的是心灵的解脱——人类美好感情的复活!

  所以,抛开一切所谓的意义啊、现实啊,我想能体会《复活》最最本质,最最简单的美,这也就够了吧。

  在寻求灵魂救赎的路上,你我同行。

  -柒月的风

本文标题: 《复活》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0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丰田工作法》读后感摘抄《托克维尔》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