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戏剧简史》是一本由董每戡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西洋戏剧简史》读后感(一):葡萄藤的脉络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戏剧,大概只听说过BeijingOpera,这种现代中国人都很少看的剧
《西洋戏剧简史》是一本由董每戡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洋戏剧简史》读后感(一):葡萄藤的脉络
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戏剧,大概只听说过Beijing Opera,这种现代中国人都很少看的剧种,更别说日渐衰落的地方戏。几代人试图对号称“百戏之祖”的昆曲衰落力挽狂澜,也终究无济于事。阳春白雪,和者必寡。
相比较中国戏剧,西洋戏剧的创始则要早得多。和中国戏剧的起源类似,西洋戏剧的起源也源于宗教。古希腊时,人们崇拜酒神,每年的圣节采摘葡萄之时,歌咏酒神。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希腊悲剧的起源是由于《春歌》。
董每戡先生的这本《西洋戏剧简史》本是其《西洋文学史》的一部分,作者从中将戏剧部分抽出,由商务印书馆独立出版。而《西洋文学史》又是董先生在“国立东北大学”讲授“西洋文学史”的讲义整理。
董先生将西洋戏剧分为三个时期:古代期、过渡期、近代期,将西洋戏剧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将代表剧作家及其著名作品一一列出简介。如古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德斯,所处时代已经不太信仰众神,而他自己也受到无神论影响,认为神的传说是不道德的。可是他又有些自我矛盾,作品的最后一幕往往插入一段神的事情,来解决剧之前的各种矛盾,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开了金手指。
古希腊开创悲剧和喜剧,古罗马只是继承和模仿,基本没有独创。政治上的变化使得人们从崇拜多神变为崇拜一神,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戏剧由于教权的压迫渐渐走向沉寂,但为了宣传基督教教义,宗教剧由此产生发展。宗教剧虽然形式简陋、内容浅薄,但却意外地成为保护戏剧的一种方式,也是近代戏剧的基础。
在经历了宗教改革之后,文艺复兴如同海啸扫过欧洲大地,各国脱离的教权的束缚,璀璨的花朵遍布欧罗巴。每个国家都涌现了大量的优秀剧作家:法国的莫里哀、西班牙的卡尔德隆、德国的歌德和席勒、北欧的易普生、俄罗斯的果戈里、英国的萧伯纳等等,这些剧作家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在戏剧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董每戡先生的这本《西洋戏剧简史》,相较于他的《中国戏剧简史》更加简略,如果对西洋戏剧毫无基础,只要翻过这本书,大概会于心中形成一个简单的脉络,如葡萄藤上的串串葡萄,再由此深入了解最佳。因本书成书较早,其中很多外国人名已非现在的统一译名,读时需要注意。
《西洋戏剧简史》读后感(二):西洋戏剧不止有莎士比亚和出走的娜拉
鲁迅曾有一篇《娜拉走后怎样》的文章,讲了自己对妇女解放的观点。文中的娜拉即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女主,广为国内读者熟悉。至于莎翁则不必多说。在此两人之外,一般人对于西洋戏剧的了解就要相形见绌了。
西洋戏剧在我国读者中的不为人知,正如中国戏剧在国外收获的冷淡一样。除了我们的国粹京剧,其他戏剧又有谁知呢?文化的隔膜正在于此。如若想要别人了解你自己,你首先应着手去了解别人才是。
有关西洋戏剧的书籍可谓多矣,我们又不是研究戏剧的,其实没必要一口吃个胖子,只有个囫囵大致的了解也就够了。有鉴于此,董每戡的《西洋戏剧简史》即是为我们这样想要有所了解的人准备的。
《西洋戏剧简史》是《中国戏剧简史》的姊妹篇,此书的原则是把从古至今的西洋重要戏剧家都作以简要介绍,以便读者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在时代上则是古代、过渡和近代一一对应。各时代则以国家为别,先是总体上作一概述,然后对于重要戏剧家逐一介绍,由简要的生平始,把戏剧家的作品总量、个人的特点、作品的主题思想等,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呈现给读者。
董每戡在介绍古希腊三位伟大悲剧诗人时,用埃斯库罗斯的自书墓志铭“麦拉松的森林实足以证他的勇敢”来评价他的戏剧,说他“天才卓越,文笔奇异”,而就索福克勒斯,注意他的戏剧说教成分少于前者。“埃斯库罗斯是接近神的;索福克勒斯是较倾向于人间的。”而对最后一位欧里庇得斯,称许“他为希腊舞台运用了写实的服装及对话和人物等,对戏剧的贡献,可说比前二人更大。”这些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希腊悲剧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西洋各国的戏剧家,此书虽然相对简略,却不含糊了事。董每戡能抓住戏剧家本人的特点和长处,对其成就加以概括介绍,使读者既对西洋戏剧有了感性认识,也有理性了解。
而在此书的后半部分,即“戏剧的欣赏和创作”部分,董每戡从如何欣赏戏剧和怎样作剧出发,使读者从泛泛了解中解脱出来,进而进入到对戏剧欣赏的更高层次。至于作剧部分,则是针对专业人士的阐发,一般读者略过即可。
《西洋戏剧简史》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戏剧帮助不小,它在不长的篇幅内,把西方主要戏剧家逐一介绍,使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加以了解。这对于今天紧张多元的生活,未尝不是一种捷径。
《西洋戏剧简史》读后感(三):报国还凭笔一枝,一代戏剧宗师
现在看来,上一世纪虽然时代动荡,时世艰难,在那种艰苦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学者们却都像越挫折越绽放越耀眼,将他们的人生活成一部部传奇。《西洋戏剧简史》作者董每戡便是其一。
董每戡,著名戏剧家、戏曲史研究专家。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20岁时开始戏剧创作,21岁入日本东京大学研究院。回国后,译介了一批外国电影戏剧理论著作,先后创作了《饥饿线》《夜》《黑暗中的人》《血液出卖者》《典妻》等剧本。1953年入中山大学执教,1957年划为右派,1978年平反,1980年去逝。
1943年董每戡任东北大学任教时,开始专为戏剧理论的研究。和王国维在研究中国戏剧史时将戏剧史与词曲史混杂在一起的研究方法不同,董每戡重视戏剧的“演剧性”,重视实践,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以戏剧作家、作品为中心对戏剧加以考证和阐释。董每戡,不只看到一剧一人一戏,而更重视历史的传承和时代背景,视野更开阔,研究的范畴也不再拘限于某一艺术行当,而更深入民俗学、文化遗产等领域。
董每戡曾自述,“书生自有嶙嶒骨,最重交情最厌官。倘若推诚真信赖,自能沥胆与披肝。”一首诗写尽身为学者的良知和担当,写尽自己的赤子之心。在他的规划里,原本想写出整套近200万字的戏剧理论及中国戏剧史类的著作体系,一是《中国戏剧简史》《中国戏剧发展史》《说剧》等为理论脉络的剧史类,一是以元明清三代名家戏剧作品为范例作具体深入的论析,三是剧作论集,研究戏剧评析相关的创作。心有宏愿,逆境也毁不了人。1957年给夏承焘的一首词中说,“壮志未老,握手言欢今日好;各有心期,报国还凭笔一枝”。可惜时世阻人,宏愿未尽,先生已逝。
戏剧一代宗师董每戡的《西洋戏剧简史》终于再版,感概这次大家小书系列造福读者,能重版董每戡的《西洋戏剧简史》,也是学术普及大众的惠民盛事。作为最早的世界戏剧研究作品,董每戡的《西洋戏剧简史》同样也没有单一分析西欧、欧美或俄罗斯等某一区域的戏剧及作品,而是从世界历史的源头对戏剧演变历史进行梳理,将各地域的独立发展融入世界视角的戏剧融汇变化发展的主旋律之中。
全书分为“古代期”“过渡期”“近代期”三部分,包括了希腊罗马时期戏剧起源、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兴盛、欧美诸国近代戏剧发展,这种系统化研究的“史”观才更能帮助读者对世界戏剧发展形成鲜明的胳络线索,同时也启迪我们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每一次戏剧的成兴衰亡。
董每戡的《西洋戏剧简史》一书,老先生文笔风趣幽默,非常有个性。书未还有如何欣赏和创作戏剧的指南,比如教我们怎样读剧,怎样看戏,怎样作剧等。董每戡先生的这本《西洋戏剧简史》和《中国戏剧简史》一起,帮助我们认识中国和世界戏剧发展,帮助我们了解戏剧的魅力和永恒的生命力。
《西洋戏剧简史》读后感(四):西方戏剧的发展脉络之“三部曲”
说起国外戏剧,一般人都对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的戏剧等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来。但实际上,西方戏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西洋戏剧简史》的作者,我国著名戏剧家、戏曲史研究专家董每戡先生把西方戏剧的演变历史梳理为“古代期”“过渡期”“近代期”三部分,包括了希腊罗马时期戏剧起源、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兴盛、欧美诸国近代戏剧发展三个大的时期,非常直观地呈现了西方戏剧的发展脉络。
董每戡先生1927年就开始戏剧创作活动,对中外戏剧有深入研究,著有《中国戏剧简史》《西洋戏剧简史》《〈三国演义〉试论》《说剧》《西洋诗歌简史》《五大名剧论》等,曾被推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由于兼有戏剧的理论以及实践,由他来梳理戏剧发展历史,可谓非常合适。
西方戏剧的源头是希腊戏剧,这一点毫无疑问。而希腊戏剧起源于宗教,具体来说最初用之于祭神。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希腊戏剧的起源,是由于《春歌》。当然,希腊戏剧留给今天世界的,是三位伟大的悲剧诗人,也就是埃斯库罗期、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代表作分别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以及《美狄亚》;悲剧之外是喜剧,代表剧作家则是阿里斯托芬。希腊过后是罗马。不过董每戡先生认为,“整个的罗马戏剧史上也抓获不到很多有作为的戏剧家来”,辛尼加算是其中的佼佼者。罗马帝国当然也有很多圆形剧场,却不怎么上演戏剧,而是角斗士们在决斗。
长达千年的漫长的“黑暗期”过后,就到了董每戡先生所说的“过渡期戏剧”,也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期间的戏剧家及其作品,以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维加,特别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最为知名。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甚至可以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之作、代表之作,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进入“近代期戏剧”之后,西方戏剧的中心当属法兰西和德意志。法国戏剧中,悲剧有高乃依和拉辛,喜剧则有莫里哀。伏尔泰、狄德罗在戏剧创作上也有成果,但他们显然更因哲学而知名。之后还有雨果、大仲马、小仲马等。德国戏剧中,歌德、席勒既是大文豪,在戏剧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而到了挪威,则以易卜生最为知名,他的代表作就是《玩偶之家》。俄罗斯戏剧在西方戏剧的近代史上也有自己的位置,普希金、果戈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都是如雷贯耳,虽然他们的主要成就其实不怎么以戏剧知名。倒是英格兰,莎士比亚之后,其他都不怎么有名气了——王尔德、萧伯纳分别在散文、小说上更有名气。
《西洋戏剧简史》中,董每戡先生梳理了西方戏剧的发展史之后,还用了相当的篇幅讲解了戏剧欣赏和创作的一些知识,也非常有价值。
《西洋戏剧简史》读后感(五):董每戡,从时代精神入手分析中西戏剧发展史
董每戡的戏剧史写作思路
董每戡先生是著名的戏剧史家、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他的著作《说剧——中国戏剧史专题研究论文集》、《五大名剧论》等都是在学界很有影响力的作品。《中国戏剧简史》和《西洋戏剧简史》也是董每戡先生的代表作,均初版于1949年,是先生基于在国立东北大学教授相关课程时的纲要和讲义整理充实完成的。董每戡先生是一位坦诚实在的学者。虽然先生在序言中坦言出版这两本书都是“为稻粱谋”,但这一目的丝毫不影响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两本书中对戏剧史的分析和讲解非常扎实。先生的行文也是言简意赅,毫无赘言,比如《西洋戏剧简史》中介绍十八世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先生仅用十二个字“好利,常敲诈人家,因此成富翁”就把这个人的形象展示出来了。
对于戏剧史这样的专史该怎样来写,从董每戡的两本戏剧史中可以看出他的观点。
首先,他注重史事的论述,而非停留在简单罗列史实的流水账状态,也不用过多的修饰来掩盖核心内容的不足,认为“绝不能以转移阵地来掩饰城池失守”。所以他说中国戏剧简史更像是中国剧史论略。
其次,他注重戏剧中表演的成分,提倡戏剧研究要做到文学性与演剧性并重,相对于其他学者注重词曲文学赏析的研究思路,他更关注戏剧在表演形式方面的发展,因此他所写的这两本书,定位都是“戏剧史”而非“戏曲史”,侧重在“剧演”形式的研究上。
最后,他注重与其他同类书籍的差别化,不愿重复他人的研究内容,看到其他研究者把重点放在宋元戏剧上,他就把整个中国戏剧发展史的研究范畴拉长到史前时期朴素的民众歌舞起源到民国时代新兴的话剧,从更长久的历史时间线来分析中国戏剧的兴衰演变过程。而对宋元戏剧的论述,却做了简化,做到“人详我略,人略我详”。即使谈到相同内容,他也尽量换个方向讲,找出新意,讲一些别人没讲过的内容。
正是因为董每戡坚持以这样的方式来写戏剧史,所以戏剧的演剧性得到了学界更多的重视和研究,他的《中国戏剧简史》和《西洋戏剧简史》也成为戏剧研究的经典作品。
从时代精神、社会意识的历史背景中分析戏剧形式变化
虽然中西方分别发展出了形式各异的戏剧形式,但有一点不变的是,戏剧作为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并且是一种贴近民众的娱乐方式,始终体现着时代精神和社会意识的特征和变化。董每戡就善于从时代背景和精神需求入手去分析特定时代的戏剧形式特点。戏剧形式的起源、演化及衰落,都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影响。
对于中国戏剧的起源,董每戡提出“戏由舞来”的看法,即先有歌舞,后有巫歌巫舞,之后产生了戏剧。他认为,“歌舞之生自生民始”,史前时期的人民基于觅食、战斗、求偶、祈禳等需求,就已经发展出了早期的歌舞形式。随着宗教观念的产生,在洁身保健、祷疾求瘳、消灾除祸、求雨救旱等情况下,有了祭神的需求,原来的歌舞便发展成了先秦时期的巫歌巫舞。根据陈梦家总结的舞字字形的演变图也可以看出,巫字是由舞字简化发展而来。再后来发展到汉魏六朝时期的百戏,简单的戏剧形式慢慢兴起。从巫歌巫舞发展到戏剧,也体现了从娱神到娱人的时代需求的转变。
西方的戏剧起源和宗教需求分不开,最早是在希腊用于祭祀掌管葡萄和丰收的酒神狄奥尼索斯,或者歌颂战争的胜利,形式主要是庄严肃穆的悲剧,主要目的是娱神。喜剧最初是祭神庆典中悲剧之后的附加表演,而后由于国势渐衰、民众人心浮动,喜剧才发展为主要形式,让民众欢宴醉饮,重点是是娱人。悲剧和喜剧形式先后发展起来,都体现着当时的时代需求变化。
可见,中西方戏剧的起源,都反映了时代特点。不仅是戏剧的起源,戏剧形式内容的变化,也都如实反映了时代特点。
比如在《女王与苏丹》这本书中,作者通过马洛、莎士比亚的戏剧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分析了伊丽莎白时代新教信仰下的英格兰同伊斯兰世界的合作给民众带来的思想冲击。如果没有这样的时代背景,马洛和莎士比亚也就无法创作出那么多表现土耳其人、摩尔人、犹太人形象的作品。
同样道理,为什么在明末清初时期,雅部逐渐衰落、花部发展起来,“雅声衰、俗乐兴”?董每戡指出,这正是因为昆曲发展到后来越来越远离大众、词曲华丽、过于风雅华靡而无新意,逐渐失去了自然活力,而花部中的秦腔、汉调、皮黄等正胜在灵活风趣、贴近民众,“随口诌成,不经文人笔墨,无当于大雅”,让大众喜闻乐见,才适时发展起来。
董每戡把民国时期的话剧作为中国戏剧的新生期。话剧能在民国时期引入并发展起来,同样贴合时代精神需求。作为不同于以往戏剧形式的文明新戏,话剧在宣传新思想、反对旧礼教、唤醒民众革命意识等方面,的确打开了新局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董每戡本人就在话剧创作和演艺方面投入了很多心血。在抗日战争时期,董每戡曾经积极参与戏剧救亡宣传,组织剧社、创作并上演抗战题材的剧目。因此,他把希望寄托在话剧发展之上也很好理解。
戏剧艺术有它的生命力,但也要在适合的时代土壤里才能发展壮大。时代需求与戏剧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董每戡正是抓住了时代背景特征,来论述中国戏剧和西洋戏剧的发展变化。所以,他的《中国戏剧简史》和《西洋戏剧简史》现在读来还是很有启发性。
2019.11.26雾凇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