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聊斋志异读后感,有关聊斋志异读后感5篇,读完聊斋志异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聊斋志异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有关聊斋志异读后感
有关聊斋志异读后感5篇
读完聊斋志异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聊斋志异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聊斋志异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聊斋志异读后感(篇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这本《聊斋志异》也是其中一级重要的阶梯。
《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作者是蒲松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二十二个。其中《促织》讲成名一家,为了捉一只蟋蟀应付官差,害得爱子惨死。儿子死后,化为蟋蟀,所向无敌,后来献给皇上,成名因此骤然富贵。我读完这个片段后,觉得成名为了捉一只蟋蟀应付官差,让自己的儿子惨死。十分不值得,虽然后来成名骤然富贵,可失去了的爱子却永远地离他而去了!也让我懂得了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还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还有一个片段《小翠》主要讲王太常的儿子元丰生性痴呆,狐女小翠为了报恩自愿嫁他为妻,并只治好了他的痴病。不料王家因一点小事而赶走了小翠。另娶一女,极像小翠。我读完这个片段后,觉得王家因一点小事而赶走了小翠十分不对。因为这只是点小事而已,何必要赶走了小翠。也让我懂得了我们自己不可以因一点小事而不理睬对方,并和大家和睦相处。
还有一个片段《种梨》主要讲一个道士向一个卖梨人讨一个梨吃,卖梨人不肯。一个人好心买了一个给道士,道士吃完梨,把梨核往地上一丢。立刻长成一棵大梨树,道士把梨分给大家,卖梨人也来看道士变戏法。看完后卖梨人回到梨摊,他的梨一个也不剩,卖梨人才明白道士分给大家的梨是自己的梨。我读完这个片段后我懂得了不帮助别人的人一定会得到报应!
这本《聊斋志异》里的22个故事都十分有趣,希望大家找来读一读。
有关聊斋志异读后感(篇2)
两个月前的时候,在我再三的催促下,老师给我买了一本《聊斋志异》,这本书是清代作家蒲松林编写的,全书总共有491篇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描写人鬼爱情的一部书。
这本书里的每个故事都很精彩,但我比较喜欢的是《娇娜》讲述的是:主人公孔雪笠是孔圣人的后裔,为人宽厚有涵养,善于作诗。他有位挚友在浙江天台当县令,来信请他去。孔生应邀前往,而县令恰恰去世了。他飘泊无依,穷困潦倒,回不了家,只好寄居在菩陀寺,被寺僧雇佣,抄录经文。 孔雪笠狐狸一家,他爱上了一只狐狸,就和她结了婚。有一天他 的胸膛上突然肿起一个像桃样的疮疖,过了一夜竟然长得像碗一样大了,他疼痛难忍,呻吟不止。于是公子就带着自己的妹妹娇娜来给他治病。治好以后他就爱上了娇娜。但是他有和别人结婚了,又有一次,他们家有劫难,他为了救娇娜,被怪物杀死了,娇娜又救活了他。他们又来到了孔雪笠的家乡,他的儿子长大了,到城里玩,人们都知道他是狐狸生的。
从这个故事里我得到了一个这样的道理: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帮助别人!
有关聊斋志异读后感(篇3)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所必备的基本品质。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今生今世也报答不完,面对父母那如山高似海深的恩情,我们那如石子如细流的孝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席方平,他的父亲席廉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却不知怎么和一个羊姓富豪结了仇。姓羊的死后,他贿赂了地府官员,结果席廉惨死家中。席方平看父亲死得如此悲惨,于是去阴间为父亲伸冤。
可令席方平没想到的是,阴间的郡司和城隍都是叹官。他们受了羊家人的贿赂后,不但不给席方平伸冤,反而对他严刑拷打。席方平趁他们不备逃到阎王那里告状,阎王竟也是个叹官,把席方平锯成了两半。席方平咬着牙,一声也不吭。他的孝心感动了阎王和鬼差,阎王立刻赏赐了他。
回到阳间后,席方平觉得应该惩治一下这些叹官,于是找到了正直的二郎神。二郎神让所有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并让席方平一家回到阳间,共享天伦之乐。
故事读完后,席方平孝顺、坚毅的品质着实让我钦佩。看见父亲的悲惨遭遇,他不顾自己,毅然踏上为父昭雪之路;面对阎王的咄咄相逼,他咬紧牙关,无悔地承受那钻心之痛;明知前方的世界黑暗,他义无反顾,心里始终燃烧仇恨之火;发现要走的道路漫长,他无怨无悔,手中永远握着希望之灯。为了替父洗冤,无论承受多么大的痛苦,他都会不假思索地去做。“孝”这个字,在他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近通过阅读报刊,我看到了不少关于老人赡养费纠纷的案件。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孩子那么多年,到孩子尽孝心之时,孩子们竟为了少出、不出赡养费而闹得不可开交。看到这么多类似的新闻,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孝,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还能让它延续多久?
或许在我们小的时候,曾经因犯了错而遭到父母的训斥与抽打。然而,我们几时才能想到,他们在教训我们的背后,流下过多少辛酸的泪水?我们只看到了他们恨铁不成钢的一面,何曾看见过他们脆弱的一面?
有一部分同学可能会认为,父母是有责任与义务去抚养、教育我们的。但我并不这么认为。父母并不是天生就要任由我们使唤的,就像没有人一生下来就要义务服侍别人一样。父母之所以愿意抚养、照顾我们,是因为他们爱我们,我们也只能用爱去回报他们。孝则是儿女对父母爱的唯一解释。
每个人都有对孝的不同理解,所以孝顺父母的方式也就不一样。有的人是像席方平一样,不惜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保护父母,扞卫他们的尊严;有的人追求物质上的完美,定期给父母一些养老费,让父母过上安适富足的生活;有的人则身体力行,外出挣钱之余多回家陪父母,替父母操劳家务。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照顾好自己,有时间多做些家务,这便是我们对父母最大的孝了。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让“孝道”永远延续下去。
有关聊斋志异读后感(篇4)
《聊斋志异》是一本记录狐狸、怪物、鬼魂等奇闻异事的书。全书共491个故事,我的这本只剩250个。聊斋里的故事都很扣人心弦,也有很多故事很精彩,看完了之后我都兴奋地睡不着觉。其中好词好句很多,让人受益不浅。作者写的文章全部都很细腻、贴近情感。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文章写得很好,名叫《山市》。《山市》写的是: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把自己比作孙禹年公子相当于这件事是他自己看到的了。因此说他写文章细腻。山市其实就是海市蜃楼,因为以前的人科学不够发达,还不懂这个道理,以为是鬼神造出的,所以又称鬼市。
在这个方面,我要加油!有机会,我要把491个故事全部读完!
有关聊斋志异读后感(篇5)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新书——《聊斋志异》。里面写的是关于鬼狐仙怪、花妖树精的故事,又称《鬼狐传》。这本书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也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本书借狐鬼仙怪介绍芸芸众生和世间百态,读起来耐人寻味,曲折而巧妙的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争斗矛盾。这本书,表面看上去只是狐鬼精怪的故事,但是故事里却包含着一层又一层的意思,有些反对当时官场的腐败,尔虞我诈;有些是赞美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知恩图报。
《聊斋》这本书在刻画人物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短短的上千字,甚至几百字,就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比如小翠的天真烂漫,婴宁的纯洁、爱笑,酷吏豪绅的暴虐等等都有血有肉。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太多,赶过任何一本书给我的感触,虽然恐怖,可是又充满了悲伤,虽然悲伤,却又充满了人情味。
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示,它让我懂得了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道理,有时间我就拿出来读读,激励自己,多多奉献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更和谐!
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这本书。《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小说,是蒲松龄的著作。
《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看来偏偏讲的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2《聊斋志异》给我带来我不同的感觉,它并不像别的鬼怪小说。净讲那些恐怖夸张的鬼故事,一点儿都不给读者有发人深醒的思想。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了眼睛看到的美丽事物并不一定是梅后的。正如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往往看起来不怎样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纯洁,美好如钻石般透明闪耀的心。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3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聊斋志异》这是一本曲折离奇的的鬼妖故事,还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古代奇书。我看着看着就入了迷!
比如像《促织》,这个故事说的是:成名一家为了捉一只蟋蟀应付官差,害的爱子惨死。儿子死后化为蟋蟀,所向无敌。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4最近几天,我读了 《聊斋志异》 ,里面讲了《劳山道士》、《蟋蟀》、《雷曹》、《侠女》、《商三官》、《荷花三娘子》、《刁梨贩》、《罗刹海市》、《黄英》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刁梨贩》。
《刁梨贩》讲一个商人——赵大,开了一间叫“ 公平号 ”的水果店, 他自称“ 赵厚道 ”, 遇到客人还价, 从不较, 可是称上总要少一点, 后来被大家发现,都不来买他的梨子了……结果生意越来越冷清, 从此走向破产……
这个故事让我懂的了卖东西要将诚信,买东西要小心商贩,小心假币!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5《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他编写的这部传奇之作百看不厌,书中的故事脍炙人口,深刻动人,我十分喜欢这本书。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禁为这本书的故事所感叹,仿佛这本书就是一个似真似幻的奇异世界。
我最为喜欢的是《考城隍》这个故事,里面的宋秀才十分孝顺,他本可以去当掌管一方的神仙,为了母亲放弃职位,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孝子。而宋秀才的母亲因儿子死去,足足哭了三天三夜,太令人感动了!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电视中,播放儿子抛弃母亲的事情,感慨万千那!
我们要学习宋秀才的孝心啊,父母为我们累死累活,供我们读书,就是为了要我们长大要做个有用的人才,报效祖国。我们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虽然对我们很严格,但还是心疼我们的,有时候,你会很不理解父母亲,但是他们做的事不都是为我们好吗?好好孝敬父母亲吧!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故事我也喜欢,那就是《偷桃》。里面精妙的魔术真是太厉害了,一根绳子能通天,死人一下变活人,这也太令人咋舌了吧!我初读这个故事,不禁惊呆了,居然有这样的魔术,要是现在有这样的魔术,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就是在“班门弄斧”了!
《聊斋志异》真是一部传奇之作啊,同学们,赶快去领略一番吧!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6寒假期间,有一天,妈妈带我去书店读书,我在书店读了《聊斋志异》,便有感而发。
聊斋表面虽然是些妖魔鬼怪与书生仙士敌对与情感的故事,内在却透露着封建王朝的黑暗面,如其中的《席方平》这一章,在人们看来,不过只是写阎王、郡县城隍受羊家贿赂,不问青红皂白将席方平以及其父亲加以酷刑,不允其再告贪赃枉法的官吏与羊家,最后二郎神给席方平平反,将羊家、郡县城隍以及阎王加以重罚,使羊家财粮一日比一日少,席家财源不断。
其实暗地里透露着旧社会贪赃枉法的官员、官官相护,置善者水火于不顾,对恶人万般恭敬,这才导致百姓民不聊生。我非常佩服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勇气,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他的作品若被恶人读出,随时都会被揭发,收到官府的严刑审问,甚至还会影响到身家性命。同时,我们也要学习蒲松龄正直善良勇敢的精神,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正如李世民的《百字箴言》所说“交友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在《聊斋志异》中,每个妖都有情有义。你若觉得我写得有意思,也可以自己来看一看《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7放假了,班主任夏老师为了让我们大家提高阅读水平,便布置一项作业---每天读书。我想:读书那就从十大名著读起,于是我便拿起聊斋志异>>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书中有十分感人的故事:《崂山道士》、《画皮》、《聂小倩》、《促织》、《狼》等。而且书中还杂加一些引人入胜、精美细腻的故事插图,并且还有一些难懂词语的小资料与注释。可以说这本书曲折动人,扣人心弦,生动感人。
《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作者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他用精巧风趣的笔墨把看来是讲鬼、狐、仙、怪的小故事变化成心中想表达的人、情、事、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他对人生、社会的丰富体验和深刻的智慧,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一个个仙鬼魅不再像以前一样狰狞可怕,让人一见就跑,而是用嬉笑言谈嗔怒间皆显情深义重,让人仿佛置身一个浪漫神奇,超尘绝俗的理想版未来世界,总之而言《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
它玄奇、惊梀而刺激的鬼怪传说,历来是让人们在茶余饭后令人回味无穷的……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8今天,妈妈要搞大扫除,我也不情愿的被拉到了搞大扫除的行列中,没想到,这次大扫除竟清理出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聊斋志异》
这本书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做的短篇小说集,这本书或揭示了世道的黑暗,如《席方平》中,连阎王爷都被收买了,使得席方平受尽毒刑,最后告到了灌口二郎那,才得以沉冤得雪,席方平的这种勇气让我敬佩。这虽是以冥界影射,但却反映了在古代“有钱就有理”的“道理”。又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这书中,写爱情的故事较多,虽然我对爱情似懂非懂,但我还是被他们这种对爱至死不渝的感情感动了:如《婴宁》,《莲香》……篇中的主角都不顾封建的约束,勇敢的追求爱情,进一步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不自由,对人的约束……还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如《叶生》中叶生因考试路考不中,郁闷而死,他的鬼魂要完成遗愿,却也只帮助一个人考中举人……这本书给我的影响甚大,让我明白了我们这个社会是多么的'自由,让我学会了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也被蒲松龄这种正视黑暗,不被世俗所束缚的精神感动......
《聊斋志异》是一本好书,他评级黑暗,伸张正义……希望它能受到更多人喜欢!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9今天我们再来读读书吧!这本书名叫《聊斋志异》,里面有二十四个神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合理的结局,而且并不恐怖,看完不会做噩梦,所有故事都不是连在一起看的。
本书作者是蒲松龄。而这二十四个鬼怪故事中我认为最好看的是第二十四个故事——“乞仙”故事主要讲:高玉成是名门世族之后,他精通针灸治病,无论病人富有还是穷,他都是毫无偏见的为他们治疗。有一次,高玉成去办事,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乞丐,乞丐的小腿上长了一个大疮,大疮里流出脓血,臭的让人无法接近,高玉成把他带回家,安顿在偏房里。并且每天都为他治疗,叫仆人每天送饭菜,过了几日,乞丐渐渐精神了,就嚷嚷这要吃酒肉,高玉成让仆人去为他准备,仆人嘴上答应了,但心里想:乞丐太得寸进尺了,主人供他饭菜,他却要酒要肉。一天,高玉成看见仆人没有按要求去做,就把仆人痛打一顿,仆人恨透了乞丐,在夜晚,他放了火想要烧死乞丐,大家反应过来时,偏房已经烧成灰烬了。可乞丐却毫无完损的在火中大睡,高玉成想到这不是一般的人,便请乞丐吃饭,一问姓名才知道叫陈九,陈九说:“我要走了,你要去西山避难。”说完就走了。高玉成按照陈九的指点,去了西山,等到回来的时候,妻子说:“你走的晚上,我梦见俩人闯进家里找你。”原来那两个人是鬼差,就因为陈九的一句话,高玉成才保住了一条命。
这些都是虚构的,不过第九个故事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因此神话也有学习的地方。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10初读聊斋,是在三年级时。当时只记得这世界上有一本书里讲了许多鬼故事,仅此而已。后来在六年级的语文课中,老师就这本《聊斋志异》上过一段时间的赏析课,这时我才渐渐开始了解聊斋世界,了解《聊斋志异》里面的神神怪怪,还有他们的“头领”蒲松龄。再后来我偶然去了趟书店,买了本《聊斋志异》,回家慢慢“享用”。三读聊斋,让我领悟了一些与以前不同的东西,也更了解《聊斋》其人其事。
《聊斋》全书12卷491篇,篇幅有长有短。有的篇章长达数页,有的短至几行,却是各有兴味,让读者或是感动泪下,或是提心吊胆,或是会心一笑。我很喜欢《聊斋》中一篇十分短小精悍,却让读者拍手称奇的《红毛毡》,全文如下: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边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数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此文仅一百零二字,却是没有一个废字。体现了那块毡子神奇的拉伸性能,读来得人一笑,最有意思的是“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一句话,看似“真实地”描写红毛国人能拉伸至一亩的毡子,实际上却是运用夸张手法,让人感到奇怪(也许这就是整部书取名《聊斋志异》中“志异”两字的意义)。
这样的夸张手法在全文中的运用还有很多。比如说文中对妇人的描写常用一些“才姿慧丽,举世无双”之类的言语,描写俊书生则常是“姿容俊美”。这无疑体现了他过人的才气。他对人物性情的刻画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称他为一代才子绝对不为过。
他的出色文笔对当时的读者群体具有吸引力(人们总是爱看爱情故事),同时也掺杂着作者自己的美好希望,毕竟只有来源于真情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虽然蒲松龄71岁才成贡生,是考场上的彻底失意者,却仍然坚持每次都去赶考,可见他对生活是满怀着希望的。他身上的坚强与不屈,其实成就了这本不朽的《聊斋志异》。
有人说聊斋是对官场的鞭挞讽刺,这正确,却又不全对。这本厚厚的,积累作者毕生心血的《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比如《席方平》),确实无情鞭挞了作威作福的坏官,但是我相信经历过人生风雨,磨去了人生棱角的的蒲松龄心中对这个世界怀有的不只是愤懑,更是在逆境中传递的希望,对正义的诠释。他是一个执着的人,但更是一个善良纯真的人。他希望这个世界会公平美好,更希望能化身为一篇篇小文的主人公,一个潇洒的书生在饱经世态炎凉之后,走向最终的美好。
可惜的是,当时的社会不是《折狱》中那样公平,而是像《席方平》这般险恶。即使才高如蒲松龄,也不能通过科举考试成为高官大展拳脚。但是蒲松龄像席方平一样,执著地寻找着自己内心的正义,恪守着心中的善良。,在他的故事里,总是善恶有报。残酷的现实之下,蒲松龄躲进了聊斋的鬼狐世界里,也终于看破了这世界的虚假伪善,写就名列中国第一文言小说集的《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不寻常,在于他的才情,在于他的希望,更在于他内心的善良本真。他的《聊斋》感动了一代代人,也终将被我永远铭记在心上。
《聊斋》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聊斋》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聊斋》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聊斋志异》这本书。
《聊斋志异》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它本身是文言文,我读的是儿童版。书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道士传记,书生奇遇,人鬼之恋等,共27个奇妙曲折的故事。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并有栩栩如生的插图。蒲松龄通过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揭露社会矛盾,表达人民的愿望。
《聊斋志异》这本书为小朋友打开了走进古典文学的大门,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
《聊斋》读后感2我是读过《聊斋志异》这本书,你呢?
我认为这本书虽拿鬼为主题但是老少皆宜,因为里面虽有鬼但是鬼不是乱杀人而是为了某件事才出现不然他们不轻易出现。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鬼也是有人性的不然她不会乱杀人。这句话是对怕鬼的人说的因为鬼是有冤才能变成鬼的你只要不做亏心事就不怕鬼敲门。
我读了这个故事是从这以后我的胆子就大了,不象以前胆子小的像个老鼠一样,干什么事都要大人陪,就算是大人陪了我还是害怕。可现在一点也不怕了。
我建议胆小的朋友读读这本书。
《聊斋》读后感3《聊斋志异》给我带来我不同的感觉,它并不像别的鬼怪小说。净讲那些恐怖夸张的鬼故事,一点儿都不给读者有发人深醒的思想。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了眼睛看到的美丽事物并不一定是梅后的。正如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往往看起来不怎样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纯洁,美好如钻石般透明闪耀的心。
《聊斋》读后感4想到“鬼”,我们就一定都会想到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在我们的想象当中,“鬼”都是无恶不作的反面角色,但《聊斋志异》这本书,所描写的鬼都是善良仁义的好鬼。
《聊斋志异》中写面目丑恶,官官相护;写科举考试,那些应举者鹦鹉学舌,考官则有眼无珠;写花花公子,贪色酗酒,诬以人命……但写到的小谢、花姑子、小翠、青娥……这些鬼却都是善良仁义、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化身。
看完《聊斋志异》,我深深地感叹道:“鬼居然比人好呀!”
《聊斋》读后感5在当今社会,漫画书、电视电脑充满了我们的身心。有谁还看古代名著呢?但是,这些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反而还为生活增添了无数美丽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聊斋志异》,这本书作者蒲松龄。
妖魔鬼怪、鬼神传奇、狐仙道士,在古代封建社会流传的很广。这本书中,讽刺了一些人,也赞扬了一 些人,写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与政治昏暗。这本书的故事有《 绿衣》、《郭生》等等代表作。
《聊斋志异》是历史上一颗美丽的明珠,古人的想象力丰富,也用心良苦。这一本书就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美丽星星。
《聊斋》读后感6《聊斋志异》的故事大都是借神话的形式写的,人可以变成老虎,人死了可以复生,人和鬼魂可以相爱,花妖和狐女也可亲可爱,突出了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扬善除恶的中心思想,读后感《聊斋志异读后感100字》。同时,我也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实,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与环境不一样,慢慢品质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我们应当不断自省、净化,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聊斋》读后感7今天,我又读了一遍《聊斋志异》。
说白了,这本书讲的就是鬼故事,也不是很恐怖,只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清朝的蒲松龄,看起来虚妄无稽,但却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当读完促织这个故事时,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这个时代是多么幸福。在明朝,找不到蟋蟀就要挨板子,而现在打人都是犯法的。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书中的任务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人要多做善事,少做违背天理的事。
《聊斋》读后感8我在想为什么要取这个标题,莫非另有其因?一看前言,便恍然大浯“聊斋”乃作者蒲松龄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之意,“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内容广泛,以狐、妖、仙、鬼,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出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我喜欢看席方平和于中丞的故事,席方平很孝顺他的父亲在地府被人打,他就去搞他,他死都要给父亲申冤,最后他父亲活了过来。
于中丞是个神官,有一次。一位家中的钱不见了。他去查一查就知道。
这可真好看。
《聊斋》读后感9前两天,妈妈在开元超市给我买了一本《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反应的社会面非常广,提出了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当时清政府进行专制统治,制造文字狱来限制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赃官污吏和恶霸豪绅互相勾结。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明白清朝统治时期的社会风貌。
《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温柔善良、机智聪慧、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体现的青年男女要求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婚姻的愿望,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
大家看过吗?如果没有看一定要看,虽然讲得有一些是鬼,但是一点也不可怕!
《聊斋》读后感10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聊斋志异》这是一本曲折离奇的的鬼妖故事,还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古代奇书。我看着看着就入了迷!
比如像《促织》,这个故事说的是:成名一家为了捉一只蟋蟀应付官差,害的爱子惨死。儿子死后化为蟋蟀,所向无敌。
《聊斋》读后感11《聊斋志异》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这本书。《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小说,是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看来偏偏讲的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聊斋》读后感12这本书有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他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如: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心能融化世间的邪恶和丑陋的一面;开心和生命是重要的,有了生命但不能没有开心,但是有了开心没有生命更是不行的,生命和开心要同时具备才可以生活的更有意义。
《聊斋》读后感13我在想为什么 要取这个标题,莫非另有其因?一看前言,便恍然大浯“聊斋”乃作者蒲松龄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之意,“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内容广泛,以狐、妖、仙、鬼,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出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我喜欢看席方平和于中丞的故事, 席方平很孝顺他的父亲在地府被人打,他就去搞他,他死都要给父亲申冤,最后他父亲活了过来。
于中丞是个神官,有一次.一位家中的钱不见了.他去查一查就知道。
这可真好看。
《聊斋》读后感14在同学们心中,《聊斋志异》只是普通的妖、魔、鬼、怪的故事。再大人们心中,却是别的故事;然而在我心中,《聊斋志异》却别具着一番风味!
《聊斋志异》集历代灵异、志怪小说之大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其玄奇、独特的鬼怪传说,历来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经典话题,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在这个亦真亦幻的神秘世界,鬼、狐、仙、怪,折射着人、情、世、态……
作者在字行间无不饱含着对人生、社会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所展现的美好情感、真实人性和现实生活令人难以忘怀。
《聊斋》读后感15这几天我再读一本书,叫做《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
这本书描绘了大量狐仙鬼怪、花妖树精,借以映射芸芸众生和世间百态.作者奇思妙想,所讲故事,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想象:有的是人入幻域幻境,如《梦狼》、《席方平》等;有的是狐鬼妖精化入人间,如《画皮》、《陆判》等.无论人妖都栩栩如生,宛如常态,对狐鬼花妖的描写和蔼可亲,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如青风一家虽是狐狸,但却像普通家庭一样谈笑戏谑,揖让酬酢,同时也讲炫耀祖德,维护封建伦理,与现实人间并无两样。
2022年《聊斋志异》读后感3篇
当拿起《聊斋志异》这本书时,大家是不是都被深深的吸引了呢!那么读完之后是不是都有写一篇 读后感 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聊斋志异》读后感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的参阅。
2022年《聊斋志异》读后感1
一听到《聊斋志异》这个名字,我就不由得毛骨悚然,因为听说这本书里全都是关于妖魔鬼怪的恐怖故事。可是,今年暑假赵老师却给我们推荐了这本书,作为我们五年级的必读书目。没办法,当妈妈把这本书买回来的时候,我只好硬着头皮,怀着恐惧的心理,翻开了这本书。
刚看第一个故事《小官人》,我就被那离奇的故事情节,充满童趣的语言给吸引住了。没想到,越往后看越精彩,书中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那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故事情节却蕴含着一个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让我在阅读的同时收获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崂山道士》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王七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他去向一位崂山的道士拜师学艺。刚开始,道士只让王七干粗活,他忍了很久,道士还是什么也没有教他,他就准备下山回家。在王七回家之前,他恳求道士教他穿墙术,道士教会了他,并在他临走之前嘱咐:“回家后不要卖弄法术,否则就不灵了。”王七当时答应了道士,可是,他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向别人炫耀,并给别人表演,结果法术果然不灵了,他的头上被撞了一个大包,还遭到了别人的嘲讽。
我觉得故事中的王七真是自作自受,他只学到了一种简单的.法术,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一回到家就把答应别人的事情给忘到脑后。我真想对王七说,你虽然学会了一种法术,但是你不应该那么的骄傲自大,回家以后你应该先去刻苦地练习,即使你练习的已经很好了,也不要这么骄傲,不要急着去向别人炫耀,而是要把道士的话牢记在心,因为骄傲只会带给你失败。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由得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也有骄傲自满的时候。有一次,我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而且全班就我一个考一百分的,我觉得考一百分太容易了,自己真是太了不起了,就有点儿骄傲。结果第二次考试,我一看题真是太简单了,所以根本就没把这些题放在眼里,拿起笔就马马虎虎地做了起来,做完后也没有细致、认真地检查,就把卷子交上去了。我美滋滋地等着一百分再来找我,结果,发下试卷后,我却只考了九十五分,而那次考试班却里有30多个考一百分的。自从那次以后,我就明白了“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个道理。现在,我认真地看书,认真地写作业,认真地练小提琴,再也不敢有一丝的马虎和骄傲。
这本书,虽然每个故事都很短小,却都蕴含着深奥的大道理。这本书,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让我在以后更加懂事,更加优秀,这本书,真是让我收获多多。
2022年《聊斋志异》读后感2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
《聊斋志异》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画皮》、《小翠》、《促织》等。《画皮》告诉我们要分清善恶是非,不能光看一个人的表面来妄下定论。《小翠》这故事告诉我们要知恩图报,不能忘恩负义。故事讲的是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一只狐狸逃到了王府,并在王夫人的床底下躲了一夜,其实这狐狸就是小翠的母亲。不久,一位妇人带了一个少女登门,说要把女儿嫁给王夫人的儿子王元丰。过了几天,王元丰在屋里一直喊热,小翠并没有注意。
过了一会儿,王元丰竟然闷死了。王夫人以为是小翠害死了王元丰,就把小翠赶出了家门。那个妇人就是躲在王夫人床底下的狐狸,因为被电神追击,不得已才逃进了王府,躲过了一劫,为了报恩,才把女儿嫁给了王元丰,而王元丰的死只是一场意外,王夫人没弄清来龙去脉就把小翠赶走了。
这些名著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罗贯中通过《三国演义》带我们回到了那个群雄纷争、英杰辈出的战乱年代,去结识忠肝义胆的关云长、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狡诈多疑的曹操等典型人物;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描写出了他们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西游记》则是一部伟大的神话,作者吴承恩凭借天才的想像力将神仙、妖怪和普通人的故事讲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曹雪芹的《红楼梦》呈现出一批可爱又可怜的青年男女,他们缠绵悱恻的感情故事感动了所有读者,成为千古绝唱;还有《聊斋志异》……它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史上的耀眼明珠,其中我最喜欢看的还是《聊斋志异》。
2022年《聊斋志异》读后感3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蒲松龄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鬼怪世界,正是这样一个世界使我们了解到蒲松龄在当时不得志情况下的苦闷,及对现实朝廷腐朽的不满。当代大作家郭沫若先生为这部作品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在内容上本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一、在政治方面,它揭露了清末时期黑暗腐朽的政治,社会腐化,统治阶级残害压迫人民,如:《促织》;
二、在科举制度方面,他反对现有的科举制度,在他的作品中对社会的各种弊端,对考场的黑暗、考官的昏庸,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对考生的变态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划,如:《王子安》;
三、在婚姻爱情方面,他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的爱情,提出了新的爱情观:在男女之间要的是真心,有至情就可以冲破一切阻力,实现婚姻的理想,如:《婴宁》。
除上述三类作品外,《聊斋志异》还对当时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或讽刺事态的庸俗,刻画人心险恶、或描写统治者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理、或歌颂劳动者的正直勇敢。总之它所展示的人生图画是十分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同十分丰富。
蒲松龄生活在一个堕落社会,所以他向往没有压迫、没有封建残害、婚姻爱情自主的生活,他希望改革社会,但他的改革方案是不成功,他在《促织》中提出了请天子关心民命,在《席方平》中请二郎神主持公道,在《红玉》中请侠客义士救困扶弱,另外再一些公案故事中,想靠清官来除暴安良。这些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还存在着幻想,幻想着有朝一日当朝者能倾听百姓的声音,救百姓于水火,而我们知道,他的这些幻想在当时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抨击黑暗社会的同时本文中也有相当多的篇幅宣扬了落后的甚至反动的思想,就是在那些优秀的篇章中,也常常夹杂着封建性的糟粕。有些篇章敌视和丑化农民起义,有些篇章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有些篇章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还有些篇章美化了一夫多妻制或羡慕功名富贵。这也是蒲松龄作为清末文人所表现出的思想局限性。
聊斋说明了一个事,那就是多数妖精本性也是善良的。而对于现在的社会,人们时常抱怨世道不公,人们没有了过去的那种淳朴,变得自我、骄傲、自私、势力,然后,不变的却是,在世上,好人永远比坏人多。我们可以用一个放大镜去观察我们的生活,但现在无论是我们身边感动的事,还是专门关心社会中不和谐的声音,取决于拿着放大镜的我们。
聊斋告诉我们,妖精也可以与人类和谐相处,那我们又为什么要带上有色眼镜看这样一群人?生活中会有一些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不是好人”,但永远不要在不了解一个人之前就给他戴上任何帽子。有的人看上去和颜悦色,但实际上笑里藏刀;有的人看上去总是黑着脸,但总会给你最大的支持。聊斋这些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学会了解一个人的本质,不要以貌取人。
其实,《聊斋志异》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我从这本书上感受到了,蒲松龄当时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没有几个。想到这里,还有谁没有理由再去好好学习,去把社会不规则的事情改正过来?我想,每个读过《聊斋志异》的人,都能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的含义,要是想过上美好、不被欺负的生活,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以自己为榜样,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最后,还是以作者的一首诗为结尾吧:
姑妄言之故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给唱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