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首诗歌带领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雨?《下雨啦》滴答,滴答。下雨了,下雨了。柳树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小草说:“下...
哪一首诗歌带领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雨?
《下雨啦》
滴答,滴答。
下雨了,下雨了。
柳树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变绿。”
小青蛙说:“下吧,下吧,我要洗澡。”
小熊猫说:“下吧,下吧,我要吃竹子。”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扩展资料:
《下雨啦》这篇小诗歌写出了万物对雨水的渴望,也让孩子们了解到雨水的可贵,教导着孩子们要学会珍惜大自然给的一切、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雨的方法,并表达出自己对下雨的心理感受。全篇韵味十足、朗朗上口,带领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雨,并用画面表现出对下雨的心理感受。
推荐一首诗歌
我的老师叫我们每个同学都推荐一首诗歌,并写出约100字的推荐理由,可我不会,又不想“作弊”,所以请大家给些建议或题材,帮帮忙!谢谢!繁星春水
寂寞增加郁闷
忙碌铲除烦恼――
我的朋友!
快乐在不停的工作里!
(点评)
在寂寞里我们只会想到那些令我们烦恼的事,而在忙碌中,就会没有时间去想烦恼的事,自然而然忙碌就会铲除烦恼,有的人不喜欢忙碌,然而在不忙碌的时候,就会增加烦恼,不是也很烦恼嘛?!!所以快乐在不停的工作中!这首诗写得最好的就是第一句中的“增加”,这个词的本身意义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而不是只是在寂寞中才有郁闷。
繁星春水
聪明人!
在这漠漠的世上,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进行在黑暗里。
(点评)
这首诗像是冰心对聪明人的一个警告,警告那些聪明人不要自以为是。这个世界上有不少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但是就像冰心所说的一样,只能提着“自信” 的灯儿。有多少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我觉得这首诗写得最好的词是:漠漠,这个词写得很新颖,也有一点诗意!
繁星
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二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三
万顷的颤动——
深黑的岛边
月儿上来了
生之源
死之所!
四
小弟弟呵!
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
温柔的
无可言说的
灵魂深处的孩子呵!
五
黑暗
怎样幽深的描画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六
镜子
对面照着
反面觉得不自然
不如翻转过去好
七
醒着的
只有孤愤的人罢!
听声声算命的锣儿
敲破世人的命运
八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九
梦儿是最瞒不过的呵!
清清楚楚的
诚诚实实的
告诉了
你自己灵魂里的密意和隐忧
一〇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一一
无限的神秘
何处寻他
微笑之后
言语之前
便是无限的神秘了
一二
人类呵!
相爱罢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向着同一的归宿
一三
一角的城墙
蔚蓝的天
极目的苍茫无际——
即此便是天上一人间
一四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一五
小孩子!
你可以进我的园
你不要摘我的花——
看玫瑰的刺儿
刺伤了你的手
一六
青年人呵!
为着后来的回亿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
一七
我的朋友!
为什么说我"默默"呢
世间原有些作为
超乎语言文字以外
一八
文学家呵!
着意的撒下你的种子去
随时随地要发现你的果实
一九
我的心
孤舟似的
穿过了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
二十
幸福的花枝
在命运的神的手里
寻觅着要付与完全的人
二一
窗外的琴弦拨动了
我的心呵!
怎只深深的绕在余音里
是无限的树声
是无限的月明
二二
生离——
是朦胧的月日
死别——
是憔悴的落花
二三
心灵的灯
在寂静中光明
在热闹中熄灭
二四
向日葵对那些未见过白莲的人
承认他们是最好的朋友
白莲出水了
向日葵低下头了
她亭亭的傲骨
分别了自己
二五
死呵!
起来颂扬他
是沉默的终归
是永远的安息
二六
高峻的山巅
深阔的海上——
是冰冷的心
是热烈的泪
可怜微小的人呵!
二七
诗人
是世界幻想上最大的快乐
也是事实中最深的失望
二八
故乡的海波呵!
你那飞溅的浪花
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
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
二九
我的朋友
对不住你
我所能付与的慰安
只是严冷的微笑
三〇
光阴难道就这般的过去么
除却缥渺的思想之外
一事无成!
三一
家是最不情的——
人们的泪珠
便是他的收成
三二
玫瑰花的剌
是攀摘的人的嗔恨
是她自己的慰乐
三三
母亲呵!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三四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地底下细小的泥沙
三五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三六
阳光穿进石隙里
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
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固的盘石
裂成两半了
三七
艺术家呵!
你和世人
难道终久的隔着一重光明之雾
三八
井栏上
听潺潺山下的河流——
料峭的天风
吹着头发
天边——地上
一回头又添了几颗光明
是星儿
还是灯儿
三九
梦初醒处
山下几叠的云衾里
瞥见了光明的她
朝阳呵!
临别的你
已是堪怜
怎似如今重见!
四〇
我的朋友!
你不要轻信我
贻你以无限的烦恼
我只是受思潮驱使的弱者阿!
四—
夜已深了
我的心门要开着——
一个浮踪的旅客
思想的神
在不意中要临到了
四二
云彩在天空中
人在地面上
思想被事实禁锢住
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
四三
真理
在婴儿的沉默中
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四四
自然呵!
请你容我只问一句话
一句郑重的话
我不曾错解了你么
四五
言论的花儿
开的愈大
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
四六
松枝上的蜡烛
依旧照着罢!
反复的调儿
弹再一阕罢!
等候着
远别的弟弟
从夜色里要到门前了
四七
儿时的朋友
海波呵
山影呵
灿烂的晚霞呵
悲壮的喇叭呵
我们如今是疏远了么
四八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四九
零碎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他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五〇
不恒的情绪
要迎接他么
他能涌出意外的思潮
要创造神奇的文字
五—
常人的批评和断定
好像一群瞎子
在云外推测着月明
五二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
只这一秒的时间里
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
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
再来时
万千同类中
何处更寻你
五三
我的心呵!
警醒着
不要卷在虚无的旋涡里!
寂寞增加郁闷
忙碌铲除烦恼――
我的朋友!
快乐在不停的工作里!
(点评)
在寂寞里我们只会想到那些令我们烦恼的事,而在忙碌中,就会没有时间去想烦恼的事,自然而然忙碌就会铲除烦恼,有的人不喜欢忙碌,然而在不忙碌的时候,就会增加烦恼,不是也很烦恼嘛?!!所以快乐在不停的工作中!这首诗写得最好的就是第一句中的“增加”,这个词的本身意义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而不是只是在寂寞中才有郁闷。
繁星春水
聪明人!
在这漠漠的世上,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进行在黑暗里。
(点评)
这首诗像是冰心对聪明人的一个警告,警告那些聪明人不要自以为是。这个世界上有不少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但是就像冰心所说的一样,只能提着“自信” 的灯儿。有多少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我觉得这首诗写得最好的词是:漠漠,这个词写得很新颖,也有一点诗意!
繁星
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二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三
万顷的颤动——
深黑的岛边
月儿上来了
生之源
死之所!
四
小弟弟呵!
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
温柔的
无可言说的
灵魂深处的孩子呵!
五
黑暗
怎样幽深的描画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六
镜子
对面照着
反面觉得不自然
不如翻转过去好
七
醒着的
只有孤愤的人罢!
听声声算命的锣儿
敲破世人的命运
八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九
梦儿是最瞒不过的呵!
清清楚楚的
诚诚实实的
告诉了
你自己灵魂里的密意和隐忧
一〇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一一
无限的神秘
何处寻他
微笑之后
言语之前
便是无限的神秘了
一二
人类呵!
相爱罢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向着同一的归宿
一三
一角的城墙
蔚蓝的天
极目的苍茫无际——
即此便是天上一人间
一四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一五
小孩子!
你可以进我的园
你不要摘我的花——
看玫瑰的刺儿
刺伤了你的手
一六
青年人呵!
为着后来的回亿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
一七
我的朋友!
为什么说我"默默"呢
世间原有些作为
超乎语言文字以外
一八
文学家呵!
着意的撒下你的种子去
随时随地要发现你的果实
一九
我的心
孤舟似的
穿过了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
二十
幸福的花枝
在命运的神的手里
寻觅着要付与完全的人
二一
窗外的琴弦拨动了
我的心呵!
怎只深深的绕在余音里
是无限的树声
是无限的月明
二二
生离——
是朦胧的月日
死别——
是憔悴的落花
二三
心灵的灯
在寂静中光明
在热闹中熄灭
二四
向日葵对那些未见过白莲的人
承认他们是最好的朋友
白莲出水了
向日葵低下头了
她亭亭的傲骨
分别了自己
二五
死呵!
起来颂扬他
是沉默的终归
是永远的安息
二六
高峻的山巅
深阔的海上——
是冰冷的心
是热烈的泪
可怜微小的人呵!
二七
诗人
是世界幻想上最大的快乐
也是事实中最深的失望
二八
故乡的海波呵!
你那飞溅的浪花
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
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
二九
我的朋友
对不住你
我所能付与的慰安
只是严冷的微笑
三〇
光阴难道就这般的过去么
除却缥渺的思想之外
一事无成!
三一
家是最不情的——
人们的泪珠
便是他的收成
三二
玫瑰花的剌
是攀摘的人的嗔恨
是她自己的慰乐
三三
母亲呵!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三四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地底下细小的泥沙
三五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三六
阳光穿进石隙里
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
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固的盘石
裂成两半了
三七
艺术家呵!
你和世人
难道终久的隔着一重光明之雾
三八
井栏上
听潺潺山下的河流——
料峭的天风
吹着头发
天边——地上
一回头又添了几颗光明
是星儿
还是灯儿
三九
梦初醒处
山下几叠的云衾里
瞥见了光明的她
朝阳呵!
临别的你
已是堪怜
怎似如今重见!
四〇
我的朋友!
你不要轻信我
贻你以无限的烦恼
我只是受思潮驱使的弱者阿!
四—
夜已深了
我的心门要开着——
一个浮踪的旅客
思想的神
在不意中要临到了
四二
云彩在天空中
人在地面上
思想被事实禁锢住
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
四三
真理
在婴儿的沉默中
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四四
自然呵!
请你容我只问一句话
一句郑重的话
我不曾错解了你么
四五
言论的花儿
开的愈大
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
四六
松枝上的蜡烛
依旧照着罢!
反复的调儿
弹再一阕罢!
等候着
远别的弟弟
从夜色里要到门前了
四七
儿时的朋友
海波呵
山影呵
灿烂的晚霞呵
悲壮的喇叭呵
我们如今是疏远了么
四八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四九
零碎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他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五〇
不恒的情绪
要迎接他么
他能涌出意外的思潮
要创造神奇的文字
五—
常人的批评和断定
好像一群瞎子
在云外推测着月明
五二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
只这一秒的时间里
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
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
再来时
万千同类中
何处更寻你
五三
我的心呵!
警醒着
不要卷在虚无的旋涡里!
学校要出一期经典诗词专刊,现向每一个学生征稿,你准备推荐哪一位诗人的作品,是哪一篇作品?为什么?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释义:
涪翁一笑,传颂千年。这一笑虽比不得佳人回眸,却将蕴味赋予文字,在书卷中芬芳四溢,感人至深。(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一,号涪翁/山谷)
这首诗是黄庭坚久经流放之苦后,遇赦东归途中所写。早年他受车惇等陷害被贬黔州,后又被流放到更远的戎州。五年的屈辱苦难,期间艰辛难以言说。“投荒”“万死”简单四字,却字字锥心,到处浮沉坎坷。如今好不容易“生出瞿塘”险关,这已经年近花甲的老翁便得一笑。
不睥不睨,不欣不喜,只是淡然一笑。这一笑,泯灭一路坎坷辛酸,吹散所以是非恩怨。风息雨止,潮平波浅,山长水阔,天高云淡,胸中都了然。
纵使到不了江南,纵使将来会更加悲惨,都只收揽于一笑间。笑世间江河湖海深共浅,笑庸人自寻苦与烦。对着青山,诗人默默颔首:平湖波中拔峰峦,银涛堆里现翠岚,遭逢风浪,不惧痛惨——只念着西风吹罢东风转,千帆来去任自然——你立身有定,我衷心有安,嚣哓尘埃都不须管。
诗人笑对青山,心底与山诉说,原来你我一般。后人读此一诗,应有感叹:君子,当洒脱如斯。
而现实中的我们,不仅仅是凭吊古人的超然,更应该想想自身是如何面对生活的。遥想山谷先生笑对青山的风采,那些困难和挫折是不是开始变得简单了?
(建议推荐的话,第一不要是大家都知道熟悉的,那样就失去推荐的意义了。第二作者有一定知名度,不太有名的话也可以,不过作品本身的要求要非常突出。第三作品本身有深意,还可以结合现代精神方面说说。)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释义:
涪翁一笑,传颂千年。这一笑虽比不得佳人回眸,却将蕴味赋予文字,在书卷中芬芳四溢,感人至深。(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一,号涪翁/山谷)
这首诗是黄庭坚久经流放之苦后,遇赦东归途中所写。早年他受车惇等陷害被贬黔州,后又被流放到更远的戎州。五年的屈辱苦难,期间艰辛难以言说。“投荒”“万死”简单四字,却字字锥心,到处浮沉坎坷。如今好不容易“生出瞿塘”险关,这已经年近花甲的老翁便得一笑。
不睥不睨,不欣不喜,只是淡然一笑。这一笑,泯灭一路坎坷辛酸,吹散所以是非恩怨。风息雨止,潮平波浅,山长水阔,天高云淡,胸中都了然。
纵使到不了江南,纵使将来会更加悲惨,都只收揽于一笑间。笑世间江河湖海深共浅,笑庸人自寻苦与烦。对着青山,诗人默默颔首:平湖波中拔峰峦,银涛堆里现翠岚,遭逢风浪,不惧痛惨——只念着西风吹罢东风转,千帆来去任自然——你立身有定,我衷心有安,嚣哓尘埃都不须管。
诗人笑对青山,心底与山诉说,原来你我一般。后人读此一诗,应有感叹:君子,当洒脱如斯。
而现实中的我们,不仅仅是凭吊古人的超然,更应该想想自身是如何面对生活的。遥想山谷先生笑对青山的风采,那些困难和挫折是不是开始变得简单了?
(建议推荐的话,第一不要是大家都知道熟悉的,那样就失去推荐的意义了。第二作者有一定知名度,不太有名的话也可以,不过作品本身的要求要非常突出。第三作品本身有深意,还可以结合现代精神方面说说。)
杜甫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个要看你个人爱好了。
求一首描写孩子的古诗
求答案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 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 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本文标题: 如果只能推荐孩子一首诗,是哪首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25779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