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加罗的婚礼观后感今晨心情异常郁闷之时,决定尝试踏入歌剧之门。我人生中所看的第一部歌剧,选择了莫扎特的不朽作品:四幕喜剧《费加罗的婚礼》。像这种...
费加罗的婚礼观后感
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观后感
主要来点感想什么的~剧情什么的就不用说了。《费加罗的婚礼》观后感
《费加罗的婚礼》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费加罗的婚礼》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费加罗的婚礼》观后感1
音符从各种器乐中跳跃出来,细细聆听,是海水在波涛中澎湃;是孤松在悬崖中傲立不羁;是沙漠在太阳的炽热下沐浴。慷慨激扬的感情,随着音乐的节拍起起落落。
《费加罗的婚礼》主要讲述的是:伯爵的仆人费加罗爱上了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待女苏姗娜,并打算与好结婚,但生性好色的伯爵非但对妻子不忠,相反还试图勾引苏姗娜,所以对费加罗的婚事百般阻挠。而罗西娜的前监护人医生巴尔托罗和其女管家马切丽娜也出自个人的目的阻挠费加罗的婚事。而伯爵的男侍少年凯鲁比诺也爱上了主人罗西娜,并为此深深地苦恼着。费加罗于是取笑他,告诉他男人应该去当兵,不该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爱情。由于伯爵对苏姗娜的百般挑逗,使得苏姗娜又气又不敢得罪伯爵,而此时伯爵夫人罗西娜也早已知道伯爵的不轨之举,于是和苏姗娜相商教训花心的伯爵。情感的纠缠,离奇巧妙的情节,是一部歌剧,又像是一部电影,讲述了费加罗捍卫自己的婚姻,最终取得幸福的历程。
音乐铿锵有力,场面虽不是壮阔宏大,但却给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费加罗和凯鲁比诺等人的咏叹调脍炙人口,让人听了入目三分。虽然纯音乐,细细聆听能激荡心情,陶冶心菲,但歌剧剧配上了剧情,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听觉上的享受,而且还可以充斥你的视觉。剧情中带有音乐,音乐使剧情更加丰富。
《费加罗的婚礼》中有很多巧妙的情节。女管家马切丽娜原是想逼迫费加罗娶她为妻,可意想不到费加罗竟然是她的亲生儿子。眼看剧情有可能成为悲剧,且无挽救的余地。可矛盾一旦已解决,大家皆大欢喜,而只有伯爵一个人气呼呼,愤愤不平,因为这件事中宣告他输了。
整部歌剧中从头到尾洋溢出一种轻松幽默、愉快的气氛。在剧中,莫扎特广泛地运用了咏叹调、二重唱、三重唱等多种形式来刻画人物的内心和渲染剧情。
情节安排得非常巧妙,如在第二幕中,伯爵气冲冲地拿着告密信敲响夫人的房门,当面责问否对他不忠。此时的伯爵夫人也惊慌失措。该怎么办,面对伯爵的步步紧逼,伯爵夫人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跟随伯爵拿到锤子后,伯爵夫人不得不坦白,或许能以坦白从宽得到宽恕。愤怒的伯爵,被忌妒之心侵噬的伯爵,撬开了卧室的那一道门,却意外的是苏姗娜。原来凯鲁比诺在伯爵与夫人走开的瞬间,已在苏姗娜的帮助下从窗户逃走。命运给了伯爵夫人一个反攻的机会。她反过来指责伯爵,使得伯爵只好连连道歉。
幽默、诙谐的表演方式,使我们欣赏歌剧的片刻之余得到完全的放松。
《费加罗的婚礼》观后感2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莫扎特写于1785~1786年之间的著名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首演于维也纳,至今仍活跃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它是莫扎特创作的格局中最重要且影响较大的一部。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我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
《费加罗的婚礼》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典。让人眼花缭乱的进行速度,带出男女之间你来我往的情境、种种约定承诺造成的混乱情形、还有谁对谁唱情歌、谁看谁却不是谁的有趣故事。随着近代舞台的技术进步,每一次观赏此剧时都有全新的体会。
莫扎特创作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歌剧大意是描写了伯爵府的仆人费加罗马上要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了,费加罗正欢天喜地地准备婚事,谁知苏姗娜告诉他,伯爵送他们的婚房是不怀好意,是存心要占她的便宜,仍然要实现他假惺惺地曾经宣布要放弃的对奴仆婚姻的"初夜权"。费加罗听后恍然大悟,二人决心和伯爵逗一逗。另有一老管家玛切林娜痴心地想要嫁给费加罗,并以一张债据作为要挟,给她出主意的是老医生巴托洛,十年前,就是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想娶贵族小姐罗西娜为妻的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伯爵夫人,所以,医生一直对费加罗怀恨在心,如今,到了报仇之时了。府中另有一翩翩少年凯卢比诺,成天到处播撒情种,和一个成天以散布谣言为己任的音乐教师巴西辽,加上一个糊里糊涂的法官和一个整天醉醺醺的花匠。当然,还有那独守空房的伯爵夫人。各路角色齐登场,贵族和平民的较量就此开始。最后,属于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终于让伪善的伯爵当众出了丑。
关于歌剧的创作,莫扎特曾说过:"我最强烈和最炙热的欲望就是为喜剧而创作。这种思想不断地纠缠着我,只要一踏入剧院,或听到别人谈论歌剧。"莫扎特的歌剧体现了他的生活中的快乐和忧伤以及他那个性的冲动。用音乐的刻画人物并使其富有活力,还没有人超过莫扎特的能力。莫扎特的歌剧音乐中,优美丰富的旋律占据着突出的`地位,这些旋律与人声的曲线相符合,给人以美得感染。充分显示出莫扎特的抒情天才。他为歌剧乐队所写的音乐也从不干扰人声,而是在表现剧情发展方面起到了奇妙的构架作用。
莫扎特把音乐视为歌剧的基础,力求音乐和剧情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全局音乐由序曲、幕间曲以及完整的声乐部分——咏叹调、重唱和由古钢琴伴奏的宣叙调组成。其中序曲一直被认为是欧洲喜歌剧序曲的典范,至今仍常常在音乐会上作为独立的曲目上演。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对每个人都进行了精心的刻画,赋予他们的以独特的音乐。同时通过剧情的逐渐展开,从各方面解释了人物性格和心灵,从而使这部歌剧成为刻画性格的著名的现实主义喜歌剧。
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社会条件下,对暴露封建贵族制度的黑暗曾起过了巨大的作用,它用反封建制度、反对买卖人身和揭露贵族虚假伪善的主题给了封建统治者有力一击。深受启蒙运动的莫扎特通过这部歌剧表现了他对黑暗封建制度的不满,用自己的创作表达了他进步的意向。这部为下等人赢得了尊严的歌剧,无情的揭露、腐败和道德堕落,热情的歌颂以费加罗和苏珊娜为代表的所谓"下等人"的机智、勇敢和正直。全剧闪耀着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光芒。
《费加罗的婚礼》观后感3莫扎特在1786年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被公认为其歌剧作品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歌剧以费加罗与苏珊娜的婚礼为主线,莫扎特设计了一系列的闹剧与喜剧,使观众目不暇接。
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告诉观众:无论好人与坏人都有缺点,费加罗与伯爵身上都有缺点,费加罗是正面人物,可他有时也满口谎言,逢场作戏。伯爵是坏人,可他也有仁慈与善良的一面。世界上绝对的好人或者绝对的坏人是没有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费加罗对另一个女仆人的唱段《不要再去做情郎》。费加罗劝慰女仆人不要再去做别人的情人。莫扎特通过这个唱段告诫人们:真正的爱情是纯洁与忠贞的。
最后当伯爵的丑行被他夫人亲眼识破时,伯爵祈求他的夫人原谅,伯爵夫人用优美缓和的咏叹调作回应,然后众人合唱歌曲。这说明伯爵夫人原谅了他,让人悲伤喜乐的生活终会继续。歌剧的终曲一扫忧郁凄凉的情调,变成一种快乐祥和的歌曲演唱,所有演员都一起出来同台演唱,歌词有“生活不过一出喜剧”作最后的结尾,表明莫扎特启示人们生活的态度应该是向上的健康的积极的快乐的,人生不过一场真实的歌剧而已,快乐而真实的度过才不至于虚度,既要重视人生的体验,又要看轻人生中的各种悲伤、快乐,使自己人生丰满而又意义最关键。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人生的浓缩剧。在这部剧中,莫扎特作为导演看似肤浅,实质非常深刻,把他对人生的思想灌注进去,成就了一部伟大的歌剧。
;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