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国酒文化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有文化渊源的国家,也是一个特别注重礼仪的国家,特别是关于接人待客方面的礼仪更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茶七饭八酒十分”讲的就是接人待客时的餐桌礼仪。“茶七”就是说在为客人倒茶的时候,七分满是最合适的。“饭八”,就是在家里有客人的时候,盛饭不要太满,八分正好,如果太多会让客人比较尴尬,太少又会让客人吃不饱。
“酒十分”,这句话其实是要从我国的古代历史说起。从古代开始,在接待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把酒水斟满,才是对于朋友的尊重,如果没有把酒倒满,就表示是对这个朋友有什么意见,而且还会让人觉得主人家比较小气,自然就有了“酒十分”的说法,这项礼仪也一直流传至今。
今天了了着重谈一下“酒”
酒,几乎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化历史,绵延数千年而长盛不衰。酒,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绵长的酒文化,已经流进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流进人们的文化精神深处。酒,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是酒的内在魂魄。
酒的本质
酒是一种特殊之物,具有多重性:就其本质而言,酒是一种物质,是含有酸、酯、醛、醇等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饮料,其中的主要成分乙醇(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就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饮酒后几分钟,酒精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进而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奇妙的作用。这可能就是人类喜酒的最基本的动机和诱因吧!酒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其内涵自然也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
酒系
在一般酒中,除乙醇外,还含有有机酸、杂醇等,有机酸带酸味,杂醇气味难闻,饮用时涩口刺喉,但长期贮藏过程中有机酸能与杂醇相互酯化,形成多种酯类化合物,每种酯具有一种香气,多种酯就具有多种香气,所以老酒的香气是混合香型。浓郁而优美,由于杂醇被酯化而除去,所以口感味道也变得纯正了。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堪称为我国四大酒系,其中:白酒在山东、四川、贵州、东北、安徽、河南等一带较为流行;啤酒在一些沿海或者大中城市中的人均消费量要远远高于中西部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葡萄酒在通化、昌黎、烟台、新疆等生产基地占据绝对垄断地位;黄酒在江浙、上海一带较为流行,而且逐渐成为当地酒业消费主流。
酒的饮法
在饮酒前要先吃些饭菜或少量主食,或者慢慢地边吃东西边喝酒,可以减轻酒精对胃的刺激,降低发生低血糖和酒精中毒的发生。而且喜欢饮酒时调兑可乐、绿茶之类的年轻人,最好选择酒精含量较低、浓度较小的酒。
中国的酒文化?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到,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负作用。 <br> <br>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 <br> <br> 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br> <br>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br> <br>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br> <br>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 <br> <br> 为了劝酒,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感情浅,舔一舔。” <br> <br>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br> <br>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这时,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朝天一弹,意思是敬天神,接下来,再来第二下、第三下,分别敬地、敬佛。这种传统习惯是提醒人们青稞酒的来历与天、地、佛的慷慨恩赐分不开,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灵。在喝酒时,藏族人民的约定风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马上倒酒斟满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满,接着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满。往后,就得把满杯酒一口喝干了。这样做,主人才觉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主人的酒酿得好。藏民族敬酒时,对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则用小杯或小碗。 <br> <br> 壮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主人这时还会唱起敬酒歌:“锡壶装酒白连连,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贵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锡壶装酒白瓷杯,酒到成前你莫推,酒虽不好人情酿,你是神仙饮半杯。<br> <br>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时,都是敬双杯。主人不论客人多少,只拿出两只酒杯,在场的主人轮番给客人敬双杯。<br>交际的:<br>一、握手<br>1、握手时力度要适中,大家可以练练。太轻给人以轻视。太重,也不好。<br> 时间:在心里默数1,2,3,4,5后才紧开手。 <br><br>二、迎接礼仪 <br> 1、要先介绍最高领导,依次介绍。你好!这位是我们公司的姚主席,这位是张副主席。<br> 2、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你好,这是王先生"。<br> 3、把小的介绍给老的。"刘总,你好,这是小王"。千万别调换了。<br> 4、飞机场接人时,拿行李,安排住宿。"你好!辛苦了!旅程怎么样?"<br><br>三、接待礼仪<br><br> 1、引导,要走在客人前面。上楼、下楼都走在客人前面距离为一、两个台阶,不要走的太快。一步走两、三个台阶,有的客人尤其是女的,穿着小裙子,走不动,你一下迈两、三个台阶,她要在后面跑,才能跟上你,会累坏人家的。<br> 2、要让客人走楼梯的内侧。主人走外侧。所谓内侧是绕着中心的一侧。<br><br>四、乘车礼仪 <br> 进乘电梯时主人要先进去,按按钮,再请客人进来。出电梯时要请客人先出去。<br> 一般的商务车是小骄车。当坐小骄车时,大家说司机旁边、司机后排的左、中、右,哪个是第一重要位置、第二....第四重要位置呢?<br> 答案是:后排的右,左,中,前排的司机旁。<br> 如果开车的是主人呢? 答案是:前排的司机旁、后排的右、左、中。因为是以右为尊。这是礼仪方面。当然安全方面就要另有别论了。 <br><br>五、西餐礼仪<br> 左手拿刀,右手拿叉。美国人有时累的时候可以换过来用。而欧洲人不可以换着用。<br>当吃完不要把刀叉一起放到盘中,这时服务员会来帮你收起来的,即使还有许多好吃的你都没有吃,你也不能说:"我还没吃完",会很丢面子的。把刀、叉放到左右两边表示你吃完了,所以服务员要来收的。<br> 那么要怎么做呢?要把刀和叉分别放到盘的两边。<br> 记得有一次一个中国人到美国,刚下飞机就去赴晏。服务员们在每个人的旁边都上了一碗水,这时由于这位中国人刚下飞机特别的口渴,所以就拿起碗就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这时大家都在惊讶地盯着他。他的导师是其中权位最高的,为了挽回这个尴尬的场面,也顺手地拿起碗喝了下去,大家看导师喝了也都喝了下去。后来,饭后,别人告诉他那碗水是饭前用来洗手的,这时他觉得很内疚,要是早知道多好呀!就不会让导师跟着他一起喝这碗水了。 <br> 西方上菜一般是按开胃菜、汤、主食、萨拉、水果。你可不要一上来猛吃,后面的还没有吃到呢?你就已经吃不进去了。<br> 吃饭时不要高谈阔论。<br><br>六、送礼礼仪 <br> 要以礼轻情意重。<br> 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朋友特别喜欢钩鱼,常常把钩的鱼送给他。有一天他就想我该送他什么呢?他特别有钱,穿的、用的都是名牌,而且他还很挑剔的,后来他就去跟他的朋友说,我陪你去钩鱼吧。他说:好呀,我明天开车来接你。结果呢?这天他们很不走运一条鱼也没有钩到。这时,他们旁边有一个小伙子运气特别好,一个接一个的,可是他每次钩上来大鱼后又把它放回去。这时这个人觉得特别奇怪,想想他们今天来挺辛苦的,一条也没有钩到就买一条回去吧。正在拿钱时,突然这个小伙子一下钩上来一个小鱼,小伙子很高兴的说,这下终于钩到了。这个人觉得特别奇怪地问?quot;你为什么把几次钩上来的这么大的鱼都放了,钩了一条小鱼就这么高兴"。他说:"你想知道吗?这还不简单,我家的锅只有这么小呀?"
如何看待中国的酒文化
“万丈红尘一壶酒,千秋事业一杯茶”。说得真好,当今酒以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餐。自从杜康发明酒以来,中国人的生活也便从来离不开酒了,那个“杯酒释兵权”、那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个“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有那桩那件离开了酒呢?
如今,酒成为我们交际人的手段,朋友们三三二二坐下来吃个饭聊了天,联系联系或加深加深感情,光吃饭光吃菜用不多久就会完了,也顾不得深入聊天。有了酒可慢慢品,那种敬酒本身便能化解矛盾,促进感情的加深。
还有酒对智者来说也能舒缓痛苦,许多痛苦之亊一时想不开,缓和一下冷静后也会平复如初。朋友在加以劝解劝解,聪明人大多都会好转,当然不排除有人借酒消愁之举。
但任何事物有其利必有其敝,喝酒当然也不例外。有的人不是借喝酒来交友,那是搞腐败,败坏了党风与社会风气,有的人是借酒来腐蚀领导干部,向政府要好处,向国家要金钱。有的人借酒发疯,岀口骂人。有的人以酒为命大醉三六九,小醉二四六。正事没有拉帮结派,败坏党风。
更有甚者,滥喝大喝许多人命丧黄泉。因此要正确对待喝,领导干部车辆驾驶员在工作中不允喝酒,一般平民多谈心多交流少饮酒。
中国的酒文化是什么?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在古代许多典籍之中均有记载,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影响深远,酒已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酒文化渗透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酒文化多是一种待客之道,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表达,在古代时期酒文化是附庸风雅的行为,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今的酒文化却演变成一种糟粕文化,这样的“酒局”性质已然从本质上发生了转变。
有一些酒局从一开始就攒局带有特殊目的,酒局之中掺杂不良动机,酒桌之上演权钱色交易,使得一部分人得利,而更多的人是受到伤害。如今的酒桌文化更多的是酒桌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不喝酒就是不给面子,不喝酒就办不成事情,不喝酒就是没有感情,这些话很多人都在酒桌上听过,这些毫无根据的逻辑,扭曲的关系价值的背后是对权力的渴望。
如今随着00后步入职场后,逐渐呈现出就“酒桌文化”对抗的局面,为什么00后开始拒绝“酒桌文化”了呢?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00后是新时代的新鲜血液,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使其更崇尚自由平等,在工作之中更注重自身能力的展现,对于酒桌上的那种假客气的糟粕文化十分鄙夷。
对于00后来说更愿意因为喜欢而去喝酒,享受自由的喝酒氛围,而非胁迫。
越来越多的00后正在成为酒桌文化的粉碎者,他们敢于对抗职场不公,用勇敢的方式与不良风气作斗争。
希望未来的00后能够消灭“酒桌文化”,还给酒桌文化一片“净土”!
本文标题: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读后感(初二读后感:长篇小说《酒国》1500字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144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