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和园林艺术的读后感园林设计和园林艺术的读后感《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也扩宽了我对专业知...
园林设计和园林艺术的读后感
园林设计和园林艺术的读后感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也扩宽了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让我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自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园林设计的几大要素:地形 ;建筑物;植物材料 ;铺装 ;园林的构筑物;水 ;设计程序等等。
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有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态位原理,互惠共生原理, 生态平衡原理,生态调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
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补,既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及养分等环境资源,又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互惠共生又称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共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类的分泌物对加一些植物和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能分泌一种叫胡桃醒的物质,它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在胡桃树下的土表层中一般是没有其他植物的;其它如:丁香、洋槐、薄荷、月桂、稠李、风信子等都会分泌一些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园林中的植物配植时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植物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能有效地促进群落的稳定。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生态调控是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中心事物是生物群体,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消极地适应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因而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演替,无论是生物种群的数量、密度的变化,还是生物对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均表现为“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进行自我调节”的特征。而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尤其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人积极地、主动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其系统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所做出的决策,因而它的调控机制主要是人为的而不是负反馈的调节。生态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要使其具有合理的结构、能最大限
度地发挥其功能,系统本身可以自我调节,达到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就需要以生态调控原理作为指导,使整个系统实现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在生态园林这一生态系统中,由于人的社会性与能动性,表明了它同自然生态系统间的重大区别,它可以通过人类进行有限度的协调,使系统的生态效益最高,使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协调,使系统更加适应外部环境。
二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土壤的设计;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主要手法有: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
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设计师哈格没有采用简单且常用的用无毒土壤置换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存的烃类物质,这样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投资。 植物材料的选择是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因此,在植物材料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 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
以循环为主的水的设计: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大型动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求一篇艺术类的书籍的读后感800字就行
急需一篇艺术类书籍的读后感!谢谢帮助!!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精选8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设计心理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1
刚刚用两个星期把这本书看完,觉得如果不写写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会让我的阅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黑川雅之在《设计与死》中写到:
学习和创作的关系可想象为“呼吸”。
有入有出才能提高,所以要勤动手勤思考,遂成此文。言归正传:
诺曼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用户提到了一个无比崇高的位置,真正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现在可能已经是常见的看法,但在当时却被大多数的设计师所忽略,设计变成了设计师的个人秀,但往往倒霉的却是用户。
诺曼在书中十分注重强调设计的易理解性和可视性。特别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的产品越来越复杂,产品的工作原理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用户的常识范围。所以设计师应该减小产品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一个崭新的产品,即使它利用了全新的技术,也能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有一种亲切感,能够非常顺畅的完成操作。这就要求产品的操作方法要符合用户的常识和习惯。也许有人认为应该也有例外,比如苹果手机,在使用方法上可以说是完全打破了用户对手机的使用习惯。但是我们应该要意识到苹果让人与手机之间的交互变得更加直接和自然,它的设计是在做一个减法,所以人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它,甚至爱上了它。苹果的用户往往很难再使用其他手机,就是因为苹果手机的使用体验是有着很强的特色的,一旦习惯了就不想再改变。
再说可视性。诺曼提出了:
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储存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
也就是说只有在被外部世界所刺激时那些知识才会被人们意识到,这种刺激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认知心理学就是这些信息的接收、转化和理解的过程。人们头脑中的“内部世界”是与“外部世界”进行着持续不断的信息交流转化的,而“内部世界”的处理结果就是人们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外部世界”。这样一个完整的循环就形成了。所以设计师想要产品能够被正确地使用,就要提高产品的可视性,能够让用户正确迅速的理解设计师的意图。
诺曼在书中举了很多很多的例子,这些例子都是生活细微处的小例子,有他自己经历过的,也有其他人的经历。所谓见微知著也不过如此吧,作为一个设计师就应该有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领悟力。从“门”到“开关”,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却把最深奥的设计原理体现的明明白白。设计是生活的一部分,设计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许设计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药到病除的良药,但设计是“盐”,一点点便可让生活有滋有味。
但是,这本书也给我了一个疑惑,那就是用户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现在很流行的用户体验设计,用户调研,但是调研的结果和数据也不是那么可靠。用户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像那个有名的福特和马的故事。我们要做的是以一个设计师的专业的视角,帮助用户找到他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需求。可是似乎只有实践才能证明设计师的想法是真正切合用户的需求的,否则就只是设计师自己的YY而已了。
有的设计师会比较想坚持自我,就是做自己喜欢的设计,总有与他们品味相同的人会喜欢他们的设计的。这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风格,似乎也都有可取之处,但是中间的度很难把握。只有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吧。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2这本书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当我们使用一个产品时,有些用起来很顺手,有些用起来却常常会出错,甚至看到一件产品时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爸爸对家里的全自动洗衣机就是如此),不论这件产品是否是“最先进”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涉及到设计心理学探讨的范围了。
作者诺曼博士在《设计心理学》中以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设计的原则,提醒消费者购买的物品要方便好用,易于理解。希望设计师在注重设计美感的同时,不要忽略设计的一些必要因素,因为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安全好用永远是竞争的关键。
诺曼博士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和危险,帮我们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关键,即产品设计忽略了使用者在一定情境中的真实需求,甚至违背了认知学原理。
设计心理学几乎在你接触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应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
比如当我们看到剪刀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明白如何使用一把剪刀。但有时候我们到一家高档宾馆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进门,虽然大门看起来很高档大气。
一辆豪华大巴车司机面前有一百多个按钮,但对于司机来说并不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个设计符合了一一匹配原则。但当我们面对一台复印机上的那几个按钮时竟然一头雾水。
当我们用手机拨打了个号码,然后将听筒附在耳边,我们会听到“嘟~嘟~嘟”的声音,表示已经拨出等待对方接听。如果没有几声“嘟~嘟~嘟”的声音我们就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打出去了。这是应用了信息反馈的原则。
钥匙、U盘被设计成为只能有一种方式插进锁孔或USB接口,这正是设计者考虑到我们可能会犯错,并提前堵上了这种错误的可能性。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则。
……
这本书很有趣,我把它当作科学小品来读,在书中看作者跑遍世界各地寻找的各样设计。
对于这本书我用了略读的方式,粗粗地浏览了一遍,有些地方是跳着读的。
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帮助呢?
对于一个跟设计几乎毫不沾边的传道人读这样一本书有什么用呢?除了构架讲章之外,设计跟我已经毫不沾边了。但它至少打开了我的思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世界,照亮了我思维中的一个盲点。
如果非要问它带给我什么帮助?我只能说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一定有用。
几年前读过一本关于青少年心理学的书,其中有讲到一个原则:一个顽皮经常做恶作剧的小孩,大多是因为缺乏被关爱,他们搞怪的潜意识是引起注意。事实上这个观点不仅仅实用于小孩子,同样也适用于大人。这个观点在禾场上帮我了很大的忙。
这本书也不妨成为“消遣”的乐趣。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3首先,因为本书是第二版,即在第一版的内容上增订的内容,因此作者在此叙述了增订此版本的原因,同时也是我觉的,作为一位设计师应该牢记于心的一点:
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使我们了解到:成本和时间都非常关键,要注意竞争对手,以及在设计部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成功的产品必须能够吸引客户,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客户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与产品使用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仅又稍许重合。最好的产品并非总能成功,出色的技术或许十年后才能被人们接受。了解产品,仅仅了解设计或技术是不够的,了解商业运作才是关键。
好的设计必须具备的两个特征:
可视性:指所设计的产品能不能让用户明白怎样操作是合理的,在什么位置及如何操作;
易通性:指所以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产品的预设是什么?所有不同的控制和装置起到什么作用。
关于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和体验设计三者之间的定义:
工业设计:指一种专业的服务,为适应者和生产者双发的利益而创造和开发产品与系统的概念和规范,旨在优化功能、价值和外观;
交互设计:重点关注人与技术的互动。目标是增强人们理解可以做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已经发生什么。交互设计借鉴了心理学、设计、艺术和情感等基本原则来保证用户得到积极的、愉悦的体验;
体验设计:设计产品、流程,服务。以及事件和环境的实践,重点关注整体体验的`质量和愉悦感。
在介绍了以上三种设计的定义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种设计方式——以人为本的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意味着充分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基础。这种理解往往主要通过观察。用户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也不清楚他们将要面临的困难。解决之道就是快速测试不同的概念。
可适应自适应运用的五种基本心理学感念:示能,意符,约束,映射和反馈。
示能: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示能是物品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能力之间的关系。
示能的符号提升功能叫做意符。
示能揭示了作为主体的人,与其他东西进行互动的可能性。一些示能是可感知的,其他则是不可见的。而意符指的是信号。
示能是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有些是可见的,另一些则不是;
预设的用途经常表现为意符,但经常表现的模棱两可;
意符是一种提示,特别告诉用户可以采取什么行动,以及怎样操作。意符是可感知的,否则他们不起作用。
映射:表示两组要素之间的关系。
许多觉的“自然的”映射事实上只针对某个特定的文化:在一种文化里自然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并非如此。
当可见的操作,控制和显示契合自然映射时,设备就会容易使用。
反馈:沟通行动的结果,是控制论、信息论的著名感念。
反馈需要精心策划,需要以一种不显著的方式确认所有操作。反馈必须考虑优先权,以不经意的方式表现不重要的信息,使用引人注目的方式呈现重要的信号。
感念模型:高度简化的说明,告诉你事物是如何工作的。
一个好的感念模型能使用户自己预测自己的行为结果。当没有一个好的感念模型时,用户就只能生搬硬套盲目操作;还有可能用户知道怎样操作,但无法理解为什么,预期的效果是什么,或者出现错误了还怎么办。
系统映像:提供给用户的适用信息组合。
当系统映像不想干或不合理时,用户就不会非常轻松的使用设备。如果其不完整或相互矛盾,还会惹麻烦。
良好的感念模型是产品易于理解、令人愉悦的关键:良好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感念模型的关键。
技术为设备提供更改功能使生活更加简单的同时,也使设备变的更难用难学,是人们的生活更加复杂。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4设计心理学一套共有四本,这本设计心理学是日常的设计,还有另外三本书还没有来得及读,分别是:与复杂共处,情感化设计,未来设计。
通读全书,个人感觉作者并非在讨论某一个问题和某一个设计的秘诀和方法,而是传递一种希望透过表象,直达用户内在需求的关怀,那就是抓住本质,抓住用户需求和事实发展的最本源。
开篇道,如果在旅馆里弄不清怎么开关水龙头,或者面对不熟悉的炉灶或电灯开关时,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手足无措。唐纳德·A·诺曼大胆地指出,不是你太笨,而是物品的设计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心理。对于我,读了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在平时的生活中,我都会留心观察身边的设计,发现好的设计,当然也会各种吐槽那些不好的设计。
书中也讲到了心理学的概念,也就是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所以对于学设计来讲,是很有必要去读下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的,这样的话有助于我们的专业的提升的因为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像《设计心理学》这本书表述的那样,设计师和客户都不是最终用户,我们不能了解每一个用户的想法,每个事物的原理,然而我们可以学会抓住设计的本质、还事物以本源,这样即使世界变幻莫测,时代脚步永不停息,设计却也将会是永恒的。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5漫进了大学的门阶,使我对一切新鲜的环境产生了好感,对周围独特的事物产生很多的联想,而且,最近通过阅读心理学家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后,使我大有感触,这本书用诙谐的手笔,深入的分析,阐明了以人为本的至上设计原则。
《设计心理学》这部书,主要是给设计师上一门设计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设计心理学》把设计计划分为三类:为了传达设计的称为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设计的称为产品,为了居住设计的称为环境设计。而且,《设计心理学》通过对人的心理的深入研究,和设计师的主观思维相结合,主要研究的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设计,无处不在。我是一位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了解到动画设计是新兴的设计,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产物。是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习动画设计,不仅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要扎实,更要懂得如何将自己的成果和产品推销出去,那就需要我们的营销能力。阅读过《设计心理学》之后,我体会到,一部能受人欢迎的动画产品,不仅要自己人生经验和思想观念的表述,还要以实现商业价值为最终的创作目的,针对一定的文化消费人群来进行和创作,当然,需要迎合特定人群的审美趣味还有“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它们好似一团香饵,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地。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了解了人们的审美心理是推销自己艺术产品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如果一位设计人员或商家,在构思产品时,在推崇外观美感、艺术风格和成本之前,首先设身处地地想像一下用户的感受,为设计的易用性而努力,因为这才是产品的生命力之源!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让心理学从象牙塔来到你的身边。看看这些题目吧:“生活经历如何影响你的脑?”“闲着棒子,宠坏了孩子?”“记忆研究怎样帮助你准备考试?”“你的人格会影响你的健康吗?”“群体如何影响决策?”“人们为什么要加入教派团体?”——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一本好书,能增长一个人智慧和能力,通过阅读《设计心理学》之后,使我树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创作经验。希望今后的我能学而致用,创造自己的辉煌。
请带上一个巨大的空行囊,跟着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踏上旅程,去学习这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吧,相信你会满载而归。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6何人可的《设计心理学》是我从大一下学期就买的一本书,本以为暑假可以读的,但因为自己偷懒,所以一直拖到了大二上学期才读,而何人可的《设计心理学》刚一开始读的时候确实很无聊,但迫于自己的信念,就一直读了下去。可后来我发现越往后写的越有意思。
21世纪是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世纪,在这一进程中,工业设计将起到关键的作用,综合化国际已成为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设计教育必须从亦可称为中心想以课题为中心转变,将涉及作为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来组织教学,全面提高设计的综合素质。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国际化,设计教育也必须面向国际化的竞争环境,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设计人才。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其主要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人机工程学、信息科学等,而这些学科又往往相互交叉,形成一个复杂的相关网络。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道“感觉”这个词,入“我对他的感觉不太好”,“我感觉完成这项任务挺困难的”等等,这里的“感觉”的意思是“觉得”。而“知觉”这一词,如我们看到的红色,不是脱离具体事物的红色,而是红旗的红色,又或者红花、红衣、红车等的红色。所以感知觉不仅使人们感知客观规律事物的基础,也是人们接触设计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
设计还要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澳大利亚著名室内及产品设计师Josephlicciadi曾有过这样的论述:“艺术家总是以自我感受为中心,我,我,我,最后是你。设计师则是相反,你,你,你,然后是我。对于创作,艺术家始终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在满足这样的前提下,再进行艺术创作。因此,艺术家是感性的、自我的,而设计是理性的、开放的。”满足人的需要是设计的根本目的,而了解和发现需要是满足需要的前提。因此对于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消费非活动中的一般心理活动过程。所以消费者心里的研究是设计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就开始讨论美学问题。柏拉图阐述了美是独立存在的观点。那么美是什么,什么才是美,这是人类一直是人类在探讨的问题,并逐步形成各种美学相关的学科,其中与设计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审美心理学。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有关于设计创作的独特方法,拓展出我们设计创作的思维,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好的设计,什么才是美的设计,什么设计让最大化的群众所接受,因此在设计这条道路上,我们还要为之做不懈的努力。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7《设计心理学》这本书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必读的书籍,这一部书籍作者是唐纳德·A·诺曼,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技术系教授,尼尔森·诺曼集团的灵魂人物、联合创办人(该公司以“提升消费者感受的智囊团”着称),历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认识科学系和心理学系教授、苹果公司先进技术小组副总裁,主要着作包括:《记忆和注意力》、《使我们变聪明的事物》、《隐形计算机》等。
诺曼的这本书主要从概念模型、预设用途、可视性、匹配、反馈提出了设计心理学观点。特别是举了很多设计的例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很多原本比较深奥的设计心理学知识,看了以后很有感触。
我们也许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看着眼前美观豪华的门却不知如何打开;颇具现代感的水龙头却把你弄得手忙脚乱;因为不会使用家里的组合音响而生出跟不上时代的挫折感……这些人前的尴尬、人后的沮丧,其实问题全然不在我们!全怪设计者考虑不周。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为找不到正确的使用方法而错误的怪罪自己,因为那不是我们的错。然而作为一个设计者必须全面的去考虑问题。
一个好的设计必须具备它的可视性,正确的操作部位必须显而易见,必须正确的传递给使用者信息。往往设计的失误会导致错误才发生。其实设计本身也是一种不断犯错误且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交流的过程。
一个好的设计还必须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操作意图与可能的操作行为之间的关系,操作行为与操作效果之间的关系,系统实际状态与用户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所感知的系统状态这两者间的关系所感知这两者间的关系,所感知到的系统状态与用户的需求、意图和期望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虽然没有完全透彻的去理解和领悟一些道理,但是深深的觉得中国的设计实在是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反思的地方。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8这本设计心理学是结合了《艺术与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三本书来写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一个学设计的人来说,当然设计师也不例外了。
我对设计心理学的感觉就是,分成了两部分了,一个是设计,另一个则就是心理学了,对于我自己也可以说是个设计类的人吧,对于设计要说我懂得很多呢,也不是很多,但是也不少,毕竟也学了那么多年,大概的要了解的还是知道一些的,但是要说我学的很精了呢,就还有好多等着我去学习的。
其实每人看事物的眼光,都有所不同,脑子里装的东西也不同,也只有个人的眼光的高低而已了,就好像一个懂设计的和一个不懂设计的人来说,这样的两个人是很难有共同的话题的,俗话说当不同不相为谋。这也就是设计师与人得不同吧,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会有设计师吧。
对于心理学,虽然我们一从小学就有学过心理学,但那只是交了我们一些皮毛的东西而已,而且对于以前都不是很在意这个心理学的,到现在老师也让我们如果选课的话就可以选心理学这方面的课程,这样也会对我们的专业有所帮助的。书中也讲到了计计心理学的概念,也就是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所以对于学设计来讲,是很有必要去读下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的,这样的话有助于我们的专业的提升的因为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世界室内设计史读后感
在原始时期住屋遗址的缺乏可以解释为所采用的材料是不耐久性的,而且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上古人类的生活方式经常处在迁移状态,或者至少可以说是没有固定的的点。早期的人类生活依靠水源狩猎和食物的采集为生,因而要求人口迁移以适应上述的各种活动和其他食物供应的需要。不论什么遮蔽所部是采用简易的和轻质材料造成的——例如树干、树叶以及一些非常粗糙的石头。这样易于建造,而且互相合作灵活,可以容易获得适当尺度的轻质材料的遮蔽所。
在古典文明中希腊和罗马在北海有几个居民的发展区成为欧洲文明的基础。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社会是爱琴海各岛屿,克里特和希腊石磊从米诺斯王朝的城市开挖,可以看到层层废墟是砖结构,但只有一些皇宫大仍主要用石头建造的。”最有名的和最完整的宫殿遗址是在克诺索斯城,米诺斯宫殿及其继任者,前1370公元前1450年之间的时间。城市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是在混乱,经过多次改造。
在英国女王在维多利亚的长期统治时期,涵盖了“复古之战”时期,同时也包括了英国工业革命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过程。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平行发展。它说,一个侧面的第十九世纪的英国设计,为了增加装饰功能,有时过度装饰,许多第二十世纪的设计史学家和评论家将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描述质量低,极端等级的闹剧,接近于荒谬。
如果根据严格的逻辑模型,假定设计的历史,然后艺术和工艺运动,并在与欧洲的起源平行,新的.艺术设计应共同进入第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
主义中又分为好多主义有历史主义,即以历史作为灵感(详细)设计技术,文艺复兴以来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同时,它也成为设计过程中固有的一部分。
复古主义,指的是设计回归到一种特殊的历史风格,如第十九世纪早期希腊和哥特式的复兴。
传统表达的一种新的信念,即设计主要是对事物的模仿,甚至任何历史阶段的作品。折中主义”一词的出现是以下概念的词汇的最好的描述,这一概念指的是所有的设计应该是一个历史的先河,其引人注目的“模仿”。词典将被定义为:“原则上,方法或风格似乎是最好的东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折中式设计逐渐从历史实例的真实模仿转向一种简化了的,很少装饰的罗马和文艺复兴建筑样式的创造,即人们常称的“简洁式古典主义”
可以看出外国在室内设计方面领先我们国家很多,但是我们国家在宫廷里面设计也是比较厉害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可以尝试寻找现代设计方向的真正表现在第二十个世纪。在法国,一个现代的词的设计“被理解为新的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现代化”的英文“。”现代化“是用来区分的,只是说“现代”这个词“(时间),“现代化”就意味着最近还是流行,感觉是新的,它是现代风格。
现代主义主要原则之一是建筑设计应从室内布置开始,进而引出符合逻辑的外部表现,室内设计图也是同样的功能简洁,同样没有历史的与装饰的细部等建筑外部形式特征。政府及其职业机构都是固守折中主义,并坚信只有模仿历史先例才能做出杰出的作品。室内设计的结果取决于家庭装修的零售产品,它们很少有重大的技术与美学品质。在这些年代中,职业设计师的作品只有服务于商业、机关、政府部门的设计相对较好。
办公设计已称为室内设计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已逐渐成长起来,通常把它称之为“空间设计”。空间设计师也处理机关单位、旅馆和零售业项目。
在除了幻想和自由的后现代主义以外,另一相关的发展是出现了返回古典主义的倾向,它不是对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折中主义特征的过去设计做精确复制,而是在古典原则基础上力求创作出新的作品。
然后随着事业的发展,贝律铭的作品可以被认为是晚期现代主义。.20世纪后几十年中,人们对保护老建筑的兴趣增加了,这是因经济压力而遭破坏的众多建筑造成的浪费与损失使人们从中得到启示。
通过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室内设计方面的知识,也知道了一门学科从无到有所经过的艰辛历程,设计的发展绝不是那么简单。每一部分每一个人都做了了不起的贡献,了解一门学科然后投入这个方面受益无穷。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