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70、80后的我们,从小到大,最喜欢的课文是哪一篇?这些被很多人票选出来的课文,有你喜欢...
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
70、80后的我们,从小到大,最喜欢的课文是哪一篇?
这些被很多人票选出来的课文,有你喜欢的吗?
《社戏》
这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
一群孩子去邻村看社戏,回来的途中偷了村里的豆子煮了来吃。戏实在不好看,豆子的味道也一般。
可是,文章的结尾却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美好的,是那单纯的快乐,和回不去的童年。
《沁园春·雪》
跨越千年,横穿万里,过去、现在、未来相连,“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等宏大的意象集于一篇……
这首词让多少少年豪情激荡!
《背影》
“初读不知其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这句话,是很多普通人在离开校园后给予《背影》最大的肯定。大家感受着生活的喜悦与不易,也终于理解了课本里的那个父亲对儿子平凡而伟大的爱。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生活中,让人泪目的,也许只是一句看起来无关紧要的话。
《我与地坛》
史铁生用这篇散文怀念母亲。朴实却感人至深的文字,成为了很多人生命的养分。
有些句子很平常,却在那一刻触动了你柔软的内心,多年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想起来,总会有印象——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诗的星空,浩瀚耀眼,这首小诗在其中并不起眼。它简洁,直白,没有什么渲染,但它流传甚广,不仅因为它的琅琅上口,还因为其中的情怀契合了人心。
在有些人的眼里,很多文章都是“最喜欢”。
你知道落花生、高邮咸鸭蛋、烤鹅、牡蛎、阳春面、寸金软骨、茴香豆、荔枝蜜、荠菜、珊瑚球等等吃食都来自哪些课文吗?
其实,你喜欢是吃。
有人感慨,人生最是难得睡不着的时候能找得到一个兴趣相投的朋友月夜闲话,而喜欢《记承天寺夜游》;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有人因为一个女子的勇敢而喜欢《氓》;
有人读着《爸爸的花儿落了》莫名地伤感起来,于是很喜欢;
有人迷恋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对《将进酒》喜欢得不得了;
有人因为小凡卡的那封寄不到的信、触及不到的幸福,而念念不忘《凡卡》;
有人喜欢《江雪》中的插图,只因为那份孤绝的意境;
有人最喜欢《滕王阁序》,感叹王勃的倾世才华;
有人喜欢《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并为这个标题叫绝……
所有的喜欢里,都藏有自己的影子。你喜欢他、她和它,愿你也喜欢现在的自己,喜欢自己的生活。
语文课本里有哪些对食物的描写让你念念不忘?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的鸭蛋》
这篇文章的描写,让我记了咸鸭蛋好多年,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功底好强,仿佛美食尽收眼底。
这一段是来自老舍的《北京的春节》。
糖是我的最爱,一提到麦芽糖和江米条我就直流口水,简直让人按捺不住。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很简单的描述,我却能从里面读出孤单来。
只是茴香豆就是蚕豆,我现在经常吃这个东西,吃到嘴里嘎嘣脆,就好像在咀嚼生活里的悲伤。
《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哪些吃的让你念念不忘?
1.《少年闰土》里的西瓜
这是我六年级学的一篇课文,课文里对西瓜的描写至今让我不能忘记,“深蓝的天空中挂这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脑中不禁会浮现一大片西瓜地,尤其是夏天炎热的时候,想想就觉得可口。
2.《端午的鸭蛋》里的鸭蛋
这是八年级时学的一篇课文,里面对高邮鸭蛋的描写也是让人念念不忘的,课文里写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的黄是通红的,仿佛能看到从内而外流着的油。
3.《我爱故乡的杨梅》里的杨梅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这段对杨梅的描写也是非常生动,看了就特别想吃。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