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越来越少了。今天和奶奶坐在阳台上晒太阳,说起年味,她扶着摇椅,80岁的老人回想往事,笑的乐不思蜀。我们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那时候家里穷,90年代的日子,难免没有过多的闲暇时间。妈妈早在腊月初八过了,就开始准备年货了。那时候集市上很热闹,杀猪宰羊的都挂在摊铺上来叫喊
年味越来越少了。
今天和奶奶坐在阳台上晒太阳,说起年味,她扶着摇椅,80岁的老人回想往事,笑的乐不思蜀。
我们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
那时候家里穷,90年代的日子,难免没有过多的闲暇时间。
妈妈早在腊月初八过了,就开始准备年货了。
那时候集市上很热闹,杀猪宰羊的都挂在摊铺上来叫喊,一家比一家低。
腊月二十的时候,妈妈就准备好我们姐弟俩的新衣服,压在箱子底下,越临近过年,越期待穿新衣服,有时候还得偷偷看两眼。
那时候的年啊,很热闹。
腊月二十七八,妈妈就上下打扫卫生,煎肉丸子,做面疙瘩,蒸了好几锅热乎乎的大馒头。素日里只能见到的素菜,全换上了大肉和牛肉。
家门口的镇子大场外,杀猪的人围成一堆吃杀猪饭。
腊月三十晚上,小孩子围堆放鞭炮。
我是女孩子,自小就害怕炮仗,每次都躲得远远的。
那时候的春晚,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赵本山的小品永远都是压轴的,冯巩、赵忠祥,他们创造了属于90年代的春晚回忆。
后来长大点,老家拆迁时,我已经去读大学了。
过年显得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腊月里,妈妈天天打电话问回来不,我总是说想趁着寒假打工,攒点钱。
其实就是想攒钱换新手机,买衣服穿。
老家拆迁,全镇子被换成了小区。
那时候,年味就远没有以前一个镇子一起过年时的热闹了。
但至少还有点期盼,期盼那点年味。
腊月里,妈妈还是会围在灶头做好吃的,只是那时候,已然不缺肉不缺衣服了,对这些,已经没了小时候翘首以盼的期待。
现在结婚了,成了家,相反小时候和读大学时对年味的期待,现在变得讨厌,甚至不喜欢了。
小时候有妈妈罩着,走哪都是混世魔王,过年时有她打扫卫生,有她来操持着一家子的大小事。
而现在,我也成了大人,我也要操持一家子的大小事。打扫卫生,备年货,走亲戚,肩膀上的担子多了,身份也多了。
好像成长,真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你惧怕它,它却从你出生开始就缠着你,不眠不休。
今年是结婚第一年,我对过年准备年货还是有很多不知道,没有婆婆,什么事情都是亲力亲为,总说有男人来帮忙,但他们哪里有心思细腻的,关键时候,还得靠我们自己来打点。
现在过年,也没了当初的期待,除了烦躁,年味已经没了。它渐渐从90后以后,消失了。
和老公说起年味,他倒说了句实在话,“其实现在过年,图个团圆,亲戚们现在很少来往,有了年,大家还走动,总结一下去年,展望一下明年,有了年,人就有了盼头,亲戚就有了联系。”
没有年,亲戚常年不走动,也就渐渐淡了。
这话说得是这么个理,但不得不承认,现在年味越来越少了,情感也越来越淡了。
或许,这就是长大的代价吧。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