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1000字(《树王》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1-22 02:31:0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8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书笔记2022-05-31,19:15:54,《树王》里潜在的是蒙昧的良知,不是科学的,是原始的,但它面对的不是科学...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1000字(《树王》读后感)

《棋王 树王 孩子王》读书笔记

 2022-05-31 19:15:54

《树王》里潜在的是蒙昧的良知,不是科学的,是原始的,但它面对的不是科学,而是愚蠢,这就使双方都走向失败。愚蠢没有良知,所以良知即使是蒙昧的,对于中国,也是有价值的。

 2022-05-31 19:15:34

甚么是真实,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对于生活,经验就是真实。

 2022-05-30 21:17:01

也能看到那片白花,有如肢体被砍伤,露出白白的骨。

 2022-05-30 21:11:02

我这才明白,我从未真正见过火,也未见过毁灭,更不知新生。

 2022-05-30 20:34:09

有利器,易起杀心。

 2022-05-29 21:26:27

一个国家若都是山,那实际的面积比只有平原要多很多。常说夜郎自大,那夜郎踞在川贵山地,自大,恐怕有几何上的道理。

 2022-05-29 21:20:58

一个人拼命想活着,最后都神经了,后来好了,活下来了,可接着怎么活呢?像邦斯那样?有吃,有喝,好收藏个什么,可有个馋的毛病,人家不请吃就活得不痛快。人要知足,顿顿饱就是福。

 2022-05-29 21:19:15

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孩子王》读后感

阿城写了三篇文章,分别是《棋王》、《树王》、《孩子王》。
《孩子王》写的并不是一群孩子,而是从一个只读过高一的知青开始写起,因为生产队缺一个初三老师,这片地区只有这个知青读过高中,于是就让他去教书。他教书时发现孩子们连课本都没有,他只好把课文写在黑板上,孩子们跟着抄书,然后他发现学生们的能力实在太差,最简单的一篇文章都读不懂,不认识的字太多,就相当于小学五年级的水平。没办法,他决定不按照课本上教,而是先教他们认字,王福是他们中最刻苦、最认真的一个,备有一个生字本,里面记了几千个生字,知青就照着这个教。等字认识的多了就教写文,从最简单的开始写起,比如怎么走到学校的,这些基础学好将来能写好信件,终于学生们都有了长进,但知青因为不按照课本教学被革去了职务,又回生产队劳动去了。

故事当中并没有什么激烈冲突,也没有太过刻意的表达什么,就是写了一位知青的所见所闻,当时的生活贫穷而又快乐,周围的人淳朴真实,这篇故事读起来很有味道。

《棋王》读后感

《棋王》读后感范文锦集1

  一直以来很想看阿城的《棋王》,然而时间上断断续续地,终于把《棋王》看完。字数不多,大概3万字左右,但是这是一部伟大的寻根文学,阿城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某个时代的精神。李孪壬说同为知青,阿城悟出人生,史铁生悟出命运。《棋王》应当属于阿城的成名之作,也是开启悟道人生的里程碑之作。

  看完后,有两个比较深刻的感触。

  一个是小说对于吃的描写,入木三分,只有对于“饿”的深刻体验下才有对于吃这个动词细致的描写。苦难的深重是这个年代的特色,人人自危,在没有油水造成胃酸泛滥的年代,在描写棋呆子吃相的那一段,在描写众人吃蛇那一段,我们都可以从字表面之下看这个时代造成的苦难,然而又能够看人们积极地生活着,无论生活多么艰难。苦难大多数寻根作家都会描写,但是阿城却不张扬,不过分渲染,仿佛这是极为寻常的生活,当生存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活出自我是一种奢侈,然而不管生命多么渺小乃至岌岌可危,在苦中作乐成了大多数民众的统一作风。于是看棋这段能看出多少人的狂热,如果说狂热是一种绝望,那么多少人陷入不由自主的绝望,一如这个年代的政治。

  而是小说中王一生的“呆”是另一道风景。你看得他下盲棋时候的呆,下棋下得被人偷钱包之后的呆,吃饭一丝不苟的呆,以至于后来惊心动魄的“战九雄”九子连环车轮大战的痴。无不让你觉得这个“棋王”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有独特的魅力所在,是一种人性,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所在,在这个年代的坚持更让你觉得难能可贵,生活的奄其实不难,何以解忧,唯有下棋。他的专注,他的认真,他为棋而生。他痴,他呆,他不懂世故。可是依然不妨碍他深入你的内心,让你认可他的存在。我由此想了阿甘,想了庄子文下的奇人,那些活出自己生命的独立个人。

  恰恰通过棋,可以读人生,即使不懂下棋,然而看《棋王》依然有自己的感触,人生不恰恰是一种态度?看懂人生和看懂下棋姿态完全有共通之处,否则魅力不会感染你。人生不是靠拯救,不是靠救赎,而是靠坚持,靠淡泊。欲望往往令人进步,而后使人堕落。人类存在一是性欲,一是思想。性欲创造了人,思想则承载了记忆,以及创新。如何让普普通通的自己保存与大众不一样的性格,需要物质,也需要思想。《棋王》也许能告诉你。

《棋王》读后感范文锦集2

  在乱得不能再乱的车站里,父母儿女似生离死别在哭闹,王一生却平静地坐在厢里,要求与对座的人下棋。这就是阿城笔下的棋王,他活脱脱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却完成了不平凡的人生追求。

  王一生的确是个平凡的人,看阿城几笔细致传神的对于“吃”的描写便可尽知。他“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脸上绷满了筋。”“若饭粒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舔了,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我们在后面他对家庭的叙述中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重吃,而通过他对于“馋”的嘲笑,又可以看出王一生在贫寒困顿中仍执拗地追求实在朴素的人格操守。

  在动荡的岁月,无数渺小的人展示了他们永不泯灭的人生价值。为了帮助王一生参加比赛,“脚卵”把祖传的明朝金丝鸟木棋送了礼;画家为困乏的人寻找睡觉的地方;哥们儿不顾路途遥远前来助威;以及在贫病屈辱中挣扎的母亲,用一双弱手,用检来的牙刷把磨出一副如象牙般光洁剔透的无字棋,阿城创造了一个博大的世界,使人们在无法选择的时代和命运中,具有正视现实人生的勇气,尤其是那副“无字棋”。赋予平凡的生命以伟大的魂魄。

  故事的最高潮是王一生坐在空场上,与九人同时对奕的情节。“上千人不再出声儿。他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列所闻。高高地一盏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下去,黑黑的似府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阿城在高潮之外却创造了一个虚静的氛围,使人不禁屏住呼吸,凝视这个“瘦小黑魂静静地坐着”。在这具虚与静的.气氛中,使人们集结起饱满的情绪,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价值。只有心沉到底处,灵魂静到极处,才能溶于纷纭的大千世界。

  棋下完了,王一生战胜了所有对手。他有些发木,突然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他手里紧紧地攥着一个无字棋。看到这里,使人终于爆发出内心积聚的悲苦、激动,流下泪来。

  王一生以有所有不为而有所为的人生观念,超越了那个畸形的时代,完成了一次人生价值的积极证明。他并不只代表他自身,而代表着在那沉浮的年月中,寻找人生真正的精神支柱,探索宇宙生命、永恒和谐的理想的人们。

《棋王》读后感范文锦集3

  从一个小故事开始吧,两个小孩玩着泥巴,津津有味,投入忘我,肆意搅着和着,或者捏一些丑拙的形象。我想他们都体会着世上最纯洁的欢乐。后来,来了一个大人,他看了一会儿,夸奖其中一个孩子捏的像。悲剧开始了,从此他们再玩泥巴时,总是开始评价,开始比较,从此,他们玩泥巴更多的是为了得到大人的夸奖,或者赢过旁边的小朋友。大人的肯定意味着更多的零食,更多的玩具,更多的关爱。也许这没什么不对,可是,又有谁发现了,他们当初最纯洁的欢乐丢了。

  《棋王》讲的是一群知青的故事,“我”在下乡的火车上遇见了后来的棋王,并且成了朋友。他们被分到了不同的农场,很长时间没见面。后来棋王请假来农场看“我”,和“我”的舍友,一个下棋高手相识,以棋会友。后来举办象棋大赛,棋王因为经常请假到处下棋而没有得到假期,失去了比赛机会。他没有着急,也没有恼怒,决定赛后私下找前三名切磋。赛后季亚军一起来了,他说同时和两个人一起下,后来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包括冠军共九个。一场大战开始了,上千人围观。最终他赢了,僵在椅子上没了知觉。

  故事很简单。当然主题也有很多。我从棋王的身上看出来的更多的是,那个玩泥巴的孩子的精神。那些单纯的以玩泥巴为乐的孩子的纯真。棋王,他在乎的不是输赢,不是别人的眼光,而是象棋。他的全部心思都在象棋上,包括“呆子”的外号,包括外人怪异的眼光,没有什么能动摇他。“王”的称号也是别人给的,他不在意,他不管什么王不王,他在意的只是棋。只是楚河汉界的风云变换。

  也许胜利能给我们喜悦,也许别人的夸奖能给我们喜悦,可是,我们是不是很久没有单纯的沉浸在某件事中快乐了,哪怕玩游戏。我们总是在比较,看着别人的眼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博得掌声。其实,我们很早就失去了这种快乐,做什么无所谓了,只要能有赞扬,有鲜花和掌声。渐渐得,我们在别人的眼光里改造着自己,自己的天赋也慢慢被磨平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政治课本里有,可是又有几个人会信服,然后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奋斗终生,在现在这个思想开放的年代,应该很少有这样的人了。所以人在思考,思考活着的意义。周国平说过,人只有找到永恒的价值,人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所以有宗教,可惜,尼采一句“上帝死了”,打碎了所有人的梦。科学,已经毫不留情的打败了宗教。虽然我们没有宗教传统,可是我们的祖先都在为了留名青史奋斗终生,他们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他们感觉自己所做的事是有意义的。而现在,价值中空,谁也无法否定。所以,我们怎样生活下去,那就是生活的乐趣,因为生活太美好,所以我们愿意激情地生活。象棋是棋王的一切,有棋下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我们能,如果只是为了他人的评价,别人的夸奖足以支撑我们一声?不会所有人都赞扬的,当褒贬不一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动摇。我们需要做回玩泥巴的孩子,我们需要忘我的喜欢生活,这样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当然,如毛姆所说,我们的乐趣应该是健康的,并且有利于成长的。

  当然,人是需要社会化,需要融入社会的,可是,我们难道就必须泯灭自己的所有个性吗?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好像更在意他人的眼光,长期的村落生活,人们好像已经习惯了透明的生活。从小我们接受的就是要做让大家都说好的事。集体的价值观,意志,行为方式才是正确的。所有的人,不管天资如何,总是在用统一的普世的标准在培养。所以,我们很难出现天才。就像诺贝尔奖。我想爱迪生在火车里发明灯泡的时候,一定没想着要让谁夸奖,要让谁表扬,而是纯粹的喜欢,就像自得其乐的玩泥巴的孩子。

  从《棋王》中,我想我们也许该做回最初那个毫无顾忌的,随心所欲的玩着泥巴的孩子。我们也该学会不把别人的目光当成唯一。我想如果我们没有损害他人利益,他人这就不会干扰我们了吧。这将是一场持久的挣扎,从我们深深的传统中。

  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纯粹的快乐,这些快乐会让我们爱上生活,生命的价值也无非是在最热爱的事业中绽放。当然,这些还会有副产品,比如天才的创造,比如诺贝尔。

  该行动了,把注意力从大人的赞扬转移到手中的泥巴上来。捏的像不算什么,也许你会捏出下一个沉思者。

《棋王》读后感范文锦集4

  从未了解过这一段历史,但却非常清楚,那就是个疯狂的年代,人的生理被挤压到极限,让人不由的感慨:“活在那个时代,着实需要惊人的勇气与智慧”。

  《棋王》主人公王一生的命运十分坎坷,无论怎样颠沛流离衣食无着,始终不曾放弃心中的信念,酷爱下棋视棋如命,他的母亲去世前,用拾来的牙刷把一点点磨制出来的,白色圆润,近乎透明的棋子,放在棋王的包里,也许,那一刻就象棋王哭着说出来的那样:“妈,儿今天,妈……”,出身卑微的妓女母亲,对象棋已近痴迷的儿子,王一生对人谈起自己的母亲曾经不堪的经历,始终没有回避母亲低贱的过去,却始终是对母亲的理解和深爱。

  知青们去参加了象棋比赛,王一生去晚了,脚卵便将自己家传的象棋送于了“领导”,于是,王一生被作为照顾对象批准参赛了,但他拒绝了,他认为那是对自己毕生最爱的背叛,是对信仰的亵渎,他没有参赛,在最后,他在比赛决出冠军后向他们发出挑战,并且是1人对10人,这比赛已经超脱了棋盘,那是一种个人的信仰与精神的支撑,它同时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和现实的对抗,使他赢的了比赛,最后,冠军的老头出来求和,棋王用最后的力气答应了……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肩着柴禾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沉沉睡去。”

  看完后,棋王走后的一句话还在我脑中回荡,妈,儿今天,妈……,眼睛已经湿润了,一个畸形的时代,一个充满信仰与力量的灵魂,不,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对将来充满期待的人与哪个时代所发生的故事,我又想起了周总理的那句话,中国不会这样下去的,什么是旧?什么又是新?旧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新的并不一定都是精华。没有旧哪来的新,简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造反派否定一切的行为中被撕得粉碎,真是无知和愚昧的悲哀,也是我们民族的不幸。

《树王》读后感

阿城写了三篇文章,分别是《棋王》、《树王》、《孩子王》。

《树王》写的不是一棵树,而是一个壮实的当地人肖疙瘩, 肖疙瘩为人热情,几乎没发过脾气。 知青们到了这个地方,要砍树、烧山、种有用的树,其中有一棵树非常的大,遮天蔽日,村民直说这棵树不能砍,之前有人试着砍过身体马上都出了问题。为了破除封建迷信,爱国小将李立一马当先执意要砍, 肖疙瘩阴沉着脸 的站在树前:“要砍就从我胸口这里砍,这树长的好好的,为什么非得砍它!”一看树砍不了,村支书上前对肖疙瘩一顿批评教育,树终于还是砍了, 树砍 了四天,肖疙瘩在树边坐了四天 。树倒后,肖疙瘩一个人回了家,从此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慢慢的死了。

《树王》发挥了阿城一贯的文章特点,还是写知青们的事,文中有对砍树这件事的反思:“ 为什么要用有用的树去替换有用的树?” 肖疙瘩是个悲剧性的角色,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本能的知道,树也是老天爷栽种的,无缘无故的砍它是没道理的。在那样的时代,肖疙瘩还是被淹没了,哎,可悲,可叹!

《树王》的读后感

   树王读后感 (一)

  借了本阿城的精选集,专读《棋王》《树王》《孩子王》,以弥补采写课上未完成老师推荐好文的遗憾。三篇篇篇精彩,语言生动活泼,细节描写丰富,最喜欢的要数《树王》。

  凄美的故事总是让人怀念。这篇《树王》讲述了农村里一个与大自然相依为命,试图千方百计保护树王的肖疙瘩,在无法营救即将被砍的“树王”时因病而死。整篇中使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这些都是他下乡当知青时到的景象,生动有趣的阅历深深地吸引了读者。文中的“我”并不是主角,而是一个和主角关系很好的观察者,同时这些主人公的经历表明叙述者“面对生活及其兴衰的态度”。

  风格独具特色,满篇充满乡土气息却不庸俗,也反映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状态及蛮干劲儿。一群知青被下放到某山沟,负责砍树。听领导的命令将山上没用的树砍掉,种上有用的树。大片大片生长茂盛的树被砍掉了,看着让人心痛,这可是生长了几十年的树,几天之间就被砍光烧光。而所谓的种上有用的树,不知要过几年才能生长起来。知青们只管听命令,使出一股蛮劲儿卖命地干。烧山时,只见一只小鹿被火围住,无处可逃,最终消失在火海里,肯定有着许许多多的其他生物也丧身于火海之中。那时人类整改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却不以为然。另外,农村人迷信的愚昧也透露的一干二净。“树王”成了树精,谁砍谁遭殃,连真正的树王都不砍,别人就更不敢砍了。是知青们跃跃欲试,破了这个迷信,却“害死”了“树王”和真正的树王。

  那棵树王是树王肖疙瘩心灵的寄托,寄托没了,人变得异常脆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他千方百计地阻止别人砍树王,()甚至拿自己的作威胁,但最后没挽救住那棵大树。用肖疙瘩的话说,要留住这棵树,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可最后一切都泡汤了。肖疙瘩经过几天变苍老了许多,最后竟然一病不起,直至死去。人们听从他的遗嘱,将他葬在巨树地下,与他心爱的树长眠共栖。

  虽然这篇《树王》构思简单,人物不多,简明扼要,但却饱满充实,让读者感动,沉思。

   树王读后感 (二)

  近连续不断的雾霾天,使我开始重视环境。恰巧最近读了阿城三王之一的《树王》,我心中波澜起伏。

  《树王》讲述的是树王肖疙瘩保护一颗巨树的故事,但巨树最后还是被砍掉了,肖疙瘩也随之而去,不久就病死了。巨树是肖疙瘩的根,肖疙瘩对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这种情结叫知己。

  这些树难道非得砍掉吗?非得中上所谓的“有用的树”吗?我想不是的,原始森林的价值远超过了经济林,只是当时的人没有理解这一点而已,但肖疙瘩理解于是,他与巨树之情,就打上了冯不开的结,分不开的感情。他不是树王,而是树人!

  人类已从自然中索取了大多,而留给自然的只有浓浓的废气,浑浊的污水,不可降解的垃圾和致命的化学物品。人类如此的破坏环境,已经遭到了大自然一封又一封的抗议信,直到有了报应,才恍然大悟,开始有所保护。但有人保护就总有人破坏,哪些破坏者也只顾自己享受,真是千古的罪人,这样的罪人远远高于了保护者,自然仍在不断地破坏中,要想自己的家园不被毁灭,人类就都应珍惜自然。

  我相信,只要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树王,自然必会回报人类,我们的家园就会长久地存在下去!

本文标题: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1000字(《树王》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53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珍惜水的读后感(《世界水日》读后感)海军陆战队4边境反击的读后感(《海军陆战队 边界反击》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