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吗

发布时间: 2023-07-12 10:01: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3

书读得越多觉得自己越愚蠢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对于这个问题,我感觉这应该是很正常的,书读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就会有一种自己好像很...

你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吗

书读得越多觉得自己越愚蠢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对于这个问题,我感觉这应该是很正常的,书读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就会有一种自己好像很愚蠢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我很早以前就被灌输了这种想法。

  记得高中的班主任曾经把我按在办公室,非得听他讲一个莫名其妙的道理,当时听的一头雾水,但现在看来,确实是终身受用的,他当时把我叫住,掏出一张纸,就画了一个小圈圈,特别突兀的跟我说,你看这个就是你现在的知识量,你知道的东西只有这么多,所以你就认为你不知道的东西也只有这么多,你对世界的认识越少,你就觉得你不知道的世界,和你知道的其实是一样多的。我当时只是诧异你跟一个高中生讲这个干嘛,但现在想一想,当时的我满脑子里只有高考,还真的没有想过我不知道的东西有多多。

  后来他又画了一个大一点的圈,假装意味深长地说,等你知道的东西有这么多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不知道的东西还是和你知道的东西一样多,最后还邪魅的对我笑了一下,问我记没记住,由于当时惧于他的淫威,就诧异的瞅着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他才放我离开。

  感觉今天这个问题,跟他当初莫名其妙的给我讲的这个道理,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读过的书,就是你的知识量,而读的书越多,知识量就会越拓越宽,在外人看来,你变得比以前更加智慧,但在你自己的眼里,却会看到自己的渺小,感到自己的愚蠢。

感受是为了不越愚蠢,还得继续多读书,人“丑”只能多读书啊!~哈哈。

先说一个小故事,希腊先贤苏格拉底被阿波罗的祭司(当时神的代表)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表示不能理解“Why”,后来,经过他自己的学习和反省,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之所以“神”认为他最聪明的原因,居然是“他是这世界上唯一知道自己无知的人”。可见,这世上知道自己无知的人并不多,所以,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愚蠢的人,有了这种认识的朋友,正是进入迈向智者道路的节奏了。

知道自己愚蠢无知的人却被奉为世上最聪明的人,可见,能自知自己无知其实是一种人生极高的一种境界,感觉越无知,就会越摆正心态去面对这世界上的每个人每件事,去学习、去研究,“地低为海、人低为王”,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能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书读得越多,越能摆脱一定程度的自恋,对自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对这个世界会有更清晰的了解,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得以弥补自己的“愚蠢”;怕就怕愚蠢而不自知,自视过高,结果自然不妙。

读书是一个纵深自省、自我探索的过程,读一本哲学书,你会体会到自己的固有概念被打碎,看见生活中稀疏平常的背后有着浅浅的线索,那是世界运作的基本规律,高度概括了一个个领域。

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认识太浅,随着阅读的量变多,质也得到升华,慢慢开始喜欢看有点难度的,以前觉得枯燥的书,以前觉得读不下去的书,甚至喜欢去追逐讨论网上火爆的《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一群人在论坛热火朝天的吐槽着诸如《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红楼梦》、《瓦尔登湖》此类的大部头书。觉得书里面人物关系复杂,人名拗口根本记不住,剧情少的可怜,冗长,反正就是死活读不下去。

后来随着年龄的成长,自身阅历,理解能力的提高,愈发觉得当初的自己可真傻,笨的无可救药,只当是年少轻狂,实际上,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就是经历了时间的检阅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自己读不下去说明还不到那个水准。

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知之甚少,以前总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后来发现自己啥都不懂,怪不得有人划分出人认知的四个境界,以前没理解现在是豁然开朗。麦克·罗翰有说过一句话叫“我不知道世界上是谁最先发现了水,但肯定不是鱼,”因为鱼它是在水的世界里。我们人也是如此,因为一直在看书,一直在生活里面创造,就会习以为常,感触减弱。

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愚笨是一种不好的感受,因为世界的大门在你眼前打开,你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展你的小世界,越发变得渺小和脆弱。

但不要忘了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希望永远保持读书的好习惯。

不爱阅读的人是不是很愚蠢啊?

在我看来,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区别还是很大的,一般来说,读书的人,他的眼界会非常的开阔,他的知识也会非常的博览群书,反正他的脑中肯定会蕴藏着非常多的知识,对于各种事物的理解也比较透彻,总能够闪现一些新的想法,脑子是很灵活的,而一些不读书的人呢?他的脑子就比较呆,也没有读书的人那么灵活。经常读书的人会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很多;不读书的人会觉得自己懂的很多。经常读书的人视野比较开阔;不读书的人往往重视眼前利益。读过书的人,因为读过了很多书,所以说他见到的人的性格也就会不一样,所以说他的共情能力会更强,他也就容易理解作者里面想表达的情感,字里行间想表达的是悲的情感还是喜。心思会比较细腻,对身边发生的事会比较敏感。他们更容易去为别人着想,这是因为他们在文学作品中见识到了太多的灵魂。

他们看过大师笔下的故事与人物,因此对人性的理解更深刻,在生活中也就更富有同理心。不读书的人可能会觉得作者完全就是在讲废话,这一段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没有作用的,他们会只是觉得在看一段没有意义的文字。读书越多,人其实是越宽容的,而读书少的人,在观念上则容易表现为保守与专制。读越多书的人,他理解就越透彻,他也就比较通透,也就比较开放,跟扩大他不会像那一些没有读书的人那么保守,以及专制,他们不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强行加在别人的观点之上,他们只会是用更多的例子或者是事实来补正他们自己的观点,以达到劝服别人的目的,而没有读过书的人,可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他自己的思想全部都加到你的脑子去,他完全不会为你着想,只会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爱看书的人,不管多大,都还抱有孩童时期那种旺盛的好奇心,我们对世界有很多不了解,所以我们想去知道。喜欢读书的人好奇心肯定是非常强的,因为他们有对于事物的新奇感,他们想要追求事物的特点,以及说他们想要追求事物的不一样的感觉。懂得知识越多,读过书的人,他的性情就非常的祥和,他不会那么的暴躁易怒,并且对于他来说,他也会越来越谦虚,因为他如果读的书越来越多,他就会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所以说他不会狂妄自大,也不会对自己的观点加以强制性的给别人。有时候读书也挺好的,能够了解世间万物,能够让我们知道文字里面的丰富美好的意境,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还有不同的另一面。
阅读对于个人的认知和知识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阅读可以帮助您开拓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升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因此,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为什么说人类是集睿智和愚蠢于一身?

人类在地球上本应维护这一地位,发挥人类的聪明材智,保护好地球,使人类享有这个宇宙中很难出现生存环境。然而由于人类的聪明过度,使得人类的贪婪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杀害其它物种,使地球上原有的野生动物,占目前地球总数的4%,这种状态很不正常,在地球上,名个物种共生才是正确的。而且人类的相互残杀,也达到空前的水平,比如原子武器,热核武器,甚至还有基因武器,还有正在研发的各种新式武器。除此之外,人类为了享受,无限制的对地球资源的索取,特别是近二百年,对地球能源的索取,已超出了数千年的总和,这就使地球无法承受能源消耗给地球环境的破坏,地球无法保持平衡,因而地球环发生异常的气候变化,两极的冰雪溶化,海平面上升,地球温度升高,物种的灭绝,可能出现农作物的大量减产等等有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如果人类再不控制这种贪婪的掠夺,那会遭受地球更严厉的报复!
人类为什么是愚蠢的,其实基于人类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把作出了愚蠢的事后作出检讨或补救,很多时候其实不确定因素和可预见性是足够人类明白时候能或应该会,很大可能会出现无法挽回的事情发生,但人类无论经历多少次重创他们心里都会有一把愚蠢的声音告诉自己,这些事情不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就算发生了也不会是那种不可逆的现象,往往就是这种侥幸的心态造成很多愚蠢的事情发生,例如种种豆腐渣工程,所以现在很多工程都是终身制,但就算严苛到终身,他们也会侥幸地告诉自己应该能熬到自己不在吧!愚蠢不在于人类是否无知是否聪明,而是对后果的无事和不顾甚至是置身事外!
当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自己身上时,很多人就认为这是别人的愚蠢行为,但自己却在重复着别人承受了结果而还在进行的行为中,人类很少会先把前车可鉴放在做事的前面,因为他们永远相信自己是笑到最后的人!有时候愚蠢也是一种自负的表现,不能将一切以往的成功来套用往后的所有事情中,每一日都是新的一日,每一件事都是新的开始,听说过蝴蝶效应的都知道,同一件事,就因丝毫的差异,毫不起眼的原因就有机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所以不要认为习以为常的事情每一次都能得到一个结果,不要以为以往一直成功的你就不会摔在同一件事情中!自负也很愚蠢!我相信聪明的人,会把事情做到周全和完善!我认为不愚蠢最起码,你得跳出事情看事情,最起码清晰点,全面点!考虑到有风险的存在先把风险系数杜绝在进行下去!你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愚蠢事情后果承受的不是你或你身边的人吧!
在每个人的主观中,自己都不是愚蠢的,起码每个人都相信自己不算愚蠢,但人评价自己的标准是仅取决于他所得到过的信息来评判的,谁能够保证自己的即得信息完全准确?大部分的人只愿意相信自己喜欢的信息、结果,然后找一个符合或贴近自己喜好标准的热点信息并随之跟风炒作,相信他们的热点信息提供者的热点也未经过实在的考量,如此,一群愿意制造热点的领导者和一群无脑群众成为天作之合、天然搭配,久而久之,大粪也会变成黄金,而不会再有人关心热点/信息的对错,在这么多的炒作信息充斥下的大脑已经不再会认为它的思维是有问题的了,只有真正的现实打脸才可能使之清醒,或者即便是现实的打脸也不会让他们进行改观,比如你无法说服一个传销工作者去中断他的任务。
这么说吧,我觉得人类就是个矛盾体,是黑暗的也是光明的,是聪明的也是愚蠢的,是丑陋的也是美丽的.......人类的历史很漫长,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我们才把自己定位为“人类”,大千世界无数生物,作为生物链顶端的我们如果是愚蠢的,我觉得说不过了。定义不同罢了,不能以偏概全,这个问题比较深奥,个人见解。

关于愚蠢的科学研究———怎么样避免愚蠢的思维和行为

研究聪明,不如研究愚蠢。避开愚蠢,就是聪明。

“蠢人固持己见,学者心存怀疑……哲人反复思考。”

——亚里士多德以及……西科迪

我们能否科学地研究愚蠢之人?这是个很挑衅的问题。我们知道一些性质很蠢的研究(例如,放屁能在恐惧中起到防御作用吗?),还有一些针对无聊行业的很傻的研究,它们既没有起到任何 社会 作用,也不能给研究者带来个人满足感。但如果我们“以人为本”,对蠢人本身进行研究分析,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事实上,在我们浏览心理学文献时不难发现,整体而言,“蠢”这个概念早已被透彻地诠释过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能得出如下结论:没错,我们确实能分析出什么样的人是蠢人,从各种不同的调研中选取一些变量参数,就能描绘出蠢人的类别和形象,进而我们的头脑中也会由此映射出相对具象的概念(讨人嫌的人、有点儿糊涂的人、情商或智商有限的人)。还会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愚蠢类型,比如自负粗鲁、不可救药的自恋以及没有同理心等附加特质。

愚蠢和缺乏专注

与其把蠢人作为一个对象来研究,不如用心理学来诠释:为什么一些人的行为有时候像个傻子似的?

《脚本、计划、目标以及理解:人类知识结构调查》一书指出:大部分时间,人们在行动前都没有充分了解身边的环境,而总是墨守成规地做出习惯性举动,在自身和环境的参数下自动进行条件反射,产生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注意到,当你哭泣时,总有个傻子过来问你:“你还好吗?没事儿吧?”此外,刚刚看过手表,马上再看一遍,也是很蠢的行为。

我们想知道时间,就必须看手表,这是个机械化的行为。这个反射机制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的专注力,便能完成这项任务。然而正因为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注意力,我们就会一边想着其他的事儿,一边忘了把手表上的时间信息输入大脑,从而导致我们必须再看一遍手表。这很傻,不是吗?

在关于专注能力的研究中,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常常受制于对各种变化的失察,个人往往会忽视环境中某个重要因素的改变。大家可能听说过:某人节食减肥成功,瘦身10千克后,总能遇到一个家伙对此完全没有察觉……我们也不难理解,人们在着急的时候,会像疯子似的猛按电梯按钮很多次。同样的蠢事也会对 社会 环境产生影响。为什么一个司机把车开入一条禁止通行的道路后,后面会有车跟随?甚至有人在电视 游戏 中被问到“围绕地球旋转的是太阳还是月亮”时,竟然会求助大众的意见。

人们似乎经常会偏离绝对理性以及预期的价值。人的行为距离调研得出的预期中间值越远,偏离指数越大,就显得越蠢。总体来说,这种人看待世界的视角过于简单,他们无法消化大量数据、平方根、复杂图形,甚至看不懂高斯曲线,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极端值。相较于通过精密统计所得出的科学报告,人们本能地对富有传奇色彩的轶事更敏感一些。愚蠢之人就更迷恋那些天花乱坠的传奇轶事了。有人甚至号称认识一个从40楼坠落却没有丧生的人,还把这件事告诉了法国TFl电视台的采访部门。

愚蠢和信念

目前对于“信念”的研究,都是基于“公平世界信念”这一心理学概念之上的,它在全球广为流传。而蠢人也通过大肆宣传信念的表现,比如“她确实是被非礼了,但你不看看她当时穿成什么样了吗”,完美地证明了这一理论。围观者越愚蠢,受害者就越百口莫辩,从而也就越发显得似乎应该自食其果……

蠢人有相信一切的“卓越”才能,他们几乎什么都能信。2021年5月28日,在法国A4高速公路上,行驶数公里的无人驾驶“鬼魅”摩托车被人拍摄下来。其实那只不过是驾驶员在此之前不慎坠车罢了,但最蠢的一群人却认为,这一幕是神幻的“白衣夫人”造成的。稍微还有点头脑的蠢人则会说,这个画面出自陀螺效应……对各种神秘力量的迷信,似乎都能和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硬实力形成南辕北辙的反向关联。

我们继续说信念。研究表明,因为负面记忆会随着时间渐渐消逝,只有正面记忆会一直保留下来……所以,人越老,就越会觉得过去很美好,因此活在过去的老人会说:“以前可好了……”

人类不理性的方方面面在无数研究中得到过全方位的审视和解读,这是出于人类企图掌控环境的内心需求。其实,所有生物都有这种需求,只是程度不同。例如,门口有人敲门,狗会冲到门口,但这个行为并不是为了它自己。而人类甚至会因此做出荒谬的行为,例如,去咨询占卜师。法国有10万人自称占卜师,他们每年的总营业额高达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4亿元)。尽管研究者并没有发现这些占卜师身上有任何货真价实的天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发财致富。约有20%的女人、10%的男人,一辈子至少寻求过一次占卜。总体来说,占卜师们坦然地用诈骗术谋生,最终蠢人蠢事就成了这门生意的摇钱树……

控制欲常会导致掌控的错觉,蠢人的错觉则会更胜一筹。人们作为乘客坐车时,会比作为司机驾车时更害怕车祸发生。生活中就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乘客的时候会紧张得无法入睡,但在自己开车的时候,却会不停地打瞌睡。

蠢人掷骰子很用力,觉得这样才能掷出六;他们买彩票的时候爱选自己的幸运数字;他们喜欢踩在狗屎上,却不喜欢走在梯子边上(在法国,踩到狗屎代表好运,从梯子下经过代表厄运)。倘若他们的彩票中了奖,他们会解释说自己连续6个晚上都梦见了6这个数字,好像6乘以6等于42似的,所以就买了42,果然中奖了。如此看来,我们可以相信,蠢人的精神状态都很 健康 ,因为脑回路复杂、容易抑郁的人,就不怎么相信这套幻象。

对那些自以为是的蠢人的研究

另一个深入的研究表明,蠢人更倾向于运用一套保卫自尊的战略。关于“虚假同感偏差”的调查显示,蠢人更有法不责众的心理,会夸张地认为很多人和自己犯同一个错误。我们会注意到蠢人常常忽视停车标志,还强调说“这里没人会真的停下来”。

蠢人还很爱使用“马后炮”来标榜自己。孩子生完了,他们会说“我就知道怀的是个男孩儿”;看电视的时候他们会声称“我早就知道马克龙会担任总统”,甚至还经常会说“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

这么说来,蠢人很坏吗?他们是魔鬼吗?也不是。他们所谓的“我早就知道”,只是表达自己先知先觉、无所不知的战略手段罢了。当然,我们不需要跟蠢人讲大道理,因为他们根本不会认同。

为了保护自尊,蠢人总会高估自己的实际能力。这种偏执在诸多心理学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大部分研究参与者都认为自己的水平高于平均值,比如在智商方面。在愚蠢的种类中,还存在“笨鸟”型以及被指责缺乏自信的人。从先天的心理来说,这些人集聚了思想简单、朴素卑微、平庸无奇这些特性,成了愚蠢的深化版。笨鸟往往会被其他蠢人利用。与此相反,我们还发现,一些取得了些许成就的人表现出了过度的自信。在现实 社会 中,这类蠢人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不管是上山还是下海,都有这样一群自不量力的人,比如在雪道外滑雪,又比如高估自己超速驾车的能力,并对此津津乐道。

以自我为中心的偏执,让蠢人对自己做的蠢事熟视无睹,更无法认识到自己做出蠢事的根源。一个蠢人离婚3次,就认为自己遇到了3个不同的蠢货;自己行事失败,却归咎于自己和一群没有魄力的人共事;作为成年人,他们会坚持认为并不是自己的脚臭,而是袜子散发出一股异味;某日开车超速被拦截下来,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差了;他们无法理解,所谓的运气,只是蠢人蠢事得到宽容的侥幸概率罢了。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 社会 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当年无法发表《对那些自以为是的蠢人的研究》一文,因为这样的文章无法被一本科学杂志的评委会通过。然而,这个研究的结论其实非常精辟。这两位专家发现,缺乏能力的人总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一个从来没有养过狗的蠢人,会跟你解释怎么教育你的狗……邓宁和克鲁格把这种认知偏见归结于自我评估的缺失。在某些情况下,这其实是对自己实际能力的认知不足。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意见,一个能力有限的人会高估自己的才能,但同时也会无视自己本身拥有的其他能力。

通过这项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理解下列事件的个中缘由:一个愚蠢的客户,却在指导专业人士该怎么进行某项工作;当你丢了某样东西时,总会有一个傻瓜对你说:“想一想,你最后一次看到它是在什么地方。”此外,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蠢人会发表“对律师而言法律很简单,他们早就该背出来了”“戒烟?意志坚定就好”“开飞机?和开车没啥区别”之类的言论。依此类推,蠢人在量子物理学研讨会结束时,会注视着专家的眼睛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邓宁和克鲁格甚至认为,当我们对经济学、地缘政治、制度机构没有任何了解,对电子程序以及“如何让国家发展得更好”这些议题毫无概念的时候,应该保持谦逊的心态,不要胡乱发表太多的言论。然而,蠢人却会在小酒馆里高谈阔论:“我知道怎么让法国走出危机!”

不过,不少针对亚洲人的研究却揭示了与邓宁和克鲁格所述相反的现象:亚洲人有低估自己能力的特质。在远东文化里,大家并不会急于抬高和突出自己,也没有表现出对一切了如指掌的自信姿态……

愚蠢雷达

不同的心理学研究者都曾揭示过蠢人形形色色心理倾向的夸张表现。如果有人兼具各种夸张表现于一身,那简直就是蠢人之王,蠢到登峰造极。

不过,我们还有一个本质性的蠢问题没有回答:“我们能不能研究蠢人?”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有这么多蠢人呢?”确实,蠢人遍地横行,不少科学文献再一次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首先,人其实是自带“蠢人雷达”的。我们把这种特性称为“负性偏向”,即相对于积极美好的事物来说,人们对不够美好的事物总会有更强烈的关注和兴趣。负性偏向的深度,引导了人类的意见,最终导致刻板、偏见、歧视和迷信。举个例子,关于施工工程,对于那些尚未完工的项目,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但对于那些完工的项目,我们却熟视无睹……在复杂的 社会 环境中,正因为这种负性偏向,会让人们觉察出一个蠢人比发现一个天才更容易。另外,这种偏执让我们更倾向于探究负面事件的背后原因。如果我们在房间里找东西,我们不会想“是我把它弄丢了”,而是“一定是别人把它放在了错误的地方”,满脑子都是“谁动了我的东西?”。一件事情没有达成,我们会想背后一定有人图谋不轨,而不是自己把它搞砸了。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研究者还提出了一个“基本归因错误”的概念,即观察一个人,相比外因(情景性因素),我们更容易将其行为归结到此人的本质(倾向性因素)上。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得出一个简单明了的结论:这是一个笨蛋。举些例子:一辆 汽车 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那一定是因为司机昏了头,而不是他的孩子在学校里受伤了;朋友两小时内不回复我的邮件,一定是他和我产生了矛盾,心存芥蒂,而不是他的网络出问题了;同事不交材料,那是因为此人很懒,而不是他的工作超负荷;教授回答我的问题态度很冷淡,那是因为他蠢,而不是我的问题蠢。这套看问题的机制,会让我们发现我们周围到处是数不清的蠢人。总之,负性偏向和基本归因错误这两个因素,是我们对蠢人如此敏感的两个原因。
本文标题: 你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021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小时候还能写出观后感和读后感,为什么长大后却没有任何感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后感450字(关于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