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如说今天某局长说“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某专家说“谈衡水中学的xxx”,还有一些以讹传讹,我们没有时间精力甄别信息的真假、理论的正误,更没有时间精力来参与这些口水战。所以,网络碎片式阅读
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如说今天某局长说“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某专家说“谈衡水中学的xxx”,还有一些以讹传讹,我们没有时间精力甄别信息的真假、理论的正误,更没有时间精力来参与这些口水战。所以,网络碎片式阅读有其便利性,更有其杂乱性。不是反对网读,更多的时候还是读点书,毕竟能成为书的,都是精心准备了的。作为教师,如果没有这点静气,不能把喧嚣关在窗外,那么很容易被这些网络上的东西,冲击情绪,乃至产生抱怨。
“板凳要做十年冷”,教师要坚持自己一些个性、坚守教育良知,不轻易被外界的纷扰所打乱思考。哪怕对教育现状充满了深深的绝望,在绝望中也要静下心来,读读书、写写字。坚持无功利的阅读、写作,才是正道。
前几天,孙明霞老师在群里发起了一个关于教师阅读的“课例研究课程化工坊”第三期读书心得征集,我和学校的语文组长分别投了一篇,都获了奖。不在于奖,而在于自己阅读写作的一种自我满足。当时,我读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很晦涩的书,读的很艰难,一点一点的读,一边勾画一遍记录自己的思考,然后再整理,先后写了九篇读书体会,——做教育荒漠上思考的芦苇系列,共计一万余字,然后就一等奖了。本身我写这一万余字,只是作为一种读书学习的方式,既不是为了评奖也不是为了发表,是我自身的一种学习的投射,但我写了就有了这个准备,就有了这段痕迹。
去年,听课《扁鹊见蔡桓公》,一时灵光,从扁鹊的角度和教育进行了链接,写了篇《扁鹊不是个好大夫兼论像蔡桓公这样的“熊孩子”怎么治》帖在博客上,结果被自号“江湖一刀”的刀哥见了,觉着还可以,给推荐到《教师博览》原创版,发表了。这个文字,记录的就是我的一时思考,不苛求、不奢望、顺其自然的就是写,不管会不会花开。从2003年开始上网,先后在很多网站建博客,发表一些文学的、生活的、情感的文字。2008年在1+1教育社区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截至目前已经有700余篇,多了不敢说,100万字是有了。虽然自己还很卑微,但是偶尔翻出几年前的一些教育的观点论述,放到今天也感觉蛮有道理。其实,这就是一种人生轨迹的记录。有时候和朋友开玩笑,几百年以后后人会发现曾经还有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些字。
前几天读了一篇文字,大体意思就是上好一节优质课、带好一个班、搞好一个研究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师,但如果不能写作,那么只能是昙花一现。因为,没有总结、没有反思、没有提升、没有持续发展力。其实,很多老师都有发表和记录的需求。有时候,简简单单的记录、发表在朋友圈,或者是QQ的说说里,想表达一张状态、一种情绪,其实这时候静下来,再理一理,可能就出来文字了。这种无功利的阅读和写作,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一种内省、内视、内化、反思、提升的过程。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几乎人人都处在发表的状态之中。微博、说说、朋友圈、公众号、博客、美篇、简书……各种晒,这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有效沟通。作为教师,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在这些不经意的各种发表中,如果有意识的写一写教育叙事、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悟,朝向教育写作发展一下,一定会成为个人自主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