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写诗歌?写诗歌说难也不难.,1、多读些诗,在读诗中提高文字功底,在读诗中学习写诗的技巧,在读诗中掌握一些写诗的基本要素。...
如何学习写诗歌?
写诗歌说难也不难.
1、多读些诗,在读诗中提高文字功底,在读诗中学习写诗的技巧,在读诗中掌握一些写诗的基本要素。最好再看看一些诗歌理论方面的书,诗歌评论也看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现代诗也一样,要多读一些.
2、写诗用词不可太直白,要给人留有回味的余地,当然晦涩难懂也不是好诗。写诗一定要有感而发才能下笔,切莫无病呻吟,灵感来了,写出来的诗才别致,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有了感情,才能打动人,才能触动别人的内心。没有感情的诗,再好的文字也只是文字堆积,读起来味同嚼蜡.
4、诗画一家,写诗和做画一样,有时要有意境,有意和境,诗就有了骨头,诗不是言之无物的东西,即使是言志舒怀的诗,最好也有意境.
5、古诗讲究押韵,说白了,是追求音乐效果,现代诗虽然没有那么多讲究,但也要尽量做到富有韵律和节奏感,达到一种音乐效果。
6、古诗每一行的字数很有讲究,还有对仗的要求,文字很简练。现代诗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可以做成长短句,但文字应尽量简洁,不可繁复,诗句之间、段落之间可以跳跃式进行,并尽量用一句话表达完意思.当然,有时为抒发感情的需要,为了加强感染力,也有反复多次重复一句话也是可以.
7、诗很平常,只要注意了以上几条,就可以写出好诗来,不要过分追求新奇,太追求新奇的文字,可不是什么诗.
1、多读些诗,在读诗中提高文字功底,在读诗中学习写诗的技巧,在读诗中掌握一些写诗的基本要素。最好再看看一些诗歌理论方面的书,诗歌评论也看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现代诗也一样,要多读一些.
2、写诗用词不可太直白,要给人留有回味的余地,当然晦涩难懂也不是好诗。写诗一定要有感而发才能下笔,切莫无病呻吟,灵感来了,写出来的诗才别致,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有了感情,才能打动人,才能触动别人的内心。没有感情的诗,再好的文字也只是文字堆积,读起来味同嚼蜡.
4、诗画一家,写诗和做画一样,有时要有意境,有意和境,诗就有了骨头,诗不是言之无物的东西,即使是言志舒怀的诗,最好也有意境.
5、古诗讲究押韵,说白了,是追求音乐效果,现代诗虽然没有那么多讲究,但也要尽量做到富有韵律和节奏感,达到一种音乐效果。
6、古诗每一行的字数很有讲究,还有对仗的要求,文字很简练。现代诗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可以做成长短句,但文字应尽量简洁,不可繁复,诗句之间、段落之间可以跳跃式进行,并尽量用一句话表达完意思.当然,有时为抒发感情的需要,为了加强感染力,也有反复多次重复一句话也是可以.
7、诗很平常,只要注意了以上几条,就可以写出好诗来,不要过分追求新奇,太追求新奇的文字,可不是什么诗.
04如何阅读新诗
上文提到,新诗的散文化的形式,第三个形式就是递近的形列。
比如,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应和诗中激切的情感,采用了“楼梯式”的行列,基本上以一个音节为一行,既形成短促有力的节奏,又在视觉上造成一种步步突出的递进感。
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
啊,无边的
大海
波涛
汹涌——
生活的浪花在滚滚沸腾……
啊,生活的
浪花
在滚滚
沸腾!
另外还有一种形式,是回环的,这个有点像中国古典的回环诗,代表作就是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当然,还有更有一些实验的性诗。如秦松的《湖滨之山》。它不在乎诗歌的内容是什么,在于以行列的方式显示出来的,在湖滨之山旁边的深蓝的湖面,那个朦胧的森林,和湖面的那个镜子,视觉上可以直接的看到那种章法。
再简单的讨论两个问题,就是诗歌的现实性与政治性问题。
比起散文和小说来,诗歌是一种简短而含蓄的文学体裁,讲究因小见大,以彼喻此,达到言有限而意无穷的境地。诗不能象散文那样直抒己意,必须婉转曲折一些,而要抒的不止是意,还有情和感,这方面相比来说复杂的多;而另一方面,诗又不像小说那样,一定要创造一个人物,交代一个故事,和现实的关系直接而全面。
诗的感觉比较主观,手法比较间接,比起其他文学体裁来,它是不太“写实”的。
所以,诗歌很难承载叙事,诗歌是抒情的,象征的,意象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求诗歌去具有现实性,这个不太可能。诗歌就是那个进入到一个虚空的状态。另外诗歌也不可能是政治性的,我们20世纪高度政治化,要求诗歌担负更多的历史使命,但是实际上诗歌是关于永恒人性的。
关于诗歌的形式问题,就探讨到此。下面谈一谈如何阅读新诗的问题。
诗歌是很难读的,可是一旦用心的体会了,就会发现它的美妙。之所以难读,因为诗歌是文学金字塔的顶端,它是一种严谨精微纯粹的文学形式,这也是我之所以写这几篇文章的原因,可以说,一旦学会了阅读诗歌,那人类的其它文学形式,基本上不在话下,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诗歌,就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通百通对文学的其他的阅读也会迎刃而解, 这也是我锤炼文字能力,训练自己文学敏锐性的最佳方法,所以就正如我写谈诗歌的文章,也尽量用诗化的语言。
诗歌阅读虽然很难,但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性,我个人认为理解阅读诗歌最核心的方法用四个字可以加以总结:情,理,象,力。
可能上述说法过于抽象,我简单的解释一下这几个字的含义。
情,就是诗歌的专职在于抒情。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我们必须得带着一份情感,在诗歌里头去寻找诗人的情感,因为诗完全是感情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那么好诗与否就在于它是否有这种激发情感的力量,和相应的美学价值。
比如这一首来自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我们在中学里的课本上,早就学过,我们再来鉴赏一下。
到第三章的时候时候,我们已经看到是母亲去世了,母亲在坟里面,这是人天永隔,这是阴阳分割,所以再怎么拍打,这个坟墓里头的母亲不能再醒来。
而现在,因为政治的阻隔,海峡两岸的分裂,仍然带来了无尽的哀伤和乡愁,所以这个情感的浓烈是一层一层的上升,最后来到了一份广大的家国的怨恨。
对历史的叩问,我们得带着感情去读,才能理解,否则就是一堆苍白的文字。
后来的余光中,还有《乡愁四韵》,谱成词曲以后,有罗大佑来吟唱,非常好听。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乡愁四韵的梦乡
乡愁四韵的梦乡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很朴实的诗歌,但是一唱三叹,动人心弦。因为它诉诸于我们每个人共通的那份乡愁。有些情感,不像乡愁这么的显露。它是一种比较微妙的情感,但如果你读懂了这份情感,也可以读读这首诗。
如果有人看到这里,我准备挑战一下大家的智力。来读一首二十世纪,诗坛里头可能是最难读懂的一首诗歌,它来自于废名的《街头》。
当我第一次刚一读这样一首现代诗,简直给蒙了头,觉得无理可循,但仔细的去用感情去进入。
假如我们独在异乡为异客,走在街上想去寄一封信,但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我看到邮筒感觉到邮筒同样很寂寞,实际上邮筒的寂寞是我们人的情感的,主观力量的对象化。
把我们一种人格的意志,投射在邮筒上面,邮筒PO,POST,但是呢这个PO的邮筒有点像一个瘦小伶仃的一个站立的东西,张大着嘴巴这是邮筒的样子。这个感觉很寂寞,记不住我来往汽车的号码,感觉到数字也很寂寞,因为一个人的无伴侣,在十字街头的繁忙里头,却深深的感受到了汽车的寂寞,大街寂寞,人类寂寞。
我们了解这种寂寞之情,这种人的孤独就能读懂这首诗,而不要非得逐字逐句的去理性的分析,要用情感来进入。
上面说到了,“情”字。其次诗歌也是要讲理的,好诗不能无理,诗歌的理一般是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诗歌都有深厚微妙的意蕴,有时候诗歌的理也是很明确的,比如绿园诗人鲁黎的《泥土》这首诗。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这是一首让人惊醒的哲理诗。简单的几句话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像我们经常说起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也是讲理的。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可问题是,在更多的情况下诗歌中的理是无理之理。表现为一种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深厚而微妙的意蕴。比如,顾城的《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到底在说什么?他在说远和近的相对的关系,还是一首关于失恋的诗,因为你不看我代表你不爱我了,说不清,但是这首诗的好,就在于它的迷离,它的这个难以言表的这些微妙的部分。
那我们再看一看建立台湾现代人的那位诗人纪弦的诗《6与7》。
它也是竖立着一个说理,这个说理是什么,纪弦很幽默地用他经常拿着的烟斗,好像一个6字,和他拿着的手杖好像一个7字,6+7等于13(出卖耶稣的犹大是耶稣的第十三个弟子),一个西方文化意义上不吉祥的数字,一个悲剧的数字,来表现它就是悲剧中的悲剧,诗人中的诗人。可是,用一种很自嘲的方式说,我越是悲剧,你们越是把我看作是诗人,于是你们鼓掌,你们喝彩,对拥众也提出了微妙的嘲讽。
如何能够把握诗歌里的意蕴呢?我觉得要知人论世,了解诗歌,诗人的气质,当时的文化背景,它的衣食活动,大概能够感受得到。当然有时候,所谓的好诗是没有办法像解剖一样的对它进行辨析,只能说是得到其模糊真神,仿佛得知的这种感觉。
那么,再来说“象”。 诗歌是提供形象的。诗歌的形象是鲜活的,生动的,诗歌以形象来说话。
美国20世纪初19世纪末有一个诗歌流派叫印象派,他们学习中国的唐诗,每首诗都有着明确的印象,里面的代表人物叫庞德,他最著名的诗叫《在一个地铁车站》。原诗写了20多行,但最后庞德大笔一挥全部删掉了,只剩下两行,我们就看这两行的精华。
这是他在法国,好像蛛网一样的密布的地铁车站往外走,他是从地面上往下走,看到这些人群,在黑暗中不断的出现,幽灵一般,就好像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花瓣,男女老少,每个面孔,都像花瓣一样的,在从地铁的地下在往地面走的光亮里头,一朵一朵的打开。
这个意象是如此的鲜明,生动,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的心。
讲一个繁忙的家庭,幸福的生活。体现在哪里?鲜亮的红色的小的手推车,在雨中湿漉漉的,几只白色的鸽子红白相应,那个色彩之鲜明,体现了情调之欢快。
国民党大佬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于佑任,在去台湾以后,思念家乡写了这么一首《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这首诗写的太好了,所以他成为国共两党之间情感沟通的一个符号,被多少人所传唱,表达了台湾人的故国之思。这首诗,如果把高山,天苍苍,野茫茫这些外在的意象去掉,这份感情几乎是没有办法表达的,没有这种深厚也没有这种生动,没有这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我们再欣赏一首五四诗人刘延陵的诗《水手》。
水手的生涯就是漂流,他思念故乡,更思念一个人,这个人们用了三句诗行来描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石榴花开得鲜明的井旁,这可不是大家闺秀而是小家碧玉,一位民间的像石榴花一样热烈朴素的女子,她很爱劳动,你看她拿着竹子在晾晒她的衣服。
一个符合民间的审美的,朴素而善良的乡村姑娘,她不慕荣华,因为她穿的是青布的普通的衣裳,就这样一个女孩子,让水手恋恋终不能忘,只有三句诗,那个人儿究竟漂亮不漂亮,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她是一种形象,她就是家乡有井旁和石榴花下,穿着青布衣裳,像竹子一样的水灵灵的,等待着水手的归来。
我们为了心中的情意要找到象,很多的诗歌它的说理都是靠形象,靠意象来暗示。
最后一个要解释的就是,“力”。
著名学者叶嘉莹曾经讲过,对于诗歌的评赏一向就认为,以感发生命之有无多少,大小厚薄作为评判它高下的标准,一首真正的好诗,一定会有强大的感发的力量。
感发,就是我们说的,兴,观,群,怨。
诗歌可以兴,可以让我们感发,进而升华我们的情感,摆脱昏庸猥琐的境地,成为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朝气蓬勃的人。所以孔子提倡诗教,就是把心放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看一首诗,怎么来感发我们,没有感发这个最基本的力量,技术上再圆熟,都不能称为一首好诗。当年的闻一多为中国的有争议的被殖民的领土,写下了《七子之歌》。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关于澳门的。
这首诗太朴素了,但是它把大陆和澳门之间的关系,比喻成母子的关系,而母子之情是人类亘古以来最深沉的情感。这份情感就在瞬间穿透了我们,让我们眼睛里头开始涌出了泪水。
台湾诗人痖弦有一首诗《歌》,也是诉诸于强大的感发的力量。这首诗模仿里尔克的严重的时刻,最后是由齐豫来弹唱的。谁在远方哭泣呢
死亡是一个在前方等待我们每一个人的节目,它终究到来,它以黑色来象征,这里面讲到了过去未来,爱和死等人生最基本的情感,这是每个人都会被触动的。 正是因为死亡是人的宿命,所以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关于生的意义。
如何更好的活着,如何善待自己的内心,如何发现生命的意义,这是每一个必须思考且必须完成的使命。
比如,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应和诗中激切的情感,采用了“楼梯式”的行列,基本上以一个音节为一行,既形成短促有力的节奏,又在视觉上造成一种步步突出的递进感。
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
啊,无边的
大海
波涛
汹涌——
生活的浪花在滚滚沸腾……
啊,生活的
浪花
在滚滚
沸腾!
另外还有一种形式,是回环的,这个有点像中国古典的回环诗,代表作就是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当然,还有更有一些实验的性诗。如秦松的《湖滨之山》。它不在乎诗歌的内容是什么,在于以行列的方式显示出来的,在湖滨之山旁边的深蓝的湖面,那个朦胧的森林,和湖面的那个镜子,视觉上可以直接的看到那种章法。
再简单的讨论两个问题,就是诗歌的现实性与政治性问题。
比起散文和小说来,诗歌是一种简短而含蓄的文学体裁,讲究因小见大,以彼喻此,达到言有限而意无穷的境地。诗不能象散文那样直抒己意,必须婉转曲折一些,而要抒的不止是意,还有情和感,这方面相比来说复杂的多;而另一方面,诗又不像小说那样,一定要创造一个人物,交代一个故事,和现实的关系直接而全面。
诗的感觉比较主观,手法比较间接,比起其他文学体裁来,它是不太“写实”的。
所以,诗歌很难承载叙事,诗歌是抒情的,象征的,意象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求诗歌去具有现实性,这个不太可能。诗歌就是那个进入到一个虚空的状态。另外诗歌也不可能是政治性的,我们20世纪高度政治化,要求诗歌担负更多的历史使命,但是实际上诗歌是关于永恒人性的。
关于诗歌的形式问题,就探讨到此。下面谈一谈如何阅读新诗的问题。
诗歌是很难读的,可是一旦用心的体会了,就会发现它的美妙。之所以难读,因为诗歌是文学金字塔的顶端,它是一种严谨精微纯粹的文学形式,这也是我之所以写这几篇文章的原因,可以说,一旦学会了阅读诗歌,那人类的其它文学形式,基本上不在话下,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诗歌,就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通百通对文学的其他的阅读也会迎刃而解, 这也是我锤炼文字能力,训练自己文学敏锐性的最佳方法,所以就正如我写谈诗歌的文章,也尽量用诗化的语言。
诗歌阅读虽然很难,但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性,我个人认为理解阅读诗歌最核心的方法用四个字可以加以总结:情,理,象,力。
可能上述说法过于抽象,我简单的解释一下这几个字的含义。
情,就是诗歌的专职在于抒情。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我们必须得带着一份情感,在诗歌里头去寻找诗人的情感,因为诗完全是感情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那么好诗与否就在于它是否有这种激发情感的力量,和相应的美学价值。
比如这一首来自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我们在中学里的课本上,早就学过,我们再来鉴赏一下。
到第三章的时候时候,我们已经看到是母亲去世了,母亲在坟里面,这是人天永隔,这是阴阳分割,所以再怎么拍打,这个坟墓里头的母亲不能再醒来。
而现在,因为政治的阻隔,海峡两岸的分裂,仍然带来了无尽的哀伤和乡愁,所以这个情感的浓烈是一层一层的上升,最后来到了一份广大的家国的怨恨。
对历史的叩问,我们得带着感情去读,才能理解,否则就是一堆苍白的文字。
后来的余光中,还有《乡愁四韵》,谱成词曲以后,有罗大佑来吟唱,非常好听。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乡愁四韵的梦乡
乡愁四韵的梦乡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很朴实的诗歌,但是一唱三叹,动人心弦。因为它诉诸于我们每个人共通的那份乡愁。有些情感,不像乡愁这么的显露。它是一种比较微妙的情感,但如果你读懂了这份情感,也可以读读这首诗。
如果有人看到这里,我准备挑战一下大家的智力。来读一首二十世纪,诗坛里头可能是最难读懂的一首诗歌,它来自于废名的《街头》。
当我第一次刚一读这样一首现代诗,简直给蒙了头,觉得无理可循,但仔细的去用感情去进入。
假如我们独在异乡为异客,走在街上想去寄一封信,但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我看到邮筒感觉到邮筒同样很寂寞,实际上邮筒的寂寞是我们人的情感的,主观力量的对象化。
把我们一种人格的意志,投射在邮筒上面,邮筒PO,POST,但是呢这个PO的邮筒有点像一个瘦小伶仃的一个站立的东西,张大着嘴巴这是邮筒的样子。这个感觉很寂寞,记不住我来往汽车的号码,感觉到数字也很寂寞,因为一个人的无伴侣,在十字街头的繁忙里头,却深深的感受到了汽车的寂寞,大街寂寞,人类寂寞。
我们了解这种寂寞之情,这种人的孤独就能读懂这首诗,而不要非得逐字逐句的去理性的分析,要用情感来进入。
上面说到了,“情”字。其次诗歌也是要讲理的,好诗不能无理,诗歌的理一般是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诗歌都有深厚微妙的意蕴,有时候诗歌的理也是很明确的,比如绿园诗人鲁黎的《泥土》这首诗。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这是一首让人惊醒的哲理诗。简单的几句话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像我们经常说起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也是讲理的。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可问题是,在更多的情况下诗歌中的理是无理之理。表现为一种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深厚而微妙的意蕴。比如,顾城的《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到底在说什么?他在说远和近的相对的关系,还是一首关于失恋的诗,因为你不看我代表你不爱我了,说不清,但是这首诗的好,就在于它的迷离,它的这个难以言表的这些微妙的部分。
那我们再看一看建立台湾现代人的那位诗人纪弦的诗《6与7》。
它也是竖立着一个说理,这个说理是什么,纪弦很幽默地用他经常拿着的烟斗,好像一个6字,和他拿着的手杖好像一个7字,6+7等于13(出卖耶稣的犹大是耶稣的第十三个弟子),一个西方文化意义上不吉祥的数字,一个悲剧的数字,来表现它就是悲剧中的悲剧,诗人中的诗人。可是,用一种很自嘲的方式说,我越是悲剧,你们越是把我看作是诗人,于是你们鼓掌,你们喝彩,对拥众也提出了微妙的嘲讽。
如何能够把握诗歌里的意蕴呢?我觉得要知人论世,了解诗歌,诗人的气质,当时的文化背景,它的衣食活动,大概能够感受得到。当然有时候,所谓的好诗是没有办法像解剖一样的对它进行辨析,只能说是得到其模糊真神,仿佛得知的这种感觉。
那么,再来说“象”。 诗歌是提供形象的。诗歌的形象是鲜活的,生动的,诗歌以形象来说话。
美国20世纪初19世纪末有一个诗歌流派叫印象派,他们学习中国的唐诗,每首诗都有着明确的印象,里面的代表人物叫庞德,他最著名的诗叫《在一个地铁车站》。原诗写了20多行,但最后庞德大笔一挥全部删掉了,只剩下两行,我们就看这两行的精华。
这是他在法国,好像蛛网一样的密布的地铁车站往外走,他是从地面上往下走,看到这些人群,在黑暗中不断的出现,幽灵一般,就好像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花瓣,男女老少,每个面孔,都像花瓣一样的,在从地铁的地下在往地面走的光亮里头,一朵一朵的打开。
这个意象是如此的鲜明,生动,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的心。
讲一个繁忙的家庭,幸福的生活。体现在哪里?鲜亮的红色的小的手推车,在雨中湿漉漉的,几只白色的鸽子红白相应,那个色彩之鲜明,体现了情调之欢快。
国民党大佬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于佑任,在去台湾以后,思念家乡写了这么一首《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这首诗写的太好了,所以他成为国共两党之间情感沟通的一个符号,被多少人所传唱,表达了台湾人的故国之思。这首诗,如果把高山,天苍苍,野茫茫这些外在的意象去掉,这份感情几乎是没有办法表达的,没有这种深厚也没有这种生动,没有这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我们再欣赏一首五四诗人刘延陵的诗《水手》。
水手的生涯就是漂流,他思念故乡,更思念一个人,这个人们用了三句诗行来描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石榴花开得鲜明的井旁,这可不是大家闺秀而是小家碧玉,一位民间的像石榴花一样热烈朴素的女子,她很爱劳动,你看她拿着竹子在晾晒她的衣服。
一个符合民间的审美的,朴素而善良的乡村姑娘,她不慕荣华,因为她穿的是青布的普通的衣裳,就这样一个女孩子,让水手恋恋终不能忘,只有三句诗,那个人儿究竟漂亮不漂亮,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她是一种形象,她就是家乡有井旁和石榴花下,穿着青布衣裳,像竹子一样的水灵灵的,等待着水手的归来。
我们为了心中的情意要找到象,很多的诗歌它的说理都是靠形象,靠意象来暗示。
最后一个要解释的就是,“力”。
著名学者叶嘉莹曾经讲过,对于诗歌的评赏一向就认为,以感发生命之有无多少,大小厚薄作为评判它高下的标准,一首真正的好诗,一定会有强大的感发的力量。
感发,就是我们说的,兴,观,群,怨。
诗歌可以兴,可以让我们感发,进而升华我们的情感,摆脱昏庸猥琐的境地,成为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朝气蓬勃的人。所以孔子提倡诗教,就是把心放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看一首诗,怎么来感发我们,没有感发这个最基本的力量,技术上再圆熟,都不能称为一首好诗。当年的闻一多为中国的有争议的被殖民的领土,写下了《七子之歌》。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关于澳门的。
这首诗太朴素了,但是它把大陆和澳门之间的关系,比喻成母子的关系,而母子之情是人类亘古以来最深沉的情感。这份情感就在瞬间穿透了我们,让我们眼睛里头开始涌出了泪水。
台湾诗人痖弦有一首诗《歌》,也是诉诸于强大的感发的力量。这首诗模仿里尔克的严重的时刻,最后是由齐豫来弹唱的。谁在远方哭泣呢
死亡是一个在前方等待我们每一个人的节目,它终究到来,它以黑色来象征,这里面讲到了过去未来,爱和死等人生最基本的情感,这是每个人都会被触动的。 正是因为死亡是人的宿命,所以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关于生的意义。
如何更好的活着,如何善待自己的内心,如何发现生命的意义,这是每一个必须思考且必须完成的使命。
怎样迅速学会写现代诗?
你知道怎样迅速学会写现代诗吗?一起来看看吧
01事先在网上查询现代诗的作品,和注意要素,了解基本的知识技巧。
02多读书,学习其他现代诗作者的行文风格,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03写现代诗的时候可以找一处安静清幽的地方独处,方便静下心来,找寻灵感思路。
04写现代诗也可以和朋友一起,一人创作一语,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
本文标题: 如何学习新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25382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