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词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7-14 03:00: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17

望阙台和满江红这两首词有什么不同之处?《望阙台》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所作。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喻...

这两首词怎么样。

望阙台和满江红这两首词有什么不同之处?

《望阙台》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所作。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喻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来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作者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满江红》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此词抒发了岳飞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这首词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词人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不同之处:后者有一种必胜的信念和坚定的意志。

这首词怎么样?

华夏风 丝弦 焚孤烟,寻孤雁,昨夜星辰今日远,浮生两行泪湿帘。石板街,盼留年,烟雨纤纤散人间,伊着碧绮踏青烟,冉冉雾霏映竹帘。拨丝弦,弄琴音漾漾湖间,孤梦倚楼水月天,欲语无言
我说下我的感受吧: 1.四楼说“孤烟”和“孤雁”有点重复,其实我觉得这样写也算别出心裁,两者谐音更能表达出一种孤独的心境。但是既然是表达一种寂寞的心绪,去寻找“孤雁”,反而有些不妥,应该是无奈只见“孤雁”,如果是我,我会改为“缓孤雁”,一来,“孤雁”独飞,寂寞满怀,即便是升起的“孤烟”,也要慢下来流连,二来,说明“孤雁”深知要追上雁群无望,不如慢飞,欣赏下沿途的风景。 2.“昨夜星辰今日远”中,“昨夜”和“今日”虽然对仗整齐,但可以稍微增加点润饰,比如“今飘远” 3.“浮生两行泪湿帘”,先不考虑后面的“竹帘”是否得当,从押韵的角度来讲,一般是忌讳有重复发音的字,更不用说同一个字。我建议改为“浮生两行泪浸颜”。 4.“石板街,盼留年”,这里我不是很明白楼主“盼留年”的意思,但如果是我,我就写成“眷流年”。有一点我更不是很清楚,“楼主”用了个“街”字是否符合楼主要表达的主旨,我是说是否与整首词清幽宁静的意境稍有违背,我姑且改为“路”。当然,用“街”字也是可取的。 5.“伊着碧绮踏青烟”,既然是“绮”,就有种轻柔的感觉,用“踏”字,稍显沉重,我建议改为“伊人碧绮舞青烟”。 6.“孤梦倚楼水月天”,“孤”字前面已经用了两次,我想不必再用了。我觉得可以改为“寂梦”,虽然我自己都觉得在音律和字意上“孤”更好,但,前面既然没有修改,那就换作“寂”吧。 7.虽然二楼的说不太看得出来表达的什么,但是我觉得嘛,诗词吧,只要能把感觉表达出来,读的人能够想象出比较吻合的意境,就可以了,具体意思上,不一定非要追求清晰明了。 综上,我修改如下: 丝弦 焚孤烟,缓孤雁,昨夜星辰今飘远,浮生两行泪浸颜。石板路,眷流年,烟雨纤纤散人间,伊人碧绮舞青烟,冉冉雾霏映竹帘。拨丝弦,弄琴音漾漾湖间,寂梦倚楼水月天,欲语无言。 纯属个人见解和感受,仅作参考。谢谢。

忆江南 这两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居易这三首词表现了极丰富和极深厚的情感,真可谓是词短情长。从内容方面说,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 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从结构方面说,这组词的写法几乎完全一致:即头两句为点题,中间两句为对胜景、胜事的描绘,末尾以呼应开头作结。它很明显受 到民歌的影响,既具有回环复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泼的情调。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双舞醉芙蓉⑼。早晚复相逢!

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一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 “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⑼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时。
这两首词表达了作者喜爱江南的思想感情。
活动?。好一个?好好看看我们的未来发展吧?好了?这么着的人和人家怎么不知道为什么这么

请高手来评价这两首词

念奴娇rn 北风呼啸,吹奏起,一支撼天情曲.飞雪乱舞,演绎成,几场生死绝恋.飞鸟不见,走兽何归?滚滚长江滞.天公有情,黯然伤心落泪.rn 万里苍茫山河,一片死寂沉.生命无趣,转瞬即已逝,蓦回首,已历百年沧桑.当年豪情,双脚踏天下,一场空梦.闭目默忆,徒留一声悲叹.rnrn 破阵子rn 红遍西天霞染,黑上人间日归.夜风缓送清凉意,清月轻放凄美辉.天地酷暑消.rn 忽闻百虫奏鸣,远近轻宏齐发.卓酒一杯对青天,轻舞一支随虫乐.欣与夏夜化.rnrnrn这是我自己写的,写了很多首,这是其中两首,希望大家指出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地方,或者我不适合写这些,我会再改写其他的.
年轻人有仿作古典诗体的爱好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从词的内容看,你有这方面的天赋与潜力,希望能继续下去,会有成果的。
这两首词的缺点一是直,不够含蓄,二是不符合词的格律,这点我想你自己也知道,希望能学学格律,格律不会很难,拿几首典范的宋词(像周邦彦、姜夔等人的词)来看看对照对照,大致上就能明白。
一曲《念奴娇》,勾起万丈豪情徒又消。劝君莫悲叹,红尘白雪何处寻刘曹?

日归红霞尽染,青天举杯明月。轻歌曼舞凄美。与君把酒欢。

你的词挺好,可惜白话了一些,失去了词本身的优美与严谨。我评的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谁理解这两首词?

白居易的<忆江南>和张志和的<渔歌子>这两首词的诗意和中心思想??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你觉得呢?
渔 歌 子①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 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 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品评】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 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你觉得呢?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如果你花点时间去搜索一下,回找到很多
本文标题: 这两首词怎么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875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女儿写这样的东西是不是心理不正常如何看待徐志摩和海子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