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方法

发布时间: 2021-09-11 17:57: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8

读书的方法读书方法目标读书法目标读书法是指在读书中围绕既定目标刻苦读书的一种方法。在读书过程中,要想获得知识的积累,从而根据实际...

论读书方法

读书的方法

读书方法

目标读书法
目标读书法是指在读书中围绕既定目标刻苦读书的一种方法。在读书过程中,要想获得知识的积累,从而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最重要的是确立读书的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最有效益,有目标的积累最有成果。在读书中,有了目标才谈得上有计划;有了目标明确积累什么。不是围绕同一目标,而是缺乏内在联系的知识,或者虽有联系但彼此相隔太远的知识,不便于积累也难以发挥作用;有了目标才有了判断知识价值的尺度。因为知识的价值除具有客观性以外,对不同目标的立志成才者来说,又具有不同的价值量。如古汉语语法对于学习历史、中医、文学的人价值很大,但对学现代化学的人价值就小多了。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在短期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目前世界上学科林立,据统计约有2000 多种,确定国标、选准主攻方向是必要而明智的,怎样确定:一是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二是要与自己的兴趣一致;三是要根据客观的条件和可能。不切实际选取目标、朝三暮四转移目标、急于求成广设目标等等,都不是真正在实行目标读书法,而绝不会收到理想效果。《学海探珠》一书作者奚椿年提出:确定目标,“需要有点自知之明。‘曾观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自视甚高,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是劳而无功,终成画饼;自卑者‘生无擒龙缚虎力,怎当擎天托地人’,缺少信心,随波逐流,把目标定得很低,同样作不出什么成就来。我们要像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那样:挑选最有成功的希望的路走”。

读思结合读书法
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把阅读和思索结合起来的方法就叫做读思结合读书法。具体说,有下述三个步骤:(1)阅目录思考内容。读一本书,先浏览一下书的目录,记住篇章节标题。然后根据标题勾划出书的结构,想像出全书的内容,边读边与自己所设想的内容进行对比,思考自己同该书作者的异同。(2)正读反思。正读是指要正确地理解书的原义,实事求是,不拔高作者的思想,也不贬低作者的观点。反思就是提出同作者相反的观点、论据,进行相反的论证。在思维中和该书作者进行反复讨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最后决定取舍。这就会做到吸取作者观点而不迷信盲从,摒弃作者的观点则有根据,提出自己观点则有针对性。(3)读完全书后,再将自己的观点同书中观点对照进行思考,或者折服深信不疑,或者提出质疑予以修正。这是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它适合于读科学理论书。许多科学家、思想家都采用此种读书法。例如,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就采用了此种读书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写出《问孔》、《刺孟》等文。

诵读法
诵读法是我国古代学者提出来的一种读书法。宋代学者司马光非常强调这种读书法,他说:“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寐时,咏其文,见其义,所得多矣。”诵读法现在又称为朗读法,就是在读书时眼观其文,口读其声,耳听其音,脑思其义。可见,这是一种眼、口、耳、脑都动员起来的读书方法。
诵读法的优点是印象深刻,帮助理解,加深记忆。凡是用诵读法读过的书,在记忆中一般能保存很长时间,甚至终生不忘,受用无穷。司马光运用这种读书法,读书收益甚大。他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古代的著名史学家,写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是同他的这种读法分不开的。这种读书法的缺点是速度太慢,阅读量少。如果我们读二亿字的书都采用此法,那无论如何是读不完的。同时,这种方法对他人读书干扰太大,不宜于在阅览室内用。诵读法的应用范围较窄,它最适用于诗词歌赋之类的文艺书和极其深奥的理论书。读其它的书,没有必要都应用诵读法。对于终生使用的书,最好是运用诵读法。

“出入”读书法
出入读书法是宋代学者陈善提出来的一种方法。他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初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有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于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读书之法也。”出入读书法又称之为活读书法,它的基本要求是,既能读进去,又能读出来。所谓读进去,就是完全理解所读之书,确切把握书中的观点、思路、结构、风格等等。所谓读出来,就是能把所得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一方面要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用实际来检验所得之知识,不被书缚住手脚。读进去是读出来的前提,只有读进去,才能读出来,如读不进去,就无所谓读出来。无所得当然无所谓用,没有理论当然也无所谓联系实际。出入读书法是一种辩证的读书方法,它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凡是有发明有创造的科学家,都使用了这种读书法。这种读书法运用范围非常广,它适用读一切书。

同化读书法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书中的思想内容细细理解,反复琢磨,慢慢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思想观点,这种方法就叫做同化读书法。同化读书法的优点是能够很好地消化吸收书中的知识,特别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记得牢,用得快,甚至终生受益。麦考莱曾说过,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宋代思想家朱熹非常重视同化读书法。他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意志领会,切不可粗心。”他对同化读书法的优点和重要性说得十分透彻:“未见道理时,如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须是今日去一重,又得见一重,明日去一重,又得见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同化法实际是精读法的一种。同化读书法的缺点是应用范围比较狭窄。一般的书,是没有必要运用同化读书法的,只有对那些显著影响并改变了世界的名著,才值得应用同化读书法,譬如说,阅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爱国斯坦的《相对论》等名著,就必须运用同化读书法。

扫描阅读法
扫描法是属于速读类的一种读书方法。人的眼睛在阅读时并不是逐字识读的,而是每次疑视几个单字组成的“文字群”来识读的,规律是“凝视——跳跃——凝视”,要提高阅读速度,达到像雷达扫描般的效果,可以缩短每一次“凝视”的时间,凝视时尽量用辨认反映方式,以识读更多的文字,这当然要通过锻炼达到。不同的人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如读诗就需细细品味,而管理人员就应尽量跳过无关的内容,找到“关键词”。一般文中的“关键词”是名词和动词,只要认准了“关键词”,就能了解大概的内容。这种“扫描阅读法”是最快的一种速读方法。

审题阅读法
审题阅读法是指在读书中强化标题概念,吃透标题精神,从而读好全书的一种阅读方法。文章总有标题,许多文章在大标题下还套了许多小标题,每个标题对其所属内容都起着提示、概括作用,同样具有揭示文章主题,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的作用。因此在读书中可以采用审题法,首先对标题作一番分析,读书标题指出了什么阐述范围,揭示了什么主题,得出了什么结论;最好能根据标题,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和材料积累也构思一篇文章式论著纲可。在强化了标题概念的前提下,学习意向高度集中,在阅读中就会自觉地分析文章提出了什么问题,阐明了什么思想观念,引进的材料和证据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能为主题服务,最后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见解和结论,带着题目读完文章后,就能对全文有个清楚的了解,从而获得知识,受到启迪,引起思考。由于审题时将对题目理解的意念贯穿于读书的全过程,还能自觉地分析每段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学习别人谋篇布局的作文方法,当然,也可以发现作者是否深入了问题的本质,是否游离了题目和主题等等。

循序渐进读书法
循序渐进读书法有以下两种涵义:其一是指按照科学发展的顺序,遵照科学的阶梯,先读初等的基础性质的书,然后再读高等的专业性质的书,如同登山一样,要步步升高。在各类学校的教育中,都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学生读书学习的。譬如说,必须先学初等数学,在此基础上才能读高等数学。不先读懂数学和逻辑学,就读不懂数理逻辑。清朝的梁章钜很重视这种循序渐进的读书法,他说:“读书须循序渐进,四部宜以次相及,昔朱子语录谓吕东莱聪明,看文理却不仔细,像他先读史,所以看粗了眼耳。愚谓读史亦须循其序,如欲考典章,察人物,则应先读《史记》、两《汉书》,由古以逮今;如欲知世变,究时务,则须先读宋明各史,由近以溯远。其实,《史记》、两《汉书》为史学根底,不可不急读也。”梁章钜在这里说的虽是读史学,但也完全适用于读其他科学的书。其二是指在阅读一本书时,要严格按照该书的体系按部就班读下去,不可随意跳跃,更不可掐头去尾只读中间的某一部分。没有读懂前面的,就不要读后面的。宋朝的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就是说,要步步逼进,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读书法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任何读者都必须遵守这个方法,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说循序渐进是读书过程中的根本规律。谁违背了这个规律,谁就无法读好书。

粗读法和精读法
粗读法和精读法是两种对立的读书法。粗读法亦称浏览法,泛读法,是指以极快的阅读速度把书通读一遍,以求对全书内容有个概括了解,知道了大略轮廓,把握每一章节究竟讲了一些什么问题。这就如同看展览一样,先是对展览品泛泛看一遍,知道个大概,而对每一部分展品并不仔细去看。精读法亦称细读法、研读法,是指以正常的或极慢的阅读速度深入钻研全书的内容,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详细掌握书中的每一个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清晰地勾划出全书的结构或情节。这也如同看展览一样,对每一部分的展品都要仔细观看,了解展品的性质、结构和用途等。有些书只要粗读就可以了,但有些在粗读之后,还必须进行精读。在这种意义上说,粗读法和精读法又是相互联系的。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在介绍他的读书方法时说:“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知识。”当然,在精读的基础上也可以再进行粗读。这时的粗读已不再是了解书轮廓,而是为了总体上把握全书的结构、情节、系统以及作者所使用的方法。马克思在1858 年1 月14 日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曾谈到浏览法的好处,他说:“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卡片阅读法
卡片阅读法是指在读书中运用记卡片的方法来掌握知识、储存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一种读书方法。清代的学者十分讲究读书做卡片,许多人有着很大的资料柜,就像中药店时的药柜一样,内分许许多多的小抽屉,并分门别类地贴上了标签,每天读书,每天做卡片,分类放入不同的小抽屉中去。天长日久读书多了,卡片也积累多了,无论是钻研学问还是撰写论文,需索取的知识随手可得,十分方便。著名教授王力谈到,要养成读书做卡片的习惯。在读书中发现有重要的资料、观点及有意义的问题,应该及时摘抄或复印下来,作成卡片分类保存,这样既可以避免遗忘,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极有益的。有的同志没这个习惯,昨天读的,今天忘了,今天读的,明天又忘了。这样读来读去,读一辈子也是空肚皮。著名学者萧兵在谈自学生涯时说,抄写、积累卡片,是我的学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和细胞。我的图书和我的卡片一起构成了我生存的一种证明,一种依据,一种动力,一种希望。我的微观分析、宏现概括等等,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

笔记阅读法
笔记阅读法是指在读书中边读边做笔记的一种阅读方法。许多大学问家在读书时都重视写读书笔记,把它作为品评前人思想成果,磨炼自己聪明才智,抒发自己心得创见的一种重要方法。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读书时十分重视写读书笔记,他的夫人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回忆说:“凡是看过的书,伊里奇都要写详细的读书笔记。他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一些基本观点记在本子上,或者把书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地方摘记下来。”革命家拉法格说到马克思有一个习惯,就是经过一个长期的间歇之后,重读自己的笔记本和书中加有标记的地方,以便增强他那十分敏捷而又精确的记忆力。读书做笔记,虽然做起来是笨功夫,但对加强记忆十分有效,对锻炼思维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精读书做笔记,特别是缩编式的笔记,即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复述一遍书籍的内容,还能发现原书作者研究问题、叙述问题的方法,学习到原书作者的治学方法。总之,读书辅之于动笔,能促使人思考,努力去融汇贯通,促使把读到的知识尽可能发挥出来。读书笔记种类颇多,有概要笔记、读书随笔、专题札记等等,比较起来,哪种形式为好,则要根据读书本身的理论水平及写笔记的具体目的而论,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有几条共同需注意克服的问题,一些名人的体会给了很好的回答,如著名经济学家蒋学模认为:笔记宜简不宜繁,记下基本观点和逻辑即可,笔记太繁琐,花时间多且难以复习;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认为,最好根据自己的记忆来记笔记,然后把它跟原文对照,再根据记忆把确切的原文记下来。这样便可提高确切转达别人见解的技巧;英国学者罗伯特•巴拉斯提出:在做阅读笔记时,先要确定你需要什么信息,然后找出书籍和文章中有关内容,把从中读到的信息和观点与你所见所闻联系起来,但不必从书籍上大段地抄,因为书籍毕竟还可以查阅到的。

对照比较法
对照比较法是指在阅读中注意运用联想对比,以加深学习理解的一种方法。读书要读活,就要培养善于对照比较的习惯。比较可以知不同,比较可以见优劣。你如研究某一问题,应找来与此有关的同一种类型的书,对比地阅读。因为作者的阅历水平不一样,对同一个问题的论述过程中,所用的论据、论或也往往不一样,有的书文笔好,有的书资料多,有的书理论性强,有的书图文并茂。通过比较,发现同点和异点,从异点中再进一步探讨何者有理,何者无据,然后提出自己的论断。著名作家碧野的读书方法是“比较筛选、读写兼合”,他坚持从“比较”中来提高读书效果,“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东西。他把名著与一般作品进行比较,看名著“名”在何处;把名著与名著进行比较,找出其各自的特点;把大文学家的前后期作品进行比较,总结其艺术成熟的规律。在读书中纵横对照、广泛比较之中,可以集思广益,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认识片面,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加深对问题的深度理解。如鲁迅小说《孔乙己》中两次描写孔乙己买酒时付钱的动作,先是“排”后是“摸”,一字之差,却反映了旧知识分子的自命清高和悲惨境界,使人进一步加强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群体互利法
群体互利法是指在阅读中集体学习,相互交流的一种读书方法。人们通常认为,读书就是一个人埋头苦读,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但并非是唯一的方法。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形势下,一个人所接触的知识面是有限的,而采取行之有效的群体活动方式,则是我们时代的特征,事实证明是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的热潮中,有不少人采取了“群体互利法”,成立诸如“读书小组”、“业余兴趣小组”、“外语自学小组”、“专题研究组”等等,这些小组由若干人组成,这些人年龄相近,知识结构有差异,但都有共同的求知成才的愿望,大家定期碰头,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探讨问题或协作攻关,互相补充,互相勉励,在双向交流中获得效益。这种发挥群体优势的读书方法,对于丰富知识面,扩大信息量,广泛涉猎各门类的书本知识是很有好处的。

变速读书法
在读书时,以不同的速度阅读一本书的不同部分的方法,叫做变速读书法。任何一木书都有观点和材料之分,有主要部分和非主要部分之别。对于一个读者来说,任何一本书都有“信息的”和“非信息的”之分,有“关键信息”和“一般信息”之别。因此,就必须以不同速度阅读不同的部分。对于观点、主要部分、“信息的”、“关键的信息”以及难点部分和精彩部分,就要以慢速度精读,来回阅读,反复体会,那就要多停留一些时间。爱默生说:“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的思想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对于材料、非主要部分、“非信息的”、“一般信息”等处,就可以粗读,一目十行,甚至可以略过去。如果在这些平庸无奇的部分也精读,那无异于是在浪费时间。变速法是一种科学的读书方法。它的优点是把粗读和精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能扩大阅读视野,又能掌握书中的精华;既有量,又有质。许多学者、思想家都采用这种变速法读书。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阅读黑格尔哲学著作时,对于黑格尔书中的精华部分即辨证法的合理内核部分反复阅读,精心钻研,而对于书中的糟粕部分即唯心主义部分,则以很快的速度浏览过去。

“时间效应”读书法
“时间效应”读书法又叫做“隔时”阅读法,是指每隔一个时期就新阅读一本书的方法。一本书读完后,暂搁一个时期,或几月或几年,然后再重新阅读这本书,就会发现又有新的理解和心得。这是因为在暂搁时期,经验丰富了,知识增长了,理解能力提高了,思维的潜流经过孕育,奔放出来了;或者是因为从不同的需要和角度去阅读,扩大了思维的立体面。使用这种读书法,每次都要做读书笔记。“时间效应”读书法是科学的方法。它的优点在于,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从那些思想博大精深、情趣深厚、艺术高妙的书中不断地挖掘真理的宝藏。因此,我国古代许多学者都很重视这种方法。苏轼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在一生中曾多次反复阅读《周易》。马克思每隔几年就重新阅读他曾读过的书,也是运用了“时间效应”读书法。这种读书法只适用于世界名著,阅读一般的书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追踪阅读法
追踪阅读法是指在阅读中不断追踪问题的一种读书方法。问题,往往是打开书籍大门的金钥匙,是追求真理的台阶,是探索进取的路标。阅读不追踪问题,思维就捕捉不到既定目标,学习就难以收效。正如学谚所说,“不会读书的读皮,会读书的抓题”。追踪阅读法的基本步骤为:一是循“题”而读。即用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作引导,推动阅读的步步深入,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精髓。二是挈“题”索知。即针对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特别是带着各个领域中的新问题,及时向对口书刊咨询索解,直到获得满意的答案,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三是觅“题”参照。即主要是从一本书中索取问题,然后参照同类的和相关的书阅读,这有利于兼收并蓄各书之长,舍弃书中的偏见和谬误,逐步形成自己知识积累的优势。四是“抱”题深究。这是一种最高层次追踪问题的读书方法,即抓住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索和追究,使你尽早闯入创造的大门。

设问阅读法
设问阅读法是指读书中提倡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一种读书方法。学问学问,学了就要问,学而不问,不成学问,学与问自古以来便是联在一起的,如何问,问什么,这本身也是读书的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八个顾问》的诗。诗中曰:“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这就为我们如何设识破题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凡书可八问,也可只有其中几问,关键是看读的什么书以及你为何读这本书,问得全,了解得广;问得集中,了解得深,这八好似八个顾问,就是提倡不盲从,不自欺,不装懂,不苟且,对所学的重要知识不要留下不懂之处,形成知识掌握的夹生饭,要多提几个问题,直到弄懂弄通,融汇贯通为止,从而培养出一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知美德来。

三遍阅读法
三遍阅读法是指在阅读中有层次有重点,至少读三遍书的一种读书方法。对于三遍,可以理解为三步。现代的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倡三遍读书法。现代文学巨匠茅盾认为:第一遍是“俯瞰”式,即从整体上迅速通读一遍,使头脑中印下文章的轮廓;第二遍是“精读”式,即逐字逐句细心体味,有些关键处还得反复揣摩;第三遍是“消化”式,即吃透整个作品的精神,从情感上的感染向理智上感动上转移。现代作家王汶石对读三遍是做了另一番分工的,第一遍是进入文章,尽情感受;第二遍是“大卸八块”,即研究每个部件的性能,也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三遍是再浏览,以求得立体的、透彻的完整印象。著名学者苏步青教授也认为,第一遍为读大概,第二遍为加深体会,第三遍真正消化。读三遍其实是有步骤地读多遍的意思,中国古话说:“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的就是书要多读才能懂,多读收获才大。

三问阅读法
三问阅读法是指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研读的一种读书方法。问是做学问者的基本功,俗话说,打破砂锅纹(问)到底。通过问可以鞭策动脑,认真钻研、融汇贯通、多多收获。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问号为什么写成一个钩?这钩主要是钩答案,问号越多,钩的答案越多。所谓三问,即一要问写什么;二要问怎么写;三是问为什么写。如读鲁迅的《狂人日记》,一问首先要弄清该书写的是“五四”前夕觉醒的国民,揭露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悲惨事实,来鞭挞封建社会的腐朽的传统和因袭的罪恶;二问要弄清该书主要借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自白来表现主题,他剥开了“仁义道德”的伪装,控诉了“易子而食”、“食肉寝皮”、“割股疗亲”等残酷罪行,尖锐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三问得知鲁迅在当时黑暗的社会里,运用的是尖锐的笔触、细致的描写和惊心动魄的事例,主要是揭示中国封建社会的本质,以警醒和疗救麻木的国民。显然,三问的过程,是读书者从内容到主题,从形式到手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是符合阅读的认知规律,是阅读文章或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悬测阅读法
悬测阅读法是在阅读中遇悬念而猜测的一种读书方法。写章回小说的作者,往往在某一节骨眼上卖一个“关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忽然打住,给人以悬念。善读书者,读到此处便不急于抢读下文,而是掩卷而思:情节将如何发展?假如我写将怎样处理..经过这样一番悬思猜测,不管你所思所测对或不对,然后再展卷续读,都是有好处的。当作者与己思路相仿,则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慨叹;当作者与己思路相悖时,便自然会权衡得失,找到差距;当作者出己所料,另辟蹊径,别开天地之时,你会为之拍案叫绝。因此,读书时如能有意自设“关子”,在紧要关节处停下来,前前后后想一想,然后再读再停再想,这不也同样是一种可取的阅读方法吗,以义正名为悬测阅读法。

质疑阅读法
质疑阅读法是指在阅读中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一种读书方法。质疑,就是在掌握书中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不理解的问题,通过思考、查资料、请教教师等方法,找出正确的答案,从而使视野开阔而深入。宋代哲学家朱熹认为,大凡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他认为应当“开篇有疑”。疑问,通常是书中的难点或重点,也是引人更上一层楼的门槛。读书善疑者,往往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这样就能多思多问,深入其内,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是这个道理。读书能否有疑,也是检验阅读者是否真正开卷有益了,那种浮光掠影,纯属消遣性的读书,自然也无疑可质了。读书的过程,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提倡读书质疑,就是要做到有疑而入,无疑而出,所以质疑的过程不仅是提问题的过程,也是解问题的过程。清除读书疑惑,有的是经过反复思考,洞察书中奥秘,“明己之未达”的;也有经过反复校勘,多方查对,剔除瑕疵,纠正错误的。借鉴“学则需疑”的治学方法,旨在挣脱别人的思想羁绊,勇于除旧布新,开拓前进。谁善于质疑,谁就能够掌握读书的主动权。

抄录读书法
抄录读书法是指边读书边抄书,以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代的学习格言就有“目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之说。抄录阅读法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大文学家苏东坡读《汉书》时,将此鸿篇巨著抄了三遍;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读《资治通鉴》,要求自己不仅读完,而且一字不漏地抄写了一遍;清末学问家张溥酷爱读书,所读之书必须亲自抄录,每读一本书抄录六七次,所以他的书房题名为“七录书斋”。著名学者梁启超讲到:“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录陈,什么办法呢?是抄书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心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抄书显然已是一种治学方法了,其他学者还讲过抄读的具体经验,可作梁启超论述的又一阐释:“自一经手抄,当时意既专注,可使过目不忘,较之泛泛浏览者迥乎不同。”当然,时代不同了,今日出书量惊人,每每抄录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一般的书浏览泛读即可,但对经典著作,重要论文,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叹为观止的今古名篇,则仍值得抄读。抄读也不一定是全部抄录,否则一生能抄多少本书呢!可以采取摘抄的办法,在全文中加以选择,在选择中加深理解,对于那些哲人睿语、国粹警句,摘抄整理出来,平时诵读翻翻,研究学问是大有裨益的。要使摘抄得法,抄有所得,就要对所学的知识做到懂、透、化,方可得其精髓、融会贯通,提高读书效益。
读书方法(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
读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常见的十种方法。
(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读书》中作者从几个方面阐述读书方法的

主要是指“读书是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一段
读书方法很多(1)泛读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
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读书》如何归纳论证方法

文章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此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
本文标题: 论读书方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5598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书笔记.2021.09.08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