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一家人观后感,温州一家人观后感,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
温州一家人观后感
温州一家人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温州一家人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温州一家人观后感1刚刚看完了《温州一家人》这部电视剧,其中的故事情节很让我感动......当下我们看待温州人,可能更多想到的一个词是聪明,或者带有贬义的狡猾、奸诈……因为在商业活动中他们总是抢占先机,率先占领市场……他们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
但是通过这部电视剧,我除了看到以上的这些,我还看到了更多宝贵的东西在温州人那里体现。
其一: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的精神
当在生意场上失败时,遭受打击时,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真的是太让人敬佩了!剧中的一家四口,都战斗在不同的生意场上,其中经历的失败甚至一次比一次严重,尤其是父亲周万顺为了在陕北开采石油,最后到了要饭的地步,但是最后他的精神没有垮掉……其实我挺“厌恶”他这个人,他做的很多事都招人恨,但是他的这种精神,最终换来的还是成功……
所以我想,也许我们真的欠缺这种精神。人的一生中,失意之时会有很多,假如把每一次失意都当成是致命打击,那么你的人生岂不是很悲惨!而且你认为的这种悲惨为你后来的人生已经埋下了不良的种子……生命就是一个历程,人生的好与坏也许更多地取决于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
所以我们真的要顽强地去面对……
其二: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中国北方人的“家”的观念是很浓的,家就是安身立命之所,所谓故土难离,无论如何我们北方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居所,这个也是我北漂十年一直追求的!而剧中的周万顺一家处出无家处处家,为了生意,为了利润,他们可以到达一切他们认为有利可图的地方,拖拉机上、陕北的窑洞、钻井队的帐篷、意大利人的储藏室,都是他们一家人曾经居住的地方……
我想我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但是这却非常值得我去学习。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将来,也许我们会转战很多地方,但是这又有什么呢?我们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将来才去做这些事情,所以与其对未来充满恐惧,不如坦然接受……我深信先苦后甜的日子好过,先甜后苦的日子让人难以想象,所以为了将来,还犹豫什么呢?……
其三:敏锐的观察能力
为什么温州人总会占领市场先机?在电视剧中,我看到了温州的一个普通农民周万顺每天都关注新闻,看报纸,了解国家大事,目的是从中寻求商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能从我们看来很不值得人关注的事情里看出“门道”,这就是他们抢占市场的秘诀之一……例如剧中银花捡破烂时发现有很多残次的纽扣都被工厂扔掉了,慢慢地她从销售捡来的残次纽扣开始,最后拥有了自己的工厂!这是一件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所以我想,生活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不行或者你嫉妒他人比你强,其实问题也许永远都出在自己身上,与其花费时间去嫉妒或者其他,不如用自己的眼睛多观察一下自己的生活,多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从中寻求突破,从中不断纠正自己……能够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唯一一个理由就是自己足够强大,当然我还没有达到这个境地……不过我不会去羡慕嫉妒恨……
其四:团队合作精神
剧中的周阿雨在意大利做服装生意时,面临的境况一直危机四伏,很多竞争者都在拆台……斗争到最后的结果是互相都没有取得胜利……最终他们实现了合作、共赢……
其实生意场上、生活中……各种场景都需要合作共赢,所谓互相拆台就得倒台,互相补台成就一个大舞台,所以团队合作精神真的是太重要了,小到一个家庭,如何才能其乐融融,其实无外乎也是一场合作……作为一个个体,我可能这一生中也不会是合作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但是我想我永远会努力争做任何一个团体里的合适的、合格的一员……
现在的我,也已经快被青春的尾巴甩掉了……有时候一直在问我自己,业已中年,你要的是什么?你将来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想怎么选择你自己的人生?也许这就是一个圆圈问题,永远也没有一个终极答案……当然,若干年后永久闭上眼睛的前一刻,假如我还清醒的话,我想我会总结一下我自己的人生的。但是现在想来就是痛苦的……
而今真的有一个机会让我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在这个岔路口上我犹豫了很久很久,最终我选择了另外一条我从没有走过的路,其实这是冒险的,或者旁人看来我是有病的,放着安逸的生活不要,偏要选择漂泊……但是我想现在的我就像是要去陕北开采石油的周万顺一样,我着了魔,我的心里一直在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该转弯了,不要朝着直路走了,也许那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呦!就是我心里的这只魔鬼让我走上了这条路!但是现在想来我是感谢这只魔鬼,虽然有人也说“冲动是魔鬼”……
作为一个地理人(从专业的角度讲,我算不得什么地理人,但是我拥有一颗地理心啊?),闭上眼睛我想到的是山河树草,我向往蓝天白云,我想呼吸不同地方的空气,感受不同地区土壤的芬芳……我一直怀揣着一份冲动,我想出去闯一闯,趁着我还有一小段青春的尾巴……
最后想用剧中的一段台词结束我的读后感:“孩子,没有人愿意倾听你的苦难,因为上帝太忙了、人们太累了,苦难是一杯美酒,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着你的眼泪喝下去。”……
电视剧带了编剧和导演的价值观,讲什么样的故事,故事怎么发展,那是他们说了算的事情。生活中的可能有千千万,他们选择了那独特的一条,当然是他们觉得那一条是比较特别的。据说《温州一家人》这片子还有背后温州商人的支持,带着些要洗白温州人的创业史的意思;这个不清楚,就不能胡言乱语了。这里瞎说几句,看看片子讲了些什么。
片子的主线是这一家子的创业经历,想要展现的是上个世界80年代以来温州商人的创业史。编剧的胃口很大,似乎是一定要把这个创业史写的全面了才行,所以这一家四口,各不相同。万顺是典型的商人代表,跟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差不多,以牟利为第一要务,其他的都不重要;银花是做得了买卖赚得了钱,却是把家庭幸福置于赚钱之上的;阿雨的经商,似乎开始是生活所迫,后面则有些光宗耀祖的意思,并不纯粹为了钱;而麦狗,则是有经商的能力没有经商的兴趣。另外从地域上,也必须要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没有国外的这个精神好像就表现的不够完全。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全部融入到一个家庭里面,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个创业史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所发生的故事。从广泛的意义上讲,这个时期的创业成不成功,重要的在政策;赚不赚钱的关键在于脑袋够不够灵活,能不能充分利用政策的空档。像万顺的做鞋,银花的纽扣,重要的是有做的这个机会,谁先做了,谁就发财;至于说银花在纽扣的样式上花心思,特别是在法国神经质的那段,这种暗含的创新精神未必见得是那个时候商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市场的初期,解决的问题是“有没有”,而不大是“好不好”,更谈不上新奇不新奇。当然,商品有了,才对质量有要求,所以才有后面万顺鞋厂的倒闭。可惜的是,编剧似乎并不特别的觉得质量和信誉有多么重要;或者这也是温州创业史上一直的观念?至于片子后面的主线,陕北开采石油,差不多是个完全利用政策投机的事情。没有科学勘探而盲目挖油井,还有政策上的不确定性,这确实得有极大的投机的勇气才行。这里面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弘扬的所谓奋斗精神,不过是在市场的初期粗放式的、大胆的跃进。
依靠投机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计划向市场的转轨中可以取得成功,但在规范化的市场经济中是否可以获取成功值得商榷。在比较完善和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特别是在传统行业,白手起家式的创业并不容易。可以看现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这是一个大型跨国集团占主流的时代–他们有资本、有技术、有市场、有管理,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越大越有规模优势。白手起家式的创业大约只能靠实打实的创新(或者在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边远农村),而这种创新只有在高新产业上的可能性才大一点。所以说起来,温州商人的创业史很大程度上已经真的成为历史了,现在已经是一个很不相同的时代了。而同时,如果已经成功的温州商人守业还采用创业时候同样的观念,也很让人担心。
在为这创业史立碑作传之外,编剧还表现出了他的可爱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怎么看出来的呢?且看周阿雨因为黄志雄战场受伤而沙特的那一幕。 周阿雨跟黄志雄是小学同学,不过并没有说在小学的时候就郎情妾意了;在法国一块待了3天,周阿雨就差不多能为黄志雄舍弃一切了,这充分的说明编剧是浪漫的相信一见钟情的。再来看周阿雨舍弃的这一切是什么。周阿雨当时的饭馆刚开张—据编剧说这是她从小的梦想,沙特一恐怕这个新开的饭馆凶多吉少;阿雨在法国当时没有正式身份,出法国就有回不来的可能–而据说她是在20年后才第一次回国与家人相聚(大概不仅仅是因为为了省机票钱);另外,没有正式的沙特签证,孤身一人往战争区,实在是可歌可泣。最后还需要交代一下这个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立在什么背景下。编剧大概是觉得海湾战争得像咱们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样的死上几万人小菜一碟;稍微做点严肃的调查就会发现,情况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就像西班牙人灭绝印加人一样,这场战争差不多是联合国军对伊拉克的屠杀—伊拉克人的死亡固然是有几万人的,但黄志雄所在的法军仅“损失2人”(见维基百科)。没有看到具体的法军总人数,不过来个大胆的估计,说黄志雄倒霉的概率不超过千分之一还是可以接受的吧。要把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立在这千分之一上,倒是真的表现出理想和浪漫的可贵和编剧的单纯可爱–她一定是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吧。
可能时代真的变了吧。就像《北京爱情故事》要重新走一回青春,周麦狗也要大胆的个性释放,选做陕北农民–编剧该是多么的喜欢自由主义啊。并不是说自由和个性释放不好,只不过是表现个性释放未必一定要用这么极端的例子吧–要是观众对合理性有怀疑就得不偿失了呀。不过,当然,要是黄土高坡的牧羊女真就像禾禾那样的清纯漂亮善良可爱,那还是。。。从了吧,哈哈。
《温州一家人》读后感
关于创业
创业时都是没钱的,有钱就不叫创业了。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怎么白手起家,从零开始,第一桶金往往是最难的。同时还需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不要轻易的放弃,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关于周万顺-----书中的主人公
为了全家脱贫致富,周万顺不惜卖掉祖屋,断绝后路,将年仅13岁的女儿送出国门。然后带领全家来到温州,从捡破烂开始,努力赚取生活费。不断的寻找商机,可以说他的所到之处,处处皆是商机。卖鞋、制鞋、开采石油,这主要是来源于他善于思考和观察。 现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竞争也越发激烈。在上层阶级日益固化的今天,想要分得一杯羹是非常困难的事。因此一定对这个世界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对变化的趋势要经常进行思考。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锻炼出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阶层。
1、他不断的去折腾自己。 他的创业一路曲折,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凭着坚定精神,不断的前进。
2、厚脸皮。 书本里记录了周万顺在温州城卖鞋的时候,对气愤的麦狗说,我是穷怕了,穷到我知道对于吃饱穿暖,我的脸面太不值钱了。穷人是没有面子的,拉的下脸皮,承受得住周围人的异样的眼神和对手的打击。能屈能伸,能装孙子,才能做大爷,因为大爷都是从孙子走过来的。
关于周阿雨
阿雨13岁就被父亲送走了,只身来到意大利。在一个完全的陌生环境里,没有任何亲人。她不断的去结交各种人脉,加上自己的自身的聪明、坚强和努力,终于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并且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实现了小时候“自己当老板”的梦想。她的经历说明了即使是在完全陌生、没有任何依靠的前提下,咬牙坚持,也是能够成功的!
关于周麦狗
周麦狗为了摆脱父亲的控制,背井离乡,以五百元起家,在东北开了三家太阳城眼镜连锁店,手下管理几十号人,并且达到收购国营眼镜店的能力,小有成就,却因为父亲周万顺不小心失火烧得精光,女朋友也离他而去,一夜又回到了解放前。
关于赵银花
赵银花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把她的纽扣事业做大了,她的创业历程相对平坦一些,主要是遇到了“贵人”。前行的路上,有高人指路,就可以避免少走弯路。她的创业经历说明:很多不起眼的小项目也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据说纽扣是利润最高的一种商品。成本只要几分钱,可是你去买一颗扣子,至少几毛钱。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一样可以成为行业专家。周万顺最后取得成功也离不开他老婆不离不弃的支持,要不周万顺的下场很有可能就跟四眼是一样一样的。
关于地方关系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都说农民是纯朴的,那是你没有深入的去了解他们这个阶层。尤其是创业,要处理好方方面的关系,县官不如现管,大菩萨你要烧香,小菩萨你也不能得罪。同时要入乡随俗,当你有肉吃的时候,也要给当地人分点汤喝。让企业融入地方,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总结:
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当然这里的朋友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狐朋狗友、或者酒肉朋友,也不是我们最好最亲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最多的就是聊聊天,谈谈心,吃吃饭,唱唱歌,扯扯淡。你有的基本上他也有,你没有的他也没有,很少会在事业上帮你一把,因为你们都差不多,差不多的学历,差不多的收入,甚至可能找到的对象都是差不多的丑。就如同是彼此的影子一样,从对方身上可以找到太多类似的东西。能够提你一把的一般都是和你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能力提你,关键是看人家愿不愿意,所以以后要想办法多接触和自己不同阶层的人,但是首先要想想人家为什么要跟你交往。
最后用马乔先生留给周阿雨的最后一句话作为结束: 孩子,世界上没有人愿听你的苦难。上帝太忙了,人们太累了。苦难是一杯美酒,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着自己的眼泪喝下去吧!
8.21 《温州两家人》大结局观后感
实话说,这个剧的套路与一般偶像剧的套路不同,尽管也是个以喜剧结尾的电视剧,但主角之一的侯三寿到最后也只是重新回到了众人面前,开启欠债还钱的新一段人生。而他欠债的原因,是突如其来的意外击垮了他因激进的投资策略而愈发脆弱的资金链,加上全球的金融危机,成为了引爆整个温州地区借贷泡沫的导火索。其实他原本的投资策略也不可谓不正确,但人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他成了那个蛮横发展的时代的牺牲品。
在他身上刻画的,是温州人激进、爱冒险的性格,天不怕地不怕,哪里有商机就往哪里钻。说的好听这是激进,难听点就是投机。但温州人起家就是靠着这一股子劲起来的。据知乎上查到的资料显示,剧中他们做的每一个商业上的投资决定,都能在现实的温州商人身上找到模板,这就说明侯三寿其实就是真实的温州商人的投影。早一辈的温州人,能吃苦,肯钻研,会变通,更重要的是将诚信。
在剧中,尽管最后整个温州地区都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中,很多老板跳楼、跑路,但仍有很多人在拼尽全力自救,用尽全身力气去维护过去几十年来温州诚信经营的信誉。温州人的圈子很小,信之一字是温州商人的生存法则。温州话是温州人的立身之本,能说一口温州话就代表你融入了温州人的圈子中,就意味着你无论到全国哪个地方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有人愿意帮你。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若是失了诚信,那么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圈子,就是失了整个温州商人团体的支撑。因此,诚信,是温州人最看重的。而这也是电视剧中侯三寿回国的主要原因。
我也曾经见识过温州人的团结。在我第一次去西安上大学的时候,爸妈就带我去了一个来西安发展几十年的叔叔家,他带我们去吃了饭,参观了他的企业。而我们和他之间的联系,却仅仅只是一个类似亲戚的亲戚的朋友吧。所以,信之一字,重中之重。
另外,我想我的血液里也流淌着温州人创业的精神。一直以来,我成长的环境中就充斥着各种小企业,遍布在家乡的大街小巷,从那时候起,我就有着长大以后自己开公司的想法。实话说我自己应该也算一个求安稳的人,也曾想过毕业以后就找个小城市过个安定的生活,但想要搞发明,开自己公司的想法却一直挥之不去。毕竟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为一个温州人,我有这样的想法,不丢人,也不怕人指责。
《温州一家人》和《温州两家人》这两部剧,还应当常常回味啊。
温州博物馆观后感
《温州博物馆观后感》可以从博物馆建筑、摆设去描写一番,然后再从其中几个另自己震撼或者难忘的展品去写,最后写一下心得体会就可以了。
正文:
温州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的地方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原址在江心屿。2003年,位于世纪广场西侧的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馆内展区总面积8000平方米。该馆设有历史馆、书画馆、陶瓷馆、自然馆、工艺馆等五个专题陈列。该馆拥有文物2万多件,有20个门类,而尤以陶瓷器、彩塑、书画为特色。五月三号,我和瑞贤一起去参观了温州博物馆。
买了票,我们进入展厅,就看见一楼大厅里的花岗岩壁面上悬挂着九幅中国传统神话题材的铜雕壁画: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神农伏羲、燧人取火、大禹治水。这些浮雕都很漂亮,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后羿射日了,这是一个很精彩的画面:后羿身上背着箭袋,手里拿着箭弩和箭,眼睛专注地望向东方,准备把箭射向太阳。这些浮雕都表现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大厅里有一个“孔子系列”的大型彩石玉雕,这个玉雕分为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孔子事迹图、春满神话州四部分。“孔子系列”是温州已故工艺美术大师吴进德生前的扛鼎之作。“孔子系列”历时三年,花费45000个工时,耗用黄金10斤,用玉10余吨。其中孔庙是我最欣赏的,它长6.3米,宽5.7米,高3.45米,它精仿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以岫岩玉为主要原料,底座是由花梨木精制而成的。它的每个细节都很讲究,特别是雕刻,更是精益求精。来看“孔子系列”的人,没有一个是不拍手叫好的。听导游说,整个系列是运用了圆雕、浮雕、透雕、镂雕、线刻、阴刻、贴金、镶嵌等多种技法。它在1997年被评为吉尼斯世界最大玉雕珍品,同年六月参加“北京全国首届十大民间艺术家精品展。”1999年应邀前往昆明参展。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与收藏价值。我们在大厅里还看到了抛石机,蒙古军就是靠它,攻下了久攻不下的襄阳城,因此又称“襄阳炮”。
一楼大厅里还有个蒙古包,它的形状是上圆锥下圆柱的,我正在外面看得入迷,这时,瑞贤提议去蒙古包里看一下,我们就进去了,里面有四根木柱,每根木柱上都刻着龙。还有三张茶几,一张古代皇上坐的“龙椅”。墙壁上都“刻”着网格,还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
我们还去历史馆和自然馆里看了一下。历史馆主要分为公元前1的温州大事记、近代的温州大事记和当代的温州大事记三个版块,每个版块都用梗概、人物事迹和出土文物,来说明我们温州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五千年。
我们又走进了休闲吧,我们刚进大门,就看见里面有一个湖泊,湖泊里游着五彩斑斓的鱼儿,湖中的假山石和喷泉,也成了一大亮点,喷泉下雨般丁冬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
参观完博物馆后,想着参观过的种种情景,不仅发出感叹:博物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还让我们有了很多乐趣。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