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下班后,我与小桑前辈一起吃回转寿司,我们聊到对于“读书是否要带有功利性”的见解。我:你这一生有读到过100本书吗?我说的...
某天晚上下班后,我与小桑前辈一起吃回转寿司,我们聊到对于“读书是否要带有功利性”的见解。
我:你这一生有读到过100本书吗?我说的是真正的读书。
桑:有的,3年前我开始养成读书的习惯的,一个月3本多。
我:我读了一个月了,已经十本了,我觉得确实是有很大收益的。以前对于读书很反感,我还幻想过以后成功后,要对别人说出这样的话:“读书虽然有用,但是我用的是自我总结的方法来提升的,有的时候突破性的创造比盲目跟从已被验证的知识更值得尝试”。
桑:这个幻想也是符合你的个性的,那为什么开始读书了呢?
我:我的偶像喜欢读书,我向她学习所有的优点,读书肯定是好事,所以我尝试了一下。一开始读的是急功近利的书,比如职场情商之类的。我准备读1000本书,花30年,也许逼一逼自己,20年就可以。我希望让自己成为一个智慧往外冒的人,不论是塑造成功人士的IP或者是教育孩子,都有帮助。
桑:我觉得读书不能带有太强的功利性,如果一定要带着目的去读,你可能会否认读书的过程,因为有的时候,读完一本书,不能立马获得智慧,也许你看到的东西在被不断用人生经验验证,过了十年,你才豁然开朗。
我:但是没有人读书是不急功近利的吧,就算是为了陶冶情操这种空话,那也是因为大脑命令自己去做事。人类做事情,一定是主观目的控制的。
桑:那你觉得你读的这10本书都立马有效了吗?
我:不是,但是大部分是立马有反馈的。我以为啊,这1000本书,500本是拿来直接用里面的知识的,300本是长期形成方法论用的,还有200本是养成读书习惯的。
桑:这个想法很好啊,但是你为什么要在那么多的好处中,只看到职业成功和教育孩子有用呢?
我:我的人生,就是职业,婚姻,教育孩子。这些自私的事如果做得好,必然也会正面影响社会。
桑:是我的疑问不够精准了,我不是质疑你没有远大而美好的愿景,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有更近一点的,不给自己那么大压力的目标。这个结果,可能对你来说是过程,我们都是结果导向的人,但是你应该很擅长目标分解吧。
我:如果把读书的目标定位短期的,那反而是削弱了读书的意义了,现在读的书,是可以影响二十年后的我的。就像我爸妈小时候对我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了千百次,但是我不记。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本质上就是多总结多反思。小时候,因为我没有得到过正面验证,所以不认可。书本的教育也一样,现在读不懂的,我们把目标放长远一点。
桑:也就是说,你把一切都堵在日后是吗。这里面是不是有一种误区:积累是长期的没有错,但是不代表:当下的一小步可以快速通过,可以指望这些人生经历在十年后可以爆发出来。我们回想一下你说的小时候不听话这件事,如果,假设你小时候就已经开始记录并反思,你的学习能力是不是更强,这样的重蹈覆辙不是很像幸存者偏差吗?
我:有道理,很有道理。
桑:你一个月看了十本书,有点太快了。如果你立马感到有正面反馈,其实可以做一些输出,多交流,我是很愿意和你交流的。
我:好的,我要再把眼前的每一步踩实一点。
桑:我觉得,你心里有一个激进的缩小的你,时刻提醒着“要把目标放长远,要提前规划未来的事情!”所以你会很害怕自己没有时刻望着远方,这样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