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层层叠加的愁苦文秋刀鱼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此诗写于重阳节,但并非只有重阳节才“倍思亲”,...
《清明》——层层叠加的愁苦
文/秋刀鱼
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此诗写于重阳节,但并非只有重阳节才“倍思亲”,而是“每逢佳节”——无论哪一个节日,都会加倍思念亲人。
今天,值此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便来欣赏一首与之相关的古诗——《清明》。其诗曰: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作者历来说是杜牧,然而并不准确。杜牧《樊川诗集》中并无此诗,是到南宋谢枋得编纂的《千家诗》中,才将其归到杜牧名下。这类似于古人将《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与《忆秦娥·箫声咽》归于李白名下。其实,《清明》本身就足以流传千古,无需借助杜牧的大名。也许,谢枋得觉得只有七绝圣手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的好诗,所以才将其归于他的名下吧。
抛开作者,就诗论诗。不论此诗作者究系何人,在那个清明节,他确定无疑是一个漂泊异乡的“路上行人”。
清明节又与别的节日不同,因为它还有祭祀祖先的习俗。宋高翥《清明日对酒》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此时,诗人身在异乡,其愁苦自然可想而知。而天公又似乎有意与他作对,纷纷细雨从天空飘落。天气能影响人的心情:阳光明媚似天笑,细雨纷纷似天哭。另外,清明节下雨,又比别的节日下雨,更觉让人惆怅。于是,诗人本就愁苦的心情又会加重一层,简直有让他“欲断魂”之势。另外,“纷纷”一词颇为奇妙,用之形容雪,则是大雪,用之形容雨,则是小雨。
“情郁于中,必发之于外。”诗人企图摆脱眼前愁苦的办法,便只有借酒消愁,正如曹操《短歌行》所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不管什么“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他便询问放牛的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用手遥遥地指向远处杏花盛开的地方,说那里才有酒家。如此以来,是他想借酒浇愁都不容易得到。其“欲断魂”的愁苦,岂非更要加重一层么?
再者,“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是“以乐景写哀情”。在纷繁杏花的映衬之下,诗人本就层层加重的愁苦,岂非还要再加深一层么?如此一来,让诗人情何以堪呢?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实,不独《红楼梦》,好的诗歌也是如此,比如这首《清明》。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