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安图三小,周红新书名:《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页码:302,页内容简介:本书...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
安图三小 周红新
书名:《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页码:302 页
内容简介: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学生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本书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
读后感受:
初读《中国哲学简史》,才发觉原来自己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一窍不通.虽然看不懂,但是感觉从这只有300来页的书本里看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在中华上下5000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
这本书里讲了中国历史上的各家:儒家,法家,道家,名家,墨家等等,尽管对哲学知之甚少,但书中所写"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这句话,可以大概使我们了解到中国哲学的重要性.
对哲学的态度,我的感情很微妙,仿佛"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如那不可触摸的皇冠,它的金光灿烂已在昭示着,是凡人不可侵犯的。哲学,也被人称为所有科学的科学。当我捧起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心中的神圣感与畏惧感也油然而生。在首章,"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分析道:"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实际上,中国文化几千年来,所循循教导的是"道"与"德",帝王之家讲求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普通人际交往中,也以忠义为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种思想的灌输可通过许多的途径,即使大字不识一个,那你总会听说过岳飞的故事吧,岳飞其实此时也成了中国儒学所颂扬的道德的载体。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认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的。哲学这门科学并没有在中国古代被命名过,但是他潜移默化地浸入人们的思想。在中国,哲学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关切的领域。从前,一个人如果受到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这方面的启蒙教育。即使现在也为大家所熟知的《三字经》,它是孩子们刚学认字所通用的课本,每三个字为一组,每六个字成一句,偶句押韵,朗读时容易上口,也便于记忆,而《三字经》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更无须多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是读书人的必学教材,它们实际上就是老子,孔子这些哲学家们的哲学著作。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学思想,儒家俨然成为了一种宗教--儒教。我从某一角度看来,中国之所以在过去被称为"礼仪之邦",要诚心地感谢这种精神教导。中国无论哪一派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地关切政治和伦理道德。因此,它主要关心的是社会,而不是宇宙;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而不关心地狱或天堂;关心人的今生,而不是来世。它有一心教导人向善去恶,何为"君子之道",如孔老夫子"仁"的实践包含了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仁,己欲达而达人","己之所欲,施之与人。"这是"仁"的积极方面,尽己为人谓之忠。"仁"的含义还有一方面"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方面合起来,称为"忠恕之道",孔子认为,这就是把仁付诸于实践的途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恕之方"。
孔子推崇"仁义",仁的本质是爱人,一个人必须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常念及此,人们就会善待自己身边的人。遇到艰辛劳作,流着臭汗的农民或工人时,他不会避之不及;看到乞丐,他自然会生出恻隐之心;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少争执,多谅解。孔子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把仁付诸实践。如果人人都达到了这个境界,人自然会少作恶,多行善。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念及此,人自然变得更爱自己的父母,子女和亲人,也同样自然地去爱护别人。若天下人都有此两心,人与社会也就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官者理解了这个道理,懂得了人伦之道,自然要竭尽所能来促进人民大众的福利。最后,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四种关于人生境界的看法,对我们也是大有启示的。只有懂得世上并不是有自己,还存在着一个社会,自己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好处;或者人是"宇宙公民",做每一件事,都是为宇宙的好处。我们就会舍弃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而去追求"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或者是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向书本学习,使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阔视野。通过拜读《中国哲学简史》,使我受益颇深,因为在很多时候,哲学被单纯地作为一种知识、一种专业远离我们的生活,而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则在见证中国历代哲学派别之间精神通融的同时,将中国哲学做了推广普及。
从大的层面来讲,作为研究人的学问,她大到可以影响人类,改变世界,建设国家。投射在社会发展中,我们看到,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引领了无产阶级的大革命,彻底地、深远地影响了世界格局,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从小的层面来说,她必然是我们心灵的指引者、人生的引路人,这即是哲学生活化的一面,这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抽象,可以教导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加舒畅自如。要做事先做人,哲学对此意义重大。正如书中所讲:哲学的功能就在于使人成其为人,而做人,是有限制的。康德曾说:"有两种事物,我们愈是沉思,愈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愈是增加虔敬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于我们个人而言,清晰的是非观念,明确的荣辱观念,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底线,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厚道的人,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包容别人的过错,在与人交往相处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时刻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良好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正是我们的工作所需要的。
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怨天尤人,时刻保持一颗诚敬的心,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对待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人处事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有进取心,但不强求;力求完美,但不求全责备。
由此看来,哲学的亲切和成熟,是以任何人都可以了解和掌握的姿态出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思想,哲学孕育在我们的头脑中,反映在我们的行动上。
以上是读书所得,讲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经常学习新知识,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成熟,在生活中磨砺。
1
安图三小 周红新
书名:《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页码:302 页
内容简介: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学生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本书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
读后感受:
初读《中国哲学简史》,才发觉原来自己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一窍不通.虽然看不懂,但是感觉从这只有300来页的书本里看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在中华上下5000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
这本书里讲了中国历史上的各家:儒家,法家,道家,名家,墨家等等,尽管对哲学知之甚少,但书中所写"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这句话,可以大概使我们了解到中国哲学的重要性.
对哲学的态度,我的感情很微妙,仿佛"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如那不可触摸的皇冠,它的金光灿烂已在昭示着,是凡人不可侵犯的。哲学,也被人称为所有科学的科学。当我捧起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心中的神圣感与畏惧感也油然而生。在首章,"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分析道:"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实际上,中国文化几千年来,所循循教导的是"道"与"德",帝王之家讲求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普通人际交往中,也以忠义为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种思想的灌输可通过许多的途径,即使大字不识一个,那你总会听说过岳飞的故事吧,岳飞其实此时也成了中国儒学所颂扬的道德的载体。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认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的。哲学这门科学并没有在中国古代被命名过,但是他潜移默化地浸入人们的思想。在中国,哲学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关切的领域。从前,一个人如果受到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这方面的启蒙教育。即使现在也为大家所熟知的《三字经》,它是孩子们刚学认字所通用的课本,每三个字为一组,每六个字成一句,偶句押韵,朗读时容易上口,也便于记忆,而《三字经》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更无须多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是读书人的必学教材,它们实际上就是老子,孔子这些哲学家们的哲学著作。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学思想,儒家俨然成为了一种宗教--儒教。我从某一角度看来,中国之所以在过去被称为"礼仪之邦",要诚心地感谢这种精神教导。中国无论哪一派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地关切政治和伦理道德。因此,它主要关心的是社会,而不是宇宙;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而不关心地狱或天堂;关心人的今生,而不是来世。它有一心教导人向善去恶,何为"君子之道",如孔老夫子"仁"的实践包含了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仁,己欲达而达人","己之所欲,施之与人。"这是"仁"的积极方面,尽己为人谓之忠。"仁"的含义还有一方面"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方面合起来,称为"忠恕之道",孔子认为,这就是把仁付诸于实践的途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恕之方"。
孔子推崇"仁义",仁的本质是爱人,一个人必须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常念及此,人们就会善待自己身边的人。遇到艰辛劳作,流着臭汗的农民或工人时,他不会避之不及;看到乞丐,他自然会生出恻隐之心;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少争执,多谅解。孔子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把仁付诸实践。如果人人都达到了这个境界,人自然会少作恶,多行善。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念及此,人自然变得更爱自己的父母,子女和亲人,也同样自然地去爱护别人。若天下人都有此两心,人与社会也就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官者理解了这个道理,懂得了人伦之道,自然要竭尽所能来促进人民大众的福利。最后,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四种关于人生境界的看法,对我们也是大有启示的。只有懂得世上并不是有自己,还存在着一个社会,自己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好处;或者人是"宇宙公民",做每一件事,都是为宇宙的好处。我们就会舍弃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而去追求"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或者是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向书本学习,使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阔视野。通过拜读《中国哲学简史》,使我受益颇深,因为在很多时候,哲学被单纯地作为一种知识、一种专业远离我们的生活,而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则在见证中国历代哲学派别之间精神通融的同时,将中国哲学做了推广普及。
从大的层面来讲,作为研究人的学问,她大到可以影响人类,改变世界,建设国家。投射在社会发展中,我们看到,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引领了无产阶级的大革命,彻底地、深远地影响了世界格局,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从小的层面来说,她必然是我们心灵的指引者、人生的引路人,这即是哲学生活化的一面,这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抽象,可以教导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加舒畅自如。要做事先做人,哲学对此意义重大。正如书中所讲:哲学的功能就在于使人成其为人,而做人,是有限制的。康德曾说:"有两种事物,我们愈是沉思,愈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愈是增加虔敬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于我们个人而言,清晰的是非观念,明确的荣辱观念,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底线,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厚道的人,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包容别人的过错,在与人交往相处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时刻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良好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正是我们的工作所需要的。
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怨天尤人,时刻保持一颗诚敬的心,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对待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人处事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有进取心,但不强求;力求完美,但不求全责备。
由此看来,哲学的亲切和成熟,是以任何人都可以了解和掌握的姿态出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思想,哲学孕育在我们的头脑中,反映在我们的行动上。
以上是读书所得,讲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经常学习新知识,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成熟,在生活中磨砺。
1
急求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继续教育用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这本书是冯友兰写的在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将整个中国哲学史分成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上下两篇。子学时代共16章,主要讲先秦诸子。冯友兰认为,自春秋迄汉初,在中国历史中,为一大解放时代,于其时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及经济制度,皆有根本的改变。这是一个大解放、大变动、大过渡的时期,所以出现了诸子并起的哲学发达时代。到汉武帝时期,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言论思想极端自由的空气从此消失了。到此,子学时代终结,而经学时代开始。冯友兰把从董仲舒到康有为、谭嗣同、廖平为止的时代称为经学时代。清末年,中外交通,中国社会各方面又起根本的变化,经学时代也就结束了。这种划分方法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那时的冯友兰还没有接受社会发展史观点,而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工具来观察社会,但他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科学实践,感觉到这两大时代的哲学有着本质的差异。子学时代的特点是建造,经学时代的特点是阐述。子学时代奴隶制解体,封建制尚在形成中,新兴的阶级及集团各有自己的社会力量,必须要有自己的代言人。秦汉以后,政权统一,政教合一的格局越来越完备,很多哲学家“以述为作”,借古代经典为招牌,装进新的内容,冯友兰称之为“旧瓶装新酒”,从而形成经学时代的特点。这两大段落的划分,今天看来,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在《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着重于哲学家本人思想的重新整理。他认为,中国哲学在论证及说明上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相比,大有逊色。在中国哲学史中,精心结撰,首尾贯串的著作较少,往往哲学家本人或其门人后学,杂凑平日书札语录,便以成书。所以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在形式上无系统。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无实质上的系统,否则将不成其为哲学。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形式上无系统的中国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
每个哲学史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哲学观点来写哲学史,重新整理历史上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的,冯友兰也不例外。当时西方哲学流行的看法,哲学包含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两小部分。冯友兰认为,西方哲学,每一部分都发达,相比之下,中国哲学注重人事,注重内圣之道,注重修养,不注重知识。对宇宙论的研究也较简单。中国哲学家除了一起即灭的名家外,都不重视逻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首先注重的是人生论,其次是宇宙论,很少注意知识论。他对从《易经》以来中国哲学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没有多少叙述。他对自己喜欢的哲学家思想叙述充分,如用整整一章介绍朱熹,而介绍朱熹,实际上是发挥他自己的思想。而他对明清之际的唯物论集大成者王夫之却只是十分简略地提到。两相比较,显出了当时冯友兰思想的局限性与党派性。
冯友兰自己认为,就《中国哲学史》的内容来讲有两点可以引以自豪的。一点是把先秦名家的辩者区分成两派,另一点是分辨出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思想的差异和各自特点。此二点均发前人所未发,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此外,《中国哲学史》还有许多令人称道之处。如,它第一次把佛教哲学列入中国哲学史。再如,在魏晋时期重点介绍了王弼和郭象在哲学上的独特贡献。这种见识在今天看来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在当时,却算是一个创举。
总之,阅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可获得对中国两千余年的诸多哲学思想较为广泛与细致的了解,亦能对这位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的早期思想,有一大致认识。
在《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着重于哲学家本人思想的重新整理。他认为,中国哲学在论证及说明上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相比,大有逊色。在中国哲学史中,精心结撰,首尾贯串的著作较少,往往哲学家本人或其门人后学,杂凑平日书札语录,便以成书。所以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在形式上无系统。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无实质上的系统,否则将不成其为哲学。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形式上无系统的中国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
每个哲学史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哲学观点来写哲学史,重新整理历史上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的,冯友兰也不例外。当时西方哲学流行的看法,哲学包含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两小部分。冯友兰认为,西方哲学,每一部分都发达,相比之下,中国哲学注重人事,注重内圣之道,注重修养,不注重知识。对宇宙论的研究也较简单。中国哲学家除了一起即灭的名家外,都不重视逻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首先注重的是人生论,其次是宇宙论,很少注意知识论。他对从《易经》以来中国哲学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没有多少叙述。他对自己喜欢的哲学家思想叙述充分,如用整整一章介绍朱熹,而介绍朱熹,实际上是发挥他自己的思想。而他对明清之际的唯物论集大成者王夫之却只是十分简略地提到。两相比较,显出了当时冯友兰思想的局限性与党派性。
冯友兰自己认为,就《中国哲学史》的内容来讲有两点可以引以自豪的。一点是把先秦名家的辩者区分成两派,另一点是分辨出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思想的差异和各自特点。此二点均发前人所未发,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此外,《中国哲学史》还有许多令人称道之处。如,它第一次把佛教哲学列入中国哲学史。再如,在魏晋时期重点介绍了王弼和郭象在哲学上的独特贡献。这种见识在今天看来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在当时,却算是一个创举。
总之,阅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可获得对中国两千余年的诸多哲学思想较为广泛与细致的了解,亦能对这位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的早期思想,有一大致认识。
读中国社会思想史读本曾亦读后感
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
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
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本文标题: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读后感(《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后感 急求 2000字左右 谢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921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