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雪梅》的哲理是什么?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哲理是: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
古诗《雪梅》的哲理是什么?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哲理是: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
《雪梅》南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雪梅这首诗阐述了什么什么什么三者的关系诗人借助雪梅的争春想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用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
出自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卢梅坡存世诗作不多,与刘过是好朋友,以两首《雪梅》留名千古,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雪梅(其一)这首诗蕴含着什么样的哲理
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最正确的道理。
诗歌:《雪梅·其一》宋代·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各自认为是自己占尽了春色不肯服输,诗人们放下笔墨来评判。梅花的确是没有雪花的晶莹洁白,雪花较之梅花却也少了一段清香。
扩展资料赏析:
诗歌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内容写得妙趣横生,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作者: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雪梅·其一
朝代:宋代
作者:卢梅坡
原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古诗带拼音,这首古诗蕴含着人生哲理,是作者告诉世人的道理
雪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都难以评论,只好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诗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相不认输,这就将早春时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的表现了出来,表达了作者对梅和雪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雪梅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
雪梅的中心思想
雪梅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第二首诗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开放而还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两首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
扩展资料:白话译文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雪梅》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事物各有优缺点,且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应当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
《雪梅》用拟人的手法写“梅”、“雪”争春,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雪花的美感的独特看法,不仅点明了雪花、梅花的特点,更说明了当雪花、梅花、诗歌三者结合时才能构成最美丽的春色。
雪梅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雪梅》
年代: 宋 作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中心思想是:雪和梅,各有千秋,都各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两者的结合才是最完美的。
祝你生活愉快!
《雪梅》
年代: 宋 作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中心思想是:雪和梅,各有千秋,都各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两者的结合才是最完美的。
祝你生活愉快!
卢钺 〔宋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