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二三事读后感胡适先生二三事读后感,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他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四面...
胡适先生二三事读后感
胡适先生二三事读后感1928年至1929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
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的,或是源出于徽州的。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相与拊掌大笑。
吾妻季淑是绩溪程氏,我在胡先生座中如遇有徽州客人,胡先生必定这样介绍我:“这是梁某某,我们绩溪的女婿,半个徽州人。”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他不会忘记提起我的岳家早年在北京开设的程五峰斋,那是一家在北京与胡开文齐名的笔墨店。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酒已告罄。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实上胡先生从不闹酒。1931年春,胡先生由沪赴平,道出青岛,我们请他到青岛大学演讲,他下榻万国疗养院。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实在高明之至,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嬗,讲得头头是道,听众无不欢喜。当晚青大设宴,胡先生赶快从袋里摸出一只大金指环给大家传观,上面刻着“戒酒”二字,是胡太太送给他的。
胡先生交游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可以无需开伙。徐志摩曾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其实胡先生并不欣赏这种交际性的宴会,只是无法拒绝而已。1931年6月21日胡先生写信给我,劝我离开青岛到北大教书,他说:“你来了,我陪你喝十碗好酒!”
胡先生住上海极司菲尔路的时候,有一回请“新月社”一些朋友到他家里吃饭,菜是胡太太亲自做的徽州著名的“一品锅”。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一英尺,热腾腾的端了上桌,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白菜。胡先生详细介绍这一品锅,告诉我们这是徽州人家待客的上品,酒菜、饭菜、汤,都在其中矣。对于胡太太的烹调本领,他是赞不绝口的。他认为另有一样食品也是非胡太太不能办的,那就是蛋炒饭——饭里看不见蛋而蛋味十足,我虽没有品尝过,可是我早就知道其做法是把饭放在搅好的蛋里拌匀后再下锅炒。
胡先生不以书法名,但是求他写字的人太多,他也喜欢写。他做中国公学校长的时候,每星期到吴淞三两次,我每次遇见他都是看到他被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密密围绕着。学生要他写字,学生需要自己备纸和研好的墨。他未到校之前,桌上已按次序排好一卷一卷的宣纸,一盘一盘的墨汁。他进屋之后就伸胳膊挽袖子,挥毫落纸如云烟,还要一面和人寒暄,大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势。胡先生的字如其人,清癯消瘦,而且相当工整,从来不肯作行草,一横一捺都拖得很细很长,好像是伸胳膊伸腿的样子。不像瘦金体,没有那一份劲逸之气,可是不俗。胡先生说蔡孑民先生的字,也是瘦骨嶙峋,和一般人点翰林时所写的以黑大圆光著名的墨卷迥异其趣,胡先生曾问过他,以他那样的字何以能点翰林,蔡先生答说:“也许是因为当时最流行的是黄山谷的字体罢!”
胡先生最爱写的对联是:“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我常惋惜,大家都注意上联,而不注意下联。这一联有如双翼,上联教人求学,下联教人做人,我不知道胡先生这一联产生了多少效果。这一联教训的意味很浓,胡先生自己亦不讳言他喜欢用教训的口吻。他常说:“说话而教人相信,必须斩钉截铁,咬牙切齿,翻来覆去。《圣经》里便是时常使用Verily、Verily以及Thoushalt等等的字样。”胡先生说话并不武断,但是语气永远是非常非常坚定的。
胡先生从来不在人背后说人的坏话,而且也不喜欢听人在他面前说别人的坏话。有一次他听了许多不相干的闲话之后喟然而叹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相反的,人有一善,胡先生辄津津乐道,真是口角春风。徐志摩给我的一封信里有“胡圣潘仙”一语,是因为胡先生向有“圣人”之称,潘光旦只有一条腿,可跻身八仙之列,并不完全是戏谑。
老郭二三事的读后感怎么写
老郭二三事作文600字范文如下:
老郭,一个平凡而又朴实的人,他的名字在村子里家喻户晓,因为他是村里最出色的木匠,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永不磨灭的明星。
老郭的木工技艺可谓是精湛。他的手中仿佛有着无穷的力量,任何一块木头,经过他的巧手,都能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他的工具总是摆放得井井有条,每一个工具都仿佛是他的得力助手,熟练的手法让人眼花缭乱。
老郭的善良和热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难以忘怀的。他总是乐于助人,无论是谁家的木器出了问题,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的热心让人感动,他的善良让人敬仰。他经常告诫我们年轻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有一份执着的精神。这些话,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老郭的生活态度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从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他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他的乐观总是传递给我们。他让我们明白,生活虽然有苦难,但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有决心去战胜,那么生活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和快乐。
老郭的故事,就像一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书,每一个篇章都充满了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哲理。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他有多少付出和贡献。他的生活虽然平凡,但他的精神却是我们永远的财富。
这就是老郭,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用他的手艺、他的善良、他的乐观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他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的骄傲。
人物描写的作用
衬托人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有声有色,凸显主要人物的品质,使主要人物品质更鲜明,从而在情节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衬托人物,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增加情节的吸引力,推动故事的发展。
衬托人物还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从而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总之,衬托人物在情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物描写在推进情节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人物性格的变化和情节的推进,可以使故事情节不断发展,为后续的发展做铺垫。通过人物描写,可以使情节更加生动有趣,增加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推进情节的发展,让整个故事能够吸引人、引人入胜。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读后感
“良生,若是有可能,有些事情一定要用所能有的,竭尽全力的能力,来记得它。因很多事情我们慢慢地,慢慢地,就会变得不记得。相信我。”《二三事》是 一个关于遗忘或者记得的故事。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做出选择,这些选择里没有对错,因为时间终究走向静默。
有时候我们将拥有当作一种习惯,却从未想过失去后的怅然。
她离开得很决绝,甚至受伤之后也是不跟他回去,直到在太平间看到他苍白而僵硬的面孔,指尖碰到他的骨灰,良生明白父亲去了。一个人的旅途中,无意间看到的一些场景总让良生想到曾经枕边的苹果,那些深深埋在记忆里的画面竟是如此清晰,淡漠的她却在车上掩面哭泣。让我想起奶奶去世时,我没有流泪,直到又一年习惯性地回到那个小院落,没有了那个慈祥的面孔,没有那只粗糙的手抚摸我的脸颊,没有那个柔和的声音喊我的名字,只看到渐渐坍塌的小屋,我才明白她真的去了,带走了很多我曾经不懂的东西。在恍惚和朦胧中,我知道那份亲切早就消散在我的怀念里,而我的眼泪只是留给自己。也许是从未想过失去,那份痛楚迟迟才从心底蔓延到心头。
曾经所坚持不放手的东西,最后还是离开了。
良生爱护莲安就像爱护自己,她们在旅途中第一次相遇时,灵魂便融在了一起。即使莲安不告而别,只要她需要良生,良生便会放下所有陪在她身边。她们不是朋友,却没有一丝疏离, 她们不是亲人,彼此却有超过亲人的信任。当良生抱起血泊中的莲安时,她的灵魂似是被抽掉一部分 ,而莲安彻底离开,这次她没有要带着良生走。很多个夜晚,良生仿佛能感觉到莲安在自己身边,虽然良生有时会点燃一支烟,但我想她应该是不愿让灰烬掉落的吧,也许她害怕那灰烬一不小心便会烫伤自己的灵魂。我记忆中的那个她有点像莲安,充满激情,有点桀骜,讨厌眼泪。我知道,她一直很有个性。我们要一直这样好不好,我这样问过她。她说好。那毕业以后我们还会在一起吧,我迷惑地问她。她说,只要愿意,我们就能做到,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和她们不一样,你要相信我。是的,我似乎找不出一个不相信她的理由,我相信那份不被人理解的友谊会持续很久,很久,只要愿意,我们都会在彼此身边,我曾这样认为,也许在某个学校认识的第一个人在自己的心里总有着特殊的分量吧。我终究不愿意回首那一日她的别离,坚强如你,却在那一刻泪如雨下。她说,如果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我亦相信,我曾那样坚持过,但依旧无法弥补那份时间留下的苍白。而许多事情了解过后才知道,不过如此而已。我终是明白,现实从来没有如果,所有的眼泪和脆弱在现实面前,永远都显得苍白无力。
有时候,我们无法原谅那些放弃和背离,却不知,很多事情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
多年后的某一天,良生在医院阴冷空旷的走廊椅子上,想起母亲的脸,并且终于原谅了她。有些时候,理由总是无法触及谅解的衣角,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直到你步入同样的轨道,它们才无声地融合。别无选择的选择,是一种无奈。
我曾这样对自己说,如果有一天只剩下你一个人,即使感到孤单也不要难过。有些人注定离去,但留在了心里,也许我会记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