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林达不受蒙蔽的读后感150字汉林达不受蒙蔽的读后感150字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汉林达不受蒙蔽的读后感150字
汉林达不受蒙蔽的读后感150字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是什么蒙蔽了爱?----读后感
我们时常都会想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其实想想活简单点,处处可以体会心中的爱。
(1)道德评判上,少说或不说极端的话语,不做两极分化式的判断,中性一点,不忽视自己也顾及他人感受,这就是心中的爱,让语言抹上蜂蜜,说者舒畅,听者舒心。
(2)进行比较上,与他人比较,心态好的激发上进,心态不好的自暴自弃,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必自寻烦恼呢,让心中的爱再放大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但不无限放大,走自己的路不迷失自我,知足常乐,方能体会到心中的爱意绵绵。
(3)回避责任上,当我们广泛使用“不得不”时,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勇于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又透露着无可奈何的情绪。工作上,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生活上,一日三餐必须吃的定律;思想上,必须做好某件事,必须完成一项任务等等,都让我们觉得人活着真累。在这方面我的的确确成了毕恭毕敬服从各种命令,唯命是从的人。不知道该如何拒绝他人,久而久之就没法体会到心中的爱。
(4)强人所难上,对待他人我都可以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强人所难,唯独对待管教孩子上,就出现强人所难了,我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按我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也无济于事,而且容易造成心灵的隔阂,这让我也无法体会到心中的爱。以后换个角度吧,孩子总是一步一步成长,所有预设都是形同虚设,这样心中的爱就回归了,爱孩子也爱自己。
(5)异化的沟通方式上,我信奉人性本善,不崇尚人性本恶,也不习惯于评定是非,不倾向于追随权威,简单点:热爱生命,乐于互助,方能体会心中的那抹爱。
道德评判,比较评判,回避责任,强人所难,异化沟通,这些的确容易蒙蔽了爱,但当我们不去过多地参与这些后,你会发现生活多么美好,人生充满着爱。简单生活,不计较,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人性本善,原来体会心中的爱就这么简单。
不受蒙蔽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乐,不把国家大事搁在心上。人家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
一鸣惊人”。可是齐威王呐,一连九年不飞不鸣。在这九年当中,韩国、赵
国、魏国时常来侵犯齐国,齐威王也不着急,打了败仗他也无所谓。他还不
准大臣们去劝告他。
有一天,有个琴师求见齐威王。他说他是本国人,叫驺忌[驺zōu],
听说齐威王爱听音乐,特来拜见。齐威王一听是个琴师,就叫他进来。驺忌
拜见了国君之后,把琴放好,调好弦儿象要弹的样子,可是他把两只手搁在
琴弦上不动了。齐威王问他:“你调了弦儿,怎么不弹呐?”驺忌说:“我
不光会弹琴,还懂得弹琴的一套大道理。”齐威王虽说也能弹琴,可是他不
知道弹琴还有什么道理,就叫他细细地讲。驺忌开始讲弹琴的一番理论,讲
得天花乱坠[zhuì],越讲越玄〔神秘的意思〕了。这些话齐威王有听得懂
的,也有听不懂的。他听着听着,不耐烦起来了,对驺忌说:“你说得挺好,
挺对,可是你为什么不弹给我听听呐?”驺忌说:“大王瞧我拿着琴不弹,有
点不乐意吧?怪不得齐国人瞧见大王拿着齐国这张大琴,九年来没弹过一
回,都有点不乐意了!”齐威王站起来说:“原来先生拿着琴来劝告我。我
明白了。”他叫人把琴拿下去,就和驺忌谈论起国家大事来了。驺忌劝他搜
罗人才,重用有能耐的人,增加生产,节省财物,训练兵马,好建立霸主的
事业。齐威王听得非常高兴,就拜驺忌为相国,帮助他加紧整顿朝廷的事务
和全国各地的官吏。
齐威王用驺忌做了相国,果然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全国上下都说他
是个英明的君主。齐威王非常得意,驺忌心里可暗暗担忧。他怕齐威王骄傲
起来,想找个词儿提醒提醒他。
有那么一天,驺忌早上起来,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对着镜子瞧瞧,觉
得自己很漂亮,心里很得意。他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北门的徐公比起来,
哪个漂亮?”原来那位徐公漂亮出了名,全国的人都把他当作美男子。驺忌
这么一问,他的妻子说:“徐公哪儿比得上您呐!”驺忌不大相信,又问问
他的使唤丫头:“我跟徐公比,到底哪个漂亮?”那个使唤丫头说:“徐公
怎么能跟您比呐?当然是您漂亮。”
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客人,两个人就坐着谈天。那位客人是来向驺忌
借钱的。谈话当中,驺忌问他:“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那个客人说:
“您漂亮,徐公比不上您!”
第二天,巧极了,城北徐公来访问驺忌。驺忌一看,楞了。天下真有这
么漂亮的男子!他觉得自己比不上徐公。他偷偷地照照镜子,再瞅瞅徐公,
越照越瞧,越觉得自己比徐公差得远了。
到了晚上,驺忌躺在床上琢磨来琢磨去,悟出了一个道理来。一清早,
他去见齐威王,把他是怎么问的,妻子、丫头、客人是怎么答的,说了一遍。
齐威王听得笑了起来,问驺忌说:“那么你自己说说看,你跟徐公相比,到
底谁漂亮呐?”驺忌说:“我哪儿比得上徐公呐?我的妻子说我美,是因为
她偏向着我;我的使唤丫头说我美,是因为她平日怕我;我的朋友说我美,
是因为他有事情向我要求。”齐威王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听了别人的
话,是得好好想一想,要不就可能受到蒙蔽。”驺忌说:“是呀,我想齐国
有一千多里土地,一百二十个城邑。王宫里的美女和伺候大王的人,没有一
个不想讨大王喜欢的;朝廷上的臣下,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各地的
人,没有一个不想得到大王的照顾。从这些情况看来,大王是很容易受到蒙
蔽的。”
齐威王听了驺忌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他立刻下了一道命令:“不论朝
廷大臣、地方官吏和老百姓,能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得上等赏;能用书面
指出我的过错的,得中等赏;就是在背后议论我的过错,也给他下等赏。”
驺忌不但这么规劝齐威王,他还细心查问各地的官吏,要弄清楚他们办
事办得怎样。朝廷里的很多大官回答他说:“中等的太多了,不知道从哪儿
说起。我们只知道太守里头最好的是阿城[在山东省阳谷县东北]大夫,最
坏的要数即墨[在山东省平度县东南]大夫了。”驺忌就照样地告诉了齐威
王。齐威王问起左右,大伙儿都说阿大夫是太守里头数一数二的好人,那个
即墨大夫是太守里头的败类。齐威王只怕受蒙蔽,暗地里派人到阿城和即墨
去实地调查。
过了不久,齐威王把阿大夫和即墨大夫召回来。朝廷上的大臣们一琢磨,
这还用说吗,一定是叫阿大夫来领赏,叫即墨大夫来受处分。那些给阿大夫
说好话的都暗暗高兴,阿大夫升了官,他们也有好处。那个不懂人情世故、
默默无闻的即墨大夫,准得撤职查办了。
就在那天,文武百官都来朝见齐威王。齐威王叫即墨大夫上来。众人瞧
见殿上放着一口大锅,烧着满满一锅开水,都静悄悄地站着,替即墨大夫捏
着一把汗。齐威王对即墨大夫说:“自从你到了即墨,天天有人告你,说你
怎么怎么不好。我就派人上即墨去调查。他们到了那边,就瞧见地里长着绿
油油的庄稼,老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你治理即墨的功劳。你专心一意办事,
不来跟这儿的大官们联络,也不送礼给这儿的人,他们就天天说你坏话。象
你这种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不吹牛、不拍马的大夫,咱们齐国能找得出几
个呐?今天我特意叫你来,加封你一万家户口的俸禄!”
那些给即墨大夫说坏话的人,都觉得自己脸上热呼呼的,脊梁骨冒着凉
气,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
齐威王回头对阿大夫说:“自从你到了阿城,天天有人夸奖你,说你怎
么怎么能干。我就派人到阿城去调查。他们到了那边,就瞧见庄稼地里长满
了野草,老百姓面黄肌瘦,连话都不敢说,只暗地里叹气。这都是你治理阿
城的罪恶!你为了欺压小民,装满自己的腰包,接连不断地给我手下的人送
礼,叫他们好替你说话。他们就恨不得把你捧上天去。象你这种专仗着行贿
[huì]、巴结上司的贪官污吏,要是再不惩办,国家还成个体统吗!——把
他扔到大锅里去!”
武士们就把阿大夫扔到大锅里煮了。吓得那些受过阿大夫好处的人好象
自己也给扔到大锅里一样,一个个站不住了。他们一会儿换换左脚,一会儿
换换右脚,一会儿擦擦脑门子上的汗珠,一会儿挠挠脖颈子[颈gěng],愁
眉苦脸地站在那儿。
齐威王回头叫那些平日颠倒是非的人过来,责备他们说:“我在宫里怎
么能知道外边的事情?你们就是我的耳朵、我的眼睛。可是你们贪赃受贿,
昧着良心,把坏的说成好的,把好的说成坏的。这不是比堵住了我的耳朵更
坏吗?你们简直是打算扎瞎我的眼睛!我要你们这些臣下干什么?——把他
们都给我煮了吧!”
这十几个人吓得跪在地下直磕响头,苦苦地哀求着。齐威王就挑了几个
最坏不过的,把他们办了罪。
这么一来,贪官污吏都害怕了。他们担心着国君暗地里派人来调查,怕
自己给扔到大锅里去。有的确实不敢再为非作歹了;有的不敢再在齐国呆着,
跑到别国去了。
驺忌又对齐威王说:“从前齐桓公、晋文公当霸主,都是借着天王的名
义号召列国诸侯的。目前周室虽说是衰弱了,可是还留着天王的名义。大王
要是去朝见天王,奉了他的命令去号令诸侯,就能当上霸主了。”齐威王说:
“我已经称为王了,哪儿还能去朝见另一个王呐?”驺忌说:“他是天王啊。
只要在朝见的时候,您暂且称为齐侯,天王必然高兴,您还不是要怎么着就
怎么着吗?”齐威王就亲自上成周去朝见周烈王。周烈王果然挺高兴,赏给
他几件珍宝。齐威王从成周回来,沿路都是称赞他的话,乐得他满面笑容,
装着一肚子的得意回到齐国。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漫画读后感
Ⅰ 读《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有感怎么写
读了一本由我国着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家林汉达编写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是从春秋到三国的历史故事合集,共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故事中有千金一笑、韩信拜将、三顾茅庐、暗箭伤人、完璧归赵......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韩信拜将,韩信没成名时,平时出门喜欢佩带宝剑。别人看着韩信文不文、武不武的样子,觉得很不顺眼。有一个屠夫的儿子就要挑起事端,对韩信说:“你敢跟我拼一拼?你敢,就拿起剑来刺我;不敢,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看了他一会儿,就从他的裤裆底下爬过去了。周围的人都取笑他,还得了个外号,叫“钻裤裆的”。韩信当时虽当众受辱,可心怀大志,一心成就末来。后多亏遇到了承相萧何,由于萧何三番五次的向汉王刘邦推荐韩信,汉王同意重用,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智勇双全后来他就成为了大英雄。
本书的内容虽是讲述历史,但故事情节却深深的吸引着我,阅读时一点也不觉得枯燥。通过阅读让我了解到了我国的一些历史典故,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书里的每一个成语故事都对应着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我感觉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故事书,特推荐大家都去读读这本有意义的书。
Ⅱ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100字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我非常喜欢历史,在寒假里我读了《岳飞传》、《三国演义》、《孙子兵法》、《水浒传》、《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等。其中最好看的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让我受到启发的是“千金一笑”这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千七百多年以前,那时周朝的周幽王光讲究吃喝玩乐、沉迷于酒色。不顾国家大事。有个大臣叫褒珦,他劝周幽王好好管理国家大事,周幽王反而大怒,把褒珦下了监狱。褒家人为了替褒珦赎罪,就买了一个顶好看的乡下姑娘,献给幽王。周幽王把褒珦放了,就整天跟美人玩。但美人整天不笑,幽王下了一个赏格:谁能把美人逗笑一下,就赏一千金(周朝把铜子说成金)。这时有个小人叫虢石父,他出了个坏点子让美人冷笑了一下。那个坏点子是:让幽王点起峰火台,别的诸侯发兵来救。结果他们白跑一趟。都气乎乎的走了。后来西戎真打来了,幽王再次点燃峰火台,这次一个救兵也没来。因为诸侯们又以为幽王在骗自己。幽王和虢石父被杀了,美人也被抢走了。
我读完这个故事明白了:作皇帝(或领导)的主要责任是:管理好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沉迷于酒色,更不能失信于别人。而我的任务是学习,不能痴迷于游戏。
Ⅲ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毛遂自荐读后感
建议你去看《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一部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林先生编写历史故事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是注意史实的准确。他写的历史故事跟演义小说不一样。演义小说虽然写得很生动,可其中有许多虚构的情节。他写历史故事着重说明历史发展进程,又比较尊重历史事实,主要取材于《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像《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草船借箭”之类的故事,他都没有采用。二是文字的口语化。林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对普通话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宁波人,虽然只能说家乡的方言,可写起文章来,用的却是地道的普通话。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图书目录:春秋故事千金一笑兄弟相残暗箭伤人管鲍之交一鼓作气老马识途仙鹤坐车唇亡齿寒五张羊皮“仁义”大旗饱不忘饥退避三舍犒军救国放虎回山桃园打鸟一鸣惊人搜孤救孤晏子使楚混出昭关鱼肚藏剑掘墓鞭尸夹谷之会石屋养马卧薪尝胆战国故事三家分晋用人不疑河伯娶妇起死回生不受蒙蔽商鞅变法孙膑下山马陵道上悬梁刺股攻守同盟合纵抗秦连横亲秦胡服骑射屈原投江鸡鸣狗盗狡兔三窟火牛陷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远交近攻赠送绨袍坑杀赵卒毛遂自荐盗符救赵图穷匕见统一中原西汉故事张良拜师学万人敌揭竿而起天下响应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鸿门忍辱火烧阿房韩信拜将暗渡陈仓鸿沟为界四面楚歌汉王登基制订朝仪缇萦救父晁错削地李广射虎张骞探险再通西域通神求仙苏武牧羊大雁带信霍光辅政昭君出塞王莽称帝东汉故事绿林好汉赤眉起义刘氏举兵昆阳大战死守黄金豆粥麦饭“铜马皇帝”争先恐后攻占两京得陇望蜀种地钓鱼宁死不屈取经求佛投笔从戎外戚专权天知地知豺狼当道跋扈将军宦官五侯禁锢党人官逼民反三国故事董卓进京同盟异心定计除害迁都屯田神亭交手辕门射戟谁是英雄袁曹争锋三顾茅庐过江决策火烧赤壁离间失和采用中策一身是胆白衣渡江煮豆燃萁夷陵之战七擒孟获自贬三级三路伐魏鞠躬尽瘁装病夺权带酒进宫书生打铁功成将死三国归晋祝你考个好成绩
Ⅳ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晏子使楚读后感
这是一篇课文历史故事,选自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从书中的《春秋故事》。回
课文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答楚国,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楚国的威风。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Ⅳ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怎么写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记叙了从周朝东迁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的历史故事,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少儿读物作家——林汉达编写的。
书中的一些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如《老马识途》《完璧归赵》《昭君出塞》《火烧赤壁》……也有好多故事是我第一次阅读,如《“仁义”大旗》《取经求佛》《豆粥麦饭》……这些故事图文并茂,读起来浅显易懂,我一打开这本书就废寝忘食地看了起来。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管鲍之交》,它主要讲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谊。他们俩一起合伙做生意,鲍叔牙出资多,却体谅管仲家里穷,反而拿的钱少;他们还一起打仗,管仲为了能奉养多病的老母亲,冲锋时排在后头,退兵时又跑到前头,别人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却极力为他分辩;公子小白和他的师傅鲍叔牙逼死了公子纠之后,成了齐国国君——齐桓公,这时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而成了他的副手。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情谊简直比山还要高,比海还要深!人与人之间就要像他们一样,相互体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
我们要像鲍叔牙学习,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别人考虑问题。我们更要学习鲍叔牙的大将风度,他虽然是帮助公子小白当上国君的功臣,却甘愿把相国的位置留给才华更加出众的好友——管仲。这是一份多么伟大而又无私的情谊啊!
齐桓公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人宽宏大量,虽然曾被管仲射过一箭,为了齐国的利益,却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国,最终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是啊,没有齐桓公的弃忘前嫌,哪来齐国的全面兴盛?没有齐桓公对管仲的充分信任,管仲哪能积极改革、大展拳脚?一个斤斤计较、生性多疑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方霸主的!因此,我们也要胸怀宽广,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美好,生活才会更加多彩。
Ⅵ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 漫画版怎么样
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可以
Ⅶ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660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从春秋到三国的历史故事合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我国的历史故事.本书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历史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对应着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这本书有许多许多的故事有“春秋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等等。每一篇文章都是林汉达的心血,每一个故事都是他一生的知识结晶。记录了历史上一件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一些成语典故。每一个章节都写得栩栩如生,读起来不那么枯燥,都是那么活灵活现。我也在其中领会到一些道理。比如说第一篇故事“千金一笑”这篇故事出现在两千七百多年一前,讲述了一个周幽王为了看到褒姒的一笑,点燃了烽火台,引起了战争,最后周幽王的儿子就是周平王带兵打退了敌兵,大家封他为天王的故事。这故事恰好反映了现代人们的心态,为了自己的私欲,毁了自己的一生。还有一篇故事也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人们常称的管鲍之交,现在形容人们之间最真诚的友谊,就像是管鲍之交一样,其实这也是有历史典故的。这个事件发生在郑国,那时候郑国很强大,当时也有不少的诸侯国,像齐、鲁、宋、卫、陈等等。郑庄公在郑国为国卖力,忧国忧民,又是很能干的国君,他跟许多人有来往,而且很多人都很尊重他的意见,连周朝的天王都怕他三分,拿他没奈何。他一死,四个儿子都要抢夺君位,闹得郑国没有一天太平的日子,每天都鸡犬不宁。最后老四继承了君位,郑国就渐渐衰弱下来了。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他的母亲是鲁国人,另一个叫公子小白,母亲是莒国人。这两个公子的师傅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他们是古时候最要好的朋友,然后他们互帮互助,把两位公子的关系弄好了,都有了很大的成就。从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友谊的重要性,人们不能失去友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像管仲和鲍叔牙一样取得更大的成就。
读了这本书后,我了解了中国的一些历史和典故,丰富了我的知识;同时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也让我在写作方面有所长进.我感觉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故事书,推荐大家也去读读这本有意义的书.
Ⅷ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这本书是从春秋到三国的历史故事合集,分别讲了五个系列:《春秋专故事》、《战国故事》属、《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其中我映象最深的是《韩信败将》。
韩信虽然穷,但他还挎着一把宝剑。淮阴城里的一般少年老取笑他,说:“韩信,你文不像文,武不像武,像个什么啊?你还是把宝剑摘下来吧。”有个屠夫的儿子特别刻薄,要让他更自己比一比,否则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端详了他一会儿,就趴下去,从他的裤裆底下爬过去了。
他让我很有感触,有的时候我们学校里同学为了一点点小事就斤斤计较,有时候甚至还会去告老师。而韩信没有更屠夫的儿子计较,而是从他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我们应该学习韩信的精神,宽宏大量。
今天我读了其中的一个故事——《千金一笑》,说的是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台的烽火来戏弄各路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的故事。这个教训无疑是惨痛的。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像我以前听过的《狼来了》的故事,都是教育人不要撒谎、不要骗人,要诚实做人的。我也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Ⅸ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150字
这个寒假,我看了著名作家林汉达所编撰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和自己的心得。
1,它读起来很顺口,就和听普通的故事一样,读起来很流畅,不像其他的历史读物,读起来稍有些拗口。所以,说它是一本历史读物,还不如说它是一本故事书。
2,它的故事情节比一般历史读物生动。前前后后几个故事,都彼此串联起来,让我读了一篇,还想读一篇。有一次,我连续读了一个多小时。从春秋时期一直写到三国时期,都是这样。往往前一篇篇末说到的一个人名,后一篇,就与故事内容息息相关。
3,所撰写的历史详细并取材于正史。书中记述了从春秋到三国一千多年的几乎所有重要事件。而且都是在正史上有记录的事件,像原来《三国演义》中记述的“桃园结义”“草船借箭”在书中都没有出现。
4,插图精美。往往我们在读历史读物时看到的几乎都是满篇的文字,没什么插图,让人觉得枯燥无味。而这本书,不仅附带了三四十幅插图,而且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有该时期的一幅地图。如:在《战国故事》一章的末尾,附有一张战国地图。
以上就是我认为这本书的精彩之处。
读了这本书,我也许才真正的理解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才真正理解了这一千多年灿烂辉煌的文化。
原文地址://99zuowen/hougan/500zi/94279
Ⅹ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三国归普读后感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最初,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来到我家,我只觉得它是一本历史书
籍,说的一定是很枯燥乏味的历史。我最讨厌历史了,小时候每次听《百
家讲坛》
,爷爷奶奶都听得津津有味,而我因为什么也听不懂,所以会一边
皱着眉头,一边捂着耳朵。现在不是老师要求看,我才不看呢!书一到家
我就把它给爸爸看,没想到,爸爸看得十分投入。每天早晨,我起床时都
会发现客厅里的爸爸一边端着饭碗吃饭,一边在看《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
集》
,看完一段还绘声绘色的给我讲解其中的精彩片段以及许多成语故事及
历史典故的出处。
我的好奇心来了,真的有那么好看吗?有一次,爸爸正在看,我忍不
住说:
“给我看看!
”于是,我便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觉得与我想象中
的历史大有不同,林先生用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历史故事描绘得栩
栩如生,但没有像《三国演义》一样,
“桃园三结义”
、
“草船借箭”这些故
事中都没有,让我感觉非常真实。我不禁看入了迷,也经常和爸爸交流其
中的很多故事情节。多么有趣的历史啊!
在《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里,我了解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一些古
人比我想象得更残忍:春秋时期,郑庄公的将军都因为妒忌他的猛将颍考
的才能与权力,将他用箭射死;战国时期,魏王的大臣庞涓为了巩固自己
的权力,想尽办法折磨孙膑;魏王的大臣须贾为了害范雎,故意说他私通
齐国,毒辣地打他
......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古人为了权力,也这么狠毒,我
不禁有些吃惊权力对一些人的诱惑。
在书中重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用人不疑”这个故事。
“用人不疑”
说的是战国时期,魏文侯决心收复中山国,请乐羊去攻打中山国,而乐羊
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大官,他求父亲别攻打,乐羊却骂儿子不劝中山国
的国王,反而劝他。中山国的大夫看乐舒无法使父亲乐羊退步,便把乐舒
杀了,将尸首煮成肉羹给乐羊送去,乐羊生气极了,带兵灭了中山国。我
非常佩服魏文侯与乐羊,佩服魏文侯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佩服乐羊
不循私情,为投靠的国家着想(他是中山人)
。
我发现,历史上,一位君主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会对他好,还会把
自己的儿子送去当兵,如汉景帝、汉武帝、曹操、刘备、孙权
......
正因为他
们对百姓好,百姓们才会敬重他们,才会有人愿意投靠他们。相反,像秦
二世、项羽、董卓、孙浩
........
他们对百姓非常残酷,失去了民心,怪不得
会被消灭呢。
看历史书,让我明白了一些知识,懂得了一些计谋,看历史书真好!
好作品不会从墨水中流出读后感?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多写,多练是读书的三要素。老师常常告诫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就是所谓的多练。多练习读书写字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知识,使我们的大脑更聪明!
小时候,我特别讨厌读书,因为在我眼里,读书是在是太无聊了。而我的爷爷,却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有一次,他对我说:“做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好处,即使不喜欢,只要尝试着去做,就一定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我读书不再追求故事情节,而注意摘抄优美的词句,写作时就尽量运用其中,希望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别人蒙蔽的人。”
一个学生,获得智慧,感悟人生,决不能只靠个人的经历和实践,而须利用前人已积累的经验。
古人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百剑而后识器。”初学书法的人常要临摹字帖;临摹多了,自己就要学会一着,佳者还要独创一体,成为书法大师。
初学表演的人常要模仿他人,甚至亦步亦趋;模仿多了,自己就会娴熟自如,佳者还要独成一派,比师者更高一筹。
初学各种手艺的人都要从师,从一锛一斧、一锤一凿、一刀一剪,照葫芦做瓢;照做多了,自己就会巧技在手,佳者更会花样翻新、独出心裁。这样,同理可证,学写文章须从多读文章开始。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