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我们熟悉王之涣,不只是因为这首凉州词,还因为他的《登鹳雀楼》。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
出处: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我们熟悉王之涣,不只是因为这首凉州词,还因为他的《登鹳雀楼》。
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视角问题。仿佛有那么一个巨人,他顶天立地,不是说形象那种虚像啊,而是实际上的身高,就是那么顶天立地了,他站在祖国的大好河山,可能一只脚站在天山之巅,一只脚站在东海之滨,如果他有四只脚,那么一只脚站在青藏高原,一只脚站在松花江畔,看着“白日依山尽”,看着“黄河入海流”,看着“黄河远上白云间”……
对于河流的溯源,我们现在是知道“三江源”的存在了,不知道古人是否能够想象滔滔黄河水,滚滚长江浪,其实都是源自某条溪流……
想来,他们是想象不到的。
于是,他们把黄河的起源放到了天上白云间,让自己俯视大地的视角,看到了“一片孤城万仞山”。
草草看了两眼《百年孤独》,似乎前面也是这样的意象;不敢肯定,毕竟那书买来我还真没有仔细端详过。
对于“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想象,放在中国文化领域,总觉得不够具体。因为西方的那种小国寡民诞生了很多城堡,能够满足于这个意象。总觉得我们中国的城更大一些,再大一些,绵延成片,源远流长,形成一个文化整体,雄踞于历史丛林。
多说一句啊。
后面王之涣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那是遍植杨柳啊……
春风何在?在历史的洪流中,也在人心的罅隙间,总能吹拂到我们……
202106241716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