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扼杀了哀愁 读后感(是谁扼杀了哀愁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6-24 03:21:2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6

是谁扼杀了哀愁读后感2、寻哀愁—读《是谁扼杀了哀愁》有感,人生旅途上,时遇的不顺会引发我们的哀愁,继而反思,重新投入……因此,哀愁无疑是生命中必...

是谁扼杀了哀愁 读后感(是谁扼杀了哀愁读后感)

是谁扼杀了哀愁读后感

2、寻哀愁—读《是谁扼杀了哀愁》有感
人生旅途上,时遇的不顺会引发我们的哀愁,继而反思,重新投入……因此,哀愁无疑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养分。
反复品读迟子建的《是谁扼杀了哀愁》,与他形成了共鸣。的确,我们需要将哀愁寄托于令人失望的事物,无人乐意失望,人们更习惯于“强颜欢笑”,认为“悲伤于事无补”,致使“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对于这种行为,我同作者一样不解:对于自己的失误,我们难道不该怀揣忧虑地思考及反省吗,跳过悲哀这一过程,我们能重获新生吗?对于曾经拥有而现又逝去的美好,难道我们不该低头为此哀叹吗,对于自己或他人些许坎坷的命运与有着苦涩经历的过去,难道我们不该低头为此哀叹吗……
正如这篇文章所述:哀愁在人们的粗鄙之气中丧失了。
古人曾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延伸开去,就是希望我们时时刻刻担心未来,不能沉沦于现今的富足生活中,好个金玉良言!而我们或迷失或奔波的身影何曾伴随着静心去领悟“居安思危”的真谛。
古人抒发悲情的诗篇浩如烟渺,美在哀愁赋予了他们诗情。“惟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按禅家讲,她正沉溺于烦恼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有了对家乡的深切哀念;“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绵延的愁绪织就了凄婉恸人的绝句……
“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现今“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间变得机械和迟缓”。哀愁被扼杀得干干脆脆,因为我们都茫然默许着这一切上演。我们“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别了“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生活”,我们也成了“秋风中飘荡的果子”,为跟上娱乐舞步的节拍而挤干最后水分……须知事实如此:哀愁绝非“颓废”或“腐朽”的代名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直面人生的勇气,一种展望未来的姿态。
无须让哀愁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但惟有适时给自己哀愁的空间,我们“富足生活”里捧在手中的,才不再只是一只“自慰的空碗”。

是谁扼杀了哀愁?

是阳光、阳光般的人和事物扼杀了哀愁,哀愁是阴暗潮湿的派生物,当它受到阳光照射的时候,就会变小甚至消失;当我们哀愁的时候,看见灿烂的花朵正在开放,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忘记哀愁的;当我们忧伤的时候,他人的一席温暖的开导的话语,让我们走出哀愁,看到生活的美好希望。因此,哀愁的扼杀者是阳光以及阳光般的人和事物,他们扼杀了哀愁,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

是谁扼杀了哀愁

20.第①段中,作者认为多数现代人对待“哀愁”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
21.第③段中,作者表现哀愁“悄然飘人”我的心灵时,为什么选取这三种情景?请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分)
22.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一个事物,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
  仿句:
23.作者为什么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20.作者在文中写现代人对“哀愁”多带有鄙夷之色,将“哀愁”看作是禁锢自己的镣铐急于挣脱和抛弃。(2分。娜夷I分,当作禁锢急于挣脱1分,意思对即可)
21.作者选取人亡、物毁、景失三种情景,各代表人生的一种缺失;这些看似平凡、普通的情景对于一般人并不易产生心灵的触动,却能悄然飘人“我”的心灵。(2分。每个要点I分,意思对即可)
22.略。(3分。本题要求考生就一个事物写三个比喻,言之成理、顺畅自然即可豹情赋分)
23.(1)因为我们在现代生活环境下疲于应付新事物,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缺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略。(2分。同意或不同意都可,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
O(∩_∩)O~
希望对你有用哦!
本文标题: 是谁扼杀了哀愁 读后感(是谁扼杀了哀愁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19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老鹿王哈克读后感1-10(老鹿王哈克读后感)油布伞 汪涵 读后感(汪涵口误 一次口误可抹不掉汪涵经典语录的才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