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四点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4-28 08:31: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2

《午后四点》是一本由[比利时]阿梅丽·诺冬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午后四点》读后感(一):读薄又读厚的诺冬小说《午后四点》小说讲述两位退休夫妻为享受清净生活遁世隐居搬到了林间,

午后四点读后感1000字

  《午后四点》是一本由[比利时] 阿梅丽·诺冬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午后四点》读后感(一):读薄又读厚的诺冬小说《午后四点》

  小说讲述两位退休夫妻为享受清净生活遁世隐居搬到了林间,隔壁三十多米处有一户且仅只有一户我称他为怪医生邻居。怪医生每天下午4点准时拜访夫妻家,干坐两小时后准时离开,起初夫妻二人试图与他建立良好沟通打破尴尬僵局,但怪医生惜字如金。夫妻二人曾尝试装病等方式躲避怪医生的拜访,但都无效。终有一次男主发飙将怪医生轰出家门。消停几天后的一天晚上噪音吵醒了夫妻二人,男主出去寻找音源竟发现怪医生企图在汽车里自杀,男主毫不犹豫将其救了下来。但事后男主愈发后悔当初就不应该拯救已经厌世的怪医生,后几次暗示怪医生如果其再次选择自杀自己绝对不会阻拦。最后男主用一个枕头结束了怪医生的生命,留下了怪医生的遗孀“囊肿”太太。全然不知的女主承担起照顾“囊肿”太太的责任且乐此不疲。 作者想借故事传达几个想法: 1.对于从小接受礼貌并将其植根于习惯当中的我们在遇到你很反感的人或者事时你可能会怎么处理? 男主是教语言的中学教师,学生尊敬他,从未被起哄过,感觉天生有种权威,不认为自己胆小怕事。遇到怪医生这样无尽的被骚扰每次也敢怒而不敢言才意识到其实自己一直都不是强者,无非就是一个文明人而已。尤其是有一天男主最好的女学生来探望他们夫妻二人,不巧撞到了怪医生也在,尴尬的场面让女学生非常气愤,男主挽留不住就连忙跑出去解释,最后还问了句你会回来的,不是吗?女学生回答当然当然。这两个字决绝地表示她此后再也不会回来看老师了。 2.关于“囊肿”太太的幸福感 怪医生自杀未遂在医院抢救时夫妻二人担心“囊肿”太太便折返再次前往怪医生家,发现医生家臭味熏天,客厅里到处是乱摆放且走的极准的钟表,“囊肿”太太在二楼此时正在酣睡,男主被她巨大且频率一致的鼾声竟然催眠倒地就睡了(男主可是常年失眠患者)。从整体的环境描述都让男主发现怪医生其实非常厌世,他什么都不喜欢,而她的“囊肿”太太却能吃能睡。对何为幸福这里有个开放的思维发散,每位读者有其不同的理解。 3.到底谁怪? 我们以为自己熟悉自己,事实却相反。怪医生再也不来了后夫妻二人焦躁的根本睡不着觉,议论起怪医生了。想都没想救了怪医生却事后懊悔的男主,还特意写了两行留言深夜从门缝递进怪医生家,等白天到了又后悔劝怪医生自杀,再次入夜又一次推翻白天的想法,觉得怪医生就应该自杀,自己结束了其生命,前前后后男主反复无常的心理描写写的特别精彩。结尾我也超喜欢!

  《午后四点》读后感(二):《午后四点》:如果有人敲你家的门,你就要开门

  《圣经》中有句话说:“如果有人敲你家的门,你就要开门。”

  《午后四点》这本书是比利时籍法语作家阿梅丽•诺冬的作品。这部作品在我个人看来充满着谜之色彩。对于阿梅丽•诺冬的作品有着其显著的个人风格。“以温柔开场,杀人结束,全文贯穿着幽默、自嘲和哲理思辨的小说。”

  这部《午后四点》讲述了一个并不难懂的故事,快65岁的退休老师埃米尔和妻子朱丽叶在他退休以后,远离了城市在乡下找了一座房子。在见到房子的第yi眼,他们就认定了它。这座房子在河边的林间空地,漂亮、隐蔽,远离尘世。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样一个梦幻中的房子作为自己的家。为了藏起来让我们快乐的生活。

  夫妻二人享受难能可贵的宁静生活。可也就是偶然yi天的邻居拜访,他们理想中的生活就此有了波折。就像《圣经》中的一句话:如果有人敲你家的门,你就要开门。而从邻居敲门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就已注定。他们的邻居是一位医生名字叫做贝尔纳丹,从最初第yi次下午四点钟的拜访到晚上六点钟的结束。这两个小时对夫妻二人来说可谓是一种煎熬。最让二人崩溃的是,贝尔纳丹先生每天都会在下午四点来拜访,六点钟准时离开。大部分时间都是夫妻二人在自说自话,他们的邻居很少说话,甚至交谈的时候更多的只是讲单音节。埃米尔和妻子朱丽叶几乎每天都会为将到来的邻居而焦虑,这就像一场无声的暗战,谁先低头谁就输了。

  终于有yi天夫妻二人以非要见贝尔纳丹先生的太太的为由向他们的邻居宣战。他们甚至以见不到太太为由拒绝贝尔纳丹先生进门。终于他们见到了邻居的太太,他的太太臃肿,肥胖,口齿不清,只记得吃和睡的本能。二人的生存状态另人堪忧。

  埃米尔先生貌似理解贝尔纳丹先生每天雷打不动的来自己家两小时的原因。贝尔纳丹先生的持续拜访给夫妻二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一个晚上,异常的噪音引起了埃米尔先生的注意,出门查看之下才发现自己的邻居贝尔纳丹先生,在自己的车ku自sha。经过报警救治,自己的邻居最终转危为安,但事实的最终结果却是贝尔纳丹先生压根不领情,对于救助自己的邻居耿耿于怀。

  故事就是在此刻反转,埃米尔先生在救助过邻居的生命后反悔。终于在寻找到机会后,他进入单贝尔纳丹先生的家中,并悄悄的杀害了他。当然在我作为一个读者来讲,我个人支持埃米尔先生的谋杀这一行为。生活里的困苦磨难使得贝尔纳丹先生失去了生活的热情,死亡对他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解脱。

  当然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替别人选择生死,但生活的绝望,自己的无助,是压垮贝尔纳丹先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埃米尔和自己的妻子朱丽叶渴望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贝尔纳丹先生就是打破平静的巨石,抗争,绝望,最终放弃,这一切看似水到渠成,但又给人以深思。每个人面对生活都有自己的选择,有些人选择活着,不管是否活的有尊严,有些人却选择有尊严的死去。这并不矛盾,生活本就具有两面性,是拯救还是消亡?每个人面对绝望都会有好些想法,做还是不做,这是一个问题。

  “生命是一声长叹,是一种无限的折磨,但别人可以把我从中解救出来。”生活知道我为何而来,而我最终已经不认识自己了。

  《午后四点》读后感(三):当平静的生活被无端地打破……

  看起来有些比较特别的比利时法语小说家阿梅丽·诺冬,所写的作品都很畅销,曾经获得过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虽然每年都写几本书,但她一年只出版一本,而且只在同一家出版社、同一个季节出版。她的每一本小说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定会死人——所以,她的第三本小说,出版于1995年的第三本小说《午后四点》自然也不例外。

  《午后四点》的基本情节并不复杂。在中学里教希腊语和拉丁语的退休教师埃米尔快到65岁时,和他的妻子朱丽叶在乡下找了座他们俩都喜欢的房子,本以为可以就此终老于此。这两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宁静甚至是孤独的生活状态,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都可以减少到不能再少。

  但埃米尔和朱丽叶却没有想到,他们新居的邻居贝尔纳丹先生,却不请自来地在每个下午四点到六点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拜访他们家。而且,贝尔纳丹沉闷又厌烦,永远只有简单的“是”或“不是”的回答,不能带来半点的聊天快乐——无疑,邻居的行为破坏了埃米尔夫妇希望遁世隐居的生活理想。于是他们开始和邻居斗智斗勇,甚至于反客为主,强行邀请邻居夫妇来访,也由此发现了邻居的秘密——他的妻子,肥胖到生活中只剩下了吃和睡,房间无比脏乱差,生存状态和生活状态在埃米尔和朱丽叶看来根本没有丝毫值得说道之处!

  毫无疑问,贝尔纳丹先生的固定拜访严重影响了埃米尔和朱丽叶的生活,所以后者决定反过来去拜访前者,却发现贝尔纳丹先生想要自杀——他们救下了他,却又发现其实对方并不感激,甚至还有点责怪的意思。于是,埃米尔认为帮助他放弃生命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写信鼓励贝尔纳丹第二次自杀无果后,一天深夜,埃米尔潜入贝尔纳丹的家里,用一个枕头捂死了他。不过,埃米尔觉得他是在帮助贝尔纳丹——这一切,朱丽叶并不知情;相反,她还挺愿意照顾贝尔纳丹先生那个只知道吃和睡的妻子。

  想要过隐居生活的埃米尔夫妇,在期望中平静悠然的生活被邻居无端打破之后,一开始和对方斗智斗勇,希望对方知难而退;在不能够达到目的之后,他们变本加厉,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是在反击“入侵者”,直到埃米尔杀死了贝尔纳丹。如果说一开始埃米尔确实像一个受害者的话,最后却是由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而且似乎还洋洋自得。这样一种转变实在是让人觉得可怕之极!

  贝尔纳丹呢,他其实是一个挺可怜又挺可悲的老头。但有一句话同样也适用于他——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其实也知道自己被讨厌,却宁可装作不觉得。他对自己的生活早已绝望无比,却没有选择抗争,只想到了放弃……

  生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人算不如天算,每个人未必都能够过上自己期望的生活,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走极端,甚至是影响到了别人的生活,甚至还像个救世主似的觉得自己是在拯救别人。这种自以为是,不止在埃米尔先生身上存在,在更多的人身上,明里暗里是不是也同样地存在却不自知或者是不觉得那是个问题呢?

  小说的最后,埃米尔说:“我已经不认识自己了。”这样看来,他的内心其实也远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平静,他自己并不比贝尔纳丹高明多少……

  《午后四点》读后感(四):读完《午后四点》,头顶有片乌云

  真有这么个说法吗? 法国每年都有两件事值得庆祝? 据说一是葡萄成熟,二是诺冬新作问世? 好吧,因为法国人身上带着浪漫标签,所以说他们盼着葡萄成熟,盼着佳酿得成,也可以解释得过去。 那么,诺冬何方神圣?

  《午后四点》是诺冬1995年的作品,今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引进。观其序言,里面对这位比利时法语女作家有详细介绍,是名家无疑。但让法国人翘首祈盼的,应当是这位女士的独特原则——作品是不少的,但每年只出一本,所以法国人伸长了脖子等。 愚也寡闻,对于这位获得过阿兰.富尼埃耶奖的阿梅丽.诺冬作品拜读不多,《午后四点》是第一本,但这已经是作家的第三部作品了。 书不厚,花一个下午可以看完。 看完后心里挺憋闷。 若有人说诺冬是个高超的情绪捕捉者,那我举双手赞成。因为她,真实地给我再造了一个社交困境。 一对退休的老夫妇,朱丽叶和埃米尔,终于在乡下找到了一座宜居的房子。 作者没有详述这房子的外观与环境, 但我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座离群索居的房子,因为,埃米尔是一个教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中学退休老师,这么个职业,注定是不热闹,鉴于他是自愿选择这个职业,想必也是符合他内敛的性情的。 至于他选择的伴侣,简直可以阐释他近于社恐的倾向———与妻子朱丽叶自六岁就相识,从此相伴,并无第三人侵扰,甚至没有孩子。 那么,夫妇俩来到这么个僻静的地方,从此就过上了幸福宁静的生活? 并不是。 邻居贝尔纳丹让夫妇俩近于崩溃。 其实即使在乡下,夫妇俩其实也并不希望有邻居。他俩讨论过:要活得快乐,就得藏起来。 是吧,他们想静静。 然而,胖胖的邻居上门了。 邻居表情冷淡,回应夫妇俩的问话简短,最常见的是“是”和“不”。 出于必要的礼貌,夫妇俩得尽地主之谊,还想着这常规性拜访可能也是邻居厌烦的,如此,想必,他不会再来了。 然而,事与愿违,这位天天下午四点准点来,待到六点才走。 这其间,他照旧脸难看,还难伺候! 这给朱丽叶和埃米尔造成了困扰——本来就不善社交,努力维持礼貌,对方还不接翎子,且还天天例行公事一样的来。 善良且软弱的夫妇俩简直睡不着觉了,没有邻居来的时间里,也被即将到来的下午四点提心吊胆。 年轻学生克莱尔的来访让埃米尔孤注一掷。 夫妇俩在乡村以外的联系也不多,学生克莱尔是唯一光亮。她不同于其他俗人,她对于埃米尔所教的小众的语言发自内心地感兴趣,这也因此让埃米尔大感知己。 这样一位夫妇俩都寄托了希望的学生来访,自然想向她展现美好的一面,且希望她日后还会与他们保持正常联络。 然而,贝尔纳丹雷打不动的拜访破坏了这一切。 克莱尔和夫妇俩如出一辙,尽量对怪邻居保持礼貌,然而遭到同样的冷淡。 这让埃米尔几乎抓狂:他和妻子还天天接待这样的客人,在克莱尔心里,可能是已经孤独到饥不择食。 眼看失去了唯一的光亮,老伴对于克莱尔不再上门的失望也深深触动了埃米尔。 埃米尔终于在各种思想斗争与情绪激动下,拒绝了贝尔纳丹无知无觉、自行其是的再次来访。 最后,埃米尔选择了一了百了,却又承担起了救赎的责任,难道还是因为孤独? 埃米尔呵斥了邻居一顿,获得了暂时的平静,却又在内心暗自责怪自己的严苛。内疚驱使他围着邻居的房子转,并救下了欲待自杀的贝尔纳丹。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拯救邻居无趣的生活——肥胖得生活中只剩下吃和睡的妻子,脏乱差的房间,没有情绪的生存,甚至谈不上什么生活。 埃米尔简直理解了贝尔纳丹的求死,他潜进邻居的房子,捂死了他。 邻居胖,却没有挣扎,得偿所愿。 朱丽叶没有怀疑贝尔纳丹的死,她很庆幸,从此可以照顾邻居那可怜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了。 最后还是要照顾并不比贝尔纳丹可爱的妻子,难道不是因为孤独无处寄托? 诺冬自有她的高明之处,通篇以对话为主,却将那种滞涩、痛苦、软弱、黑暗织得像一张密网,它甚至还像一个探照灯,照进了我感同身受的内心。 用前不久看到一句英文来描述,那就是: There's a heavy cloud inside my head . 乌云压顶。

  那些必须维持的礼貌,那些对自己软弱的痛恨,那些好不容易强硬一回后的忐忑,那些对麻烦事的抗拒,那些渴盼有人懂得的微妙,都可以在《午后四点》中印证。 当然,也许正是当前阶段我正软弱无聊不耐烦心理的映射而已。

  《午后四点》读后感(五):即使小人物,也想掌控自己的命运,进而掌控他人

  对于有一官半职的人,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一般都是对自己工作的岗位心存眷恋,千方百计想延长自己在岗位的时间;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职员来说,在快要退休的那两年,却是掰着指头数日子,盼着退休快点到来。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心理?很多人会说:为官者能够通过手中的权力捞到这样和那样的好处,当然不想退了;而对于一个普通职员来说,什么也捞不着,退休了工资也少不了多少,当然盼着退休了。

  这样说来也没有错,不过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说:当官的人手中有一定的权力,通过权力他可以轻松的指挥并掌控他人,从而获得满足,当然不愿意退休了;而对于一般职员来说,无论你的年龄有多大,在领导面前,永远需要听令而行,内心的掌控欲必须压制,年轻时工作是一种养家糊口手段,到了能拿工资又可以不听人摆布的时候,当然是盼着退休了。

  每个人都希望掌控自己的命运,所以人们才会与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产生强烈的共鸣;每个人都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所以人们才会对打破自己生活意愿的人产生内心的抗拒。

  比利时畅销作家阿梅丽·诺东的小说《午后四点》,作者用幽默和讽刺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远离城市喧闹两个家庭,让人若有所思, 作者是阿梅丽·诺东自1992年发表处女座《杀手保健》以来,每年都出版一本小说,而且本本畅销,作品片段被收进法国、加拿大和比利时的教科书,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深受读者喜爱。2002年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文艺骑士“荣誉勋章。

  《午后四点》的情节很简单却又很意外,埃米尔本来是一个卑微的拉丁文和希腊语小教师,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退休后的生活,于是租住在河畔小屋,想过一种遁世隐居的生活,可是这种美好的愿望被邻居每天的不邀来访破坏。埃米尔忍无可忍的赶走了医生,却发现医生深夜自杀。面对贝尔纳丹不堪忍受的生活,埃米尔认为帮助他放弃生命是最好的方法。

  小说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即使再卑微的人,也希望掌控自己的生活,而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掌控,人天性会反抗。

  01 你占用的不只是我的时间,你破坏的是我对自己生活的安排 埃米尔和妻子朱丽叶没有孩子,在埃米尔退休以后,他们远离生活了多年的城市,来到河边的林中小楼,这里安静、隐蔽而舒适,埃米尔和妻子乐在其中。直到有一天,河对岸的贝尔纳丹医生在午后四点来到他的家。起初,埃米尔和朱丽叶以为这只是礼节性的拜访,可是出人意外的是,此后的每天,贝尔纳丹每天午后四点都会准时来敲埃米尔家的门,直到六点准时离开。

  贝尔纳丹的来访,打扰了埃米尔和妻子宁静的生活,他们不得不在固定的时间里接待他,而贝尔纳丹沉闷又厌烦,埃米尔挖空心思和他攀谈,得到的总是简单的“是”或“不是”的回答,让埃米尔和朱丽叶难以忍受。 贝尔纳丹就像一个入侵者,既占用了他们自己的时间,而且他就像是一个讨厌鬼,一点不能带来聊天的快乐。于

  是他们夫妻想方设法的想阻止贝尔纳丹的来访。 起初他们是被动的拒绝,第一天他们夫妻外出,成功的躲开了来访;第二天他们想假装听不到敲门声,可是贝尔纳丹把门差点敲烂,无奈只能开门;此后,他们试图用讨论贝尔纳丹难以理解的高深学问来让他生厌,以使他知趣而不再来访,可是贝尔纳丹依然准时来访。

  于是埃米尔改变策略,他和妻子朱丽叶邀请贝尔纳丹和妻子来家里吃晚饭,因为无法拒绝,贝尔纳丹气的提前五分钟离开了埃米尔的家,而夫妻俩人却高兴的大笑。尽管他们为此要采购要打扫卫生要烹饪要准备出席的衣服,可是他们却乐在其中,因为午后四点贝尔纳丹终于可以不敲门了。

  贝尔纳丹的不邀来访,对埃米尔和妻子来说是一种打扰,是一种侵犯,而主动邀请,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安排,别人听从了这种安排,收获的是支配的满足感。

  02 我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只能逃离

  同样的林中小屋,对埃米尔和朱丽叶来说,是他们一见钟情的房子,是他们心心念念快乐的家。对于贝尔纳丹来说,只是讨厌的、躲避世人眼光的“洞穴”。 贝尔纳丹的妻子肥胖像是一个“消化器官”,她唯一的乐趣就是吃了睡,睡了吃。贝尔纳丹无法和这样的妻子一起面对世人,于是他带着妻子生活在河畔小屋,他买菜煮饭,照顾妻子。可是他讨厌眼前的生活,正因为讨厌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每天都是一副让人讨厌的面孔。

  对妻子的义务让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每天能够到邻居的家里坐一坐,似乎成为他能够短暂逃避厌烦生活的唯一方法,尽管不受邻居的欢迎,可是坐在邻居的沙发上,喝一杯咖啡,似乎对他来说一种享受。当埃米尔终于忍无可忍把他赶走的时候,他只能逃回自己讨厌的家。

  他无法控制妻子对食物的渴望,无法阻止妻子不断增加的体重,妻子是他讨厌的,又使他无法抛弃的,她占有了他的时间,控制了他的生活。他没有自己的生活,生活对他来说失去了意义。

  贝尔纳丹其实也有很强的控制欲望,只是他的这种欲望无法体现在对自己的生活的掌控上,于是他就像是一个强迫症患者,为了保证时间的准时,他家里有许许多多的闹钟,而每个闹钟都能按照他的意愿分毫不差。

  当埃米尔最终忍无可忍粗暴地将他从家里赶出来的时候,贝尔纳丹也下定决心彻底要逃离这种无法忍受的生活,他下定决心自杀。 当你无处可逃是,放弃生命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03 我是对的

  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这就像是盲人摸象,你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你会认为大象就是长长的,你摸到了大象的耳朵,你会认为大象如蒲扇。 一个人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错误。埃米尔因为讨厌贝尔纳丹的来访,所有讨厌他这个人,并理所当然的认为贝尔纳丹这个人活在世上就是来烦人的,到他家里是来烦他的,甚至自杀也是为了烦他。

  埃米尔并不真的了解贝尔纳丹夫妇,可是却坚信贝尔纳丹在美好的春天紧闭窗门,就是为了隐藏老婆,并固执地认为别尔纳丹的妻子爱着贝尔纳丹,一切的错误全在贝尔纳丹。 于是埃米尔和妻子决定要拯救贝尔纳丹的妻子。

  埃米尔和妻子朱丽叶闯进贝尔纳丹的家里,无视贝尔纳丹的存在,就像当初贝尔纳丹闯进他的家里一样,而且比贝尔纳丹还要过分,他们强行把他的妻子带到户外,让她享受春天的草地和野花,他们以为美丽的春天不应该辜负,这才是生活。

  埃米尔认为,贝尔纳丹没有任何爱好,没有任何生活的乐趣,他不爱自己的妻子,也不知道妻子爱他,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去烦他身边的人,因此他的生命没有存在的价值,他自杀是正确的选择。于是他认为写信鼓励贝尔纳丹第二次自杀。

  在贝尔纳丹一直不采取自杀行动后,埃米尔在一天深夜,潜入贝尔纳丹的家里,帮助他放弃了生命。

  埃米尔杀了贝尔纳丹,他认为自己是在帮助他。他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

  叔本华说:使我们快乐或者忧伤的事物,不是那些客观、真实的事物,而是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我们每个人,最想要把握的无非是我们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们身处时代的洪流中,怎么才能把掌控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标题: 午后四点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446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地面飞行》读后感摘抄《何为封建主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