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平仄有问题没?以下是我自己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打算送人.但害怕平仄有问题,引起笑话,所以请大家帮我看看,指点指点.谢谢啦r...
这首诗平仄有问题没?
以下是我自己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打算送人.但害怕平仄有问题,引起笑话,所以请大家帮我看看,指点指点.谢谢啦rnrn月冷清秋rn月洒荷塘微泛白,冷夜枯荷又伤怀。rn清风芳华知几许,秋寒丝丝入梦来。rnrn如梦令rn月落荷塘泛白,冷夜枯荷伤怀。rn清风不带愁,浓霜再添雪白。rn谁来?谁来?秋蝉独自徘徊。枯荷冷夜有伤怀.
第3句要与2句粘.所以要改为;清风芳意知多少.
第4句改为:到晓丝丝入梦来.
那首[如梦令].太差.应该用仄韵.你全用平韵.6句押两个[白]字.建议你取消.这词送人.徒增笑耳.
仍记芳华秋几许 思卿更更梦不来
我发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一首诗平仄韵律错了,是什么原因?
他好像没有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律来写陆游的七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有两首。分析一下: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首都是“仄起首句入韵”格,格律如下(其中加粗的属于“仄可平”或“平可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依据《平水韵》,两首诗分别属“十三元”和“十灰”韵,平仄完全合格。
如果按新韵(普通话),第一首不押韵,第二首的“国”、“听”的平仄不符。“国”古读入声,“听”古读去声,都是仄声。由于陆游是古人,只能按古韵读音。
另外,七言绝句共有四种格律,它们的平仄并不相同,不可以用其他格式检测本来的格式。
其一、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是因为,古音与现代语音有差异。例如“国”,《平水韵》为入声(仄声),现代语音为平声;“听”,《平水韵》为去声(仄声),现代语音为平声;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水韵)
平仄没有问题,楼主产生疑惑的原因是,古人是按平水韵通俗点讲就是用古音来押平仄的。由于今天的音调和古代有所不同,所以今天作诗正统中要求中是古音和今音并轨,但一首诗里古今不能混用。
所以国字古音是仄,听字是可平可仄。思字用于动词是仄用于名词是平(也有说法是可平可仄)。感谢楼主关注中华诗词文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传承她。
——辛丑秋月 安 书于上阳古城
大神看看这首五言绝句 有何问题吗?韵脚和平仄,格律方面有何不妥(特别是韵脚)?如果有怎么改好一点?
大神看看这首五言绝句 有何问题吗?韵脚和平仄,格律方面有何不妥(特别是韵脚)?如果有怎么改好一点?城南秋 n 豆雨随秋至,n 城南燕却离。n 归来红豆季,n 忽觉已七期。nnn译文:豆雨随着秋天一起来了,城南的燕子却悄然离去。红豆结果的时节又到了,忽然记起已过了七个年头。五言不同于五绝,在平仄上不作要求,比较随意。
不知“七期”有何特殊含义,总觉有点别扭。
后二句改为:
归来红豆红,
方觉起相思。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