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读后感(四季如歌读后感500字)

发布时间: 2024-02-05 01:40: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5

四季如歌读后感500字春,是一块温润的玉。夏,是一把炽热的火。秋,是一扇厚重的门。瓜果丰硕,满目金黄,仓廪丰收;秋,是粮食的天地,丰收的大门。秋...

如歌读后感(四季如歌读后感500字)

四季如歌读后感500字

春,是一块温润的玉。夏,是一把炽热的火。秋,是一扇厚重的门。瓜果丰硕,满目金黄,仓廪丰收;秋,是粮食的天地,丰收的大门。秋,是敦厚朴实的人们收获的时刻;秋,是一个朴实的季节,以收获给予人们笑颜。四季,是自然的赞歌,天地的协奏,是人间回荡不息的天籁。地球以生灵而充实,人类以生机而充实,自然以四季而充实……四季是风,馨香阵阵;四季是霜,茫茫晶莹;四季是雨,温润绵绵;四季是雪,片片飘零……四季,是自然的精灵!小草探头,树木生长,绿叶冒尖;春,带来的是怡人清风,绵绵细雨,柔情缱倦;春,是生命女神,给天地新生的洗礼;春,春暖花开,诗情画意。枝繁叶茂,草木繁盛,朝阳似火。夏,带来的是酷热与火,盛日当头,植被却愈发旺盛。夏,似如火青春,奔放、热烈、豪迈。夏,烈日炎炎,却不失生机勃发。冬,是一个别样的天地。白雪飘零,寒风呼啸,却有别样风味;冬,带来的是冰雪的世界,晶莹剔透,如梦似幻;冬,是灵动的精灵,将冰晶散落人间。四季如歌,谱写生命诗篇;四季如歌,赞颂自然奇迹!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
\x05\x05\x05
《岁月如歌》读后感
王晓玉
暑假,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岁月如歌》读后感.一位学术造诣、教学成效、待人之道都有口皆碑的老师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我被于老师的精神感动着,被于老师的行为震撼着.
于漪老师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迈入语文教学的殿堂,成为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但她并不满足,在教学语言的能力上大下功夫.使教学语言有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有文化的含量,让学生置身语言美的环境中.用她的话说就是“用语言粘住学生”.不仅如此,还要力求课堂语言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说话节奏和谐,抑扬顿挫,创造课堂气氛,牵动学生思绪,叩击学生心弦.更值得敬重的是她在实际行动上所下的苦功夫.从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中,于漪老师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所弹奏出来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较为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完成教学的任务.而在教学语言常是不经锤炼的,而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语言技巧又是一个好老师所必去具备的.于漪老师在规范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质量上,追求着完美,用较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口头语言.她写下上课的每一句话,自己修改,背下来,再口语化.每天都要将上课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每堂课心中都很踏实,丝毫无漂浮感.一步一个脚印,打造自己的语言工程.我自己在教学中的这方面也时常有窘迫感,真是有些汗颜呀!自己不学习,哪来源头活水?尤其在信息、知识迅猛增长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工作之前的在校学习期间,就完全掌握了他今后工作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教师如果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没有威信.
于漪老师说的“我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但一辈子在学做老师!”这是何等谦虚的胸怀!这也是她对事业的真诚,读后感《《岁月如歌》读后感》.
教育事业是真善美的事业,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道德的典范,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心境的纯正与安宁,这是我读完《岁月如歌》后最大的感想.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也许在每个班级都有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比如纪律不好,比如学习成绩差等等,但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一面,不能因为一方面的情况就否定他的所有.
听着于漪老师的话,看着于漪老师的书,学着于漪老师的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倾倒.回顾自己二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岁月如歌,往事历历在目,我为她坚定的教学信念而折服,为她生动的教学语言而惊叹,为她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 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将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学做教师,用心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之歌.\x05\x05\x05\x05\x05\x05\x05
\x05\x05  〔《岁月如歌》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岁月如歌》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岁月如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岁月如歌》读后感1

  读完于漪的《岁月如歌》,我最大的感触是学无止境,教育应当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而教师的成长首先需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书中,于漪老师的一些观点让我有切身的体会。

  她说:“我总觉得别人分析教材写的资料,是别人潜心研究所得,对我来说,总隔了一层,只有经过自己独立钻研,所得体会才是真切的。犹如不知名的小花,虽不名贵,但植根于土壤,有活泼的生命力。拿自己的真切体会指导学生学习,就不会沉迷于空洞的概念、大话、套话,学生就能真正受益。”

  于漪老师主张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要独立思考,对于语文的每一篇文章,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解读,都要亲力亲为,毫不含糊。此外,于漪老师在《岁月如歌》的“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一章中还提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一定要非常明确,只有把文道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进行教学,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才能使学生在弄懂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受到启发与感染。”

《岁月如歌》读后感2

  有人喜欢傲然挺立的梅花,有人喜欢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人喜欢婀娜多姿的柳条,而我却钟爱这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

  仙人掌没有让人一见钟情的美艳,也没有任何窈窕多姿的身躯。它身穿黑色一件绿色的披风,昂首挺胸地站在"舞台"上,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它浑身长满刺,远远望去,像一个刺球,如果有人攻击它,它会让你尝尝泪水的滋味。

  仙人掌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它不像养在温室里的花朵,也不像刚出生的婴儿需要待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不论刮风下雨还是暴晒,它依然挺立,没有一丝颓废的样子。在炎热的夏天,其它盆栽都已耷拉着脑袋,而仙人掌却像一位勇士一样抬头挺胸,眺望着悠闲的.白云;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其它盆栽都已被捧到室内,而仙人掌却顶着风霜,不惧寒冷的天气。

  仙人掌大多生长在干旱的环境,它可以不吃不喝进入休眠的状态,把体内对养料与水分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仙人掌不怕风吹雨打,不管遇到风雨沙还是雨雪,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依然挺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仙人掌这样的人,比如我们的环卫工人,他们每天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不管天气如何,他们都会坚持工作,为我们的生活环境贡献自己还有守卫在边疆的战士们,无论过年过节,他们总是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坚持默默守卫着自己的岗位,保卫祖国

  有仙人掌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的人是多么令人钦佩啊!

生命如歌话剧观后感500

生命如歌话剧观后感500
生命如歌话剧观后感
该剧从头到尾充满了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但是又很难找到矛盾的对立双方,戏剧性完全依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追求表现,包括刘玉凤的扮演者李坤棉在内的几位演员表演都非常出色,都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剧情的发展,几乎都是用富有个性的语言、内心的纠结而产生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台词,使人物性格升华并发展变化的。主要人物陈旭刚从开头对儿子离去的怨恨到对儿子的谅解,不是依靠什么冠冕堂皇的说教表现,而是内心激烈斗争的觉醒,这样就使人物的艺术震撼力发展到了极致。当我们看到陈旭刚面对当年拿走的那件羊皮袄发出自己内心对先自己而死去的儿子的埋怨时,何尝不是对他自己的悔恨和自责呢?这样塑造的人物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富有强烈人情味的父亲形象,而又没有丝毫损坏英雄形象,这样才是观众心目中、接地气的真正可亲可敬的形象,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假的英雄形象。我们的舞台艺术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艺术典型。
全剧的演出节奏也非常紧凑,编导用保国的死讯,恰到好处的把全剧的悬念感和观众的心紧紧的抓住了;保国的死讯被孙子揭穿之后又没有让观众把心放下,而是引起更大的担心和紧迫,这些都是该剧的艺术创作魅力所在。不过这个悬念感让一个孩子揭穿似乎轻了些,如果把规定情境铺垫的更扎实、更完善些,估计艺术效果会更好一些。我想作者在这里是想通过陈帅的行动表现我们同西方文化之间不同的地方,甚至是批评中国文化中不是那么积极的、开放的弱点,倒也情有可原,但是从全剧的戏剧性角度看,这个悬念让孩子来做,毕竟分量轻了些。如果这段情节是让陈旭刚先发现了那件羊皮大衣,自己出面让儿子出来揭穿悬念,是否戏剧性会更强,震撼力会更强烈些?当然,这仅是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未必准确。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感人又富有极大正能量的好戏,希望省话剧院在今后的演出中能够再进一步修改提高,使该剧产生更为精彩的艺术魅力和演出效果。

《岁月如歌》初中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于漪《岁月如歌》初中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岁月如歌》初中读后感1

  随着《岁月如歌》一页页地翻开,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于漪老师正一步步走入我的心灵,其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风、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满腔的热情在我的心中一次次掀起了涟漪,而整本书中我最受到震撼的就是朴素的四个字“胸中有书”,因为这恰恰是我过去教学工作中的困扰之处。

  从事教学工作也多年了,自认为还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的,但总感觉少了一块。备课时着重研究每一课内容,但对整个初中教学体系却没有认真思考,这样不可避免会出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局面,而于漪老师认为,对语文教学必须有整体的柜架结构,要考虑中学阶段的“序”,初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高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一定的年龄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含糊不得,这样思考问题的立主点高了,才能高瞻远瞩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读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原来过去我是缺乏对一门学科的整体把握,政治课作为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拥有健康人格,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根据这个总的教学目标,每一阶段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形成一个序列,循序渐进。例如,六年级侧重于在家庭和学校生活学会如何与师生、亲人相处,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七年级学会尊重生命,正确认识自己;八年级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九年级则通过国情、责任心和成才落实民族精神的教育。这些阶段目的要求,通过每年每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来实现。

  其次,胸中有书不仅仅是钻研教材,更需要读些理论,读些文史哲理经典,作为教师要有拼命汲取的素质和本质,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至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当读到于漪老师谈到诗中用词描绘色彩的多种方法时,从古诗的例举到现代钱钟书的评论,正是这种深远的文化底蕴才使于漪老师深深地粘住了学生,这也是我有时上课觉得有些知识觉得不能说透的原因所在,平时缺乏深厚积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读到这里,也真正体会到了导师王老师冒着酷暑多次到书城为我们选购好书的良苦用心了。

  《岁月如歌》的扉页上写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与其说这是于老师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注解,不如说这是对我们教学后辈的激励。我要做的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

  《岁月如歌》初中读后感2

  最近,非常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感触颇多。然而,最使我心弦为之震撼的是于老师讲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每每合上书,”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总是牵动着我的神经,我咀嚼着它的酸辣,品味着它的香甜,感受着它的无穷韵味。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这也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讲台的年轻教师所要理解、领悟、行动的!

  于漪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教育事业真正就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所以教师的追求和学习也应该是永无止境,不断的探索下去。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一切为了学生。于漪老师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深深地打动了我,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对于漪老师的敬佩。

  “一辈子学做教师,”需要“五心”。一是爱心。教师要有爱心,没有爱的教育犹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机。二是信心。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信心+实干=成功,如果连做事的信心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教育。三是专心。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四是恒心。永远坚持做你的这项工作,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会得到你所希望的`成果。第五是虚心。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不要自满,这样你就能够永远的保持与时俱进的势头,永远不会落后。所以,一辈子做老师,要具备这五心,缺一不可。

  “一辈子学做教师”蕴藏着于老师豁达的胸襟,谦逊的为人。于漪老师任教数十年,她是”育人一代师表,教改一面旗帜“,是”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当代语文教育界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竟然”一辈子学做教师“,”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这样的做人,确实令我们这些后辈学子既感到汗颜,也是一种教育和鞭策。正是这种严于律己、谦逊为人的品德,成就了于老师一番光彩夺目的事业,成为师者之楷模。

  “一辈子学做教师”既是于老师从教事业历程的真实写照,更体现着于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忠诚、执着和追求完善的精神。真所谓”隔行如隔山“,对于不是中文系毕业的于老师,却教起了语文,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有点难度,但是于老师做到了,从开始教学时的辞不达意,到用语言”粘“住学生;从开始时”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都不知道,到成为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从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到”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至高点“等等,无一不说明于老师治学的严谨、对事业执着的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于老师说,教育事业真正遗憾的是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她如此而言,是因为在不断地探索教育的新思路时,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教育永远是有缺陷的。

  轻轻合上《岁月如歌》,无论是于老师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还是一名语文特级教师,还是作为一名学校领导;无论她屈居于低贱的牛棚里,还是站在那神圣的讲台上,在于老师的生命里,弥漫着的总是不变的大爱光芒,这既是对事业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做人的境界。我坚信,在于老师高贵的大爱光芒照耀下,定能激发我们这辈年轻人更健康的成长。

  于漪老师回忆录,回顾这位优秀老师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为我们每一位教师、为我们的教育事业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岁月如歌》初中读后感3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自二十多年以前至今,我无数次听人提起过。但认识与感受甚少甚浅,只知于漪老师做了一辈子中学语文教师,成就卓绝,影响广泛,如此而已。近几日,闲来无事,遂读了于漪老师自传性质的散文集《岁月如歌》一书后,我的内心被震撼了,于漪老师的精神和真诚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很赞同徐匡迪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想,用“求真”“奉献”“创新”这三个词语来评价于漪老师是再合适不过了,这也应该成为所有教育人的自觉追求。

  一、求真,即做真人、做真学问、下真功夫

  师者,人之模范,民之榜样也。做教师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的精气神。一如于漪老师那样,是后来的已然功成名就,都始终坚守职业理想,虚心倾听,一身正气,表里如一,实事求是,敢于担当,不追风,不媚俗,淡泊名利。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语文教师更是承担着为学生明天做人、学习打底子的重任,因此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教给其真正有用的东西,即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等。于漪老师“板凳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积极探索,不断丰富自己,学之不足,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哲学等无一不学,取其精华,博采众长。

  有句俗语:“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功夫。”于漪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给了学生慈母般的温暖,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思想上循循善诱的帮助,课堂上和蔼可亲的引导。“教人须教心,教心必知心”。正因如此,于漪老师才赢得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称赞,更赢得了广大学生的爱戴。

  二、奉献,即爱生如子、爱教如命、爱岗敬业

  奉献教育,是教师职业的最大魅力。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人民教师岂能不爱“小淘气”?奉献总是根植于爱,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研的酷爱。于漪老师教书育人,简直着魔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奉献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是“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的。欢乐,这就是我在《岁月如歌》一书中读出的于漪老师的人生哲学。

  三、创新,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教育,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和成就人。教师,首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应该争取做个教育家。只有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的栋梁之材。于漪老师终其一生,都在进行教改与课改的不懈探索,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教文育人”的鲜明教学主张,形成了“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撰写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文章,造诣颇深。

  说起来甚是惭愧,虽然师范毕业从教至今已有20年之久,曾经也有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才华的学者型的人师的追求,但始终“身在曹营心在汉”,或是教书育人得过且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或是陶醉于芝麻绿豆般大名利之中。而今有幸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后,重新唤起了我对教育初心的强烈追求。“走尽崎岖之路,自有平坦之途”。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将追求卓越,我必与众不同,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岁月如歌》初中读后感4

  读完于漪的《岁月如歌》,我最大的感触是学无止境,教育应当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而教师的成长首先需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书中,于漪老师的一些观点让我有切身的体会。

  她说:“我总觉得别人分析教材写的资料,是别人潜心研究所得,对我来说,总隔了一层,只有经过自己独立钻研,所得体会才是真切的。犹如不知名的小花,虽不名贵,但植根于土壤,有活泼的生命力。拿自己的真切体会指导学生学习,就不会沉迷于空洞的概念、大话、套话,学生就能真正受益。”

  于漪老师主张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要独立思考,对于语文的每一篇文章,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解读,都要亲力亲为,毫不含糊。此外,于漪老师在《岁月如歌》的“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一章中还提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一定要非常明确,只有把文道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进行教学,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才能使学生在弄懂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受到启发与感染。”

  《岁月如歌》初中读后感5

  第一次见到于漪老师是20xx年在济南大学的一次语文教师培训大会上,于老师被特邀来做专场报告,以前虽闻其名却不太在意,而这一次能与大师面对面,我很快被老人家的演讲所震撼,故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听了报告回来,一直想找于老师的著作拜读,正逢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推荐于漪《岁月如歌》一书,作为青年教师的必读书籍,于是,怀着好奇,怀着敬意,我开始了阅读。

  读罢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让我更走近了于老师。她象大海,象高山,折服了多少人?但你看本书的扉页上写到: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不禁让人感到于老师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体现一代宗师风范。那么,照她的话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在学做哪一类教师呢?读完本书后掩卷长思,我觉得:做一个教人求真的老师,应该是于漪老师一生的追求。

  做真学问。于漪老师文中说,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她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真懂”这两个字是苦出来的,于老师身染“胃溃疡、肝炎、腹部大手术、脑缺氧、血尿等疾病”,仍然“挑灯夜战,病榻苦读”,“两三年,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摸了一遍”,真可谓历尽艰难,方“胸中有书”。书中《门在哪儿》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个一句子:除了夜游的东西,一切都睡着。一个“着”字有四个读音,在这儿应读什么呢?读zháo的话,后面还有一个“了”,才顺妥。于漪老师想到,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过去、含糊过去。后来,于漪老师从鲁迅作品的英译本中查到:allwasasleep而不是sleep,才吃准了是念zháo。类似的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情况,还有很多,于漪老师备课时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做真学问是她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真情待人。于漪老师说,情感上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有一点杂质,总会不知不觉地流露。书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讲到,有一个学生,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而是身上沾染了很多坏习气,会小偷小摸,转到于漪老师班上后,改正了很多。有一次,那位学生与家长发生争吵,逃夜出走了。于漪老师四处寻找,总算找到了那位学生,准备带他回于老师自己的家里。于老师想,他会偷东西,怎么办?犹豫了片刻,于老师马上自责起来,连我对他也有如此的戒心,缺少起码的信任,还谈什么教育?什么爱护?真心实意要他变好,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有一个好环境。于是,于老师就把那位特殊学生带回了家。

  于老师在文中写到:学生对你教师的一根根肠子都摸得清清楚楚,是真心实意,全心全意,还是虚情假意,是前者,即使你话语分量重一点,他们也能接受;如果是后者,那就会顶嘴、顶牛、不买帐,效果适得其反。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为人为师的深刻道理。

  记真人真事。于漪老师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她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她在本书中记述的几件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也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所经历的事,有的甚至是她的过失,但读来真实可信,令人佩服。也是文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写到七五届班上一名女同学在做操时不守纪律,于漪老师忍不住骂了她一句“你又不是十三点”!过后,另一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老师,我们班是没有十三点的,只有阶级姐妹。”于是,于漪老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并接受了同学对她的批评,她还向那位女同学道了歉。另外,书中所记述一些人物是真实的,就在我们周围能找到的:那位在于漪老师公开课前给予指导的热心的崇明老师,那位平时沉默寡语、令人害怕的语文教研组长,甚至对自己的公开课并不理解的丈夫。于漪老师在记述自己成长历史时不回避真实的过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名老师真实的成长道路,读了让人更可信,更具借鉴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在于漪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于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任第二师范的校长,但奇怪的是,至今人们习惯上还是称呼她于漪老师,足见在人们心目中她的一代师表形象。

  岁月如歌,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于漪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她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本文标题: 如歌读后感(四季如歌读后感5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004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这是爱》读后感(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如何写读后感作文(写读后感作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