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摘抄和想法

发布时间: 2022-05-31 16:31: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情感美文 点击: 91

沧浪·之水Kaleidoscope《沧浪之水》摘抄和想法“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Kale...

《沧浪之水》摘抄和想法

沧浪 ·之水

Kaleidoscope

《沧浪之水》摘抄和想法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 Kaleidoscope

池大为的心路历程及其改变的节点可以大致概括为:

坚持自己的浪漫的精神崇高——理想逻辑被冲击——儿子一波被烫伤入院后责备自己缺少“入世”的能力——尝试加入政治阶层中的圈子——面对刘跃进和组织中年轻血液的纯粹浪漫设想的同情和优越——感受到权力和地位带来的利益——在基层突发灾害中作为重要人物的被需要和自我实现感——任命厅长后自我蒙蔽进入盲点推行改革——屈服于体制内的规则妥协于自己的身份。

2 Kaleidoscope

浪漫的崇高最初是从父亲那里沿承下来的,除了言传身教外最具体的中间物就是那本《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以及父亲留下的那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池大为上大学之后很快就体会到了阶级的差异,精神力量展现出来的贫瘠。

3 Kaleidoscope

终于,就业去中医研究院之后,池大为面对“奴颜媚骨”的丁小槐业终于感受到了察言观色和附和上层在规矩之中的重要性了。于是发出了第一波经典的感慨:

“我不怕牺牲,但我害怕牺牲得毫无意义。不能欺骗自己。而且,市场只承认眼前,而绝不承认时间后面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市场是正确的,可这种正确瓦解了太多的人生想象。当一切都在消费欲望的平面上展开,人们就再也不能去想象什么天下千秋。何况,那些牺牲的理由,那些神圣的光环,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显露出凡俗的甚至颓败的真相。

我心有不甘,不甘,但别无选择。于是,一切都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这是另外一种人生。一切都是过程,一切都是瞬息,大人物也逃脱不了这种悲剧命运。于是,抓住了瞬间就抓住了本质,抓住了永恒。此生面临的全部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我,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实。世界是一盘棋,而那棋盘上的老将,就是自己。意识到这一点实在令人沮丧,令人绝望。”

这是池大为对政治体制和市场相互作用的重构理解,同时业感受到了自我坚持的牺牲很可能被时代淹没,在哲学思辨之上更有生存,为生存而争夺就是另一种人生,这种悲剧性的选择是谁都无可避免的。到这里,池大为的价值观以及动摇了,而在生活的种种矛盾之后更加使其松动的就是他省察到了自己对建立新的行为体系的排斥和坚持原有价值观的过分执拗,开放性高神经质又不低的池大为永远甩脱不了自己内心的平民身份,在这种身份之下是难以磨灭的自卑感,当触及到这一部分时,之前的某种体系就已经产生了裂痕:

“我为什么要信其有而拘束了自己呢?我为自己虽然活着却失去了本源意义而沉重,却又警惕着任何建立新的本源的努力。

意义抽空了,价值崩塌了,可人还要活下去,在真空中在废墟上顽强地活下去。这是一个速朽的时代,一切即生即灭随荣随枯。原有的意义世界已经崩塌,我必须在一种新的时空观念上,在瞬间和角落的认识上,在个人现实生存的基础上,重新构筑自己的意义世界。这太可悲了,但这是真实。”

4

晏之鹤是池大为的另一种可能性,研究生毕业后因为自己的傲气受了冷落,被某种意义上地“流放”了,以前什么都不想要,所以也不囿于这些规则,而想要争的时候又太晚了。有经历的聪明人积累了很多“职场哲学”,在池大为的工作变动和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办法就是你坐到那个位子上去,到那天话就由你来说了。”

我一直觉得我是个理想的悲观主义者,但实际上跟着情节发展的脉络,我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对规制的适应性和解读能力不局限于我的理想范畴了,可以说,我又是一个更为现实的人。记得某次和同学打完辩论赛吃酒吃饭,两个男同学义愤填膺地批评当下制度的漏洞,对于这样的言论我的反应居然是批判这种毫无意义的批判,只有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提出问题才有意义。

5

沧浪之水

Kaleidoscope

当然,在最后的挣扎中,池大为仍然抱有幻想,这是绝望之人最后阶段总会产生的自我想象:

“心力交瘁的等待者仍在等待,等待着连自己都无法想象的未来。也许,从不可思议的某一天开始,将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那一天会突然从虚无之中凌空而降,世界变得纯净明朗,天蓝,水绿,草青,凤凰翔舞,梅花鹿徜徉。”

6

而这种幻想在儿子一波被烫伤,自己请求各方进医院动手术因金钱短缺无果时,彻底破灭了。他人因着体面帮助的举动也拼凑不出一颗破碎的自尊心和自傲,终于彻底又无息地坍塌。走出医院的那一段路,就是对自己的行刑。话剧张力,矛盾冲突,情景演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但过程中永远是和自己斗,挣扎苦闷。这样的思想冲突,岂不矛盾,岂不吊诡,岂不谲美?但这又及其现实,现实到和美背道而驰。先是在意识上推翻自己,在身边找到投射的反面形象,然后跟着就是惩罚,惩罚在他人身上就成了贪嗔痴怨努的载体,回归到人类原始的本能,往往和争夺和杀戮相关。惩罚在自己身上就是用悲情展示自己的真情,环境的一切规劝要素都会形成新的相互拉扯的戏剧张力。歌啊!歌啊!最直白的表达,最引人入戏的方式。这时候违背常理出现的人物往往也会让自己短暂游离出来,对话,互动产生。“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让它去吧。”从而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回应了前者的语言方式,也对这雨做出了反馈。水终于是咽了下去,腐叶已经不在于它腐不腐了,在于心里的苦。有些决定在最后的沉默中已经种下了开花的种子。

7

/ Kaleidoscope

家庭中孩子这个角色总是很重要的,家庭关系的转折也总是围绕其发生。从父亲那里传承下来的“遗志”,在自己成为父亲这个角色之后承受到了诸多冲击。一波出院后的家庭氛围,和汉密尔顿和伊莉莎在孩子去世后的心理场景多么相似,虽然表现出来的轨迹又是那么迥然不同。汉密尔顿和伊莉莎两颗受伤又孤独的心灵因为这一重要角色去世带来的仅有的两人能理解得痛苦重新靠拢。而董柳死寂冷漠又看不透的眼神也在这沉默的氛围中象征着两人关系的重大改变,这一重要角色发生的事故让家庭的苦闷和贫贱的遮羞布被扯下来,同样,社会地位带来的痛苦让两个家长独有地无法再忽视这样的矛盾。

8 #沧浪之水#

“思索着,这是我的骄傲,也是我的劫难。”这就是所谓的站在世界的立场上看自己,这种视角下很容易产生自我中心主义,同时很容易将自己的角色分量看得太重了,实际上这也是现实中很多年轻人会有的通病,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幻化为自己特有的力量,但是在权力结构非常明确结构僵化得体制内难以产生正面的效用。

这种情景下就要意识到人有偏见,人永远站在自己利益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所以人从来不讲道理,因为他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讲道理。这也就是所谓的社会中心主义在实践中的介质。在所有的组织中,很自然会产生一个“有利的自我描述”或者“自我服务的陈述”。

“即使是最荒谬的思维,如果它迎合了人们的自我中心和偏见,适应了一个已建立的权利逻辑结构,在一定时间内也可能是成功的。”僵化又强大的体制将这一描述展现得淋漓精致。

于是觉悟、悲哀和现实主义的真相就逐渐被揭示了:

“时间之中的历史因素是无法抗拒的,展开着的市场不承认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人需要一个神话,但这个神话却被永远地击碎了。于是,自己就是终极,就是唯一的意义之源。过程与终极已经合流,这是破译,这是底牌,这是真相,这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觉醒,也是最大的悲哀。当人们把自己当做意义之源,他就切断了自己通向无限的可能性。醒了的人是可悲的,他承受着残忍的悲哀,横下心剪断了对世界的任何念想,舍弃了道义人格和良知,顺从了可亲可近可悲可鄙的现世主义。”

目前看来,池大为离弃绝的状态还比较远。即使他是个聪明人,不仅修不成有信无证者,最多也只能是一个有术无道者。如是生灭,不得涅槃的状态且不得法门。

聪明人反被聪明误,自是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卻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竟是非。

9

沧浪之水

Kaleidoscope

刘跃进和原来的池大为是一类的人,拥有知识分子独有的清高,而当他和凌若云的婚姻即将分崩离析时,他的傲骨还是被打击了一下:

“世界就是这么回事,你有意见又有能力你就到那个份上去,你有意见又有脾气你对天叫几声屈,你有意见没能力又没脾气你就那么呆着,最好是有智力障碍什么也看不清你就连意见也没有了。”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说“哲学就是爱智慧”,用哲学衡量幸福本身就是理想主义的共性,而从生活角度来看又变成了“通病”。有省察的人生从自我实现来看是关键的步骤,这也是马斯诺需求层次中的顶层,然而在此之下还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和受人尊重的需求。刘跃进的矛盾就在于他的清高没有很好的地基,自然达不到自我实现的境地,也无法进入弃绝的状态。

10

被规则同化之后就会得到规则的反哺:

“我放下了世界,进入了操作,本来只是想得到一些好处,却意外地找到了那种有意义的感觉。那种感觉不是含在口中的一点甜,穿在身上的一种暖,握在手心的一种柔嫩,而是远超出物质感受的体验。虽然跳出去想一想那点有意义的感觉非常可怜,只是过程中即生即灭的存在,但对我来说却非常重要,毕竟人生一世也只是个过程啊。因此我还得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啊!否则人生的目标又在哪里?现在对我来说,向前进就是人间至乐,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明白。”

很快地,池大为又适应了这种节奏,当突破心理的屏障之后,行动起来之后的阻碍就变得极其微弱了,独独要锤炼的就是这种节奏下的表演技术,在如鱼得水的表演中,又很容易陶醉于其中获得的人物关系和自己的角色基调。在华源县的幸福垸决口之后,他就在其中的救治工作中陷入了对自己人物角色的短暂陶醉中:

“我已经三十多个小时没有睡觉,却精力旺盛。我陶醉于一种自己很重要是个人物的感觉,一种真正承担了一点什么的感觉,一种有意义的感觉,只有那些有发言权的人才能体验到其中的快乐。为了这种体验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任何牺牲。这些事也许别人也能做,但必须由我来做,由我来做。”

11 # Kaleidoscope

在这一场洪水中,池大为更受到了更多之前遗忘的思绪:

“傍晚我在堤上看见直升机起飞,一直盘旋上去,突然,出乎我自己的意料,我的心猛烈地跳了起来。我盯着夕阳中的直升机渐飞渐远,直到化成一个小黑点,觉得那架飞机并不是飞在天上,而是在很多年以前就停留在我大脑中的某个沟壑之中。我早就忘了它,然而,在这个瞬间,这种记忆被激活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冲动扼住了我,我一时喘不过气来,似乎死亡正在临近。这是一种新的体验,处于巅峰的神圣体验。比起这种体验,其他的幸福都跟烂布条差不多。”

以往面对病害的无能被迫视而不见,面对生活的玩笑无能为力,在父亲房间里看到的风流名士留下的高洁作风和哲学价值观,高山景仰了那么久终究还是败下阵来,理想和生活的碰撞在这吊诡又自洽的体制内显得那么可笑。“即使是最荒谬的思维,如果它迎合了人们的自我中心和偏见,适应了一个已建立的权利逻辑结构,在一定时间内也可能是成功的。”这种成功蒙蔽了池大为的双眼,终于在此刻,让他再次经历了那个雨天,一波的烫伤手术之后用痛苦惩罚自己的雨天,回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雨天,吃下腐叶的雨天。终于这雨天象征的颓败意气在这一刻,在人类的苦难中,在重重面具围绕的体制发挥的作用中,在自身价值真正发挥时发生了扭转。被暗纱蒙住的天空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呼吸,心灵的存续必须在休克般的窒息中寻找出口,或者的意义不仅是生存,这才终于碰到了生命的边缘。

12 # 沧浪之水

体会到作为中心人物的感觉快速侵占了大脑,从人生又推演到历史,荒谬感延申到亚历山大王和成吉思汗身上就消散了。频繁的权力交换也衍生除了些许的被害妄想症和对世界的怀疑。“这不是谁的过错,这是历史。人们因此看清了真相,解放了自己,却抛开了良知,放弃了世界。那些看清了真相的人实际上在一种更高的真实中迷失了,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赢家,也是最大的输家。想到这里我深感历史并不荒谬。有些人一生潦倒是必然的,他们只能如此,哪怕他们是人杰是圣者,也不能逃脱这种命运。历史并不荒谬,甚至荒谬其实并不荒谬,认为历史荒谬是浅薄的。”

知识,是一把刀,文人也可以是一名剑客。只是今时今日成为一名有武器的人变得更为困难了,在重重潜规则和夜幕之下突出重围要经历更多的考验,这时候平庸和入市反而成为了更为简单的抉择项。

13

/ Kaleidoscope

池大为逐渐坐稳了自己的位置,习惯了这样的话语体系和行为体系,面对下级的意见不再是广开言路,而是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结构的稳定,即使不喜欢小蔡也会因为需要这样积极且及时传达情报的人提拔他,“人只有到一定份上,才能入骨入髓地理解这种别无选择的情势”,这样的借口对僵化的体制来说又是真理了。刚开始上台改革的决心和保持清廉的决心在半推半就中反而淡化了,“违不违法,好像没有特别清晰的界线,也就是一念之差”,游戏规则明白地指出了现在对应的下一步的战略,唯一的结果依然注定。“一切好处都以职位为标准,向权力集中,这是官本位的逻辑”,这就是他给自己的答案。

所有的权力交换故事比甄嬛传这一出一出的都要精彩——我横竖睡不着,仔细地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吃的是人性。成功就是一切,别的说什么都变得意义暧昧,成为多余。

14 # 沧浪之水

最后回到家乡池大为对故事的总结就是他在权力挣扎中已经展现的短则的生命的注解:

“时代给了我们足够的智慧看清事情的真相,因而我们也不再向自己虚构神圣预设终极,不再去追求那种不可能的可能性。我们是胜利的失败者,又是失败的胜利者,是儒雅的俗人,又是庸俗的雅人。我们以前辈的方式说话,但本质上却没有力量超出生存者的境界。对世界我们什么都不是,对自己就是一切,我们被这种残酷的真实击败了,从内部被击败了。我们没有力量面对那些严峻的话题,关于身份,关于灵魂,于是怯懦而虚伪地设想那些问题并不存在,生存才是唯一的真实。我们曾经拥有终极,而终级在今天已经变成了我们自己。生命的意义之源突然中断,梦想成为梦想,我们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永远的精神流浪者。天下千秋已经渺远,自己这一辈子却如此真实。当一己之瞬间成为天下之永恒,我们就与乐观主义作了最后的诀别,毕竟,人只能在自身之外而不可能以自己为目标建构崇高,建构形而上的意义世界。悲剧在时间的巨掌中已经注定,我们还没来得及细想就进入了铺就的轨道。对我们而言,这个事实只能接受,而无须讨论也无法抗拒。”

15

沧浪之水

Kaleidoscope

然而,希望和理想仍然存在。肩上吹拂的风,风中弥漫着枯草的气息,那是裹着干涩微香的熟悉的气息。

“夕阳的殷红像是从它后面流出来的,有着透明的感觉和立体的意味。它在群山之巅一动不动,沉静地注目人间。那边是它,这边是我,我们面对面相望,像有着一场无声的对话。站在这里,我相信世界上有着一种不可描述的声音,不可解释的力量,那是超越经验的价值之源。

山峰之上晚霞连成一片,使人感到了浪漫的神秘。然后,我还没来得及感觉,暮色四合,苍茫中大山隐去了黛绿,只剩下沉寂的轮廓。在无边的沉寂之中,一种声音在萌发着,聚汇着,由朦胧而清晰,缓慢而坚定地浮了上来。”

Kaleidoscope

/ 2022.5.5

16

● ● ● ● ● ● ●

自然就是一种交流,构建又坠连着这个世界的人物关系,池大为和父亲的选择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父亲,我理解你,你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我已经生疏了,而现在又强烈地感到了它的存在。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能理解另外一种真实?父亲,现在是我,你的儿子,站在这里。”一种风骨,一种挣扎。“在没有天然尺度的世界上,信念就是最后的尺度”,这把尺已经度量出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 ● ● ● ●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阎真展现除了一种看起来及其真实的架构运作,及其中种种人物的发展。我们愿意相信,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能够再次投入于知识分子的文人风骨的追求中,着力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交融和实现中。体制的透明化以及反腐倡廉取得的重大成就都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继往开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沧浪之水 / Kaleidoscope

文本/编辑:楚门的恐惧

排版工具:秀米

本文标题: 《沧浪之水》摘抄和想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qingganmeiwen/17372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在鲁迅小说《风波》里,六斤是九斤老太的曾孙女儿如何以我很自卑开头写一篇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